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15 07:14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简述隋朝兴亡】历史上,诞生了科举考试,三省六部制以及大运河等耀眼成果的隋朝为什么会灭亡?是因为民间广为流传的杨广好女色,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吗?真正的隋炀帝杨广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他开凿的大运河就是我们所说的京杭大运河吗?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个曾诞生过四个朝代的超级集团——关陇集团。所谓关陇集团,主要是指北魏时期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一带的门阀军事势力。那个时候的陕西关中曾是秦帝国和汉帝国的政治中心,而陇山是通往西部的战略要地,所以极具战略意义。北魏后期,长期戍守北边的拓跋部六镇因对高层不满发起了六镇起义,各地纷纷响应。之后,权臣高欢控制北魏政权,关中的贺拔岳为了对抗高欢,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定居关中,很快形成了当时为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之一。贺拔岳死后,宇文泰接下了军政大权,而此时高欢已与北魏已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高欢是东魏的实际控制人,而宇文泰则成为了西魏的实际控制人。宇文泰快速扩大兵员,力邀当地汉人精英加入统治集团,一个极具战斗力的地域性政治力量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正式成型。同时,宇文泰还在关陇集团内部,根据战场上的贡献,确立了西魏八柱国,下设十二大将军,再往下设二十四开府的内部府兵系统,并且为其赐鲜卑大姓,来避免姓氏差异导致内部不和,比如我们熟知的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被赐姓普六茹氏,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姓大野氏。至此,那一个时期的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关陇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曾是八柱国之一,而隋朝的始祖曾是12大将军之一。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关陇集团是可以左右皇权更替的存在。公元581年,杨坚接受了北周静帝禅让称帝,恢复了杨姓,建立隋朝。杨坚能够建立隋朝,靠的就是关陇集团的支持。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妻子独孤伽罗的父亲独孤信就是关陇集团八大柱国之一。杨坚称帝后,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分化突厥,杨坚也被游牧民族尊为圣人可汗,在位24年里,与独孤皇后并称二圣,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可以说,杨坚是一位没有任何污点的皇帝。唏嘘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杨坚晚年听信独孤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册立晋王杨广为太子,为日后隋朝的亡国埋下了祸根。从某种意义上讲,杨广能顶替杨勇成为新太子,靠的也是关陇集团的支持。而杨广自己也深知关陇集团对于皇权的威胁,所以上位以后,先是东迁洛阳,远离手握重兵的关陇集团,之后凝聚关东集团对抗关陇集团。又加开科取士,重新启用山东士族,以此打破关陇集团的人才垄断,修建隋朝大运河,想要得到南方士族的经济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在隋炀帝杨广修运河之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很多运河了,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对齐作战所搞的邗沟,打通了长江和淮河。之后的魏惠王搞了一条连通黄河和淮河的鸿沟等等,所以说隋炀帝只是对前人修运河这项事业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还要明白一点,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京杭大运河和隋炀帝搞的大运河不是一回事儿,京杭大运河是从北京到杭州,可隋炀帝是陕西人,后来迁都洛阳,经常下扬州猎艳,没有理由修一条北京-杭州的运河,现在我们所说的京杭大运河是后来元朝搞出来的,不经过洛阳,而隋炀帝修的这条,叫隋朝大运河,经过洛阳。除了修运河之外,杨广还三征高句丽,消耗关陇集团的军事实力。只可惜,所有的举措都显得操之过急,过度消耗国力,不仅迎来了世家的反扑,还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导致天下大乱。李密发动瓦岗军起义,李渊以尊隋之名起兵攻入长安,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弑杀杨广。终,李渊逼迫傀儡皇帝杨侑禅让,改国号为唐,隋朝自此正式灭亡。#杨广简介#

