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
1、刘峙是杜垏明的老师吗
(1)、第八名陈继承:虽然底下这几位都资质平平,但是陈继承是倒数第一的存在,他就像西游记的沙僧,实在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2)、1892年刘峙在江西省吉安县的一个小乡村出生,父亲是农民却因为得罪地主被活活打死。母亲带着刘峙改嫁了两次,第二次改嫁的继父对刘峙不错,可后母因为有亲生儿子的关系所以对刘峙并不友好,由此刘峙从小就习惯了“隐忍”。
(3)、第八:陈继承 陈继承。1893年出生于江苏靖江,他和陈诚一样,同样毕业于保定军校,黄埔军校成立后,他被任命为技术教官,1927年,任27师师长。此人管理严格,带兵比较凶狠,1948年因为诸多事件和傅作义闹翻被免职,从此便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4)、看到蒋纬国的样子,刘汝明倒觉得好笑。他是西北军冯玉祥的旧部,并非蒋介石嫡系,在***军队里一直受排挤。早在战事初起的时候,冯玉祥夫人李德全曾通过广播向驻防蚌埠的西北军兄弟们喊话,李德全的弟弟李连海也曾悄悄到蚌埠与他接触,这些事情更是让蒋介石猜忌,曾专门召他训过话。刘汝明司令部驻在蚌埠市内,李延年司令部设于蚌埠外围,可蒋介石不把市警备交给他却交给李延年,引起他的很大不满。因此,在战场上,他的部队行动并不十分积极。他甚至有心要看蒋纬国的笑话。
(5)、胡宗南第1军,战时升格为第17军团,再后来扩编为第31集团军。
(6)、老蒋的手令是::“赵参谋长即未负实际指挥责任,应毋置议”,后处理结果是免职,然后保送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学习,也就是说,长衡会战失利后,赵子立便离开了第九战区和薛岳身边,到陆大学习去者,两个人的交集和矛盾就此告一段落。由于这次经历,赵子立逐渐跟白崇禧越走越近,解放战争后期成为第127军军长,隶属于华中剿总的作战序列,但是他又不是桂系的班底,所以也得不到真正的信任。
(7)、1949年年末,刘峙携夫人黄佩琼及三个儿女,移居香港九龙,住处曾被绑匪抢劫。1950年4月,刘峙被台湾当局撤销战略顾问职务。1950年10月,刘峙一家移居印尼,教书为生。
(8)、1954年1月,任台湾地区办公室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定居台中市。
(9)、1954年1月,刘峙来到台湾,定居台中市。在台湾的刘峙,一直过着没钱且平淡的生活,每日读读书、写写日记。数年后整理出一部《我的回忆》,因没钱出版,以油印本的形式给昔日同僚部下传阅,后被出版社相中,才得到正式出版。
(10)、陈诚1898年生于浙江丽水青田县,1923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不久,随邓演达去广州投身革命,在邓演达所在的团里任粤军第一是第3团上位军官,后由于东征三炮定敌,受到蒋介石和应钦的欢心,后成为蒋介石的重要心腹之一。
(11)、西安事变成为了刘峙官运的分水岭。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刘峙奉命进驻保定,在日军袭来之时,刘峙不战而败仓皇逃离,导致无数百姓和士兵惨遭杀害,被百姓称之为长跑将军。蒋介石在这件事情之后冷落了他,将他调去重庆做防空总司令,然而他却乘此大发国难财,贪污了军中的军饷。
(12)、战车队伍依次驰返淮河大桥。蒋纬国回望淮河河面,很久很久,惆怅不已。他似乎在想:回到南京以后,如何向父亲汇报?
(13)、而且解放战争时期,刘峙还是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尽管他在“定陶战役”中全军覆没,可两年后还是被蒋介石任命为“徐州剿总”。这一任命让刘峙备受嘲讽,有人说:“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虎,也应派一狗看门,如今却派了一只猪!”之后刘峙又被称为“猪将军”。
(14)、纵观杜聿明的军事生涯,他的战绩不可谓不辉煌。在古北口,他轻伤不下火线,接替关麟征指挥一战成名;在昆仑关,他指挥第五军沉着应战,重创日本第21旅团,击毙旅团长中村争雄;在解放战争初期,他在东北战场运筹帷幄,一度将东北民主联军压到了松花江以北,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从战绩上看,杜聿明是国军中的一员名将,我认为,他的军事才能在国军名将中稳居前与傅作义、王耀武是同一级别的。
(15)、既然刘峙能力不行,老蒋为何用他?这里要说一下老蒋的用人策略了。老蒋在用人方面,存在极大的缺点,能力排在后面,首先看的是出身。所谓出身就是江浙人,黄埔军校毕业的人优先,刘峙、顾祝同这样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优先。
(16)、蒋介石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严令刘峙马上派兵增援东边的黄百韬兵团。可刘峙犹犹豫豫,一直消极应战,并要求蒋介石尽快派兵守住徐州,结果错过战机,黄百韬兵团惨败,全军被消灭。
(17)、早年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学员,毕业后入滇军。1924年任黄埔军校教官,为蒋介石的亲信,参加北伐战争。后历任师长、军长、第一集团军总指挥、“讨逆军”第二军团总指挥、国民d中央执行委员等职。1935年4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七七事变后,历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豫皖“绥靖”公署主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重庆卫戍司令、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等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徐州“剿共”总司令,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全线击溃。1949年7月移居九龙,次年10月赴印尼。1953年1月,到台湾。1971年1月15日病故。著有《我的回忆》。
