诸葛亮重要历史事件
1、诸葛亮历史事件介绍
(1)、公元228年,诸葛亮进攻南安、天水,由于街亭失守,前功尽弃,赵云也年迈,为了阻止曹真的进攻,赵云烧断了祁山道。当年底,诸葛亮攻打陈仓,久攻不下,粮草不足,只有退兵,烧断陈仓道。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烧断了褒斜道。
(2)、学者仇鹿鸣在其著作《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中指出,司马懿敲定这门婚事的当年夏侯尚就去世了,第二年曹丕又去世了,那么以当时的礼仪制度而言,夏侯徽真正嫁入司马家应该就是明帝即位的太初元年。
(3)、刘备在自称汉中王之时,就不用别人,而用了魏延坐镇汉中。刘备给魏延的官职是:“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诸葛亮在建兴五年,带了十万人来到汉中,特地选用魏延为“督前部”(先锋司令),叫他兼“丞相司马”。这丞相司马,是诸葛亮为了魏延而新设之官,地位相同于丞相长史(秘书长)。
(4)、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凸显诸葛亮知天机,懂心理的这些传奇事件其实都出于演义夸张。实际上,诸葛亮在一些具体用人上如街亭马谡之用,用兵上不敢用魏延之计兵出子午谷等都表现出其性格缺陷。
(5)、三顾茅庐: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也叫诸葛孔明),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着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
(6)、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两位弟弟不用再多说了。”“如鱼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环境。例如:李教授请到张明作助手,简直“如鱼得水”,研究项目的进度加快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7)、诸葛亮崭露头角的时候,曹操还比较尊敬汉献帝;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刘协是曹操手中的一张王牌,是不会轻易放手的。
(8)、证据二:刘备白帝城托孤,说:汝可取而代之。
(9)、如鱼得水: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麽才学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麽本事!”
(10)、几天后的晚上,叛军又看到唐军沿绳索而下,有了上次教训的叛军认定此乃张巡故计重施,遂笑而不备。然而,他们高兴得太早了,这次,张巡命五百兵士从城头顺绳索而下,乘敌不备杀向敌营。叛军大营顿时大乱,士兵死伤无数,令狐潮在慌乱中烧毁营寨,率军撤退十余里,雍丘之围暂时得到了缓解。
(11)、赤壁之战,诸葛亮联吴抗曹,联合庞统使用了一出连环计,让曹操铁索连船,再以黄盖使出苦肉计诈降放火。此战术为主要的是其实是诸葛亮善观天象,就能算准哪天突然刮东南风,让黄盖放火成功。于是,火烧赤壁,名动天下,三国鼎立。
(12)、第二位是陈仓守将郝昭,郝昭本人是并州太原人,在北部边防享有盛名,曹真的心腹干将,以千人固守陈仓,抵挡住了诸葛亮大军于城下,似的诸葛亮被迫撤军,后回归朝廷,受封关内侯不久病死,而非剧中所演,类似于《三国演义》中的死法,身死城破,被诸葛亮厚待送回曹魏以防。
(13)、 建兴五年,北伐开始。诸葛亮率领大军开往汉中,出发之时,他写了一封十分令人感动的表,不仅感动了“后主”刘禅,而 且也感动了一千七百多年以来很多的人,使得他们也成为忠臣义士。
(14)、公元222年刘备建立蜀国封诸葛亮为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武乡侯。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良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诸葛亮还修补了与东吴的关系,平定南方叛乱,进行了六次北伐进行北伐,多年征战,积劳成疾,后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15)、十八岁那年,诸葛亮到许都,其实是为了刺杀曹操,失败后被关进大牢,且身受重伤,面容皆毁,这给汉献帝提供了机会。
