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d人(不是同盟会)通过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2、武昌起义简介概括经过毛主席参军军饷七块一九一一年爆发了震动全国的“武昌起义”,也就是辛亥革命。湖南是第一个热烈响应的省份,有一天,一个革命d人到湘乡驻省中学作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当时的毛主席在这里读书。毛主席听了这次演讲后,热血沸腾,打算同其他几位朋友一起去参加湖北都督黎元洪的革命军,后来因交通事故,未能成行。这个时候湖南起义胜利,长沙组织了一支学生军。毛主席认为这是乌合之众,不愿参加,而参加了正规的革命新军:也就是后来的“国民革命军”,也就是国民d军。毛主席参军后,他被编入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上一名新兵,他的军饷是每月七元。当了半年后,却从来没有上战场冲锋杀敌,毛主席很失望,终于退出军队。寻找新的出路。#头条# #领袖# #领袖#
3、武昌起义视频他是袁世凯的挚友,是民国为儒雅的总统,但却在权力斗争中黯然下台,晚年仍心系国家而拒绝帮助日本人。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反抗清廷统治的第一枪,随后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上演了反清朝,求共和的运动,此时被迫在家“养病”的袁世凯接到朝廷命令,要求他回京,出兵平叛乱,但袁世凯却按兵不动,而是等待他那位“菊人兄”的消息。袁世凯口中的菊人兄,则是他一生的挚友徐世昌,两人在袁世凯天津练兵时就通力合作,一步一步的爬上朝廷高位,而面对这清朝生死存亡的关头,徐世昌以一招“互保”,帮助袁世凯称为了新任的中华民国大总统。然而,当袁世凯到达权力的顶峰时,徐世昌却悄悄的隐退。在经历了袁世凯称帝以及张勋复辟帝制的闹剧之后,手握大权的段祺瑞曾邀请北洋元老徐世昌出山,但被徐世昌推辞,因为他深知还不到时候。随着冯国璋的下台,由段祺瑞牵头,皖系军阀骨干组成的安福国会,于1918年9月4日,以425票的高选票选举徐世昌为第四任总统。在任总统期间,徐世昌从不身着戎装,黑色燕尾服、配饰勋章,黎明即起,按时办公,稳度书柬,按时批阅,向世人传达出浓厚的文治之风,与中华民国成立后连年武夫当权留下的兵祸军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即使是这样一位儒雅的总统,也不免担心自己无兵无地的身份,夹在直系和皖系之间的他担心被别人左右,一方面重用自己曾经的心腹,一方面与段祺瑞曹锟周旋,不设立副总统一职以求权利的平衡。然而,即使这样,主张和平统一的徐世昌与主张武力统一的段祺瑞仍然在政见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和。自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学生们自发游行反对卖国的段祺瑞集团,面对着杀气腾腾的段祺瑞,徐世昌颁布法令强制开课,竭尽全力的保护学生。但血气方刚的学生怎能遵守法令,在各方势力的压迫下,终造成了流血事件的发生,徐世昌也成为了文人口诛笔伐的对象。徐世昌所面临的“烂摊子”还不止这一个,一直提倡南北议和的徐世昌,无力阻止于1920年爆发的直皖战争,战争以段祺瑞失败结束,直系入驻京城,徐世昌倍受排挤。为了更好的平衡权利,徐世昌走了一步险棋,他密电奉系军阀张作霖,意图利用奉系来制衡直系,成功阻止了吴佩孚另选总统的计划。1922年,直奉两系摩擦不断,一向提倡文治的徐世昌以总统令命双方不得战斗,但双方均对命令充耳不闻,并于4月29日正式开战,而仅仅不到十天的时间,奉军便惨败的退回关外。失去了奉系军阀的保护,徐世昌彻底失去了权力,面对大权在握的吴佩孚,他只得以罢免张作霖官职的做法来表示自己对直系的亲近,可这种弥补措施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显得十分苍白。祸不单行的是,回到东北后的张作霖选择独立,宣布东三省自治。无力回天的徐世昌只能任由吴佩孚解散安福国会,并且亲眼目睹吴佩孚拥举无权无势的黎元洪称为“傀儡总统”,以便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徐世昌知道,自己下野的时刻到了。回想起出任总统的风风雨雨,徐世昌不禁感叹世态炎凉,而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安全问题,在当总统时期,直系和奉系他均已得罪,在乱世之下,自己性命堪忧。此时,徐世昌的心腹王怀庆出现,并且发誓保全徐世昌及其家人的生命安全。1922年6月2日,徐世昌辞去总统一职,在王怀庆的护送下,前往天津英租界定居,其后以书画为乐,再也未踏足政治半步。1937年,日军占领平津一代,曾经徐世昌的门生曹汝霖想请徐世昌出山来为日本人做事,被徐世昌言辞拒绝。1938年,身患膀胱炎的徐世昌拒绝了医生前往北平救治的建议,因为他担心自己会被日方扣留并以借机以他的名声发号施令。在弥留之际,徐世昌老泪纵横,暗叹着国运的坎坷,孤独痛苦的他于1939年6月于天津与世长辞。