(18)、其实,迫使战车二团撤出五十四军正是阙汉骞的花招。连日作战,五十四军虽取得了一些战果,可损失很大。蒋纬国一直临阵逼战,再打下去非将自己的部队拼光了不可。在***的军队里,没有部队的将军就好比是拔光了毛的孔雀,毫无用处。蒋纬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己的部队可陪不起。能跻身***上层军界的人,自然也不是无能之辈。为保存实力,他通过个人关系在南京活动,上报统帅部说道,本部地处河湖沼泽地带,战车活动受阻,无法发挥威力,请将战车部队放在更能发挥作用的战场使用云云。
(19)、不过红军的情况比较特殊,方面军高兵力也就10万人枪,编组方面军、军团这样的高级建制,有一定“虚张声势”的用意,比如粟裕所在的红十军团,拢共才7000多人。因此红军的编制自成系统,不要拿来跟对手相比,没有任何意义。(孙连仲当过第26路军总指挥)
(20)、杜聿明到徐州后,曾提出了一个出奇制胜的方案,主要内容是:以黄百韬兵团坚守碾庄七至十天,以李弥的第13兵团守备徐州,以第72军为总预备队,以邱清泉的第2兵团、孙元良的第16兵团,会合黄维的第12兵团,主动出击,先击破刘邓中野的6个纵队。然后再回师东向,击破粟裕的华野以解黄百韬之围。
2、刘峙怎么渎
(1)、更好笑的是,刘峙的亲信唐经理跑到44军驻地,要求调用军车给刘峙运输家产,这件事被传开,44军的行军速度受到极大地影响,慢了不少。
(2)、但根据杜聿明自己的说法,此事乃系遵守老蒋的命令所致。杜聿明是老蒋的爱将,如此重大的事情,他给老蒋泼脏水的可能性不大,我认为,杜聿明命第五军进入野人山,奉老蒋的命令行事的。
(3)、蒋介石出乎所有人预料,委派刘峙去徐州作战指挥,国民d内部议论纷纷,私底下都说:“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看守,如今只派来一只猪,眼看着大门是守不住了。”这不,刘峙刚上任,解放军就把山东济南解放了。
(4)、而另一方面,白崇禧也看出端倪了,这不是个好事,老蒋一定会在后面掣肘,那么多嫡系部队我指挥不动,他给钱给粮再慢点,我这不成了背黑锅的吗?所以在关键时刻,白崇禧选择挂冠而去,我不干这个总指挥了,请你老蒋另请高明吧。
(5)、1920年,刘智担任援赣军第四军第四支队营长。与桂系军阀卢荣廷作战时,他身先士卒,所向披靡。他得到了前敌第二军军长蒋介石的赏识。
(6)、定均这么一交待,使我茅塞顿开,我对作训股长何刚同志和李参谋说:“皮副司令教我们唱‘空城计’呀!”他们也都会心地笑了……四冬日的早晨,淮北平原上十分清冷,太阳冉冉升到地平线上,给人带来一些温暖。五十二团的指战员们忙碌了一整夜,刚刚坐下来吃饭,东南方火星庙方向就传来巨大的隆隆声。有人喊了一声:“敌人的坦克来了!”指战员们赶紧放下饭碗,跑步进入阵地,警惕地监视着前方。
(7)、外形的相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演员的表演水准。
(8)、刘智是著名的“猪”将军。早就有人说他打不起来,其实多半是误传。过去抗日战争中,在蒋介石自己的将领中是出类拔萃的,是黄埔军校的教官,仅次于何。
(9)、既然方面军的建制属于特殊时期的特例,且存在时间较短,那么无需跟其他高级编制横向比较,理解其大概级别即可。
(10)、 三:顾祝同 顾祝同江苏人,他的命运和何应钦有些相似,一开始都是在本营部工作,1936年受奖的委派,瓦解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的势力,受到蒋的大家赞赏,抗战时又主持第三战区。后随着皖南事变的发生,此人受到世人唾骂,千夫所指。
(11)、赵子立是有些军事才华的,早在武汉会战的南浔线作战中(万家岭大捷就是此间)就初露锋芒,期间首先指出兵团司令部对俞济时的74军使用不当,然后建议抽调兵力组成二线预备队,并力主拒绝老蒋调走两个军的命令,后又果断提出抽调32军和66军参加万家岭围歼战役。这让薛岳对其刮目相看,遂连续提拔为副参谋处长、参谋处长,如今吴逸志去职,又被薛岳保举为战区参谋长。
(12)、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刘峙是前线几十万大军的高统帅,他两眼一抹黑,下面的人自然没法绕过他执行军令。黄百韬兵团虽然不是国军精锐的兵团,但战力不差,如果让他靠近徐州,与国家主力兵团合拢,我军想要歼灭他,难度会大。
(13)、刘峙在海州连云港的亲信,闹出了很大的动静,全城都乱了,盐商纷纷撤离,军事机密已经泄露了出去。驻守海州附近的李延年兵团还没有接到上级通知,盐商部队已经乱哄哄地撤了,形势一片大乱。
(14)、《大决战》中,黄百韬大致说: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委座应该派一员虎将镇守,没有虎,也该派一狗看门,如今派了一头猪,可能大门都守不住了。实际上,这句话无从考证,但刘峙“猪将军”之称却是众所周知的。
(15)、刘峙十分乐观,扬言:“在王耀武手里丢掉了济南,不久一定要在我手里把济南收复,使共产d得不偿失,尝尝我的厉害。”
(16)、1924年4月,在国民d元老于右任的引荐下,杜聿明、关麟征等人经考试进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
(17)、更为糟糕的是,抢救的士兵们很快发现,前来隧道逃难的人们身上带了不少值钱的东西,进而将救援行动变成了惨无人道的趁火打劫。他们剥取衣裤,从“尸体”上搜取首饰、钱物等,引起极大愤慨。在那些窒息的人中,的确也有少数因吸到新鲜空气而复活的。但他们醒来后.发现随身所携带的财物已被洗劫一空,感到今后无以为生,便绝望地放声大哭。河坝一带,死尸累累,哭声雷动,其状甚惨。
(18)、薛岳却说:“你留在那里联络”,赵子立气个半死,我一个堂堂战区参谋长搞什么联络,那何不派个联络参谋就好了?薛岳根本没搭理他就挂了电话。在张德能以主力守城区而非岳麓山的错误部署下,坚守了近七年之久的长沙城,仅仅一天即被日军攻陷,第四军也完全溃败。长沙城破后,赵子立迅速赶到桂林,向白崇禧汇报了前因后果,同时还有王耀武等证明人,因此战后追责时,张德能被审判枪决,而赵子立免除了责任。
(19)、1945年11月13日,杜聿明指挥第13军、52军攻占山海关,一路北进,11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撤出长春、吉林,11月26日又主动撤出锦州。杜聿明得理不饶人,指挥国军继续推进,连续占领兴城、锦西、沈阳、营口等城池,一举底定辽南地区。
(20)、解放战争爆发的前夕,刘峙就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统率河南、陕西两省第五战区部队。刘峙代表国民d军,率先向中原解放区的解放军部队动手,中原解放军被迫开始艰苦的战略大转移。刘峙用30余万大军、上万座碉堡、数千里长战壕,不计其数的人力物力财力,8个月的时间,布下的天罗地网,本以为是囊中之物、煮熟鸭子的中原解放军跑了!
