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68句龙应台散文推荐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9-27 07:58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龙应台散文读书笔记

1、龙应台散文摘抄

(1)、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全文全景式纸质呈现,一共两本,遇见美食,遇见中国。

(2)、在文章里,作者的儿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时间无形的抵挡了母亲的靠近,当作者一寸一寸目送他远行企盼他回头时,他只自顾自的离开了。

(3)、★(龙应台“心笔记”,亲手摄影)将近70幅作者摄影,俨然“心的注解,眼的旁白”,记录那些“稍纵,即逝”。龙应台写作教书兼成立基金会推动全球意识之余,流连爱做之事,就是怀着相机走山走水走大街小巷,上一个人的摄影课。

(4)、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爱自己身边的花鸟鱼虫,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生命中的每一天。

(5)、在龙应台散文集《孩子,你慢慢来》中,我看到了龙应台对安安和飞飞的耐心和爱心,感受到了父母陪着孩子慢慢长大的快乐。当妈妈一遍又一遍地给安安讲着同样四只脚、一身毛、会走动的动物的不同名称的时候,没有不耐烦,有的只是持之以恒的耐性;当安安将飞飞的衣服和袜子剪成大大小小歪七竖八的洞洞时,妈妈有些生气,但看到两个儿子互相维护,互相友爱时,却有着无限的欣慰。

(6)、如果分地域的话,那东北雪乡地道的文字就是迟子建系列,新疆就是李娟系列,西藏地道的文字有次仁罗布,扎西达瓦,阿坝藏族的阿来系列,湖南的文化里有沈从文,有黄永玉和韩少功;上海有金宇澄,有张爱玲……

(7)、本号关注教育、 成长,宣扬理性与智慧 以及自我强大的基本价值观。

(8)、其实书本是人们用知识创造的文化!作者用文字记载在书本里作为读者学习的一种智慧传递。而读者通过阅读消化书本中的知识内容,再通过自己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去变为解决自己现实生活中一切困难的知识智慧能量。

(9)、龙应台说这是献给自己父亲、母亲和兄弟们的书。有评论者认为,这本书不仅是为作者的同代人写的,同时也是写给上一代和更年轻的下一代的。

(10)、《泰好吃了:泰国美食地图》金济彬 浙江摄影出版社

(11)、《为食物辩护:食者宣言》吃的理由绝不仅仅是吃本身,食物还关系到快感,关乎人际交往,关乎家庭和精神生活,关系到我们与大自然的关系,也关系到我们自我身份的表达。传统科学认知的转变带来一种日益流行的饮食失调,你到底在吃什么,吃多少,按照怎样的程序吃,用什么来吃,什么时间吃,以及和谁一起吃,是这个时代的命题。

(12)、和孩子对母亲态度的迥然不同,父母对儿女的爱则是长久的、永恒的。

(13)、后来,我不知道女儿怎样算对了那道题,只记得她把本子递给我时小心翼翼的动作和不敢直视我的躲闪的眼神。如果再回到15年前,我一定像龙应台一样,抚摸着女儿的头,温柔地对她说:“孩子,不急,咱们慢慢来。”

(14)、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5)、书中以时间为轴,以亲情角色为卷,游走于“女儿”与“母亲”的双重角色,用情感之笔勾勒出每寸光阴中触动自己的“背影”。

(16)、所以同样的课堂,同样的时间,但不同的心态,让不同的人终差距极大。

(17)、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18)、这是一本与吃饭有关的书,这是一本与美食无关的书。这是一本与食物有关的六十多年的记忆,经历过困窘的岁月,不同年代人对食物有不同的情感,《饥不择食》与大家一起分享的,主要是六十余年间,有关吃饭的若干实录与感悟。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委实是一些无足轻重的片断,时过境迁,某些细节甚至已经开始模糊,然而情绪的记忆,面对食物的人生体验,却越发清晰。

(19)、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20)、《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日)水上勉,南海出版公司

