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骏唐太宗昭陵建于形势险峻的九嵕山,从贞观十年(636)文德皇后死时开始修建,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落葬始告峻工, 前后经历13年,陵墓内外工程由将作大匠阎立德画家阎立本兄弟设计督造。陵区占地约3万亩,地面殿阙门楼华彩纷呈,地下“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北阙玄武门神道两侧原列置“六骏”浮雕和14躯诸蕃君长石像。昭陵六骏浮雕是曾与李世民在唐朝开国历次征战中共患难的六匹骏马的像。贞观十年十一月,太宗命匠师制成石屏,太宗亲自作赞:“朕自征伐以来,所乘戎马,陷军破阵,济朕于难者,刊石为镌其形,置之左右,以伸帷盖之义。”六骏图原镶嵌于昭陵玄武门下,作东西对称排列,东为飒露紫、拳毛[马瓜]、白蹄乌;西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和拳毛[马瓜]在1914年被美国人盗运到美车,现存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现已修复。飒露紫是保存完好的一件高浮雕。#昭陵简介#
2、昭陵简介大全稀奇!陕西省咸阳市九嵕山的袁家村,村子正中央耸立着一座“千年古墓”!按理说村里有坟不吉利,可是村民们却个个乐意!原来,大坟居然是唐代一代猛将,被百姓视为门神的“秦叔宝”之墓!查阅古籍史料,尤其是唐太宗昭陵的180多座陪葬墓资料中,其实并没有记载“秦琼”墓的具体位置。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徐懋功(李勣)、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士贵、郑仁泰、长乐公主、韦贵妃等40余座陪葬墓。#趣谈历史大观园# 题外话(想看“程咬金墓葬故事”的,请翻阅我的以往作品,已经做过详细介绍。)这座位于袁家村的村子正中央的坟冢,距离昭陵约为2.5公里。墓冢坐北朝南,正面竖立着一块青砖包裹的石碑,上方镶嵌着“英勇神明”四个字。右侧竖立的一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上,赫然写着“秦琼墓”三个大字。虽然按照农村老习俗老观念,村子里有坟不吉利!但是,可能是因为这里是民间百姓极为推崇的门神“秦琼”之墓,因此村民们个个欢喜, 墓旁的两棵大树上挂满各种红布条,写满祈福吉祥话……据说,开始墓冢前还有大型石人石马等,后来被搬进了昭陵博物馆。不过,由于没有进行过考古发掘论证,这种墓冢到底是不是秦琼墓,其实并无终定论。比如,唐代另一位著名武将程咬金之墓,七十年代由于盗掘严重已经进行了发掘保护,墓中出土了可以证实墓主身份的墓志铭和墓碑。所以,程咬金之墓便已经尘埃落定。秦琼此人,由于“隋唐演义”小说的风靡,在民间百姓心目中名气很大!他和尉迟恭的形象,终演化成了镇宅辟邪的门神,可见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然而。这位战神的身上,其实还有许多的谜团。唐太宗李世民晚年之际(643年),为了纪念当初辅助其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设立了“凌烟阁24功臣像”令人意外的是,秦琼英勇无双,又随同李世民征战多年,而且民间威望这么高,为什么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序中,居然排在后一名?这个“反常”现象,让许多热爱隋唐英雄故事的人们,颇感意外。于是,各种猜测此起彼伏。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秦琼没有参与“玄武门事变”!李世民并不将他视为心腹的功臣,因此他的排名自然靠后。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害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接着逼宫唐高祖李渊。