3、刘峙宏
(1)、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刘峙担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开始防守保定,但由于指挥失误,他一直在撤退,一直撤退出了华北,被世人讥为“长跑将军”。1942年,在重庆酿成防空洞惨案,之前因为刘峙西安事变表现而对其不满的蒋介石乘机撤了刘峙的职务。
(2)、第六名钱大钧 :他虽然参加的战役不少,但都表现平平,因此可排第6名。
(3)、魏禧、朱耷、牛石慧、罗牧、李绂、彭元瑞、蒋士铨、裘日修、戴衢亨、程焕采、程鹬采、黄爵滋、文廷式、陈炽、陈宝箴、王猷定、江永、蔡时翔、雷发达、齐彦槐、詹天佑
(4)、第八:陈继承 陈继承。1893年出生于江苏靖江,他和陈诚一样,同样毕业于保定军校,黄埔军校成立后,他被任命为技术教官,1927年,任27师师长。此人管理严格,带兵比较凶狠,1948年因为诸多事件和傅作义闹翻被免职,从此便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5)、可是没过多久,徐州地区的国民d军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战略决战的淮海战场上,国民d军一败再败。蒋介石这才意识到,刘峙不可用了。蒋介石知临阵换将不好,遂将杜聿明派到徐州,协助刘峙指挥。刘峙如释重负,立马把军事指挥权全部交给了杜聿明,随便找了个借口离开徐州,来到蚌埠避难。
(6)、 ◆花袭君,本名刘英敏,字草莽,号绿林懒汉、半坡居士,笔名庐陵裁纸、江南吟父、花袭君、大诗、粥家等。撰名联“三千进士冠华夏,一壶堆花醉江南”,首倡吉安建“中华科举博物馆”。花号作品均为原创。读图时代,坚守以汉字为核心。配图除自拍外来自网络,声明感谢,若有侵权,联系删除。沿字托钵,碎银打赏,手有余香。客官要货,羞花必曰:卜卦观象、楹联题做、字画买卖、诗文写作,无钱不乐。两元一字千元起步,诗词每首、楹联每对、卜卦每卦千元,字画面议。门童:133193360
(7)、老蒋当年为了说服杜聿明去作战,老蒋使出什么招式来,老蒋让蒋经国他的儿子,带着一份大的贺礼,去给杜聿明母亲做寿,老蒋亲自在南京大排宴宴几十桌,国内外有人来给杜聿明祝寿,感动的杜聿明无可无不可的,后去给老蒋卖命。
(8)、从1948年大兵团会战开始,解放军正式启用“兵团”建制,级别在野战军之下,一般下辖三个军。其实跟敌人的大型机动兵团级别基本相同,只不过我军的各级建制兵员比较充实,没有虚报和空额情况,所以到了解放战争后期,我军的一个兵团,兵力大大超过了对手的一个兵团。
(9)、周访、湛氏、陶侃、陶渊明、许逊、吴猛、熊远、熊鸣鹄、熊襄、修肃、喻归、喻希、张须无、张僧鉴、张野、邓德明、周续之、周景式、陈重、雷义、雷次宗、雷焕、湛方生、翟汤、释慧远
(10)、本文主人公刘峙——解放前后,庐陵人不时揣上心头、咀嚼一番的乡d!“苦孩、福将、办学、教书”,是他人生四个关键词。
(11)、主席他老人家在三大战役之前预估从1946年开始,大概得要5年的时间,才能彻底统一全国,三大战役结束之后,他说再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统一全国了,这真是两种命运终的对决。
(12)、他平时主要负责讲究是军事上的进攻计划。出谋划策,因此成为蒋介石的得力助手,此人做事谨小慎微,从来不锋芒毕露。
(13)、刘峙写了一本书:《我的回忆》,序里说:“回首前尘难免有浮生若梦之感。我这一生虽然人很平凡,但遭遇却不平凡,没有辱没乡贤文天祥。”
(14)、没立功还闯祸的刘峙,还是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
(15)、但是刘峙并不一直这么差,刘峙生于1892年,当年也是苦孩子出身,还不到一岁的时候,生父就意外死亡了,他妈带着他改嫁,后来他继父在前清多多少少干了个小官,有点家底,还带着他到日本去留学,加入到了军校之中,慢慢成长起来了。
(16)、你想想,这也是相当大的荣耀了吧,而且刘峙的前半生,被称之为一员福将,几乎没有他打不胜的仗,所以到后国民d评军衔的时候,有一级上将,那是嫡系,像什么何应钦之类的,一级上将没几个。
(17)、解放战争开打后,他也曾位居郑州绥靖公署主任高位,但因定陶战役失利而被撤职。淮海战役时,他又被蒋介石起用,位居徐州“剿总”总司令。然而,也正是在这时,他的“猪将军”的绰号不胫而走:“徐州乃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该派一狗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会守不住”。
(18)、出现了兵团、路军、集团军、方面军、军团全部五个编制级别,顺序按级别高低排列。
(19)、钱就这样被刘峙折腾了个差不多,消费较高的雅加达又让他不得不搬到100多里外的茂物市,在那里,他让妻子黄佩芬找到了一份小学老师的工作,自己仍然无所事事,整日为曾经的陆军上将叹息,紧巴巴的日子也就成了必然的。但很快,他便有了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
(20)、杜聿明,字光亭,陕西省米脂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杜聿明的军事生涯辉煌,他曾历任国军第200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第五集团军总司令、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副司令长官兼前进指挥部主任等要职,身经百战,成绩斐然。
