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胜券在握,周培公为什么不炮轰平凉城?他一定懂《老子》里的这句话!电视剧《康熙王朝》,在平定吴三桂过程中,陕甘提督王辅臣在平凉城拥兵自重,与朝廷对垒,当周培公与图海用数十门红衣大炮围困平凉城中的王辅臣、且胜券在握时,周培公迟迟不下令进攻,而是选择单人单骑进城招降。副将图海对此十分不解,认为城里百姓的死活与自己何干,为何不轰个痛快?周培公则说:炮轰之敌兵,就有数个老百姓陪葬。今天如痛快屠城,日后早晚会有不测之灾。那时天下已恢复太平,人们早就忘了今天将士们是如何流血的,只记得一顿炮火灭了平凉三十万百姓,那时就连皇上也不得不让他们当替罪羊。就这样一番话,说服了图海。可见周培公是深谙用兵者“恬淡为上”的道理,而不乐杀人。即使打仗得了胜利,也不以为美,而是怀着悲伤、谨戒、怜悯、哀悼的情绪。周培公的行为正符合老子光照千秋的军事思想。《道德经》第31章说:【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意思是说,胜利了也不要得意洋洋,如得意洋洋,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就不能在天下得到成功。⭐为什么喜欢杀人的,终得不到好下场?如果真的把战胜当作美事,那就仅仅是享受自己的功劳,而不考虑人民的生死命运了,这就是以杀人为乐,而不是出于不得已才发动战争。内心里就喜欢杀人的人,干什么事都会残忍刻薄,也就一定被天下人激烈地怨恨,这样的人又如何得志于天下呢?老子让我们在战火中反思:暴力基因比暴力更为可怕!忏悔是血色中的光明。只有人类文化高于人类行为时,人类才有升华的可能,与正确的前进方向。#精彩感悟分享#
2、图海人物简介康熙王朝:寻找头发稀疏头顶白发,植物染发订制假发。周培公一声令下,三十门大炮一齐发射,虎岭的叛军还没开始作战就已经被打得满地找牙,而图海更是不费吹灰之力直接拿下了平凉城的制高点。此时的他也不得不感慨科技力量的牛逼,这大炮用起来真香。接着图海就要将炮口对准平凉城。但如此一来百姓也将跟着遭殃。周培公及时下令停止了攻击:为什么还不开炮?看见炊烟了吗?城里的百姓正在烧饭,管不了那么多了。在图海的死缠烂打下,周培公只好下令开炮。结果守城将上伤亡的同时百姓也死伤无数。看着眼前人间炼狱般的场景,周培公再次下令停止攻击,而图海也再次表现出不耐烦,我说老周倒是继续轰,再轰他一个时辰,我再带兵冲进去就可以生擒王辅臣回去交差了。如此轰下去恐怕不是奸敌而是屠城了。一听这话图海不乐意了,简直是妇人之仁。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换个角度思考。如果现在朝廷臣在山上我们在城下,这老逼登绝不会手下留情,本将不是王辅臣,图海也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气的直接尥蹶子抱着葫芦给自己灌酒。看着闹小脾气的图海竟然还有点可爱。于是老周便上去哄他。老图,咱这关系我不能害你。如果炮轰平凉城,那城内的情况可就惨了。到时候别说是人,就连一只苍蝇都不会剩一只,那今天可就是赢了个寂寞。日后别人会怎么说?万一有小人向老板打小报告说咱俩屠毒百姓残害生灵。到那个时候谁还记得图海在战场上流的血?他们只会记得是下令一顿炮轰灭了平凉三十万百姓。到那个时候就连皇上也不得不让我们做替罪羊了。图海兄,你我今天是痛快了,可日后早晚要有不测之灾。图海点了点头。这人心怎么就这么复杂?但老图也是个实在人,今天你老周救了我一命,那日后我必定为你老周马首是瞻培公,还是你目光长远,未将听你将令,你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多谢啦,不光今日就是将来,我也和你患难与共。话虽如此,但眼下朝廷已经没了粮食军饷,皇上却催着让他们快速取胜。为了尽快解决西北问题,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周培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来单刀赴会,亲赴平凉城劝降王辅臣。可当他单枪匹马抵达平凉城下时,却发现还有一个人也在准备面见王辅臣。#图海简介#