2、

入秋去扬州,导游说我去的不是时候,顺带着自夸一番:扬州三月琼花美,当年隋炀帝为看琼花,下令开挖了大运河。全国各地的景区还有特产介绍,通常开头都千篇一律,不是朱元璋跟慈禧逃难,就是康熙跟乾隆下江南,到底真假也没谁知道,扬州的故事开头是隋炀帝,倒是让人耳目一新。不过关于隋炀帝当年开挖大运河,是为了去扬州看琼花的说法,实在是有点扯,尽管初中的书上也是这么写的,但怎么想都说不通,隋炀帝的确暴虐,但他可不呆,你可以说隋炀帝心狠残暴,但他并不昏聩。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本来隋文帝的长子杨勇是太子,而杨广则是晋王,并且担任着扬州大总管,从杨广夺储之事也看得出他并不简单。杨广年少时就南征北战,率军平定南朝,帮助父亲一统天下,战功卓著,而任职扬州时杨广表面上谦虚殷勤,不但能力出众而且性情品德都很杰出,无论什么方面都挑不出错,这让他深得父母的疼爱。相较之下杨勇就显得很木讷,不仅做事直来直去,而且喜怒形于色,要命的是,杨勇偏爱侧室而冷落太子妃的行为,让他那位强势的母亲独孤皇后极其不满。总之,后杨勇被废杨广被立储,而在杨广登基之后,他也开始了一系列大动作,比如迁都洛阳、西巡张掖、北平突厥、攻打吐谷浑、遣使琉球、南征林邑,如此中中数不胜数,出名的就是三征高句丽与开凿大运河。从今天看来,杨广远征高句丽很不明智,但当时的高句丽雄踞东北亚,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高句丽的存在始终对隋朝是个不小的隐患,隋炀帝要除掉它并没有错,可惜他法子错了,而且做过了头。而开凿大运河,所谓去扬州看琼花的说法实在很无稽,也就是用这么荒唐的故事,来显示杨广的“昏”而已,隋朝开挖大运河,真正的目的自然是巩固江山。南北朝后,江南迅速崛起,江淮与江南成为隋朝重要的粮食产地与经济重镇,但因为地理的阻隔,隋朝对南朝故地的掌握能力有限,开发大运河的直接效果,就是强化对江南的掌握并且能及时获取南方的物产财富。其实杨广在位时做的事,很多单独拎出来都算得上丰功伟绩,但凡事都有个度,杨广实在做过分了,他让隋朝百姓承受了无法想象的沉重压力,同时也让向来虎视眈眈的门阀士族找到了取而代之的机会。现在很多人为杨广说话,但很多时候也说得太过了,陷入了非黑即白的怪圈中,确切来说的话,杨广并非昏庸,但并不代表他不暴虐,这才把隋朝跟他自己推进了深渊。

3、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千古一帝”隋炀帝,在网络上被吹的神乎其神的人,在历史中是什么样子,我们先来看看隋炀帝的基本介绍。首先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字读作“摩”,写作“上麻下女”,部分网上系统无法显示此字,参考相关实体书)[153],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美姿仪,少聪慧,初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581年),册立为晋王,参与灭陈朝,阴谋夺宗。开皇二十年(600年),册立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间,在前人修的众多运河基础上疏浚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改州为郡,又改度量衡依古式;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2],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其次我们来说一下在网络上吹嘘隋炀帝的功绩分别是“修建京杭大运河” “开创科举制度” “打压贵族势力从而三征高丽”“隋朝的粮食,唐朝还在吃”第一个 京杭大运河是元代建立的,之前只不过把几个水渠连到了一起,虽然两条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无论从走向还是修建的目的来说,都不是一条河,只是有部分河道重叠了而已,其主要的结构和部分都为元代所修第二 开创科举制度主要是隋炀帝他爹,隋文帝杨坚建立,经历了唐朝,宋朝等,不断的改良和升级,才终发扬光大。第三 三征高丽是为了打压贵族,这个更加是无稽之谈了,打仗苦的永远只是黎民百姓打压贵族的手段有很多,为什么选择苦老百姓的那种,还不是当皇帝的草菅人命,好大喜功。第三 我想请问一下,大家什么粮食能够保存五十年之久?能够保存久的高粱也不过八年。更何况还经历了几年的动乱,不可能打仗的时候还会有丰收吧?后来总结一下我心目中的隋炀帝,有着不凡的战略眼光,在前期还是把隋朝治理的井井有条,但是也好大喜功的,被打击一下就一蹶不振(在叛乱的初期,隋朝军队还是一战之力)在我心目中皇帝的排名他应该跟三国时期的刘禅一样

4、

原创《诗说历代皇帝》(91)七律/千古唾骂隋炀帝骂名千代帝隋炀,弑父篡权巧伪装。(1)营建东都十六院,(2)豪游南下百里长。(3)三伐高丽穷民怨,(4)多起反隋义帜扛。果报十年罪恶债,(5)运河航畅故京杭。(6)简释:(1)隋炀帝杨广是文帝杨坚的二儿子。他以伪装的面目骗使文帝废掉了哥哥的太子之位,自己被立。然后杀死了父皇,夺得了帝位。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2)隋朝建都长安。可他为了自己的淫乐,耗费大量财力人力在洛阳建东都,且建的十分宏伟壮观。更极尽奢侈的是,在人工海边建了16个别院。每院都有四品夫人主事,供其临幸。(3)他三下江南游江都(扬州)。第一次率众一二十万人。规模之宏大令人不敢想象。船头船尾相连结,足有200里长。(4)他在国力衰退的情况下,三次兵伐高丽,把广大农民拖入到无穷无尽的徭役和兵役的困境中。(5)他执政14年,把其父打下的江山搞得国破民怨。隋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人数达好几百万。公元618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兵变,攻入宫中。隋炀帝自觧巾带被勒死。(6)他为了自己南下游玩的方便,动用100多万民工开通了京杭大运河。他死后,大运河却给后代留下了漕运的方便,这是他可能没有想到的。隋炀帝等生平简介:一.隋炀帝杨广,隋开国皇帝杨坚第二子。生于公元569年,618年被杀,终年50岁。公元604年即位,在位14年。二.恭帝杨侑,生于公元605年。公元617年,由太原留守李渊拥立的一个傀儡皇帝。实际上是李渊反隋设的一个幌子。即位时仅12岁。公元618年被废。死于619年,享年15岁,在位1年。三.越王杨侗,出生年月不详。公元618年称帝。619年被杀。在位1年。史学界评价:隋炀帝是以奢侈残苛闻名于史的暴君。他在位期间,为了自己的享乐,动用劳力开通大运河,建立东都,对劳动人民实行极端残酷的统治和压榨。激起了广大农民的愤恨起义反抗。从而使一个王朝在短时间内走向了灭亡。