4、刘峙为什么是杜聿明的老师
(1)、淮海战役前,黄百韬的第七兵团驻守在徐州以东的新安镇一带,黄百韬本人身经百战,他一看自己所在的位置在陇海线一带用一字长蛇阵摆开,担心所部会遭到攻击,他急忙建议刘峙让所部向徐州靠拢,防止被围歼。
(2)、当时的扶园学校气派,房舍俨然,树木葱郁,布局合理,教室、礼堂、图书馆、运动场样样齐备,食堂就在宽敞的刘家祠堂,尤其拥有的图书馆和试验室。学校注重教学质量,以培养当地青年为主,附近县也有来报考的,但入学考试分数高,非拔尖者很难考上。今天,该校(易名为吉安市十二中)依然书声琅琅;主要建筑还在,“民国风格”浓郁;当年种的柏树苍翠入云,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3)、军营中的刘峙日子好过了,生活问题也便来了,那就是杨庄丽仿佛没有生育能力,和他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人不能只靠枪子生活,枪子会要命,传宗接代到了这个时候就成了一件大事情。不能生怎么办?杨庄丽经过思想斗争,为刘峙找了一个妾室——陈氏。陈氏进门,把杨庄丽解决不了的问题全解决了,为刘峙生儿生女,生了不少孩子,但在杨庄丽那里,她终只是一个负责生育的,杨庄丽只让那些孩子叫她“姨娘”,而叫杨庄丽“妈妈”。
(4)、五十二团的副团长袁捷以前曾带领部队和坦克打过交道,他知道光靠硬打硬拼是对付不了坦克的,要战胜敌人,完成阻击任务,首先就必须想出对付坦克的办法。他曾听过别的部队介绍打坦克的经验,但在这淮北大平原上,在我方武器装备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要对付大规模坦克群的进攻,难啊!
(5)、终的结果是吴逸志被免职,调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的闲职,不得不离开长沙赴重庆上班,这是1943年12月的事情,次年10月间,再被保送到陆军大学将官班进修。不过吴逸志也算是因祸得福,因为仅仅半年之后,薛岳走麦城的第四次长沙会战就爆发了,日本人纠集了十个师团20余万人的兵力发起“一号作战”湖南段的作战,如此空前规模的敌人,再加上薛岳的渐次骄狂,第九战区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6)、蒋介石先没有谈时局,而是给儿子讲了“淝水之战”的历史故事。在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于公元383年率90万军队,号称百万大军,大举南下,欲与南方东晋政权决战,一时间东晋上下震惊,危在旦夕。东晋名相谢安委派自己的子侄辈谢玄、谢琰等为大将,以他们训练的子弟兵──北府军为主,对抗前秦军。双方在寿阳(今安徽寿县)的淝水隔河对峙。由于谢玄等人指挥得当,将士齐心,故能临危不乱,勇敢向前。而前秦军队人数虽众,却各怀私心,毫无斗志,虽貌似强大,实际上不堪一击。双方在淝水接战。谢玄率八千精兵奋勇迎敌。前秦军队失控,一战即溃,一退而不可收拾。苻坚惊慌奔逃,留下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
(7)、其中第一集团军下辖四个“军团”,比如刘峙就是第1军团长,然后军团之下再设军。主要原因是北伐后期“军”的番号太多太滥了,有的军只有1万来人,所以遂行大兵团会战期间,在集团军和军之间,又增设了“军团”建制。
(8)、但此后,国军却并未乘胜追击,之后的事情我们就比较熟悉了,东北民主联军很快展开反击,通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一举扭转了不利局势,国军则屡战屡败。到1948年,国军被切割在几个大城市中,成了瓮中之鳖,辽沈战役后,东北国军便灰飞烟灭了。
(9)、在淮海战役期间,战场上的第一个关键性变化便是国军的黄百韬兵团被华东野战军围困于碾庄。而为了救援被围困的黄百韬兵团,蒋介石调动了中原国军大的战略集团,引发了连锁反应,终使淮海战役演变为双方战前都没想到的大决战。
(10)、刘峙认为杜聿明此计太过冒险,没有被执行下去,依旧选择了大军援助黄百韬的作战方案。华野实力强悍,火力充足,再加上阻击部队守阵地的决心很大,邱、李两兵团后续进攻只打炮,不用全力,终导致杜聿明所部援助黄百韬失败。
(11)、抗战全面爆发后,刘峙被任命为第一战区第2集团军总司令,并亲自坐镇保定指挥抗敌。可眼见日军进攻迅猛,平津失守后一路南下,突破了刘峙安排的良乡、固安两道防线。眼看着敌军逼近,刘峙居然率领总部向南逃跑了,一口气直接逃到了石家庄,还没和日军开战就跑了导致华北大部分沦陷。
(12)、蒋纬国这次是有备而来,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的军队一时间如洪水漫天,卷向我军的阻击点。
(13)、后来老蒋下野那也是桂系逼宫,所以老蒋一方面,很希望白崇禧出任徐蚌会战的总指挥,而且能带着白崇禧手下那几十万人马,凑成上百万军队对峙刘邓粟裕大军。
(14)、而淮海战役之前,老蒋在对于谁来做总指挥这个问题上也是考量再其实老蒋中意的人是谁呢?小诸葛白崇禧。
(15)、可惜的是,避祸自保、浑水摸鱼于治世往往是成功密码,但刀光剑影、实力碰撞的乱世却不能一直容忍好好先生。西安事变以后,南京政府方面围绕着战与和争论不休,何应钦主张武力解决,12月16日,何应钦任命刘峙为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刘峙立马兵分六路,进逼西安。宋子文和宋美龄在前往西安的途中,请求刘峙不要轰炸西安,刘峙却说:“我是听国民政府的,你管不着。”蒋介石回来之后,刘峙的担心。慌忙迎接,并且讨好似的挥舞着“欢迎校长胜利归来”“蒋主席万岁”“打倒张学良、杨虎城”等字样的小旗。遭到蒋介石的呵斥。
