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在天文领域领先国际20年,在景区开发上却被打成一副烂牌!作为大国重器,我们都是抱着领略世界纪录的心态来看中国天眼这个国家重大工程。很多人吐槽不能带手机,只是为了天眼工作环境的电磁纯净度 ,周围5km范围都是管制区 ,这点我充分理解和支持。至于在上面提供胶片相机拍照服务,每张30元的收费,考虑到扫描底片和人工费用 ,也尚可接受。但是在景区设计和主题上我就不得不吐槽一下了。1. 140元的门票(便宜的一种 )捆绑了平塘当地掌布和甲茶两个景点,他们和天眼在不同的三个方位,根本没有办法串在一起游玩 ,所以这种赠送的含金量几乎为零,能为另外两个景点引流的效果也近乎为零。2. 门票包含了天文馆和球幕电影, 两个内容充其量只能满足五年级以下的小学生 ,但凡有点儿自然知识的孩子,会觉得这些内容没有吸引力 (都是书本上早已讲过的东西 ),那就更不用说成年人了 。3. 毫不意外,景区到天眼也是有专门的班车送游客上去,比较逗的是到了地儿还有另外一个短途接驳车,单程收费20,被大肆渲染的700多个台阶 ,正常人有15-20分钟都可以走下来。这赚钱的目的有点儿显眼 。4. 可笑的是游览步道每一个休息平台上安放的居然是十二星座的介绍和该星座的名人。这景区策划人员是觉得这样可以一劳永逸还是接地气呢 ?难道泱泱华夏没有什么天文历史和人物可以介绍吗 ?难道天眼从构思到建成就没有什么事迹可以表彰吗 ?运营开发公司(名字居然叫:三天 ,是活一个礼拜都嫌多?)脑子里装的是shi吗 ?5. 贵州山区气候多变,我游览的当天就是因为降雨,一片白雾 ,天眼只看着一个锅边儿 ,同行的人大呼上当 ,我们花了一个多钟头乘车爬山上上下下 ,这感受真的很酸爽 。完全可以在出发的地方就播放现场监控视频,由游客自主选择在天气不给力的时候是否登临参观。这既节省了大家的时间,少了些抱怨,也让运营公司省了人力物力嘛。6. 从售票处开始景区就强调自己是“访客接待中心”,而不是大家常见的游客接待中心 ,我以为访客和游客的区别,就在于接待的认真和深入程度上。这两点我完全没有感受到有任何的创新和区别,某些情况还做的不如其他4A景点 。7. 后要说的是,配合景点当地也开发了天文小镇等一系列的餐饮住宿研学服务设施 ,但空置率可想而知。看看周围破败的雕塑和荒废的绿化 ,不知道在天眼暂时领先国际的这二十年里,这儿是否有生机勃勃的一天 。
2、天眼简介中国【中国天眼FAST观测到宇宙极端爆炸起源证据】我国科研团队通过“中国天眼”FAST观察并计算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证据,这一发现于18日刊登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专家介绍,快速射电暴是一种能量极强、射电波段的电磁波爆发,是一种宇宙中的极端爆炸。快速射电暴的起源有众多理论模型,但缺乏观测证据。本次研究通过关键观测证据证明,重复快速射电暴处在类似超新星遗迹的复杂环境中。专家称,“‘中国天眼’的持续深度监测结合其他先进设备,有望在未来回答关于快速射电暴起源的一系列关键问题。”
3、天眼简介20字【直径100万光年!神秘射电结构成宇宙之谜】前不久,我们刚刚介绍中国科学家利用“贵州天眼”FAST取得重大突破,有望解开宇宙中的一个谜题,那就是快速射电暴这种现象的来源之谜。在宇宙中,特殊的射电波似乎并不少。除了快速射电暴之外,还有一种现象同样诡异,令科学家们困惑不已,这种现象就是奇异射电圈。顾名思义,这种现象呈圆圈状,或者说呈气泡状。2019年的时候,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理学院的Anna Kapinska在利用澳大利亚平方公里阵列探路者(ASKAP)进行观测时,发现了这个现象。在刚刚发现它的时候,这位科学家忍不住说了一句脏话:“WTF(what the f***)!”要知道,这可是一位女性科学家,能让她飚脏话的现象,是宇宙中诡异的现象。当时,他们就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官方名字——奇异射电圈(ORCs),私下里,他们则称之为WTFs。在射电天文学中,气泡状的宇宙结构并不罕见,比如超新星遗迹、行星状星云、或者是恒星形成区等。但这种奇异射电圈的规模极其巨大,直径可以达到惊人的100万光年,别说这些星云,就连银河系的直径,也只有它的1/10!对于奇异射电圈的来源,天文学家们提出过一些猜想,比如射电星系的射电瓣、星系中心的爆炸波、星系与介质的相互作用等。近,天文学家利用MeerKAT射电望远镜对6个奇异射电圈进行了观测,获取了迄今为止高分辨率的奇异射电圈图像,看到了以前从未发现的结构,终提出了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是来自于恒星快速形成的区域,或者是超大质量黑洞碰撞的区域。当带电粒子在强大的磁场中旋转时,就会发出微弱的无线电波来。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来自于超大质量黑洞,不过这个黑洞需要活跃才可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活跃星系核。在这种黑洞的两极处,有可能会形成巨大的射电瓣。这种射电瓣的三维结构不是气泡状的,然而我们恰好位于其上方,所以呈现在我们眼中的就是圆圈状了。目前,奇异射电圈的本质仍然是一个谜题,想要发现更多的奇异射电圈甚至破解这个谜题,还需要更加强大的望远镜,比如位于澳大利亚的平方公里阵列。而且,这个项目我国也有参与,也就是说,未来我国科学家也可以使用平方公里阵列进行观测和研究,期待我们的天文学家能够率先破解这个未解之谜。
