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不知史,不可不以史为鉴。一部村史丰盈了向阳村的历史纵深感,通过我2年(2015-2016)呕心沥血,匠心制作的长篇巨著(约35万字),让本村历史和文化熏陶后代,而且村史文化让美丽乡村更具内涵。#村史简介#
2、村史简介材料在潼关秦王古寨,从村史馆到乡村博物馆到3A级马趵泉景区,丰富的乡村振兴经历、承载着40年奋斗经历的村史、千年古寨的乡土资源,寄托着一代代人的乡愁和记忆。拥有等级文物编号的在中国博物馆协会、各级文物部门注册秦王古寨乡村博物馆,让后人了解先辈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助于汲取创造精神,以新的创造延续乡土文脉。潼关县委抓住乡村振兴农村文化生活,文化服务,文化旅游的楔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寻找文化立魂,文旅生存的通道,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强化乡村博物馆、乡村美术馆、乡村文化碑林、乡村文化雕塑馆、非遗产品展示区、以及历史与文化衍接的文创产品、科创产品的基础。抓住秦王古寨文化资源远离城市,一方面连接着历史和乡土,一方面连接着现实和未来,需要在发掘和保护中得到发展的硬道理,让为乡村振兴与文旅与老百姓生活,成为美丽乡村的景区。
3、村史范例编委会续修村史族谱一年有余,整理推算:崖底高村祖上有五大家族,其中《春寿堂》支系族谱保存为完整,目前可上推至明.万历34年(1604年),上下共17代人。其它四个家族主要根据老人回忆及有限资料向上推算至9-10代:长分支,截止目前上下共9代人;裁坊家族,截止目前上下共9代人;仁义堂家族,截止目前共上下10代人;德厚堂家族,截止目前上下共9代人。对于裁坊本家族,由于没有族谱保留,只能根据其它家谱及世代传说续谱,直到家族中一块石碑的出现,才对高祖有了一个实名凭证:碑文内容:顶额:皇清右为立碑的时间:光绪丙午□阳月上浣毂中为碑文:旌表处士修科高公暨元配妻孺人节贤碑左为立碑石人:男省沐手上但对于碑文内容出现两种不同的解读,一种认为这是儿“省”为其父“高公暨元”(即高暨元)及其妻“孺人”而立;另一种认为其父应为“修科高公”,即高修科,“暨”解读为及,元配妻“孺人”。问题的转机出现于不经意间,主编高超文偶然在清朝“续修礼泉县誌稿”表彰人名中获得崖底村人高修科、高省及娄氏准确信息资料,一下子就结束了持续的争论,正确解读碑文中应为高省为其父高修科和母亲娄孺人的纪念碑文。全国许多地方都在修订族谱村史,对于不确定的历史,实物资料显得尤为珍贵。
4、村史简介图乡村记忆馆 激发爱乡情 ——郓城县黄泥冈镇西杨小学学生参观西杨村乡村记忆馆村史是历史的印记,是浓浓的乡愁,也是乡村时代变迁的一个文化缩影。为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感受家乡变化,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国情怀。4月7日下午,郓城县黄泥冈镇西杨小学学生,到西杨村乡村记忆馆参观学习。一个乡村记忆馆,凝聚着村庄的历史记忆。走进西杨村记忆馆,弥漫着的旧时光,展品的静止无声,方寸之间的记忆馆保留着西杨村居民的集体记忆,学生们在参观学习和体验中感叹到乡村的巨变。一件件物品承载着一段段历史,一幅幅图片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依次进行参观。在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珍稀老物件、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面前,学生们驻足观看,看得认真、听得仔细,还不时提问互动,寻根追源。西杨村乡村记忆馆在设计上匠心独运,展现着西杨村的历史。乡村记忆馆既是西杨村整体风貌的缩影,更折射着伟大顽强、光荣向上的中华民族精神。走进西杨村乡村记忆馆让学生们从“书本课堂”走进了“实景课堂”,小小少先队员化身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乡村发展史。通过这次参观,西杨村的巨大变化也让孩子们学会了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成为有用之才,为建设家乡、造福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5、村史范文【广州黄埔346个自然村全部完成村史编修,编修者90%以上为各村村民】5月6日,广州市黄埔区正式对外发布黄埔区村史编修成果——《黄埔区村史》丛书,丛书共33册,全书共计500多万字。据介绍,目前黄埔区17个街镇346条自然村已全部完成村史编修,成为全省首个实现自然村村史编修全覆盖的区(县)。“《黄埔区村史》丛书是一部小型百科全书,是很好的乡土教材,对规划黄埔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中共广州市委d史文献研究室、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胡巧利说,黄埔区村史编修为广州、为黄埔保存了一份独特的历史文化财富,也为人们留住了乡愁记忆。据悉,本次参与黄埔区村史编修的,90%以上为各村村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为村史资料搜集、村史内容的编排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杨耀烨)
6、村史主要内容简介要想富先修路,偶然有机会去了莱阳市谭格庄镇西崖后村,被村支部门口的功德碑深深吸引了,村里修路,大家捐款,路修好了,功德碑上记录了村民捐款情况,为了让这些为村庄做过贡献的人,留名村史,让后人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