(16)、徐稚、李朝、唐檀、程曾、张遐、李淑、范延寿、何汤、沈友、谌重、罗珠、张盛
(17)、一方面刘峙在后期确实能力极差,而且个人特别贪钱,所以周边同僚都认为,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军事能力,整个淮海战役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如果国民d换另外一位有能力的将领来,可能不至于输的那么惨,甚至可能还能多跑掉一些人马。
(18)、毕业后,刘峙南下广州凭借自身能力坐上了粤军连长、支队长、营长等职位参加北伐,并在1921年初被陈炯明调到粤军总司令部当少校副官,加入了国民d。
(19)、一个偶然的机会,杜聿明从报纸上看到了黄埔军校成立并招收学员的消息,心中泛起了波澜。经过一番复杂的思想斗争,杜聿明决定投笔从戎,他放弃了考取北京大学的机会,与好友关麟征、堂兄杜聿鑫等人一起南下,投考黄埔军校。
(20)、蒋纬国的战车二团,一部支援五十四军,一部支援九十九军,一出动便是三四十辆一群,轰轰隆隆,震耳欲聋,烟尘卷天,直扑***阵地,如入无人之境。五十四军攻入新桥,九十九军则攻占曹老集。
5、刘峙是怎么离开淮海战场的
(1)、至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随着整编和裁军的深入进行,原则上国民革命军只保留:“路军、师、旅、团”这样的编制层级,军级番号保留的数量很少(原打算全部取消的),比如第十九路军下面,就设有一个第19军,路军副总指挥蔡廷锴兼军长。
(2)、因为张治中的才华,蒋介石对他是很器重的,凡事都要听他的意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一个没有和红军交过手的人,不但如此,他还促进了两次国共和谈,他是一位真英雄,他的一生都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和信仰,为自己的梦想和信仰而活。 六:钱大钧 钱大钧1893年出生于江苏昆山县,他的一生也是很丰富多彩的,虽然参加过北伐战争,中原大战,但都是表现平常,后来调到蒋介石的身边任职,1936年西安事变以后一度受到蒋介石的猜疑,后来因为不小心中了枪伤,才让蒋介石放下了对他的戒备。
(3)、12月4日,日军攻占昆仑关,南宁危急,广西危急!面对不利局面,国民政府见招拆招,集合了五个集团军的兵力,组织桂南会战。此战中,第五军奉命攻打昆仑关,南宁的安全,为其他部队的反攻创造条件。
(4)、从主官资历、军衔和所辖兵力来看,集团军的级别和规模要略大于军团,绝大部分军团长都是中将,而大部分集团军总司令都是“中将加上将衔”,甚至还有二级上将衔的。
(5)、六纵五十二团位于全纵队防御正面的中央,从12月1日起坚守周家口,4日以后转守曹老集铁路东侧桥头阵地。9日中午,经过36个小时的激战后,奉命扼守易圩子和孙家圩。在这8天的连续鏖战中,五十二团抗击着数十倍敌人的进攻,伤亡很大,全团2个营只剩下了300多人。坚守易圩子和孙家圩阵地,战胜敌坦克的进攻,这副担子十分沉重。
(6)、黄百韬一等就是两天,就此被华野包围在了碾庄。当杜聿明抵达徐州前线时,黄百韬兵团已经陷入了包围圈。黄百韬骁勇善战,他手下的第25军也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老蒋的乱用人,让杜聿明一来到徐州便陷入了困境。
(7)、1926年3月,在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中,刘峙是执行者,是打手,更是主力。20日,共产d员包惠僧向他提出质问的时候,刘峙回答:“我什么都不了解,我是以校长的意思为意思,校长命令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应该说,这个时候,刘峙彻底取得了蒋介石的信任,从此开始与蒋介石亲密无间的岁月。在之后的旅途中,有凶险、有坎坷、有攻讦也有沉沦,但因为蒋介石的关爱,他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以致一路官运亨通,享尽荣华富贵。因此,能力很重要,但关系同样少不了。这一年,刘峙34岁,他选择了蒋介石,也选择了前半生的似锦繁华,但也不可避免地和蒋介石一样遇到了失败、沉沦。要不说,道路的选择很重要,30岁的道路选择尤为重要。
(8)、一霎时,风助火威,火乘风势,两条道路上烈焰腾腾,噼噼啪啪地烧了起来。敌步兵经不起火力打击,先退了下去。坦克手一见前方突然大火冲天,不知底细,也不敢贸然行进。坦克活动全凭燃油,而燃油排放出的废气极易燃烧。坦克手不敢上前冒险,迟疑了一阵子,向后退去。
(9)、陈诚没有什么大的天赋,读书的时候就因成绩过差,没有被录取,但是他懂得勤能补拙的道理,再加上此人很有胆识,特别受到蒋介石的赏识,慢慢的成为了重要的亲信。
(10)、刘峙从一个小小的少校营长升到了省政府主席,只用了六年的时间,不得不说他的官运实在太好,似乎把后几年的运气全都都给透支了。
(11)、第六名钱大钧 :他虽然参加的战役不少,但都表现平平,因此可排第6名。
(12)、甚至刘峙自己都开自己的玩笑,他说我此前听到一种传闻,说什么呢?说徐蚌会战,国民d那边叫法,重要,事关d国命运,你按道理讲应该派来一员虎将,不能派一员虎将,也得派一只狗来。
(13)、因以前的教训,刘峙在印尼一直隐姓埋名,深居简出。一天他翻阅报纸,发现有人冒充他的名义发表谈话,刘峙很激愤,投书报社辟谣。他这一辟谣立刻引起轰动,因自淮海战役后人们鲜闻他的名字,不是以为被拘禁了,就是以为他投降了,谁也没想到堂堂国军上将竟然在异国他乡当起了“孩子王”!