2、龙应台散文推荐

(1)、 逐步明确自己的目标,没有大的目标,那就先树立一个小目标。

(2)、从食物的角度阐述现代世界发展史。现代世界史是一部全球各地的链接史,而不断扩张的大英帝国,利用可食用资源,让餐桌上的食物逐渐变得丰裕起来,作者莉齐·克林汉姆以其新颖而独特的讲述方式,生动描绘了这些食物在英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为理解帝国的形成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3)、《人间滋味》《人间草木》《人间有戏》-汪曾祺

(4)、本文字数7500+,预计阅读时间无限,如果不小心带你成为一枚吃货,责任不在我,怪书。

(5)、椰汁炖肉的香气从厨房那扇门弥漫出来,在楼梯间回荡,像一种秘密的泄漏,泄漏这儿其实有生活。

(6)、主题之间交叉串联,叙说亲情、友情,又勾连出对人生的感怀体悟,有对当下现实的深切关注,具有厚重的生命意识。

(7)、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8)、然天意难违,今浩气聚于东方,神州雄狮猛醒,华夏奋跃:“神舟”傲游于九天,高速通途网结,极速轨车风驰,圣火浩然东移,军旅威震四方,神舰扬帆海外,世博沪会在即……大国之望日升,百载屈辱之史已遥不复返矣!盛世之日可待也!

(9)、百日红开在墙角,花猫躺在石阶上,废弃的园子里牵牛花怒放,粉蝶就闹了开来。太阳对准仅容一人行走的窄巷射出一道曲折的光线,割开斑驳的屋影。

(10)、《简简单单做面包》(日)岛津睦子,黄镜蒨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1)、曾经相信的,现在却不相信了;曾经不相信的,现在却相信了。

(12)、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也没有。

(13)、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14)、对于一个四十岁以后的人来说,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已经用得差不多,靠吃老本很难在事业上有好的作为,大的建树,必须充电,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读书增长才干,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职业生涯才能不断延长。

(15)、可是粗暴的语言、轰炸的音量,像裂开的钢丝对脆弱的神经施以鞭刑。

(16)、ps:严肃食物叙说系列,能够把吃写的这么高大上,也是没谁了,只好佩服。

(17)、我极力向家长和成年的孩子推荐这本书。这是龙应台和大儿子安德烈历时三年通信方式的对话。龙先生和孩子的父亲在美国读博士的时候认识,孩子父亲是德国人,美国读书结束后她们一家在德国生活了十来年,后来她回来香港台湾工作。两个儿子作为德国人在民主独立的意识下长大,生活富足,见识和思考丰富,书信对话涉及的方面很广。从安德烈18岁在德国读高中,后来到香港读大学,中间关于德国、香港、台湾,中年的亚洲母亲同德国青少年儿子在很多问题上的讨论和对话,让人惊叹于孩子的识见和思考,对于我们的同龄家长和孩子相信都会很有意思和意义。

(18)、吃货漫画集,萌新温暖,让我们重新认识我们每天相对的食材,培根君的系列小漫画,生动可爱,笑点无数,让人看到吃货们各种各样的小心情。

(19)、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33岁着手写《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对台湾甚至大陆发生深远的影响。34岁第一次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且至今未毕业。龙应台“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是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

(20)、只用了一天多爱不释手读完了《亲爱的安德烈》,因为太好看,本来可以读更快,但是现在读书久了会疲累,身体会抗议,这个速度已经事后会觉得累。

3、龙应台优美散文片段

(1)、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2)、“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3)、质朴的味道,是家的味道,好吃的菜不是在风尘仆仆的路上,也不是在千里之外的他乡,而是在自己家中,朴实的食材,做出做美味的饭食。

(4)、如今,有多少年轻的父母,也如当初的我,忘记了当初孩子吐出第一个的字的惊喜,忘记了当初孩子迈开第一步时的激动与兴奋,忘记了告诉孩子:“你慢慢来,不要怕,有爸爸,有妈妈。”

