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是一位清正廉明的好官,可是他的儿子却是个败类!狄仁杰的长子名叫狄光嗣,次子名叫狄光远,两人的品行、才能都还不错,问题就出在老三狄景晖身上。原来,狄仁杰曾经担任过魏州刺史,在任期间做了许多好事,深得民心。因此在狄仁杰离任后,当地百姓筹钱为狄仁杰修建了一座祠庙。几十年后,狄仁杰的第三子狄景晖也来到魏州做官,虽然只是个正七品司功参军,但职权却很大。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狄景晖却是个贪官污吏,在任期间贪赃枉法、盘剥百姓,搞得当地民怨沸腾,“颇贪暴,为人所恶”。魏州当地的百姓自然不敢直接招惹狄景晖,于是他们用狄仁杰来出气,拆毁了当年修建的祠庙。人们常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可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多,反而“老子英雄儿混蛋”的事例不在少数!
2、狄仁杰简介王者荣耀700年,狄仁杰病逝于洛阳,女皇武则天竟在文武百官的面悲泣道:“狄公一去,朝廷空矣!”后来,狄仁杰的家人为其收拾书房时,发现了一封秘信,打开一看,赶忙说:“怪不得大圣皇上会如此悲伤,不枉狄公此生。”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一个女人想成为国家的掌权者,其中付出的艰辛恐怕是所有有关武则天的影视作品都难以完全表达出来的。所以,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本身肯定是多疑的,但是,狄仁杰却得到了这位历史上女皇帝的全身心的信任,说他是武则天的蓝颜知己也不为过。那么,生性多疑的武则天为何会如此的信任狄仁杰呢?首先,狄仁杰是一个心胸宽广,一身正气的人。他在豫州做刺史的时候,越王李贞和兄弟们只想恢复李唐的天下,领兵公然造反。武则天派了宰相张光辅率领了三十万大军前往应战。双方激战了二十多天之后,李贞和儿子后兵败自杀。谋反那可是杀头的重罪,主谋虽然是死了,但是牵连的人多达五千余人,这些人全都要被问斩。狄仁杰不忍心,他冒着有可能触怒武则天的危险,写了封密涵,里面苦口婆心地劝武则天刚登基不久,要以仁义治天下。没想到,武则天看了密涵后,居然真的免除了这些人的死罪,只是将他们流放到了丰州。宰相张光辅在领兵与李贞的战争取得胜利后,得意张狂,任由属下欺压百姓,随意抢夺财物,狄仁杰看在眼里,十分气愤,毫不客气地斥责了张光辅,说他比李贞这些反贼还要恶劣。张光辅对此怀恨在心,他表面上没和狄仁杰发生争辩,但却暗地里向武则天告了狄仁杰一状,说狄仁杰瞧不起武则天亲封的宰相,藐视皇上。不过,幸好武则天压根就没把张光辅的话放在心上,还告诉狄仁杰有人在后面告他的状,问他是否想知道这个告状之人是谁?而狄仁杰却回答:“您是皇上,您若信了那人的话,臣无论如何辩解,都是有罪,若您不信他的话,臣什么都不用说,也是无罪。臣也不想知道谁在背后告状,臣想把大家都当成是朋友。”通过这件事,武则天看到了狄仁杰的善良,看到了他宽广的心胸,对狄仁杰,武则天是打从心眼里敬佩。其次,狄仁杰的聪明。狄仁杰一直都是李唐的拥护者,他是反对武则天传位给自己侄子的。武则天的侄子将狄仁杰视为眼中钉,他们勾结了酷吏来俊臣设下了局诬告其谋反,还把人抓入了监狱。来俊臣对待犯人一向都是严刑逼拱,经受不住的人后都会承认自己的罪行。来俊臣正打算对狄仁杰用刑,可没想到的是,狄仁杰入狱后却爽快地承认了自己谋反的罪名。来俊臣得意,以为狄仁杰是死定了,于是,对他的看管也就变得松懈。狄仁杰找了个理由向狱吏借来了笔墨,将自己的冤屈写了下来,塞进了自己的棉衣里,趁家人前来探望时,把棉衣交给家人,当着狱吏的面,故意说天气热了,让家人把棉衣拿回去,把里面的棉絮取出来。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看到棉衣里的密函后,立刻就替父亲向武则天喊冤。武则天先是召来了来俊臣质问,来俊臣说:“臣并未对狄仁杰用刑,谋反的罪名可是他自己心甘情愿承认的。”