当时参与政变的人包括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虽然演义或小说中写到秦琼也参与了政变,但正史中却找不到关于秦琼参与的记载!那么,秦琼到底有没有参与那一场惊天动地的“政变”呢?如果正史没有记载,那么很大可能他是没有参与!这可能是他排在末位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其他因素也不排除……1995年, 济南的一次公路建设中,无意间挖开了一座唐代墓葬。墓中出土了一块墓志,墓主人的身份清楚的展现。此人,便是秦琼的父亲——秦爱! 秦爱之墓中,有一座石碑,释读上面的文字,考古学家们终于揭开了秦琼的身世之谜。和演义小说上的也不一样的是,秦琼出身寒微,这块石碑上已经写明:秦琼的祖父秦方太、曾祖父秦孝达以及他的父亲秦爱,都仅仅是下层官吏,并不是什么豪门世家……隋唐时代特别讲究出身,当年追随李世民征战的功臣中,大多数都出自门阀世家,这些人除了武艺高强,身家背景也很雄厚。秦琼出身寒微,如果不是天赋异禀,能力超然,不可能与其他人比肩。李世民当然爱才,也爱惜秦琼的出众能力,感激他的辅助。尽管,秦琼或许真的没有参与到“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依然待他不薄。只不过,还是要顾忌其他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爱将们的感受,加上秦琼寒微出身无法与其他人相较,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便成了末位……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病逝,陪葬昭陵。唐太宗曾经下令:“特命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马,以旌战阵之功焉。”在秦琼墓前竖立石人和石马,纪念秦琼的赫赫战功。如今,袁家村正中央的这座墓冢,被许多人认定为秦琼之墓。人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瞻仰英雄的风采……若秦公地下有知,见千年之后自己依然受到百姓敬仰,足以安息了吧……#考古##陕西#
3、昭陵简介图片沈阳昭陵,是清朝皇帝皇太极和皇后的陵园,古时候是神圣的地方,老百不可靠近。但是新中国老百姓当家做了主人,把这块地开发成了老百姓的公园。现在又被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做为沈阳人真是对沈阳一一我的故乡,满满的满意。
4、昭陵的来历简介唐昭陵是大唐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大的一座,也是中国帝王陵园中面积大、陪葬墓多的一座,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珍贵文物。唐太宗选择九嵕山作为昭陵陵址有着浓郁的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据说唐太宗依山为陵的建议来自精通经史的虞世南,还有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的银针铜钱定昭陵的实地勘测和考量。当太宗决定选择墓地时,虞世南建议说,依山建陵,既能节俭民力又能防盗。他建议太宗向尧舜学习,陵内不藏金玉,并在陵外立碑予以说明,这样就不至于帝王尸骨被盗墓贼盗弃尸荒野,这对于帝王是百利而无一害。于是唐太宗就派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的袁天罡和李淳风为他选择墓地。二人从长安出发,一个向南,一个向北,走相反路线。李淳风向北,认真查看。他一路来到九嵕山上,见山势雄伟,秀丽挺拔。从北看,擎天一柱,直刺青山;从南看,巍峨一峰,群山低小;从西看,形如覆斗;从东看,形似笔架。低头细查,九条沟有岔有沟,风脉;极目远眺,八百里秦川,遍地生辉。他选好墓址,在土里埋了一枚铜钱,上面还压了一石头做标记。袁天罡走的是南路,他一路走一路留心查看,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陵址。