(5)、柴米油盐+有趣+幽默+“汪曾祺”=快活、杀馋的美食人生

(6)、龙应台《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目送》《孩子你慢慢来》

(7)、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后一次的目送。

(8)、相机,原来不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于是把相机放进走路的背包里,随时取出,作“看此花时”的心笔记。

(9)、人间大快事,就是和心爱的人,在一个农场,吃着爱吃的食物,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

(10)、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11)、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12)、曾几何时,我也是如此急功近利,暴躁不已。记得女儿上一年级时,还不到六岁,一次数学家庭作业中有一道口算题“4+3=?”女儿在等号后写了“6”,我看到以后,立刻怒目圆瞪:“你傻呀!这么简单的题也会错!越学越回去了!拿去改!”女儿战战兢兢从我手中接过作业本,低垂着脑袋回到书桌旁,重新做了题给我检查,这次,等号后赫然写着“5”。我大发雷霆,因为我知道,这道题她是能做的,居然连错两次。我将她的作业本扔在了凳子上,并伸手推了她:“咋这么笨啊!错啦!去去去!再改!”女儿惊恐地看着我,不敢去捡作业本,我更生气了:“还不去!”

(13)、刘亮程散文作品(如《在新疆》、《今生今世的证据》等)、

(14)、80后才子张佳玮,用文字为孤独的人疗伤,这是一部文艺小品,让平凡的人们找到本真的自己。每个人都无法做到不食人间烟火,所有的爱恨情仇、功名利禄,不过是一场云烟。人生在世,不如只求顿顿吃好。唯有美食不会拒绝孤独的人,嗯,知道张佳玮,是通过《浮生六记》,他的文字功底真的太了得,佩服的不要不要的。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后一次的目送。 “深深、深深地凝望”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父亲离世的不舍,“希望后一次的目送”是女儿希望父亲走好的情感。

(16)、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17)、《人间有味是清欢》梁实秋,北京时代华文出版社

(18)、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在晚餐的灯下,一样的人坐在一样的位子上,讲一样的话题。年少的仍旧叽叽喳喳谈自己的学校,年老的仍旧唠唠叨叨谈自己的假牙。厨房里一样传来煎鱼的香味,客厅里一样响着聒噪的电视新闻。

(19)、有人的地方就要吃饭,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跑到碗里来,这是一部妙趣横生的中国饮食文化随笔。配有精美图集。讲述美食与文化,美食与江湖,美食与江山的故事,既有市井又有高雅,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20)、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4、龙应台散文中优美句子摘抄

(1)、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凄惨,但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的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开始终身流浪。

(2)、《目送》涉及很多方面,是一个时期的文章集,其中包含很多龙应台写父母有关的文章。前些天我又刚好读过龙先生新的照顾母亲的文字。《目送》中写到父亲去世,而后来母亲也渐渐脑萎缩不认识她。刚好今年来我母亲也时常感觉身体不适,两个多月前我带她去看医生,医生也说是因为小脑萎缩造成有些开始影响她的行动,现在还算好,以后可能会慢慢加重。这几年我越来越明显的意识到父母老了,岁月不饶人,而他们越是老迈便越依赖自己的亲人孩子,也越发不愿意自己没用,还在努力奉献着他们的心力,希望更多为我们做些什么才开心,这样他们便觉得自己生活得更有意义。我开始越发有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紧迫感,对于父母来说,好的孝道是陪伴,是好好说话,他们的需要越来越简单但也不简单,需要我们用心,虽然我们为父母用的心远远无法企及他们为我们用的心。

(3)、简洁的美食小品,每一篇小品都会有舌尖上的旅行,都是味蕾上的乡愁散漫。

(4)、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5)、只负责吃饭的清代才子,袁枚一生爱好吃,《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汉民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重要的汉族饮食名著。

(6)、“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7)、这本书阐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幽默风趣,写出了人与人、人与食物、人与土地之间本真动人又深沉的联结。

(8)、《孤独的人,你要吃饱》黄马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上一篇:97句蜗居23集完整版在线观看精选好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