武则天当即便觉得事有蹊跷,便亲自审问了狄仁杰。狄仁杰这才告知,他正是因为知道来俊臣总是用严刑逼供,为了不让自己受酷刑之苦,只得假意认了谋反的罪名。武则天本身就不相狄仁杰会谋反,正好借此赦免了他的死罪,只是把狄仁杰贬到彭泽当县令。后一点自然是狄仁杰的能力突出了,他任大理寺丞时,把许多积压了多年的案子都审了出来,而且没有一个人喊冤。重要的是,他办理每一件案子都是尊重当地的民族习俗,所以,他也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狄仁杰虽然是李唐的拥拥者,但他对武则天的能力是佩服的,所以他总是尽心尽力地辅佐她,这也是武则天如此相信他的原因。两人除了是君臣关系,也是朋友。武则天有时会在下朝后,召见狄仁杰,和他聊聊家常,对他丝毫没有皇帝的架子。有一次,狄仁杰陪同武则天到野外郊游,那天因为风太大,狄仁杰骑在马上,头上的头巾被吹落在地。武则天着急不已,还赶紧让太子帮狄仁杰捡起了头巾,制住了狄仁杰骑的那匹受惊的马。能得到女皇如此的关心,也只有狄仁杰才能有此殊荣了吧。而且,武则天还尊称狄仁杰为国公,规定狄仁杰不用给她行跪拜礼。当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真正的是由内心感到悲痛。而狄仁杰在死后,家人找出了武则天给狄仁杰写的一封密信,那上面的内容是“朝堂上的事,我可以与你推心置腹,无所不说”短短一句话,却道出了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信任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作者:沫沫编辑:葛剑生#历史开讲##历史#
3、狄仁杰简介英语版读史笔记(5)今天说说狄仁杰。狄仁杰的传奇故事可见于一部公案小说《狄公案》,在其中,他被描绘成了一个有神奇断案能力的法官,引人入胜。当然,《狄公案》作为小说肯定有夸张之处,但他确实是一个在武则天时期大的名臣。他为后人所称道的不仅在于他正直、无畏和仁慈的人格魅力,还在于他清廉的官声、明察秋毫的断案能力和过人的治理能力,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生前巧妙地设下了一个政治伏笔,从而改变了他身后的历史进程。他第一次显山露水,是在唐高宗仪凤年间出任大理寺丞,掌审狱量刑。一年中处理犯人一万七千多人,竟无一人叫冤,公正之誉不胫而走。被时人誉为“平恕”,武则天尊称他为“国老”。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唐太宗昭陵上的一棵柏树,竟要被标榜孝道的唐高宗处死,是他站了出来,引经据典,据理力争,终于让唐高宗收回了成命。司农寺卿韦机奉迎唐高宗,将故太子李弘的恭陵造得过于壮丽;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唐高宗之宠,非法胡来,都在他的弹劾下受到了惩罚。他对权贵不徇私枉法,而对百姓则充满了爱心。当他作为负责唐高宗巡幸的知顿使时,地方官为让君主满意,准备调集数万民工别开御道,他坚决予以制止,从而获得唐高宗“真大丈夫”的赞语。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刺史,他治理有方。当时全国各地都有怨声,唯独宁州境内一片颂扬之声。转任豫州(今河南汝南)刺史,正值越王李贞反武则天兵败,当地受牵连者达数千人,从中央来的司刑官敦促他快速行刑。他一边请求司刑官缓期,一边给武则天打报告,为他们求情。武则天被他的报告所打动,将死刑改判为流放。宰相张光辅率三十万大军平定了越王李贞后,将士们居功横行不法,并向狄仁杰求取财物。狄仁杰不仅加以拒绝,且当面严辞抨击张光辅是“一贞死而万贞生”,张光辅无言以对。回朝后却打了小报告,使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刺史。后于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也即武则天做女皇的翌年,他被重新调入中央,拜为宰相。