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苏东坡请佛印和尚到家中喝酒,他发现和尚对一个歌姬感兴趣,所以就让歌姬去陪佛印就寝。他许诺歌姬,若能成事,还帮她赎回卖身契,还给她找个好人家;若是不成,就挨一顿板子,可半夜和尚居然睡着了。苏轼,字子瞻,一字仲和,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又被世人称为苏仙、苏东坡。在苏东坡被贬到杭州后有一段很惬意的时光,他还自诩过就如同唐代的白居易。元祐四年,苏轼被贬为龙图阁学士至杭州。他好游山水,广交外缘,一生里结识的友人无数。其中,就有一名歌姬在此其中。歌姬名为琴操,年约十六来岁。说来也巧,苏东坡与载着琴操的船只在湖面相会,不巧竟撞在一起,这才发现对面船上的琴操。琴操体量轻盈,不慎因此落水,可她并未因此惊慌,反而大度沉稳,和周遭观望的人做了自我介绍,这才平步进船里更换掉湿掉的衣衫。苏东坡不禁为此女的气度所动。要说这琴操,眼下正是名号远扬的人气歌姬。她原本是官宦家的小姐,琴棋书画她都不在话下。此女本姓蔡,名云英,原籍华亭[今上海]。只可惜三年前做官的父亲被抓捕下了狱,家也被抄,抄家当时她正在后院弹琴,连琴也都被砸了。颠簸至杭州被籍没为伎后,艺名唤为琴操。琴操才气斐然,又有名气傍身,所幸她坚持卖艺不卖身。苏东坡欣赏琴操的才情,琴操也为苏东坡抚琴了一首,两人志趣相投,一来二去,常在一起谈天谈地,谈词谈赋。佛印和尚也是苏东坡在杭州的知交,这名和尚是宋代一位德高望重的云门宗僧[北宋极盛的佛教宗派之一]。二人无话不谈,常在一起谈禅论道,还会开上揭示禅理的玩笑。近两年时光里,苏东坡和佛印常一同拜访玲珑山,和琴操一起品诗阙论义道。三人相谈甚欢,言语间没有森严的身份之分,处之泰然。琴操善抚七弦琴,三人畅谈起琴棋书画也十分投机。看着琴操玉质温润的眉眼,苏东坡偶然好奇僧人的那句“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便想借此机会顺势打探佛印的出家之心是否如同字面一样。如果佛印当真是明白的一颗皈依之心,那他定以表深重敬意。趁三人交谈之余,苏东坡悄悄对琴操说起道,“我看这和尚言语不凡,话里也对姑娘颇有意思。他饮酒后必定贪睡,姑娘可好趁他睡后,到房中相伴同寝,若了事取得证据,我依此赏姑娘三千贯钱,可作房奁之资,嫁得良人,也有了好归宿。倘若不然,以上皆全无。”琴操听了苏东坡的筹划,一整晚都守着佛印。一夜慢慢过去,天都要亮了,佛印突然惊醒,发现了正坐一旁的琴操。佛印是个聪明人,看出了琴操的异常。琴操虽是歌姬,但实则只卖艺不卖身,虽与他们俩交好,但行事风格气度不凡于平常女子。见琴操嗫嚅的样子,又想到了苏东坡,佛印猜到了事情的原委。便和琴操二人托付出了事因起义,佛印无奈笑道,“此言差矣,吾之所言皆是志趣之闲谈,岂有他意。”心道这个苏东坡,这是想累我清德?怎的还试探起我来了?真希望做实了我是个花花和尚吗?说完写出一诗交付于琴操,“想必苏学士欲试我禅心是否坚定?你且拿去,我自有道理,定不叫你为难。”那诗中曰:夜来贪睡上床眠,不觉琵琶在枕边。传语翰林苏学士,不曾弹动一根弦。佛印离去前道,我且暂去,东坡若是问起,就将此诗念与他听,这一来便无事了。事后,苏东坡听了琴操携来的诗,甚是大快,对佛印更加敬仰有佳。琴操娘子也依照诺言得到了三千贯赏钱,苏东坡也为她赎了身。只是琴操娘子本性坚韧,赎身后始终未嫁。后世有一种说法,或许她无法嫁给意中人。得个自由之身,倒也闲适怅然。出嫁和出家,只一字之隔。没过多久,苏东坡在杭州任职刚满第三年整,元祐八年,又一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官也越做越小,这回贬成了宁远军副节度使[从八品,如果是贬降官,只给半薪]。苏东坡走后,琴操也割发出了家,皈依入了佛门。此后日日与青灯古佛为伴,有生之年恢复了自由之身。#硬核探索之旅##历史#
2、苏轼的简介及相关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苏轼,在文学上开宗立派,大起大落的个人经历,使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不拘的性格。但你了解吗,苏轼在“喝茶”方面也是神一样的存在。点击收听本期《岁时茶山记》?苏东坡喝茶,是怎样一种神存在?丨岁时茶山记Vol.36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到杭州任通判,次年在杭担任科场监试,写下了一首《试院煎茶》。诗中介绍了他在杭州考场点茶的情景,同时又暗暗以茶表露自己的心境。例如“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两句,苏轼并不欣赏“茶器流”,李约煎茶,掌握好原理就成大师了。而那些高明的人,随大流折腾华而不实的茶具,其实搞不清楚事情的根本道理。在前两期,我们介绍过北苑贡茶的工艺十分繁复,政治权力的介入,难保不会干扰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苏轼也关注到了这样的社会问题,写了一首《荔枝叹》,但话锋一转,写到了茶叶。“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丁谓、蔡襄为了争新买宠,使尽浑身解数,做起了斗茶赛,简直跟杨贵妃的荔枝没什么两样。本期节目中,你还将听到,原来苏东坡一直写北苑贡茶出自武夷山,其实是搞错了?苏东坡对茶的态度到底是怎样的?传说他所写的《叶嘉传》,不过是个闹剧?