4、武昌起义纪念馆湖南为新中国成立贡献了很大的力量。黄兴领导的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现在来长沙步行街的口子那有个黄兴铜像就是纪念他的。后来袁世凯称帝,也是湖南人蔡锷领导的护法运动反对袁世凯。到后来的伟人。在我军的几大关键战役都是湖南人领导的。抗日的领导的百团大战,解放战争中重要的淮海战役是湖南人粟裕领导的。辽沈,平津也是湖南人。抗美援朝又是彭大将军。对越还击的也是湖南人。没有湖南人袁隆平,你估计还得挨饿。连你现在使用的微信,都是湖南人张小龙领导研发的。在和平年代,湖南人可能没那么突出。踏踏实实做事。但当国家有难的时候,湖南人肯定站出来斗争。
5、武昌起义解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就此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在之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十五个省份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清帝退位诏书,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就此瓦解。按照《中国近代史》的记载:军官熊秉坤在1911年10月10日夜7时许,在该营打响了武昌首义信号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三年后,熊秉坤出访日本时,孙中山先生向别人介绍他时也说:“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但是根据熊秉坤所写的《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记载,10月10日晚上七点左右,陆军第八营排长陶启胜查夜,发现班长金兆龙,士兵程定国等人交头接耳,似在密谈,形迹可疑,陶启胜上前呵斥道:“干什么!想造反是吧!”此前,起义消息已经走漏,很多革命志士因此献出了生命,军营里的气氛十分紧张,金兆龙听陶启胜如此说,怒不可遏,直接和陶启胜发生了冲突,打斗引起了程定国警觉,他抬枪砸伤了陶启胜,陶启胜连忙往外跑去,被程定国一枪击毙。程定国打死了陶启胜后,八营班长熊秉坤立即鸣笛,宣布正式起义,带兵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武昌起义就此开始。所以真正打响了武昌首义第一枪的人应该是程定国(又名程正瀛),只不过武昌起义后,革命d内部意见也并不统一,也存在着诸多矛盾,程定国在1916年因为革命d内部矛盾激化而遇害。但不管怎么说,武昌起义能成功都是不容易的,在1906年到1911年间,孙中山先后领带革命d发动了十次武装起义,但后都失败了,这也给当时不少的革命d人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对革命前景产生了迷茫,所以在筹划武昌起义前,很多革命d人对此次起义的前景也并不看好。1911年9月24日,一批同志开会制定了起义计划,初选定的日子是10月6日,在湖南,湖北同步起义,这一天也是农历八月十五,他们认为这一天大多数中国人都忙着和家人团结,可以趁虚而入。只不过后来起义计划被泄密了,湖南总督瑞澂临时决定过节期间,全境戒严,官兵禁止出营聚会,所以起义时间只能推辞到10月16日。而到了10月9日,革命d人正在准备起义时使用的炸药,负责管理炸药的刘同不放心,亲自到现场查看,在和同志们谈话时,他点了一支烟,抽完后随手将烟头扔进身边一个花盆中,这花盆里装的其实是土炸弹,负责武昌起义的参谋长孙武被炸伤,刘同等人被寻声而来的巡捕当场逮捕。刘同很快就招认了武昌起义的所有事项,现场还找到参与武昌起义的人员名册,总督下令关闭城门,严禁官兵离开军营,开始按照名册抓捕革命d人。当时在武昌的革命d人大约有五千多人,知道事发后,他们也不清楚名册上有没有自己的名字,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搞得人人自危,为了求生这才被迫提前发动了起义,也就是10月10日晚发生的兵变。所以客观地回看武昌起义,乃至后来的辛亥革命,这一切能够胜利是偶然的,并非蓄谋已久,更像是临时起意产生的蝴蝶效应,然而就是这起偶然的事件,在中国燃起了燎原之火,开启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新纪元。#历史杂谈##历史回眸#
6、武昌起义黄兴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天,在当时的武昌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清朝统治的第一枪,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现在的武昌起义纪念馆,是当时起义胜利后鄂军都督府的所在地,位于如今的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它的主体建筑是一幢砖木结构二层红色楼房(俗称"红楼"图2),布置风格典雅庄重。里面按照当时各部室的工作场景进行还原,展现了当时新政府的新环境和新气象。(图4.6.7.8.9)拍摄于2023.2.11#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随拍成长之路#
7、南昌起义简介简直胡说八道,发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是以湖北人为主的湖北新军,不是湖南新军,历史上只有湖广,湖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湖北,更本没有“两湖”之说!请面对历史事实,以史为鉴!湖广的事,福建的朋友就不要挑拔了,经常看到他挑拨离间!
