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忠君吗孔子忠君吗?我们先看一下《论语·里仁》的一段记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大意是,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老师说的什么意思啊?”曾子说:“老师说,他的道就是忠恕罢了。”忠恕是什么呢?朱熹注解说,尽己之心以待人叫作“忠”,推己及人叫作“恕”。从这小段记载不难看出,孔子讲到忠,是一个普遍的意义,即对于所有人都要讲究忠的,这是做人的起码的要求。曾子参一日三省吾身,其中一条不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可见忠在儒家看来,是一个人重要的个人修养之一。孔夫子对朋友对一般人都要讲忠,当然他对于君主也是要忠的。不过,他这种忠是有条件的,不是盲目的腐儒般的忠,那就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孔夫子对于君主的忠,是建立在君使臣以礼的基础上的,否则,对不起,不侍候!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孔夫子终身都在为克己复礼奔走呐喊,你国君根本不懂礼,也不接受礼,混蛋一个,孔夫子怎么可能会忠于这样的国君。孔夫子深通《易》理,深知通变之谓事,他老人家做事怎么可能拘泥于条条框框呢!孟子在《万章下》第一篇中,评价伯夷不事恶君,治则进,乱则退;评价伊尹治亦进,乱亦进;评价柳下惠不为侍奉污浊的君主而感到羞耻,不辞去小官。评价孔子时则说:可以快走就快走,可以久留就久留,可以不做官就不做官,可以做官就做官。孔子是圣贤中识时务的人,是集大成的人。所以说孔夫子忠君,但并不愚忠,愚忠是后来人造出来的,不能强加在夫子的身上!(图片来自网上)
2、曾子自省明月子讲《论语》曾子作为孔门当中优秀的学生,他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曾子一生都致力于传承文化,没有出来做官,一直在从事教育。而且,在做教育当中,他一直传承道(君子的教育)。所以,他说了这句话“不可以不弘毅”。作为一个读书人,他们有社会使命感、责任感。正是这种使命感,读书人要想承担社会责任,必须要有“弘毅”这两种品格。“弘毅”是两种品格,一个是“弘”,一个是“毅”。“弘”就是大,大是指气魄大、格局大、心量大,也就是讲目光高远,能够高瞻远瞩。高瞻远瞩实际就是格局大,只有格局大的人才能高瞻远瞩,格局不大的人只能看眼前。曾子跟颜子是同学,这样一比较,高下很明显就看出来了。要承担社会责任,要有使命感,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那种动荡年代,要担当这种责任,必须要有一定的眼光,一定的格局,要不然做不了的。“弘”是讲的格局,见识远大。“毅”实际上就是坚韧不拔、刚毅,也就是要有坚韧不拔的恒心和勇气。一个是讲气魄,一个是讲格局;一个是讲毅力,一个是讲恒心。你有了格局、有了恒心,当然就可以完成。
3、曾子简介及作品两千年前的古人就会使用“手机”传递信号,你信吗?这件事情还是要从孔子的著名弟子大思想家曾子说起。曾子学术渊博,为人谦虚,做事沉稳。齐国国君请他当国相,曾子以自己父亲早逝,母亲年迈需要照顾无法出仕婉拒了。母亲需要照顾,这真不是曾子的借口,他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一个大孝子。曾子每天都要上山砍柴供家里生火做饭使用。有一天,曾子告别母亲山上砍柴,砍着砍着,他忽然觉得心口疼痛,考虑到家里可用的柴火不多了,曾子忍着疼痛继续砍柴。可是他心口越来越痛,几乎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豆大的汗珠顺着曾子的额头往下落,这时候曾子忽然想到:人们常说“母子连心”,我的心口这么疼痛,莫非是母亲在家里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这样想着,曾子慌了,急忙收拾工具,把已经砍好的柴火用绳子绑好摔到肩上,急匆匆地往家里赶去。曾子一路小跑,很快离家只有半里地了。这时候,远远的曾子就看到母亲在院子里朝着他回去的方向张望,他加快步伐赶了过去,看到母亲好好的,心里的石头落地了。母亲慌张地告诉曾子:家里来客人了,你不在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急的我只能狠命地咬手指头,希望你能有感应,然后赶快回来。曾子说:让您费心了。现在我回来了,已经没事儿了,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您还咬手指头,我能感觉到的,我一感觉到就回来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大孝子曾子与母亲就是通过“咬手指”传递信息的。也许,这就是现代手机的早创意。#历史上那些孝顺的名人#作者:午后三点
4、曾子历史简介曾子住在费城时,鲁国有一与他同姓的人杀了人。一天,有人跑来对曾母说:曾子杀了人,曾母不信,继续织布;过了一阵,又有人跑来对曾母说:曾子杀了人,曾弱还是不信。可没过多久,又有一人跑来对曾母说:曾子杀了人!此时,曾母信以为真,丢下织梭,再也坐不住了!《曾子杀人》这则寓言故事,是甘茂讲给秦王听的,借此希望秦王能够不听他人的坏话,一如既往地信任他!甘茂带兵打仗时,果然有许多人在秦王面前讲甘茂的坏话,好在两人有言在先,秦王才打消了对他的疑虑,而甘茂也一举攻下了韩国宜阳。《周易》天地否卦,上下闭塞不通,但六二爻辞却是: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包容承受,小人物吉祥,大人物闭塞,亨通)否卦六二爻居中守正,上应九五大人。此时的九五君王不被小人的群d所乱,明白当时的时局处境,可得一时吉祥亨通。
5、曾子主要事迹读《大学》感悟:曾子阐述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品性,是家庭幸福、国家昌盛、天下太平的根本。修养自己品性像大树的根,如果根养好了,才会有枝繁叶茂的人生、国家、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曾子简介#