(14)、何应钦同样是一位好丈夫,他的妻子不能生育,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抛弃,后过继一位女孩。
(15)、在这样一个状态之下,老蒋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忠心服从的人,你找那种有能力的将领,往往人家有个性,不是你老蒋一句话,我就肯定听的。
(16)、老蒋此人,政治手腕十分高超,军阀混战时期,他利用廖仲恺遇刺案挤走胡汉民和许崇智,从一名二三线角色一跃进入国民d的权利核心,政治斗争的水平堪称炉火纯青。但讲到军事水平,老蒋就拙劣了。
(17)、这时,在我军的阵地上,华野渤海纵队十一师和豫皖苏军区地方武装5个团陆续开到,配合华野六纵、中野二纵顽强阻击,***军各部的攻击就像浪头撞上了礁石,一一被碰了回来,仅李延年兵团死伤就有5万多人,远者前进不足70里,近者不满30里,距黄维被围点还有一半以上的路程。
(18)、第四名刘峙: 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被称之为福将和长胜将军,虽然在后期慢慢的衰退,但是他对蒋介石的忠心是可圈可点的,第四名非他莫属。
(19)、上任徐州剿总后,杜聿明便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打算趁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尚未形成合力之际,集中徐州、蚌埠地区的国军主力,率先发动进攻,以占据战场的主动权。岂料,杜聿明的意见书递上去之后,却遭到了老蒋的拒绝。
(20)、战事开局比蒋纬国预想的还要顺利。他野心勃勃,整天乘着战车巡视战场,沿着津浦路两侧奔来奔去,督促各部队昼夜攻击。他估算,照这样的推进速度,数日后部队就可到达双堆集与黄维会合。三12月3日以后,李、刘兵团在我华野六纵阻击阵地前,陆续展开1个团到6个师的兵力,在蒋纬国装甲部队的配合下,进行持续猛烈攻击。
(1)、这日,他从前沿返回蚌埠市内,正与李延年、刘汝明坐在设于宝兴面粉公司的“剿总”司令部指挥所里吃饭,作陪的还有邓文仪。有人报告说,一辆坦克被共军缴获,车里的官兵被击身亡,共军正在设法寻找开关,想把坦克弄走。他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腾地站起身来。
(2)、对于这件事,国民d第九绥靖区主任李延年曾愤愤地说道:刘峙看钱财比国家的事还大,真是岂有此理!这样泄露军事机密,不败何待!
(3)、何应钦是八大金刚中的老大,黄埔军校的总教官,蒋介石的二把手,历任陆,海,空三军总司令。
(4)、另一边,华野得知黄百韬兵团要跑后,行动迅速,立即派兵追击,很快追到了运河边,黄百韬兵团第25军和100军还未过河,就与华野交火,两个军好不容易过了河,已经损失一个师,全军部署混乱,大撤退变成了大溃退。
(5)、
(6)、刘峙,号经扶,字经符,别名天岳。1892年6月30日,刘峙出生在江西吉安一个普通农户家庭。父亲早逝,刘峙跟着母亲回到外公家居住,渐长大后被叔祖父刘进宽收养。刘进宽收养刘峙,主要还是延续香火。刘峙7岁入乡里私塾启蒙,14岁因读书刻苦,得到当地名师刘部荃的高看,接到身边亲手教导。
(7)、结果谁知道派了一只猪来,刘峙本人稍微肥胖一点,确实这个形象挺像猪,刘峙还沾沾自喜,说猪是能找到吃的东西的,说猪是能把自己养的膘肥体壮的,所以他根本就不以为意,但是反过来讲,看看刘峙对自己的评价我们就知道周边同僚是怎么看的。
(8)、吴参谋长被拿下后,原战区司令部的参谋处长赵子立少将递补,于1943年12月底被任命为第九战区中将参谋长(职务军衔),相比较于保定六期的吴逸志,赵子立的资历可是差了许多,他仅仅是黄埔六期生,戴笠、廖耀湘等小字辈的同窗。赵子立之前也不是跟薛岳混的,而是关麟征第52军的作战参谋,1938年陆军大学毕业后,才分配到薛岳的第一兵团担任少将高级参谋兼作战科长。
(9)、后来,杜聿明历经千辛万苦逃到南京,经过张治中的介绍,见到了老蒋,当上了中央军校(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中队长,1929年,教导师成立时,杜聿明改任中效营长。
(10)、汤恩伯第13军,战时扩编为第20军团,再后来扩编为第34集团军。
(11)、峙,汉语二级字,读作峙(zhì或shì),从山,寺声,本义为稳固地、高高地立起,引申为相对耸立,对立。《抱朴子·交际》和 《送陈留李少府归上都序》均有记载。
(12)、四:刘峙 刘峙1892年生于江西吉安,他参加过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在北伐战争中,他有一个外号叫“福将”中原大战中有一个外号叫“长胜将军”但是在后期就不行了,被人称之为蠢猪将军。