(16)、除了穿女装念出师表的重大编剧错误以外,诸葛亮于上方谷围司马懿的段落是为《三国演义》所虚构的,历史中并未发生,更谈不上司马懿如片中所载那么料事如神,英勇突围,感觉诸葛亮能够做出的一切战略安排都能被司马懿发现似的。
(17)、军事层面曹真去世、张郃战死均发生在公元231年,之后自曹操时代以来享有军功声望的老臣,几乎殆尽,给了司马懿上位的必要条件,再加之辽东公孙渊叛乱,曹叡力排众议让司马懿平叛斩获军功进一步确定了主战部队的核心领导地位。但是就基于此,司马懿仍旧无法完成政变,因为守卫皇家首都的禁卫军仍旧把持在曹真之子曹爽手里。
(18)、为什么要打“粮食战”,情况是这样的。郭淮的陇右兵团本来有粮,但是上一次曹魏四路大军伐蜀时,陇右兵团大败,多数军粮受损、丢失。手里无粮,心里慌慌,郭淮的陇右兵团只能想法在当地筹粮,方法有2个:一是等军队屯田里的小麦成熟了去收割;二是从当地百姓手中购买。
(19)、联吴抗曹是鲁肃提出来的,当然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啥的也是胡扯。
(20)、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2、诸葛亮历史事件介绍400字
(1)、赤壁之战,诸葛亮联吴抗曹,联合庞统使用了一出连环计,让曹操铁索连船,再以黄盖使出苦肉计诈降放火。此战术为主要的是其实是诸葛亮善观天象,就能算准哪天突然刮东南风,让黄盖放火成功。于是,火烧赤壁,名动天下,三国鼎立。
(2)、《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3)、刘协薨逝,刘禅颟顸,诸葛亮心力交瘁前途渺茫。眼看着复汉大业已成镜花水月,诸葛亮在刘协薨逝五个月后撒手人寰。
(4)、魏蜀交战,马谡大意失了街亭,司马懿大军杀至西城城下,城中只有一些老弱残兵。危急之下,诸葛亮命人打开城门,又让几个老兵在那扫街。他自己又坐在城头饮酒抚琴,悠然自得。司马懿不敢冒进,退二十里探虚实,等查明真相,赵子龙的援军已到,真是被骗得一愣一愣的。
(5)、诸葛亮在建兴八年大军压境之时,不肯把主力留在南郑或汉乐两城,而集中在(洋县之东二十华里的)赤坂。在赤坂,他可以灵活地应付三路魏军之任何一路,或所有的三路。
(6)、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
(7)、赤壁之战,诸葛亮联吴抗曹,联合庞统使用了一出连环计,让曹操铁索连船,再以黄盖使出苦肉计诈降放火。此战术为主要的是其实是诸葛亮善观天象,就能算准哪天突然刮东南风,让黄盖放火成功。于是,火烧赤壁,名动天下,三国鼎立。
(8)、周瑜就职南郡太守后,便想报仇,遂上书孙权。要鲁肃讨还荆州,鲁肃无奈,只好前往荆州。
(9)、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完成与东吴的结盟后就立即返回了,而不是三国演义中写到的滞留在东吴与周瑜共破曹操,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故事也是演绎。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后周瑜攻取了江夏、南郡;刘备则率军攻取了江陵、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之后封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管理五郡税务征收工作,此后刘备从东吴借来了南郡,以图西川,刘备夺取西川后又封诸葛亮为军师负责西川的事物。
(10)、诸葛亮第4次北伐时,曹魏这边的主将为司马懿、张郃、郭淮。两军对战,据《资治通鉴》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也就是说,诸葛亮打了胜仗后,命蜀军下田,收割了当地的熟麦,以充蜀军军粮。同时也加剧了陇右缺粮的困境。
(11)、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1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13)、荆州名士黄承彦听闻诸葛亮想要结婚,就去找诸葛亮对他说:“听说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虽头发黄、皮肤黑,但是其才华可与你相配。”于是诸葛亮便答应了这门亲事,迎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14)、上邽之役可说是六次重要战役之中重要的一次。诸葛亮把汉中与后方的政务与军事,都交给了李严父子负责,以便用全副精神与魏军决战。