3、图海与图里琛她是太皇太后孝庄给康熙准备的“童养媳”,一生六个小孩,是名副其实生育冠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康熙对“童养媳”荣妃的宠爱。但她命运命运多舛,她的四个儿子均早夭,存活儿子胤祉被雍正囚禁致死,女儿固伦荣宪公主和亲远嫁蒙古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乌尔衮,即《康熙王朝》中蓝齐儿的原型。雍正五年马佳氏荣妃去世,葬于景陵妃园寝。我们先讨论推测孝庄对于这位“童养媳”应该是满意的。第一:太皇太后亲自为荣妃的孩子起名“赛音察浑”。荣妃原本就是大家闺秀,她的伯祖父席巴理曾担任内务府总管一职,那么这样看来,孝庄可能和席巴理有过接触,才得到孝庄太后的举荐,直接进入皇宫和康熙一起生活。康熙六年,荣妃为康熙生下第一儿子,取名为承瑞,三年后承瑞病死。康熙十年,荣妃的第二个孩子赛音察浑出生,大家可能会觉得赛音察浑名字很是奇怪,因为是蒙古族孝庄皇太后亲自起的蒙古人名字,寓意强壮的希望能给这位小皇子带来好运,但是这个小孩也只是活到了四岁。第二:孝庄心目中的大将军就是图海,此人是荣妃的叔辈。图海清朝平定三藩将领,大学士,文武全才一等忠达公。《雍正朝起居注》记载:“马尔赛乃勋旧之后,国家柱石之臣,又系允祉母d之亲。”这里的允祉即胤祉,马尔赛是图海之孙,由此看出荣妃和图海关系不错。康熙十四年(1675年)三月,蒙古察哈尔王布尔尼兴兵作乱,军情紧急。京师禁旅皆南征,守备空虚。康熙和孝庄太后商量,孝庄说:“图海才略出众,可当其责。”(昭梿《啸亭杂录》卷二《图文襄用兵》)。第三:孝庄极为喜欢太子胤礽抚养的重任落在荣妃身上。封太子胤礽诏书: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于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册、宝,立为皇太子。胤礽封为东宫太子,明确有太皇太后的意愿,而胤礽被复立的理由之一是孝庄托梦给康熙。第四:在康熙二十年由荣嫔晋封为荣妃,排位顺序为惠妃、宜妃、德妃、荣妃,排列后一个,不过即便如此,荣妃还是同惠妃以太后旨意协助皇贵妃处理六宫诸事,再加上为康熙帝生育五子一女,在后宫也算是颇有威望。但是康熙爱妃们随着雍正的继位,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惯例,新皇帝会对先帝妃嫔进行尊封,以显示对这些先帝妃嫔的尊重。然而,雍正继位后,对康熙比较宠爱的惠妃、宜妃与荣妃并没有尊封,相反却尊封了一大批位分相对较低的妃嫔。按规矩出宫后的先皇妃嫔在逢年过节或者皇帝、太后寿辰时要入宫探望皇帝和太后。而宜妃、惠妃、荣妃等妃嫔集体不再入宫探望雍正。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宜妃去世后雍正故意不让人给她下葬,直到乾隆二年,乾隆让宜妃下葬在景陵的妃嫔园寝之中。康熙的四大爱妃只剩下雍正的亲生母亲德妃,却对儿子雍正继位大失所望,仅半年后郁郁而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别人眼中的雍正,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我们接着说说荣妃在《红楼梦》的印迹,为明显的黛玉眼中的荣禧堂。荣禧堂的荣字是荣妃的荣,荣禧堂的熙字是康熙的熙。而·太子胤礽和胤祉从小生活在一起,反映到《红楼梦》,宝玉和黛玉从小两小无猜生活在一起。贾宝玉的原型之一是太子胤礽,黛玉的原型是荣妃的儿子三皇子胤祉。
4、图海历史原型盘点康熙麾下十大名将:10、图海,清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1674年,察哈尔亲王布尔尼起兵响应吴三桂,率数万兵马南下,准备进攻京师。此时,八旗劲旅都调往南方与吴三桂作战,京师兵力不足,人心惶惶。危难之际,图海率领驻京八旗“包衣”出征,临时拼凑起一支兵马。交战时,图海鼓励“包衣”冲锋陷阵,许诺所得战利品归他们所有,并上奏皇帝让他们脱离领主,故而士气高涨。结果,布尔尼战败,被科尔沁蒙古处死。09、岳乐,清朝名将,册封安亲王,是大将阿巴泰的儿子。阿巴泰,皇太极的兄长,骁勇善战,因母亲地位卑微,没有册封亲王,喜欢发牢骚。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三藩”的兵马迅速夺取南方六省。岳乐奉命出征,率京师八旗南下,与吴三桂争夺湖南、江西。岳乐善于用兵,注重多兵种联合作战,骑兵、步兵、水师协调使用,逐步扭转颓势。1678年,吴三桂病逝,“周军”群龙无首,岳乐乘机收复湖南、江西,立下赫赫战功。