当他走到九嵕山时,眼前豁然一亮。再仔细一看,觉得这个地方很不错,就在此处也选好了穴位,他搬起一块石头,插下一根银针,也作为记号。二人同时回到长安,禀告太宗。李世民一听,高兴,亲自和他俩一起去察看。他们来到九嵕山,李淳风指着那块石头说,我把铜钱埋在这儿了。袁天罡也说,我把银针也插在这个地方了。太宗命人搬开石头,奇迹出现了。原来银针不前不后,不左不右,刚好插在铜钱眼中。李世民哈哈大笑,夸奖了他们二人一番,当机拍板定案,决定在九嵕山上为他建造陵墓,这就有了后来闻名中外的唐昭陵。唐太宗李世民把自己的陵墓建在九嵕山上,他的长孙皇后和众多文武大臣的陵墓也在他的陵寝周围呈扇形铺开,形成唐昭陵庞大的墓葬群。今天的唐昭陵遗址公园,因为没有开发,只留下了地上的昭陵六骏模型,还有各国来唐的使臣,以及唐太宗的文臣武将陪伴左右。站在九嵕山顶,放眼望去,北面山峦起伏,连绵不绝。南面沟壑纵横,山青水秀,沃野良田。站在山顶,群山低头,风声嘶吼,仿佛是昭陵六骏围绕着陵山驰骋长嘶……
5、乾陵简介一九七七年沈阳北陵北陵,也就是清代二世皇帝清太宗的昭陵,坐落在沈阳以北,故名"北陵"。昭陵是中国古建筑的精髓所在,同时也是汉、满、蒙古等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6、昭陵简介及介绍2022年10月,前往陕西礼泉县烟霞镇街道,寻找一座特殊的昭陵陪葬墓,这座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陪葬墓其实很多人应该都见过只是没有注意到。相信很多人去过陕西礼泉县的昭陵博物馆,爬上三座土山堆积而成的徐懋功墓向东望去就可以看到一片茂盛的树木之下有一座土堆,其实同样是古墓冢。墓主人是凌烟阁李勣墓的长子李震墓,李震英年早逝,年仅49岁,当时李勣还在世,白发人送黑发人,作为掌管皇宫钥匙的重要任务的关键人物,不光因为他是李勣的儿子,他聪明睿达,很有才干,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欣赏。李震当年去世后,祔葬在他的母亲身边,这也是他能够陪葬昭陵的一个原因。千年后他的墓冢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了墓志,李震墓志由志石和志盖两部分组成,盝顶志盖,厚13.1厘米,底边边长83.3厘米,盖面篆书“大唐故梓州刺史使持节定国公之墓志”。墓志又载,李震薨亡,高宗亲自下诏:“追赠逝者之礼,加于那些贤明臣子;追饰薨者之典,归于那些勋贵之族。故逝的梓州刺史李震,放射光彩于三公贵族之家,承禀父训于三公贵族之庭,肚量襟怀沉稳深邃,见识才干明亮清爽,内心无矫情,志节不狂傲,多次出任地方大州长官,功绩名望著名海内,忽然逝去,令朕痛悼。现在我们看到的李震墓上长满了杂树,墓冢之上还有一深坑,周围明显可以看出挖掘的痕迹,也没有看到任何文物标记和标识。两次来到这里,只为寻找心中的大唐。#西安# #咸阳头条# #西安生活#
7、昭陵简介李世民1994年,在咸阳礼泉县昭陵的维护过程中,意外发掘了一座唐墓,墓中发现神秘“无脸”壁画,墓主人是李治的亲妹妹,却是以皇后之礼下葬。这座古墓之中会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咸阳礼泉县昭陵,除了埋葬着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外,还有180多座陪葬墓。上个世纪80年代,咸阳正在对昭陵进行一次简单的整修,整修的过程中却意外发现了一座墓葬。据说这座墓葬并没有被盗扰过,但是,因为自然的破坏,不得不紧急进行抢救发掘。没想到进入这座墓葬之后,当考古学者却看到了异常诡异的一幕,墓中壁画上的侍女几乎全部被抹去了头颅。而且随着墓志铭的出现,更是有了让人惊讶的发现,这座古墓的主人是一位公主,但却是以皇后之礼安葬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根据墓志记载,这座墓的墓主人是唐朝的新城长公主。新城公主,出生于贞观八年,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所生育的七名子女中小的女儿,2岁的时候母亲长孙皇后便去世了,因此李世民对这个小女儿的宠爱。