(15)、在事实上诸葛亮是以丞相身份,兼为统帅,而魏延是以“丞相司马”的兼职,做了统帅部参谋长或参谋处处长的事。魏延的本职,是“督前部”,先锋司令,因此,才在“雍州”与魏方的郭淮交锋。
(16)、第三次于太和三年(公元229年)曹叡派曹真、张郃与司马懿三路大军伐蜀之际,曹真受挫之后,司马懿大胜蜀军,此时扩大了他在曹魏西北军事主力雍、凉州军事集团中的军事声望。
(17)、当时,曹魏为了救此2郡,派名将张郃十万火急地赶往陇右救援郭淮。诸葛亮命马谡在必经之地“街亭”拦截,不料马谡在街亭表现不佳,频频犯错,节节后退。郭淮见此情景,乘机率军出上邽接应张郃,击破了马谡背后的列柳城。于是全局崩坏,诸葛亮不得不承认北伐失败,黯然撤军。
(18)、那么在当时的司马懿不可能说刘备是先帝,那么在礼法森严的汉魏时期是对本国政权的大不敬之举,因此削官免职都不为过。诸葛亮竟然能因为对方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而被气死更是闻所未闻。
(19)、此处应该强调的是,本剧主旨秉持真实历史视角讲述着司马懿与曹真、曹休为首的曹氏军事集团的博弈,正史与本剧演义的部分出现了巨大的区别,《虎啸龙吟》因诸葛亮与司马懿在祁山内外,互有胜败的精彩对决也由此命名吸引眼球,但是正史之中,在曹真去世之前,魏军的总统帅是曹真,而且曹真并没有剧中所展现的那么有勇无谋。
(20)、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3、诸葛亮重要历史事件,和相对应的时间
(1)、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2)、这三路魏军,却一路也不曾到来。原因是,天公下了大雨,连下了三十几天。斜谷与子午谷的栈道,以及襄阳洋县之间的汉水两岸的道路,都被大雨冲坏了。
(3)、《隆中对》,是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当中的一段记录,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它详细记录了时年驻军新野的刘备如何来到隆中这个地方,三顾茅庐拜见诸葛亮,而诸葛亮又是如何为刘备献计献策,将称霸天下的蓝图娓娓道来的。《隆中对》即是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又是一篇精美的文学作品,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了解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局势的形成,也能很好还原诸葛亮、刘备等历史人物的真实样貌。
(4)、关羽当时倒提青龙刀,将盔取下放于鞍前,来到颜良阵前,河北军根本没有与其交战,而是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这种情况下关羽飞奔前来。而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
(5)、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6)、武将射毕,曹操又让文官吟诗作赋,记录铜雀台落成之事。曹操正在兴头上,也赋诗吟唱。
(7)、第一位是戏份颇多,长期护卫司马懿的孙礼,在历史中早年为曹操部署,后来长期听命于曹真军中,甚至长期辅佐曹爽,直到「高平陵之变」前夕,才投归司马懿门下,所以剧中有关他如何辅佐司马懿征战蜀汉的戏份,纯属捏造。
(8)、官渡之战后,刘备第一谋士徐庶被曹操用计骗去许都,他推荐刘备去邀请诸葛亮当军师。第一次去书童告诉他,诸葛亮出游了。第二次冒着大雪去,诸葛亮探望朋友去了,见着了他弟弟,留下书信,表达了请他出山的愿望。第三次去,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门外候着,自己也在台阶下等待,等诸葛亮醒了向他讨教天下形势,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做出了“三分天下”的伟大战略构想!自此诸葛亮出山。