(13)、到战略追歼阶段,比如胡琏的第十二兵团、刘安祺的第二十一兵团等等,一般只有5万人了,还不如四野的一个军人马多呢,但是这不影响编制级别,毕竟双方的实际情况不同。
(14)、“方面军”则是1944年底才出现的,主要是为了整顿西南地区被打乱的作战序列,特别成立了“陆军总司令部”,然后其下设四个方面军。并且方面军建制的存在时间很短,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底,便全部撤销番号了。(第一方面军卢汉)
(15)、他在做剿总期间否决了杜聿明提出的作战计划,所以国民d在淮海战役彻底失败后,大家把责任都怪到了刘峙的身上。刘峙也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后被撤掉所有职务后带着家人去到了香港,之后又去到了印尼。因为没有钱度日,刘峙的三姨太去了学校教书,一次三姨太有事没能去刘峙就代替她去教书,没想到刘峙教的很好所以就被留下做了老师。
(16)、刘峙的作战思想自中原大战后一直没有进步,思想陈旧,不敢冒险,太过于墨守成规,以至于到关键时刻没有良好的应对之策,又没有主见,唯老蒋之命是从,根本没有作为主帅的担当与责任,把几十万大军交到这样的人手里,失败是必然的。
(17)、战争的结果在这里已经可想而知,原因是,刘峙在国民d将领之中的口碑很差,贪生怕死,被讽刺为“长腿将军”,解放军还曾给他送了“猪头”的昵称。德不配位,能不配位,必有灾殃。国民d军内部因此弥漫起了一股悲观的情绪和气氛,只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结果会让国民d军败得那么惨。世界上的事,很多都是相通的。在这里,我们丢开战争的因素,说说生活里的刘峙。
(18)、这8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部来自于黄浦军校,都参与了初的黄埔军校建设,下面我逐一介绍一下这8个人。一:何应钦
(19)、1930年3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后,刘智担任第二军团总司令,率部东进西出,切断隘口,屡败对手。后来打败阎锡山名将傅,收复济南,再次扭转战局。
(20)、同年冬天,辛亥革命爆发,刘峙以军校学生的身份,加入学生军,亲身参加武昌首义,还参与了防守武昌之战。战后,刘峙回到家乡吉安,进入宪兵补习所学了一段时间,后进入南昌宪兵队服务一个月。1912年7月,刘峙考入陆军第一师预备学校,参加秘密反袁世凯的活动;1913年7月,南下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重返军校学习。
(1)、吴逸志的这篇论文,还附带了一份加强亚洲战场联合作战的具体方案,其中有中国军队应在闽浙沿海(第三战区)增加兵力开辟新战场,同时派出五到十个师的精锐部队投入到太平洋战场,配合美军对日作战云云,多少有点异想天开的意思。接到老蒋的鼓励后,吴逸志大为兴奋,恰好他有个表弟在国民政府外交部工作,于是再通过表弟把文章和方案转给了美方,还真就辗转到了罗斯福手里。
(2)、下台后的刘峙,依然发挥自己特长,上下其能、左右逢源。一方面找关系捞钱,一方面捞钱找关系,争取老蒋信任,但这个自己争取机会和荣耀的同时,也给自己将来的不幸埋下了隐患。功夫不负有心人,1948年夏天,战略地位突出的徐州“剿总”无人担任,蒋介石认为刘峙虽然打过败仗,但是政治上还是可靠,还是可以用的。当时,蒋介石的方针是固守徐州,并让徐州东边的黄百韬军团向徐州靠拢。关键的时候是黄百韬被粟裕围困于碾庄时,杜聿明制定围魏救赵的方法,向西攻击刘邓,引粟裕来救,其实就是跑路计划,击破刘邓不是目的,关键是把邱,孙,黄兵团抱在一起,速度快还可以拉上李弥部4个兵团跑路。其实就是抱定了徐蚌不可守,早点把部队撤出来的想法。而蒋的想法则是在徐州地区决战,还要求解黄百韬部之围。这时,刘峙的圆滑就发挥作用,他一来不愿意违抗蒋的意图,二来不愿意背丢失徐州的锅,自然不会同意杜聿明的意见。结果,淮海战役爆发了。刘峙手下的22个军55万人被全歼。蒋介石这才明白,刘峙非虎、非狗,乃一猪。其实,刘峙是无能,老蒋又何尝无过呢?老蒋这个人任人唯亲,喜欢画圈子。杂牌军黄百韬被他视为无物,强令在新安镇用一个兵团等一个军两天,被包了饺子全歼。要不说,开放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组织和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保持活力关键,一旦因为利益和意识形态划圈子就把自己划在圈子外面了!