在她8岁那年,李世民就为她打破唐朝礼制,册封其为衡山郡公主。在唐朝礼制中,“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而衡山自古以来便是五岳之一,结果李世民将其封给了这个小女儿。不仅如此,在册封之后,李世民还赐了实封食邑,甚至没过多久又增加了一次实封。要知道唐朝公主往往只有出嫁时才能拿到实封食邑作为嫁妆,这一点哪怕是太平公主也不例外。由此也可见李世民对这个小女儿到底有多么疼爱。可是,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爱情之路却极其的坎坷。李世民曾亲自给新城公主挑选过两位驸马。第一个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四的谏臣魏征之子魏叔玉。身为魏征的嫡长子,将来是要继承从一品郑国公的爵位的。不过李世民的这次择婿,多少有点头脑一热的冲动之嫌。公元643年,唐朝重臣魏征病危,李世民带上太子李承乾与衡山一同前去探望。看着弥留之际的,依然为国家担忧的魏征,李世民不禁为之动容,于是指着衡山郡公主对魏征说,“看看你的儿媳吧。”这明显就是赐婚的意思呀!当时的衡山只有9岁,而魏叔玉已经20岁,两人整整差了11岁。这样的许婚明显与李世民此前对她的宠爱不匹配。但君无戏言,衡山郡公主的婚姻就这么被老爹决定了。不过,在魏征去世后不久,由他举荐的侯君集和杜正伦深陷李承乾谋反重罪之中。这让李世民对他的态度来了个大反转,亲自写下诏书悔婚仆碑,了断了衡山与魏叔玉的这段姻缘。此次风波之后,李世民再次为衡山甄选驸马,这次选中的是长孙皇后叔父长孙操的儿子长孙诠。按辈分来说长孙诠算是长孙皇后的堂弟,长孙诠与新城公主属于是未出五服的堂舅与外甥关系。这要是放在现代,这明显不具可行性,但是长孙诠与新城年纪相仿,古人也不计较这些。而且,此前,长孙家族已经有三人娶了公主成为驸马了。不过,李世民却没能亲眼看到心爱的女儿嫁人。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逝世于九成宫含风殿,正在筹备出降仪式的衡山也因为父亲的去世中断了婚礼。李世民之后,衡山一母同胞的亲哥哥李治即位,李治自幼就十分疼爱这个妹妹,他希望妹妹在父亲的百日丧期除丧之后就完婚。但此举遭到了他的老师于志宁的强烈反对,于志宁坚持按照古礼:为人子女者必须守孝满三年方可婚配。李治无奈之下只得应允。在距离三年孝期尚有三天之际,唯恐耽误妹妹的大好年华的李治,将衡山郡公主改封为新城公主,并加食封五千户作为嫁妆。新城公主就这样风风光光出嫁了。新城与长孙诠结婚后感情一直很好,两人度过了7年琴瑟和鸣的幸福时光。墓志上是这样记载的:“调谐琴瑟,韵偃笙簧”。可惜好景不长,长孙无忌和李治在立武则天为皇后的问题,发生了极大的矛盾。终长孙无忌被发配处死,长孙诠受到牵连,被流放巂州,后死于狱中。新城的幸福生活自此戛然而止,她将丈夫的死,怪罪到哥哥李治头上。从此不再梳妆打扮,用沉默来表达对哥哥的不满。李治既舍不得对妹妹发火,也舍不得她就这样寡居下去,于是为妹妹挑选了一位驸马,出身京兆韦氏的名门之后韦正矩。也许是爱物极为,韦正矩在与新城公主大婚之后,收到李治的关照,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从五品的奉冕大夫被提拔为正三品的殿中监,官阶竟然连升了8级。可是,新城公主与韦正矩的婚姻并不幸福,也许是旧情难忘,也许是两人性格无法磨合。结婚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坊间就传出了“遇主不以礼”的闲话。没过多久,新城公主骤然病逝。悲痛之下的李治处死了韦正矩,甚至迁怒到拱墅身边的侍女,认为他们因没有照顾好公主,所以下令将墓室壁画中所有侍女的头部抹去。公元663年,悲痛不已的李治将妹妹新城以皇后之礼下葬,陪葬昭陵,这份殊荣,放眼整个唐朝仅此一例。不知道此时李治心中更多的是不是对这个妹妹的愧疚,如果当初他能网开一面饶过长孙诠,新城公主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呢?#昭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