不过当了没多长时间宰相的狄仁杰,被酷吏来俊臣诬加了一项谋反的罪名,将他投进了大牢。按照当时刑法的规定,如一审即承认的犯人,可以免去受刑。狄仁杰不愿作无谓的牺牲,为了争取上诉的时间,他一口承认了自己是在谋反。具体负责该案子的法官王德寿,以减缓死刑的条件,引诱他诬攀尚书杨执柔一同谋反。他大义凛然地拒绝了,并以头撞柱,弄得满脸是血。狱卒见狄仁杰在等死,放松了看管。狄仁杰借口要写遗书,让狱卒给他弄来了笔砚。趁狱卒不备,他拆开被褥,撕了一块布,在上面写了向武则天申冤的诉状,然后依样缝好。随后,对王德寿说:“天已热,请允许将被褥给家人拆洗。”王德寿同意了,被褥被送到家里,儿子狄光远取得诉状,立即向武则天呈报。武则天亲自过问,狄仁杰这才从鬼门关中逃了出来,还是被贬为了彭泽令。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东北遭到契丹军的进犯,武则天调狄仁杰前去担任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刺史。前刺史独孤思庄惧怕契丹来攻,将百姓全部驱赶进城,修缮战具,从而将大片农田给荒芜了。狄仁杰到任后,立即让入城的百姓悉数返归农田,以收成。他说:“契丹兵尚远,何必如此。万一兵来,我自抵挡,不关百姓事。”契丹知道狄仁杰,见他镇守魏州,闻风退去。狄仁杰也一直在为恢复李唐王朝而努力。时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都在争取太子之位,他们反复向武则天吹风,要求按照武姓安排皇嗣。而武则天在传子还是传侄的问题上,却一直犹豫不定。再度拜相的狄仁杰向武则天进言说:“太宗皇帝九死一生,得了天下,传于子孙。高宗皇帝又将李显、李旦二子,托付给了陛下。如今陛下想把皇位传给异姓之人,这恐非天意。况且,姑侄关系和母子关系相比,孰轻孰重,是明摆着的。陛下若立儿子为嗣,千秋万岁后,可得以配食太庙,永享香火。若立侄子为嗣,一旦侄子成为天子,岂会将姑妈附在他家的太庙中?”武则天一脸冰霜地说:“立嗣之事,是朕的家事,请卿不要干预。”狄仁杰不罢不休地说:“帝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中,哪一件不是陛下的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犹如人体一般,不可分离。臣备位宰相,岂能不预知天下大事?”有一次,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朕昨晚做了一梦,梦见一大鹦鹉双翼皆折断,不知是什么征兆?”狄仁杰为她释梦说:“鹦鹉,乃武者,为陛下之姓;双翼,为陛下二子。陛不如重新启用二子,那就会振翅高飞。”从此,武则天断了立侄子为嗣的念头。不久,将李显迎回,立为太子。在迎回李显后,狄仁杰又为李唐王朝的复辟做出了一个漂亮的政治设计。在一次武则天要他举荐佳士时,他问要这佳士作何用,武则天说是用为宰相,他举荐了张柬之。然武则天仅让张柬之从荆州长史升为洛州司马,狄仁杰再度力荐,终使张柬之成了宰相。就是这个张柬之,在后来武则天病重之际,会同其他四大臣,发动了拥护李显的政变,使李唐王朝得以复辟。狄仁杰没有亲眼看到李唐王朝复辟,然史家将这功劳记在了他的账上。#狄仁杰简介#
4、狄仁杰简介个人资料狄仁杰是优秀的政治家,又是神探,包拯是一个公正,杰出的大法官,
5、狄仁杰方谦公元692年,来俊臣诬告62岁的狄仁杰谋反,狄仁杰当场认罪。来俊臣大喜过望,但下一刻,他就发现自己中计了,指着狄仁杰怒喝:“你耍诈!”来俊臣,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酷吏。他出身无赖,曾因奸盗罪被捕入狱。他大的性格特点,就是捕风捉影地告密。后来,武则天重用他,他就建立了推事院,拉帮结伙,组建了数百名无赖团队,还制造了各种残酷刑具,用于屈打成招。这是个十足十的恶人,在办案时,喜欢实行株连,动辄就要杀数千人。(《旧唐书》来俊臣……凶险不事生产……曾于和州犯奸盗被鞫,遂妄告密……则天以为忠,累迁侍御史,加朝散大夫。按制狱,少不会意者,必引之,前后坐族千余家。)