(3)、“老虎仔”薛岳是个挺狂的人,尤其是位高权重以后,除了老蒋和陈诚之外,他几乎谁的面子都不怎么给,连理论上有权指导第九战区作战的桂林行营主任、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都根本指挥不动他。在作战指挥中,薛岳向来比较喜欢积极主动地攻击,但是也养成了独断专行的风格,所以当他的首席军事幕僚,其实是挺痛苦的一件事,也只有吴逸志这样的老兄弟、老朋友,薛岳才顾忌几分给予一定的尊重。
(4)、1948年8月以后,整编师全部恢复为军,同时开始组建大型机动兵团,那就是兵团下辖三到四个军,有10万人甚至以上的兵力了,比如邱清泉第二兵团、黄维第十二兵团等等,都有12万人左右的人马。(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
(5)、也就是说,刘峙虽然在名义上是国民d在淮海战役中的高指挥官,但实际上只是挂名司令。
(6)、从两个“剿总”的兵力规模和总体实力上看,显然刘峙的徐州“剿总”远强于白崇禧的华中“剿总”。这种战略上的部署安排,既是徐州战略地位的重要使然,也是蒋介石有意制衡白崇禧的战略需要使然。
(7)、但在西安事变爆发后,刘峙的“福气”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他没有听从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等人的意见,蒋介石开始不再那么信任他,反而开始力捧曾经职位比刘峙低的顾祝同。
(8)、暂时没有的高级编制:集团军、方面军、兵团、军团
(9)、9日下午,我团奉命转移至易圩子、王庄、孙圩子一线组织防御。当我到达易圩子时,皮定均和师长(钟国楚)带着几个参谋早已在此等候。待我和作训股长一到,他立即带着我们去看地形,研究打法。这个易圩子是个大村庄,东西长近800米,周长约6华里。定均领我们转了一圈后说:“根据上级通报,敌人要向你团防御的3个村庄实行重点突破。这样,蒋纬国的装甲部队就可能投入战斗。你们要做好对付坦克的准备。易圩子村北是树林,村南是大水坑。敌人能通行的,只有村南水坑中间的进出路。你把全团的几具火箭筒集中使用,控制着这几条路。”根据定均的部署,我们连夜抢修工事,组织防御。
(10)、蒋纬国表情生硬地问道:“阙军长,龙王庙阵地上的情况你知道吧?”
(11)、既然号称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并且位列第一名,想必不是浪得虚名。刘峙的前期军事生涯还是很风光的。北伐战争中的一系列战役战斗,特别是龙潭一战,他打出了“福将”之名;中原大战中,刘峙率部与冯玉祥、阎锡山大军激战从不落下风,甚至名将傅作义都败北,刘峙因之被蒋介石称为“常胜将军”。
(12)、徐蚌会战,老蒋在用人方面考虑过刘峙,蒋鼎文和白崇禧。三人中论军事能力,白崇禧当居首位,可白崇禧是桂系,无法取得老蒋的信任,后者也不会为老蒋出全力,有坐观成败之意。你防着我,我防着你,内部出现极大的问题,对外作战焉有不败之理。
(13)、9月6日,中野发动定陶战役,全歼了冒进的第三师赵锡田部,刘峙的围攻计划就此破产。战后,老蒋龙颜大怒,将刘峙撤职查办,调回南京担任闲职。
(14)、然而手上拿了这么多钱,刘峙却没有尽到责任,在1942年重庆隧道惨案之中,日军的轰炸导致了大量百姓牺牲,刘峙在百姓之中的口碑每况愈下。
(15)、蒋纬国愤愤不平地说:“这个命令我不能执行!”
(16)、“马上组织攻击,务必要将被损坏的战车和我英勇殉国的官兵尽数夺回!”蒋纬国的口气好像是在对部属下命令一般。
(17)、而反观国民d那边呢?跟林总对阵的将领,在东北是卫立煌,在华北是傅作义,这也是两员名将,可以说双方是旗鼓相当的。
(18)、1947年和率领解放军强渡黄河,突破了国民d的黄河防线,蒋介石一怒之下撤了刘峙所有的职权。
(19)、他毕业于陆军名校浙江讲武堂,他参加过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还参加过第三第5次围剿,在抗日战争中。历任第四军团总司令。
(20)、尽管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但杜聿明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太听话。因为深感老蒋的知遇之恩,杜聿明对老蒋基本是言听计从的。下属听从指挥,当然算一个优点,但如果上司太无能,太听从指挥就成了一个致命的弱点。
(1)、1948年12月初,淮海战役已进入第二阶段,蒋介石发觉局势危险,急从华中地区调黄维兵团前往增援。当黄维兵团行进到宿县西南时,陷入了***预设的包围圈中,经过激烈交战,被包围在浍河和淝河中间的一块狭小地区──双堆集,黄维反复突围均未能奏效。蒋介石命令驻守在蚌埠的刘汝明、李延年两兵团北上增援,但二人迟迟不敢出兵。如果黄维兵团被歼,江淮失守,那么***就可以直逼长江,蒋家王朝便“危危乎殆矣”。在此危急时刻,蒋介石打算委派一个既得力又可靠的人去蚌埠督战。想来想去,觉得只有一个人合适,这个人就是他的小儿子蒋纬国。一一天,淮北平原上天寒地冻,驻扎在蚌埠市的***“剿总”司令部办公室里却是热气腾腾,总司令刘峙和副总司令刘汝明正在吃饭,主菜是炖牛肉。他们正吃得津津有味,随着一声“报告”,门口出现一个年轻军官。
(2)、驻守昆仑关的日军第21旅团是日军的王牌部队,在日军中有着“钢军”的美誉,是一块不好啃的硬骨头。12月18日,昆仑关之战打响,在杜聿明的正确指挥下,第五军与日军第21旅团展开拉锯战,前后三次攻占昆仑关,共歼敌4000余人,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了一场宝贵的胜利。
(3)、不仅如此,定陶战役,国民d军第3师战线过于向前,被渡过黄河的刘邓大军包围,全军覆没。1946年9月6日,败讯传至庐山,蒋介石大怒,派参谋总长陈诚和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前去徐州,召开军事检讨会。会议上,陈诚完全不给刘峙面子,公开指责刘峙的无能,并当场宣布蒋介石撤销刘峙职务的手令。
(4)、题目中存在的编制有:集团军、方面军、军团。
(5)、第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谓逐鹿中原嘛,可是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淮海战役的兵力布局上,我军是华野和中野两个野战军,、、粟裕,这都是名将名帅。
(6)、然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三大战役中重的是哪一个呢?应当是淮海战役吧,首先双方投入的兵力多,60万对80万。
(7)、陈诚1898年生于浙江丽水青田县,1923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不久,随邓演达去广州投身革命,在邓演达所在的团里任粤军第一是第3团上位军官,后由于东征三炮定敌,受到蒋介石和应钦的欢心,后成为蒋介石的重要心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