8、武昌起义简介图片1911年10月10日,驻守在武昌的清政府新军发动了武昌起义,成功打响了辛亥革命武装反抗清政府的第一枪。武昌起义之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政府在短短几个月内宣布灭亡,辛亥革命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先生也被推举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为了表彰在武昌起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革命人士,1913年,民国政府为武昌起义的参与人员颁发了荣誉勋章,并表彰了这些辛亥革命的元勋。说到辛亥革命的元勋,不得不提武昌起义的总指挥蒋翊武。孙中山先生曾经高度评价过蒋翊武,并且称赞他是辛亥革命的首功(“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那么,作为武昌起义的总指挥,蒋翊武后来的结局怎么样呢?蒋翊武出生于1884年,湖南澧县人,出生于一个一般的手工业家庭。蒋翊武是长子,父亲节衣缩食供他读书,蒋翊武也在读书过程中接触到革命思想。当时清政府受列强欺压,积弱已久,蒋翊武也在革命过程中产生了反清思想。1905年是蒋翊武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本想前往日本留学,不过因为日本歧视中国留学生,所以蒋翊武被迫留在上海。在上海期间,他进入革命人士办的中国公学,开始大量接触革命人士,并在他们的介绍下加入同盟会,开始创办报纸宣传革命思想,为将来武昌起义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蒋翊武的办报行为触动了清政府的利益,不久后他的报刊被迫停办,他也由上海前往武昌。当时武昌有一部分清政府的新军,他们的革命活动十分活跃,因此到达武昌后,蒋翊武也决定参加新军。1909年,蒋翊武加入新军,计划从新军内部策划推翻清政府的活动。加入新军后,蒋翊武在新兵内部成立了文学社,以文学社掩护革命活动。当时整个武昌的新军共有1.5万人,而加入文学社的人就高达3000人。可以说,从1909年加入新军,到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实施,两年时间里,蒋翊武已经把清政府的武昌新军基地经营成自己的革命阵地。1911年9月24日,蒋翊武的文学社与湖北的另一个革命组织共进会共同策划了武昌起义,推举蒋翊武为武昌起义的总指挥,原定计划在10月16日举行起义。不过,10月9日,因为操作不慎,计划泄露,清政府开始大肆捕捉武昌的革命人士,迫不得已下,蒋翊武只能把起义时间提前到10月10日晚上。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第八营的革命d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清政府开始与革命d人交火,总指挥蒋翊武为了保存革命火种提前逃出武昌。武昌起义成功后两天,蒋翊武返回武昌,担任了起义军的护理总司令。在蒋翊武等人的策划下,各地纷纷响应武昌,辛亥革命成功,清政府灭亡。可惜的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终被袁世凯窃取,蒋翊武也在袁世凯的邀请下前往北京,并被袁世凯授予陆军中将军衔。蒋翊武清楚袁世凯的真实目的,因此拒不接受这些职务。1912年,同盟会改组国民d后,蒋翊武担任了国民d参议,之后他开始在南方宣传国民d。1913年,蒋翊武在南下广西途中被广西军阀陆荣廷逮捕,于9月9日被杀害,年仅29岁。值得一提的是,1921年,孙中山在桂林曾专门凭吊了蒋翊武的就义之处,并且为他亲笔题词,赞扬他是辛亥革命的首功。参考资料:《共和元勋蒋翊武》漫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