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心]广东梅州美食——梅县篇3上两期【梅县篇1】和【梅县篇2】里面我向大家介绍了梅菜扣肉、酿豆腐、炸芋丝、南口黄皮豆干、味酵粄、开锅肉丸、姜糖、盐焗鸡、肉丸、石扇鱼焖饭、老鼠粄、炸馓子。那我们今天继续来了解一下梅县区的更多美食吧。一,酿苦瓜苦瓜酿是客家地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菜。清蒸而出的酿苦瓜咸鲜味足,清淡爽口,苦瓜香气诱人,微苦鲜香,不但有清热解毒、明目败火、开胃消食之效,还因为它是蒸菜,吃了可以暖胃益气。二,甜粄甜粄是一道以糯米为主要材料制作的糕点,里面还加了姜汁和红糖,色泽红润诱人,口感软糯有嚼劲。以畲江镇的出品为出名,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必吃的一道甜品小吃。蒸着吃,软糯清甜;煎着吃,外酥里软,香甜可口。三,煎圆煎圆是客家人常见的一道小吃,一般在过年的时候制作,象征着团团圆圆。所用材料需要是糯米,辅料为白糖,也可以加红糖,一般没有内馅,当然也可以包入豆沙馅等,表面沾上白芝麻,下锅油炸,外酥内软,韧性十足,很有嚼劲。四,韭菜炒面在清明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一道炒面,也叫清明韭菜炒面,寓意长长久久。采用的是碱水油面,加上五花肉、韭菜、豆芽、香菇一起炒,香。五,梅县腌面✚三及第汤梅县人的早餐,通常是一碗腌面,加上一碗三及第汤,15块钱就可以吃的又饱又满足。腌面,用的同样是碱水油面,拌上猪油和葱花,喜欢辣的还可以再加点梅县特产辣椒酱,很香。再喝上一口三及第汤,实在是太鲜啦!三及第汤是用猪粉肠、猪瘦肉和猪肝煮制的一款汤,通常会加上些新鲜枸杞叶一起煮,鲜美,和腌面一起吃,简直是。六,炸油角炸油角也是客家地区的一道传统小吃,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家就会做一些,或自家吃,或送礼。油角皮是用面粉做的皮,里面的馅料包含了白糖、花生、黑白芝麻、冬瓜糖等,一口下去,又酥又脆,又香又甜,好吃。七,发粄发粄,也叫勃粄,其主要原材料是大米,佐以面粉和红曲米粉、白糖,搅拌成面糊蒸制而成。外形像一朵开的灿烂的花,寓意蒸蒸向上,欣欣向荣。口感软糯,香甜,男女老少皆可食用。八,萝卜丸萝卜丸是一道客家特色传统名菜,过年时必吃,寓意团团圆圆。是将白萝卜去皮洗净刷成丝,放入适量盐腌制出水后只去取萝卜丝,猪五花肉切丁,香菇切丁,炒锅注油烧热,下入五花肉丁、香菇丁、虾米炒香,起锅和白萝卜丝、木薯粉混合均匀,加入胡椒粉、精盐、酱油调味,捏成丸子装盘,上锅蒸熟即可。蘸上辣椒酱就更好吃啦!#广东# #广东头条# #梅州头条# #美食#
2、梅州简介中国青年网梅州8月3日电(通讯员戴碧瑶、简爱丽、刘枫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公安,肇始梅州。为了回顾我国红色政权公安局以及大埔县的红色交通线创立的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坚定自身信念,广东海洋大学社会实践“三下乡”GDOU红色印记队于8月2日前往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以及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青溪中站纪念馆,开展主题为“重访红色遗址,传承革命之志”的社会实践活动。8月2日上午,实践团队成员乘车前往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到达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后面简称旧址),成员们便看到一座带有西洋建筑元素的骑楼,门口布满了政府、机构给予的荣誉,走进旧址大门,其是一个由文字说明、历史文物与石蜡像组成的三层楼回型建筑。图为实践成员参观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内的雕塑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枫瑜 摄)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是在南昌起义后,起义军挥师南下,征战广东,广东和大埔d组织以及农军全力策应,于9月16日举行茶阳暴动,一举夺取了政权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第一个公安局。虽然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仅仅存在了15天,但是其却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对取得革命全面胜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为了进一步了解公安局旧址的历史,学习工农革命精神,团队成员们与公安局旧址的管理员同志取得了联系,并邀请她为成员们进行相关旧址介绍与历史讲解。管理员同志介绍道,“梅州是广东全境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而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就是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的中国首个红色政权公安局”。存在时间的长短并不是评判历史文物价值的尺度,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虽然仅仅只存在15天,却给后人留下了d在岁月洪流中不变的初心使命和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图为实践成员与讲解员进行访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戴碧瑶 摄)告别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后,团队成员们沿着历史的步伐一路北上来到大埔县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青溪中站纪念馆。团队成员在此次走访中成功邀请到青溪村的村支书,村支书向团队成员耐心讲解了青溪交通线的相关历史。在和村支书的沟通中,团队成员发现青溪中站在整个梅州红色文化中虽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等因素,该处的红色资源正在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走进了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青溪中站纪念馆。一进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便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一行字“交通线是我们身上的血液”的有力题字,这短短一行字,表现了梅州这条交通线对我国红色革命的重大贡献。