6、曾子简介拼音古代渣男的奇葩分手理由奇葩理由一,你坐姿不雅,亚圣孟子有一天进门看到自己的老婆箕居而坐,大腿张开坐在地上,大怒之下就要休了她,奇葩理由二,你厨艺不好,孔子的学生曾子更离谱,他休妻的理由竟然是梨没蒸熟,在古代男的想要离婚,要满足七出三不去的原则,七出规定,如果妻子不孝敬父母,没有生育能力作风有问题,嫉妒心强,有重大疾病,话唠,有犯罪记录,只要有一条,男的就可以随意离婚,奇葩理由三,你太能干了,战国名将吴起给老婆一条丝巾,要她织一条一模一样的,谁知他老婆心灵手巧织了一条更好的,吴起竟以她织的太好就把她休了,好的婚姻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即是无法继续,我们也要像唐朝放妻书里说的,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你听说奇葩的分手理由是什么?评论区里见。
7、曾子大学听说儿子杀人了,母亲跳窗而逃━━曾子的故事提起曾子,可能大家都知道曾子说过的金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等。曾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配享孔庙,也是七十二贤人之一。在历史上,和闵子骞一样,也以孝闻名天下。今天,来说三个关于曾子的小故事,有趣。(一)啮指痛心传说,曾子年少时,家里贫穷。他需要经常,拿着斧子去外面砍柴。有一日,曾子去外面砍柴未归。家里,只有母亲。忽然,来了一个陌生访客,要找曾子。曾母倚门眺望,并不见曾子身影。有点着急,她希望曾子能赶快回家。可,那个时候,没有电话,没有微信。怎么通知曾子回来呢?无奈之际,曾母狠狠咬啮自己的手指。有一种说法,叫母子连心。正在砍柴的曾子,忽然就感觉到自己心痛。于是,就急忙跑回家来。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儿?曾母说,家里来人了。没有办法通知,所以才咬自己手指。骨肉深情,可见一斑。有没有科学根据,不知道。姑妄听之。(二)曾参杀人说这个小故事之前,不得不提这两个成语:三人成虎与众口铄金。在曾子家乡,有一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有一天杀人逃跑了。官府发布公告,悬赏通缉。很多人,不知道实情,以为是这个比较有名的曾子。因为,大家知道的只有这一个曾子。其时,曾母正在家里纺线。有一个人跑进来对曾母说,你的儿子杀人了,官府正在抓呢。曾母镇定自若说,不可能,我的孩子我知道,他不敢杀人。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跑得气喘吁吁,进来就对曾母说,你的儿子杀人了。曾母冷笑,怎么会?他连鸡都没有杀过。简直是胡说八道。于是,继续纺线。不过,心里有点犯嘀咕,为啥别人都这样说呢?这时候,又跑进来了一个人,是她家的邻居。他说,不好了,曾子杀人了。曾母问,你怎么知道的?他说,官府的公告栏上写的明明白白,这还有假。曾母说,我的孩子,我了解,这不可能。那个人问,那曾子在家吗?曾母说,他有事出去了,还没有回来。那人说,说不定杀人后跑了呢?你还不赶快跑,不怕受牵连?说完,走了。剩下曾母在房间里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恐不安。后,暗想,我也干脆跑吧。这么多人,都说曾子杀人了。说不定真的杀人了。于是,收拾金银细软,急匆匆,从窗户跳出去跑了。自然,是误会一场。但是,语言的力量,不可小觑。管好自己的嘴巴,是一种能力。(三)曾子杀彘(猪)曾子妻子外出,小孩嚷嚷着要跟着去。曾子妻子说,你待在家里,妈妈回家之后,给你杀猪吃肉肉。那时候,也没有薯片,火腿肠,棒棒糖、可乐之类,可买。不然,这个妈妈许诺的应该是别的东西了。曾子妻子回家之后,发现曾子磨刀霍霍真的要杀猪。就说,我是说着玩呢,怎么能当真呢。曾子说,孩子是有样学样。当母亲的怎么能随便给孩子说慌呢。于是,不顾劝阻,叫来邻居,帮忙杀猪,大家共享。写到这里,我想起一句话。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错,要修改原件。三个故事,都不长,可细细品味,都饱含着深意,愿能给你一点启发。#名人故事##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要上头条#
8、曾子杀人的典故简介学习打卡第一286天,弟子规打卡第53天:《曾子自省》。琨哥老师好,坤家军的家人们大家好,我叫浩然。今天是我在王坤老师直播间学习弟子规打卡的第五十三天。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紧,自已开始示意。看到别人有不好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如果自己有错就应加以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曾子自省。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名叫曾生,是个注重道德修养的人。曾提出吾曰三省吾身的修身养性的方法,一贯分析忠孝之道并以孝道著名,称之为:每天晚上休息之前增生总是对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我这一天到底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做了什么?没有意义的事情?做错事情了吗?给人做事是不是精心谨慎了?要学习的东西都掌握了吗?他的这种勤于反思,时时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的精神是令人听吹捧的。今天我们也要继续发扬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不仅自己的事情就是见到别人做事时也要留心学习观察,处处总结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