狄仁杰是正直之人,素来看不上这些酷吏。当年,唐高宗李治要杀权善才、范怀义,因为两人砍了昭陵的柏树。狄仁杰还据理力争,称两人“罪不致死”。李治大怒:“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新唐书》)但狄仁杰就是不同意杀,因为按照大唐律法,这两人就是不应该被杀。终,李治妥协了。正直的人,不可能和来俊臣等人为伍。而来俊臣得势后,也把狄仁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公元692年,来俊臣诬告狄仁杰谋反,把他抓捕下狱。来俊臣以为要大费周折,但没想到,他还没有用刑,狄仁杰就大喊:“大周朝革命,万事维新,唐室的旧臣,甘愿听从诛杀。反叛是事实。”(“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旧唐书》)来俊臣大喜过望。谋反可是大罪,没想到狄仁杰居然不喊冤,直接认罪?于是,来俊臣试探性,让狄仁杰牵连一下其他官员,但没想到,狄仁杰直接一头撞在柱子上,鲜血直流:“天啊,地啊,你居然让我狄仁杰干这样的事?”见状,来俊臣不敢久留,也怕事情生变,便打消了让狄仁杰牵头,去牵连其他官员的主意。毕竟,狄仁杰已经认罪了,到日子就把他处死好了。但来俊臣没想到,这一切,都是狄仁杰的釜底抽薪之计。根据大唐律法,一审问就招供谋反的人,可以免除死罪。来俊臣以为狄仁杰只是想保住性命,正美滋滋想着,如何宰割他,但没多久,他就被武则天叫到了皇宫之中。武则天直接对来俊臣说:“召见狄仁杰,重审此案!”来俊臣措手不及,思来想去,才知道,原来中了狄仁杰的计。调查后,来俊臣得知,原来狄仁杰趁着自己放松警惕时,让狱卒给家人报信,让家人来取他的绵衣。而狄仁杰在衣服中,藏了一份述冤书,他的儿子狄光远拿着信,找到机会见到了武则天,把冤书呈交了上去。事实上,此时的武则天,还没有完全放下怀疑。但事出反常,她把来俊臣叫来身边,让他重审此案。来俊臣虽然措手不及,但也并非没有应对之法。他直接让人造了一份假的谢死表,派人呈递了上去,而这张表上,“狄仁杰”再一次承认了谋反之事。此时,另外一个人帮了狄仁杰。这个人是中书省侍郎乐思诲的儿子。8岁那年,他家中遭遇族祸,而他在司农寺当差役。后来,武则天对他家过去的事有了新的看法,召见了他。在召见过程中,他向武则天讲述了来俊臣如何苛刻狠毒,并告诉武则天,只要把反叛的假状子对比就知道,里面的措辞基本上一模一样。武则天照做之后,果然发现蹊跷。她当即召见狄仁杰,问他:“你没有谋反,为何要承认反叛?”狄仁杰回答:“我如果不承认,早就死在了枷棒下了。”当武则天得知,狄仁杰并没有写过什么谢死表后,便下令释放了他。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因为没有谋反,而承认了谋反,狄仁杰还是被贬黜了,从中央重臣,沦落为小小的地方官。狄仁杰开开心心赴任,他知道,此后自己,不会再有任何性命之忧。果然,后来有人告狄仁杰的状,武则天都不再理会。(《旧唐书·狄仁杰传》:武承嗣屡奏请诛之,则天曰:“朕好生恶杀,志在恤刑。涣汗已行,不可更返。”)【灵枫历史阁】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从《武则天四大奇案》《大唐狄仁杰》等小说中了解狄仁杰的事迹,比如黄金案、红丝黑箭案、四漆屏案、断指记、铜钟案等。但史书从未记载过狄仁杰断案、判案的过程。在真实的历史上,狄仁杰是个正直的好官,断案判案,只是他的才能之一。他刚正贤能、知人善用,年近70岁还能驰骋疆场,是个忠心不二的李唐功臣,他的事迹,也值得我们了解。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享年71岁。武则天为他辍朝三日,追赠文昌右相。多年后,李唐皇室的唐中宗、唐睿宗等人,都争相追封他。历史上的狄仁杰,也值得这样的结局。你了解多少狄仁杰的故事?欢迎留言。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纪录片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