图为青溪村村支书向实践成员讲解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青溪中站相关史实(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枫瑜 摄)参观过程中,村支书向实践成员介绍道,“中央红色交通线成立于1930年10月,到1934年10月结束,由上海经香港、广东汕头、大埔、青溪,福建永定、上杭、长汀,后到达中央苏区江西瑞金,全程3000多公里,被誉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在建d百年之际,青溪村蕴含着的丰富革命遗迹和感人红色故事不断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回顾光辉历史、感受沧桑变化,特别是在《绝密使命》电视剧热播后,青溪镇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已成为d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传承红色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历史遗迹。“回望来路,方知披荆斩棘跋山涉水万重山已过;放眼前程,惟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向虎山行”。一天的调研走访结束,通过了解和回顾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与大埔县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创立与战斗历程,成员们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必须与时俱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敢创为先、忠诚为魂、人民为上的“三为”精神。图为实践成员与村支书在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青溪中站纪念馆馆口进行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简爱丽 摄)#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 #三下乡# #大学生社会实践# #梅州市# #梅州市旅游# #红色资源#
3、梅州市客都人家简介梅州城市展览馆二楼是办公区,三楼全面展示梅州市规划,并对各县、区进行简单介绍。梅州市下辖两区、五县、一县级市,以山区为主,所以整体经济发展有限,人口向珠三角流失严重,新人口普查流失一百多万人,然后作为“后花园”,打造生态旅游,抓住国家发展革命老区的历史机遇才能慢慢走出困境。#梅州本地#
4、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简介梅州市梅县区:杨梅丰收正当时眼下正是杨梅成熟的季节,在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蓝溪村杨梅园,满山的杨梅树上结满了香气浓郁的杨梅,果农喜获丰收。走进蓝溪村杨梅园看到,漫山遍野的杨梅树上,一颗颗杨梅密布枝头,宛如红宝石般镶嵌在枝叶中,果农一边筛选一边麻利地将已经成熟的杨梅采摘下来,杨梅的新鲜度。杨梅树上结满了香气浓郁的杨梅,果农喜获丰收。蓝溪村鲜艳欲滴的杨梅,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品尝,杨梅园内随处可见游客愉快采摘的身影,时不时传出欢声笑语,游客尽情享受采摘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我们是朋友介绍过来的,这里的杨梅肉厚汁足,口感甜中带一点酸,而且村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很适合和朋友一起来体验采摘的乐趣。”正在树下采摘杨梅的游客杨鸿锋说。据介绍,杨梅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之功效,有“果中玛瑙”之誉。近年来,蓝溪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杨梅种植,目前种植面积约10亩。蓝溪村杨梅园的发展让原本安静的村庄变得热闹起来,带旺了村里的人气,让村民的农产品更容易卖出去。
5、梅州市学艺中学简介广东梅州有座千年古镇,曾是粤闽边界贸易重地,昔日繁华因一场水患而没落隐于我国各地古镇古村数不胜数,但名气大的应该是江南古镇。但看多了江南水乡古镇,让人会觉得有些大同小异,视觉疲劳。旅游这些年,去游览了广东不少古村镇,感觉很多都颇具特色。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一座千年客家古镇,名叫茶阳古镇,具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北部汀江下游的茶阳古镇,在1961年前是大埔老县城所在地,这里处在粤闽两省交界处,自古便是粤闽边界重要的贸易集散地。追溯茶阳镇历史,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茶阳设为义招县,公元607年设为万川县,公元明朝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设为大埔县,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作为大埔昔日老县城,茶阳镇曾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河道和陆路交通,昔日的茶阳商贾云集,商贸繁荣,历经几百年时光积淀,至今保存着众多历史文物古迹。但因为上世纪60年代突发一场水患,造成茶阳镇就此落寞。如今漫步在此,昔日热闹的景象早已不再,有种“人去楼空”凄凉感。只有一些零散商户留守于此,居住于此也多是老人,他们依然在坚守着家园。漫步古镇古朴的街道上,可以看到极具市井气息的慢生活风情,让人宛如穿越到一段旧时光之中。街上碰到一位大叔,据他介绍说,自己是南洋华侨后裔,一家辗转居住过很多地方,但终还是回到茶阳镇,居住在临街铺面里,孩子们都居住在外地,家里就剩下两个老人。大叔的屋子收拾得很干净,他热情邀请我进屋坐坐,并与我聊起过去的故事。因为茶阳镇还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古镇风情,如今也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览,这里未被商业包装,没有大批游客侵扰,依旧保留着古色古香的骑楼街景和淳朴自然的生活面貌,居民相安无事,和谐相处。喜欢拍摄人文片子的人,会喜欢这里。有意思的是,在茶阳镇骑楼利生活的老居民,不少人在编制“畲箩”,这是我国南方各省民众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丝编织成的生活用具和工艺品,是客家人过节或置办喜事时盛装牲仪、酒粄、香烛等祭祀用品或者嫁娶用品的竹器。茶阳镇生产竹畲箩的历史源于明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如今,竹畲箩编织也成为茶阳镇传统特色手工业,也是支柱产业之一。#头条创作挑战赛# #弹指间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