(9)、这一表现有明显借鉴《三国演义》子虚乌有的「诸葛亮三气周瑜」的著名桥段,但是让地方的将领在不考虑政治立场,不考虑自身处境的情况下,大声朗读敌军名篇是不合时宜的。
(10)、不久,令狐潮和叛军李怀仙等合兵四万进攻雍丘。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张巡从容组织抵抗。双方血战两个多月,叛军付出了极大伤亡,仍无法攻陷雍丘。但守城部队也由于长久作战用光了箭矢,严重影响守城战斗。张巡对此苦思冥想了很久,仍拿不出解决方案。一天,他到军中视察,看到一兵士正躺在稻草上休息。他走到兵士跟前,那名兵士吓得站了起来。此时,张巡的眼光从稻草上一扫而过,顿时灵光一闪,心中已有了主意。他立即命兵士扎了一千多个草人,并给草人穿上黑衣,系上绳子。到了晚上,在张巡的指挥下,城头上鼓声大作,兵士缓缓地将草人从城墙上放下去。这时,叛军大营的巡哨士兵发现城墙上有异常,马上报告了令狐潮。令狐潮出营察看,他借着月光望去,果见有不少唐军从城头沿着绳索而下,由此判定张巡乘夜袭营,于是下令弓弩手万箭齐发。城上的唐军士兵不断地把草人放下又拉上,如此这般一直到天亮。此时,令狐潮才发现“唐军”原来是稻草人,只好下令停止射箭,带着白白浪费十万支箭的悔恨回到营中。
(11)、这样我们就可以解答大汉丞相诸葛亮与汉献帝刘协生死同年的问题了:
(12)、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被陆逊击败,刘备兵败退到白帝城。
(13)、带领刘备入川的是法正,这一次也奠定了刘备的基业。可以说没有法正,就没有刘备的立足之地,法正也算得上刘备的第一功臣了。而庞统则是带领刘备进攻汉中,稳定了当时的统治地带。可惜的是,二人都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所以在刘备身边只剩下诸葛亮时,他才开始重用起诸葛亮。
(14)、由上可知《虎啸龙吟》一片通过贬低曹真军团来彰显司马懿的「英明神武」是有失偏颇的。如果说这一部分只是对曹魏内部的政治纷争有所夸张的话,那么本片在讲述司马懿穿女装,朗诵《出师表》把诸葛亮气得喷血的片段时就将本片的整体质量拉低了一个层级。
(15)、奇怪的是,曹魏粮食危机解决了,诸葛亮这边却出现了粮食危机。原来蜀国这边负责运粮的李严因为阴雨天气,道路损毁,军粮运不到祁山一带,他居然传话给诸葛亮,要求结束第4次北伐。诸葛亮无奈,只好撒军。
(16)、因此,汉、吴双方,虽则每想同时采取攻势,而每每无法在事前联络好,或是于事发以后通知另一方赶紧行动。
(17)、只剩下王平所直接控制的一千多人,竭力 “鸣鼓自持”。魏军以为马谡有埋伏,而不再恋战,收兵而去。王平以他的一千多人为基础、慢慢地招集了其他各单位的溃兵,整军而退。
(18)、这只能说又是一部三国机密小说,因为阴谋论列举的证据大都出自《三国演义》情节。
(19)、可是,在封建王朝里诸葛亮真的做到人们心中想象的那样吗?他真的不为美色所动,不为金钱所动,不为权势所动,我们又如何判断他的形象,会不会纳妾生子?
(20)、诸葛亮一时攻不下祁山,但是祁山后面的南安郡、天水郡与安定郡,这三郡的官吏与老百姓都一致响应了诸葛亮的北伐军反魏归汉,换了旌旗。
4、诸葛亮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
(1)、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斩杀曹操名将夏侯渊,击败曹操、占据战略要地汉中。在这样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刘备部将关羽孤军北伐曹魏,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襄阳,达到军事上的高峰。
(2)、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3)、他呼吸着自由而新鲜的空气,一路南下,走向南阳。
(4)、谋事成功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一个军事指挥员不但要懂排兵布阵,还要懂心理学,气象学等。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杰作就是很好的运用了心理学和气象学。
(5)、诸葛亮的部队纪律极好。他们夹在本地农民中间,相安无事。可惜,他本人太劳苦了,“事必躬亲”而肠胃又不好,消化不良,吃得少。他的病越来越重,挨到八月间,便不幸去世。
(6)、生肖属鸡,一为真龙天子,一为卧龙先生。汉献帝刘协与丞相诸葛亮同年出生同年离世,这其中有何隐情?