08、杰书,清朝名将,册封康亲王,是礼亲王代善的孙子。代善家族,子孙后代能人众多,若非代善提前与多尔衮之母阿巴亥“约会”,代善将继承努尔哈赤的位置。三藩之乱时,杰书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名将。1674年,杰书奉命南征,征讨耿精忠、尚之信、郑经。杰书驻扎杭州,乘着耿精忠与郑经闹翻之际发起猛攻,绿营充当前锋,八旗随即跟进,所向披靡。1676年,耿精忠战败投降。1682年,康熙秋后算账,将耿精忠凌迟处死。07、福全,清朝名将,册封裕亲王,是康熙的兄长。1661年,顺治皇帝奄奄一息,打算册立年长的福全为储君,继承大统。汤若望认为不可,福全还没有“出痘”,对天花没有免疫力;皇三子玄烨已经“出痘”,理应继位,顺治同意。1690年,噶尔丹率3万骑兵东征。裕亲王福全率4万兵马与噶尔丹展开大战。清军凭借火炮优势,摧毁“驼城”,噶尔丹狼狈而逃,途中遇上瘟疫,蒙古骑兵损失过半,元气大伤。06、赵良栋,“河西四名将”之一。1674年,王辅臣在陕西起兵响应吴三桂,西北清军闻风丧胆,无人能敌。大将军董额,豫亲王多铎的后裔,多次被王辅臣追击,狼狈不堪。赵良栋率汉军“绿营”兵奋力厮杀,逐步扭转战局,为图海督师西北赢得时间。王辅臣投降后,赵良栋率兵南下汉中、四川,与王屏藩决战,九战九捷,终夺取昆明,吴世璠自缢而死。可惜,赵良栋过于刚直,与满洲权贵闹矛盾,便称病回家养老。05、孙思克,“河西四名将”之一,以勇猛闻名。“三藩之乱”时,以张勇、赵良栋、孙思克、王进宝为首的河西将领,是西北清军的顶梁柱。孙四克,明朝降将孙得功的次子;孙得功以“逃跑”闻名,不受待见。1696年,康熙分三路出击,征讨噶尔丹。费扬古、孙思克率领西路,在昭莫多设下埋伏,与蒙古兵决战。孙思克率一千兵突袭,以“子母炮”轰击噶尔丹的大营,蒙古骑兵阵脚大乱,阵亡两千余人。04、张勇,“河西四名将”之首,具有大将之才,深受康熙赏识。张勇,明朝副将,多次击败李自成、张献忠。1645年,张勇在九江投奔阿济格,率兵剿灭农民军余部。1659年,张勇随洪承畴南下,征讨西南,消灭弘光政权。“三藩之乱”时,张勇率西北绿营军主力,攻城略地,还截断敌军的粮食运输线。王辅臣弹尽粮绝,无法打通粮道,无奈向图海投降。1678年,张勇击败噶尔丹,在宁夏歼敌两千。乾隆时,将张勇的一等靖逆侯定位世袭罔替,是铁帽子侯爵。03、费扬古,清朝名将,长年驻守西北。1696年,噶尔丹再次向清朝发起挑战,不但拒绝“多伦会盟”,还出兵喀尔喀,要求康熙归还喀尔喀的牧民。康熙大怒,决定御驾亲征,与噶尔丹对决。费扬古,西路军主帅,麾下兵马6万。费扬古穿越沙漠,留下部分兵力守卫粮食物资,然后直奔科布多而去。昭莫多之战,费扬古采取诱敌之计,全歼噶尔丹的前锋,取得大捷,噶尔丹败亡已定。02、李国英,明朝将领,足智多谋。1645年,李国英投降清军,继续担任总兵,剿灭农民军。顺治年间,李国英三次担任四川总督,地位显赫。1662年,康熙继位不久,李国英便上奏康熙,请求三路出兵,围剿“夔东十三家”。“夔东十三家”能人辈出,湖广清军、陕西清军都战败,只有李国英守住了巫山阵地,与明军打消耗战。1663年,李国英率十万兵马围攻山寨,刘体纯、李来亨战败,自缢或自焚,“夔东十三家”被扑灭。01、胤禵,清朝名将,十四阿哥,深受康熙宠爱。1719年,胤禵以“大将军王”的身份挂帅,率13万兵马远征西北,号称30万。胤禵善于用兵,很快就平定击败策妄阿拉布坦,清朝再次控制西域。1722年,康熙病逝,传位给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胤禵、胤禛是同母兄弟,但关系不好,胤禵支持八阿哥胤禩,说雍正篡改“遗诏”,不承认他的皇位。雍正很恼火,便将胤禵囚禁在家,碍于母亲的面子,雍正没有对胤禵下手。乾隆继位后,释放胤禵。
5、图海平叛《天下长河》,有关靳辅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从一个事情上可以看出来:雍正八年,建贤良祠,首批入祠者,十三阿哥居首,其余满汉大臣各5人,除靳辅外,其余9人是:图海,平三藩的主将;赖塔,灭明将领,平三藩主将;张英,康熙名臣,儿子张廷玉。顾八代,平三藩将领之一;马尔汉,康熙时期满洲大臣;赵申乔,康熙时期的清廉官员;齐苏勒,满洲治河名臣;杨宗仁,康熙雍正朝湖广总督;陈瑸,曾主政台湾,勤政爱民的闽浙总督。再后来才轮到范文程、张玉书、李光地、于成龙、施琅以及其他满洲大臣。由此,靳辅之历史地位及影响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