5、

【讲历史故事,谈管理谋略】“唐承隋制”指的是什么?下面介绍基本内容,供参考。唐代很辉煌,而隋朝才延续了三十七年,历经两位皇帝的统治,便灭亡了。不过,隋朝有隋文帝时期的“开皇盛世”,还有隋炀帝统治前期的“大业盛世”。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隋朝在政治上初创三省六部制;军事上完善府兵制,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在教育人才方面,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在体制改革方面,削弱世族垄断,建立政事堂,设立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在建设方面,疏通大运河,改良水陆交通等。隋涛初步统一天下,在诸多方面的革新和所取得的成就为初唐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所以,史书上说“唐承隋制”一点也不为过。首先,唐朝承袭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对国家制度实行改革。北周时任太师、大冢宰的宇文护效仿西周时期《周官》(《周礼》)体制,搞了一套官僚体制,很混乱,甚至有点搞笑,这很不实用,官职称谓复杂,职权职责不明,影响办事效率,花里胡哨名堂太多,影响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转。隋初对宇文护高的一套进行变革,将九品中正制变成了三省六部制。而唐朝建立后,便是承袭隋朝的这一套体制。设“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立“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的长官称为宰相,“三省”的职权和长官分别是: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为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为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尚书省的职责是执行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一人,副长官为左、右仆射各一人。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为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令位高权大,隋建立至唐初李渊,基本不设,唐太宗自任尚书令,唐朝后来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职权如宰相。贞观年间,李世民常以品位文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称“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其实亦是执行相职。以后,又有“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也算是宰相的名号。唐初李世民任命的宰相并不限于三省长官,人员比较复杂,有“四品宰相”等。这有个好处,执相职的官员互相牵制,避免权臣专权,皇权能有效制约相权,防止大权旁落。其次,唐承袭了隋朝的“郡县制”和“均田制”,前者是基层政治机构,后者是全国性的经济体制。隋朝重新统一后,将全国划分九个州级区域,每州下面设数郡,郡下面设置县。而唐朝建立后,把州“”改为“道”,但其郡县体制并没有做过重大改变,大体承袭隋制,皇权中央集权体制下,设郡、县二级政权作为地方行政体制。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也各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等可随时弹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唐武德元年(618)设州,州置刺史;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改州为郡,郡置太守,后来又改回。唐朝承袭了隋朝的田制,隋初,在北齐、北周均田制的基础上改良了均田制,当时规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种植五榖)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亩,奴婢5口给1亩。永业田不归还,露田在受田者死后归还。唐继承了隋的这一体制,唐初采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的政策,阻止贵族兼并,维护农民正常生产。均田制有利于使农民摆脱豪强大族的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中央政府能控制自耕小农,了赋役来源,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再次,唐朝承袭了隋朝的官吏选任制度,完善了科举制度。隋朝开创科举制度,隋文帝为了适应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各阶层参与掌权的要求,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唐朝建立后,就继承了隋朝的这一套制度,并对科举制做了些改革。后,唐朝承袭了隋朝的法律制度,制订《唐律疏议》。隋文帝掌握北周政权时,亲手删定《刑书要制》,推进律律法改革,开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高颎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开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唐朝建立后,在隋律的基础上修订唐律,并先后制定《武德律》《贞观律》等。永徽年间,唐高宗令长孙无忌等制成《永徽律》,并逐条疏证解释,撰成《律疏》30卷,《疏》《律》一体,合称《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对后世的法律制度影响很大。#讲故事,谈谋略##中国式管理##唐承隋制##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李世民是怎样的##杨广简介#

上一篇:雪佛兰简介(别克车车钥匙功能简介)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