(7)、郭淮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当时,曹魏的军事将领们,包括司马懿都认为,只能去关中调运军粮,然后耐心等待。可是郭淮觉得关中路途遥远,远水救不了近火,必须先想个办法解决燃眉之急,不然一旦无粮,士兵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就难以控制了。郭淮于是用了个损招:抢粮。抢谁的粮,陇右的百姓。因为,诸葛亮虽然在战前收购过粮食,但收购的是余粮,老百姓还有口粮和其它杂粮,这部分粮食百姓不会卖,所以买不成,只能抢。
(8)、就这样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没有什么“行动”。传说诸葛亮派人送女人用的装饰品给司马懿,司马懿气得想下令出击。魏明帝特别派了一位老巨辛毗,来营中制止司马懿,不许他与诸葛亮部队对阵厮杀。这个传说很没有根据。
(9)、类似于司马懿与曹爽政治制衡的谋略在剧中还体现在石亭之战中,司马懿举荐素来与曹休有隙的贾逵督军,而曹休又借夏侯玄这枚棋子「绑架」司马师在己军中,来威胁司马懿,本剧善于抓住三国时代一朝不同政治集团博弈之细节脉络,均为亮点。
(10)、诸葛亮用空城计巧退司马懿之后,弃斜谷西城县及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急返汉中,检点军马,忽报马谡、王平偕高翔、魏延返回。诸葛亮先唤王平入帐,责其失事,王平细述马谡愎(bì)谏不听,己分兵图救不果而败,亮遂量失责罚。
(11)、在二曹在世之时,司马懿即使领军也是身居侧翼,并未构成主力军团,甚至其地位应该是与张郃平级,在曹真之下,没有直接二把手的意思。
(12)、在不久之前,诸葛亮还曾跟政敌李严描绘恢复汉室之后大家的美好生活:“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13)、曹魏时期的边疆统治沿袭了两汉边疆统治的基本原则。边疆有类似于今天特种部队的将屯兵和具有部分后勤属性的屯田兵,以及关隘烽燧的专职守卫兵两套系统,其中特种部队一般都选用中原人士,只有前线守烽燧的炮灰兵,大多是边境本地人。自然会引起边疆底层将兵的不满。
(14)、一向以来,马腾忠于汉室,早期曹操控制朝廷时,汉献帝写下了衣带诏,约刘备、马腾等人起兵讨伐曹操。事件失败后,马腾回到西凉拥兵自重。后被曹操引诱入京杀害。
(15)、诸葛亮在南阳郡邓县的隆中躬耕过,那时候南阳可能已经有了民国初年所见到的一种叫做“土牛”的车子。也许,当时还不曾有“土牛”,是诸葛亮先发明了“木牛”,其后才慢慢地传回了今天的河南省的。另一个可能与“木牛”有关系的东西,是今天成都一带都有的”鸡公车”。鸡公车,头小身大,像一只“鸡公”(公鸡),它也是车轮小,与“土牛”相同,推起来十分省力。
(16)、曹操搞出的“九品中正制”,实际是讨好门阀士族,但后曹魏也没有逃过被门阀司马世家灭掉的命运。
(17)、费祎到魏延的营中,把诸葛亮去世的不幸消息,秘密告诉魏延,说诸葛亮留下遗嘱,叫大家撒退回汉中,并且叫魏延担任“断后”的任务。
(18)、荀彧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荀彧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很大的贡献,曹操曾经称他为“张良”。
(19)、诸葛亮娶丑妻的事情遭受到了当时人的嘲笑,并因此流传说一句谚语,叫作:“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20)、据《晋书·贾充传引贾谧传》记载当时西晋文臣的三种观点,其一认为应该从正始元年(公元240年)司马懿与曹爽受明帝曹叡辅佐齐王曹芳登基开始,据今所见后半部分的预告片中,司马懿在明帝年间的多次征伐、平叛时展现出先发制人的军事才能,奠定了他再次成为托孤辅臣的地位。
5、诸葛亮历史事件50字
(1)、孔明巧布八阵图(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
(2)、恶战了整整一天后,司马懿差不多是全军覆没,只剩下他本人与几位亲信落荒而走。诸葛亮所获得的战利品,有五千套盔甲,三千一百张角弩,与三千颗魏军军官的头。双方参加作战的兵力,似乎均在五万人以上。诸葛亮是在建兴五年带了十万人来到汉中;这一次,他留了两万人在汉中交给李严坐镇,可能也分拨了一些兵在祁山及几个其他的兵略要地。
(3)、舌战群儒(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4)、司马懿穿女装反戏诸葛亮的段落,在京剧剧目《胭粉计》中就有司马着女装戏耍诸葛亮,使得诸葛亮责骂司马懿不知含羞,终因过度劳累死于军中的桥段。本片将此处进一步夸张,演出了司马懿「三气」诸葛亮的桥段,闭门休战坚决不出是为一气,不知含羞穿女装是为二气、背诵出师表哀其不争是为三气。
(5)、费祎回到行营以后,把魏延的吩咐丢在脑后,仍旧与杨仪合作,完全按照杨仪的意思办:大军向南撤退;下命令叫魏延断后。
(6)、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日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7)、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8)、可见,如关羽这样在蜀汉几乎所有高层面前都极其傲慢的人,也是很尊重诸葛亮的。诸葛亮的驭人之术可见一斑。
(9)、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