4、中国天眼之父故事简介【中国天眼掉进钱眼②】天文体验馆门票50元,来到这里其实我想了解的是中国天眼FAST的详细介绍,结果这方面信息很少,如需了解请继续购票30元参与FAST仿真体验。天文体验馆里还有天象影院(门票40元,时长20分钟),放映的内容居然和天眼没有关系,而是讲太阳系八大行星,这视频我从网上看不香吗?天文馆参观路线也有问题,沿着展厅参观,后居然原路返回。从天文馆去天眼需经过两次安检,不能带数码相机和手机,想留影30元一张(图5)。说实话国内的很多景区都很商业化,但你天眼可是号称科普基地哈,我怎么感觉天眼有种既要XXX,还要立牌坊的感觉。在天眼还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我原本计划去由天眼管理的四星钻光年之外酒店实地踩点,看下房间和公区为后续定制团做准备,这6年多我做定制团踩点各酒店都很配合,毕竟后续能给酒店带来潜在的生意。没想到光年之外酒店的XUE经理居然回复只有网上下单订房才能参观(便宜的房1500多),这真的是中国天眼掉进了钱眼哈。备注:配图4及图6-9为天文体验馆,图1-3为天眼小镇。另我踩线免票,但对环环相扣过度商业化很反感[太阳]#旅行#
5、中国天眼工程师资料简介近,“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发布了一个大发现: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图1)。呃,这说的是啥?大多数人可能连断句都困难。实际上,这个词组的主体是“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s,简称FRB)。这是个名词,意思是快速的射电爆发。射电好理解,它就是radio,无线电。还有快速和爆发,是多快速多爆发呢?一次快速射电暴在1毫秒的时间内能释放出太阳一年的能量,这是多么辉煌灿烂的爆发!快速射电暴自2007年发现以来,迅速成为天文学研究热点之一。但这种现象究竟是怎么来的,什么样的物理过程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放出这么多的能量,现在仍然不清楚,——所以它一直是热点。2019年,快速射电暴在舆论场中刷了一次屏(图3、4)。当时“加拿大氢强度测绘实验”射电望远镜(CHIME)在两个月中探测到多达13次快速射电暴,其中有一个信号重复出现超过6次。许多媒体说,这可能是外星人的信号!然后一大群网友在那刷:“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中国日报》的记者来采访我,我淡定地回答了一句:刷“不要回答”的朋友们可以理解,不过即使你想回答,现在也完全没有技术手段啊。这话的意思是,我们现在只是在接收地球外的信号,而往外发的能力还是低的。即使你想像《三体》里的叶文洁一样向地球外发射信号,你也发不出去。实际上,我们当然不能排除快速射电暴是外星人的信号,但这种可能仍然是低的,因为其他的解释多得是。媒体光拿这一种可能出来报,纯属咋呼。FAST作为世界上口径大的射电望远镜,在某些波段有高的灵敏度,在探测快速射电暴方面有优势。2020年,我在介绍FAST的主要科学目标时(6.7亿造天眼,却被质疑烧钱作假,它真能发现外星人?),就提到其中之一是快速射电暴。顺便说一句,FAST在2020年4月开启了地外文明搜索(FAST开启地外文明搜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图5)。是的,地外文明搜索是个真实的项目,不是科幻!不过,这次FAST的成果并不属于地外文明搜索,而是属于快速射电暴。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牛晨辉博士(图6)在处理数据时发现,2019年5月20日的数据存在重复的高色散脉冲,所以它叫做FRB 20190520B(图7)。之后,团队通过组织多台国际设备天地协同观测,综合射电干涉阵列、光学、红外望远镜以及空间高能天文台的数据,将FRB 20190520B定位于一个距离我们30亿光年的贫金属的矮星系,确认近源区域拥有目前已知的大电子密度,并发现了迄今第二个快速射电暴持续射电源对应体。与人类发现的第一例重复快速射电暴FRB 20121102A相比,FRB 20190520B各方面的特征都更为极端。例如FRB 20121102A存在爆发活跃期,也就是说爆一会歇一会,但FRB 20190520B从未停止爆发,目前FAST已探测到了后者几百次爆发。这些成果有什么意义呢?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研究员(图8)说:“上述发现揭示了活跃重复暴周边的复杂环境有类似超亮超新星爆炸的特征,挑战了对快速射电暴色散分析的传统观点,为构建快速射电暴的演化模型、理解这一剧烈的宇宙神秘现象打下了基础。”呃,这话对普通人来说好像还是不知所云……我的朋友、青年天文学家刘博洋博士给出了一个解读(中国天眼FAST发现首例持续活跃快速射电暴,这一发现意味着什么? - 知乎,图9):不同表现的快速射电暴,很可能是同一种天体演化到不同阶段的样子。这次报道的快速射电暴源520,可能是刚刚形成的,目前已知年轻、活跃,自由电子“雾霾”致密、磁场也强的一个超新星遗迹。刘博洋去请教了牛晨辉,实际上他们就是同门师兄弟。牛晨辉说,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完全肯定这种假说。所以虽然他们也认为很有可能是天体年龄演化导致的,但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他们并没有马上给出结论。所有只照本宣科的科普文章,也没有告诉大家天文学家心里在想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大家看了新闻仿佛啥也没看懂。真是有趣的状况,我们也许正处在大突破的前夜。不过,至少媒体不再胡乱刷“外星人信号”和“不要回答”了。随着资料的积累,原来认为神秘的事情变得越来越不神秘,这就是进步的普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