3、苏轼的简介和书法小故事苏姓,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在宋朝时期成书的《百家姓》中,排在第四十二位。至于其之源流,主要是源出于己姓,当然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改姓而来。这里主要介绍下己氏苏姓。己氏苏姓是源出于颛顼帝后人陆终之后。颛顼,又称颛顼帝,是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有一后人,名为吴回,吴回曾担任过帝喾时期的火正,火正又名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其六子后来各成为一个氏族的首领,并演变出八个姓氏,此八姓分别是己、董、彭、秃、妘、曹、斟、芈,此八姓则被称为祝融八姓。其中,陆终长子名樊,得姓己,他的氏族部落居住于昆吾,故又称为昆吾氏。到了夏朝中期,在夏朝第八位帝王时,昆吾氏后人被封于有苏,建立温国,都温邑,也就是如今河南焦作市温县。夏朝末年,商族领袖商汤伐夏,终得以灭夏建商。当时与夏朝一起被灭的,还有一些夏朝的诸侯国,比如温国。商汤灭夏建商后,又封有苏氏于温邑建立有苏国。到了商朝末年,因纣王残暴,有苏氏南迁,并在武王伐纣之时,有苏氏首领己姓忿生,因辅助周武王伐纣有功,所以在周朝建立后,周武王便将温邑、州邑等十二邑赐封给了忿生,他则得以建立苏国。忿生则称为苏忿生,他也因此成为了华夏苏姓第一人,被苏氏族人尊为得姓始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颛顼帝,到祝融氏,再到昆吾氏,后到有苏氏,都不是以苏为姓。直到苏忿生,才正式的以苏为姓,所以苏忿生是苏姓的第一人,得以被尊为苏姓始祖。苏忿生在西周初年,很有威望,官授司寇之职,曾与周公、召公齐名,可见其地位之高。在我国的历史上,苏姓之人人才辈出,比如战国时期主张六国合纵攻秦的纵横家苏秦,西汉汉武帝时期出使匈奴,虽被困外域19年却能持节不屈的苏武,唐朝初年“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名将苏定方,北宋时期的大文豪、文坛领袖苏东坡,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苏步清等等。
4、苏轼的简介30字“苏家基因真强大!”运动健将苏炳添就是大文豪苏轼的后裔。网友爆评:原来优秀都是一脉相承的!在苏氏宗祠名人介绍中,有这样一条关于苏炳添的简介:苏东坡公第二十九代孙,是苏刘义公第二十一代孙。苏炳添的确光宗耀祖了。让祖宗苏轼这位豪放派大词人,再一次闯进我们的视野。其实,对于苏轼,是很多人都熟悉的,提到苏东坡,他的诗、词、文、书、画都是的。但我更欣赏他的诗词。他的词冠绝古今,林语堂说他“不可无一,难得有二”。“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在三苏中苏轼的名气大,才气佳。嘉佑元年,二十一岁的苏东坡参加高考,一战成名。但乌台诗案,他被贬黄州,心灰意冷,在这个远离京城的小地方,苏轼找到了几分慰藉,在艺术上迎来生命中的高峰。好友亲朋,音信全无,孤独寂寞之时,他写出了《卜算子·缺月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游历板桥,观赤壁时,他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在黄州开始了耕地种田的生活,他耕作的土地在城门以东,“东坡居士”的称谓由此而来。两次去杭州,无论是通判还是太守,他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疏泼西湖,建设苏堤,杭州百姓拍手称快。西湖的诗情画意给了苏轼灵感,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横空出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们怀念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用自己炉火纯青的艺术语言将黎明百姓的凡常心境不平凡地表现了出来,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文词书画都造诣高深的全才,更是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历程为我们演绎了困境中的生命的绽放,他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遇到什么——此心安处,即是吾乡。因此,苏轼之所以伟大,是他能在艰难的环境中过成了诗情画意的生活。#诗词# #苏轼# #苏炳添#你们喜欢苏轼的那首词?欢迎留言[玫瑰][玫瑰][玫瑰]
5、苏轼的简介和古诗东坡是神一般的存在,感觉历代文人没人比他更立体这主要是因为东坡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爱,研究者众留了丰富的史料和研究资料自从若干年前看了康震老师百家讲坛讲苏轼之后一发不可收,读了十年关于东坡的史料走过很多弯路,也得到很多启发并写了三本关于苏东坡的书分享一下自己的读东坡感悟1) 基础入门。了解任何人,总有个进入问题,我先读林语堂版本,它的好处是文笔,叙事畅快,夹叙夹议,金句频出。赞一下林先生的文学素养。当然也有缺点,那便是个人好恶较多,评价历史人物非好即坏,对于历史知识匮乏的小白易有误导。2) 进阶版。李一冰《苏东坡大传》,九州社版本,李先生这本书让我眼界大开,史料之丰,背景之厚,收集之用心,全面而具体,令人叹为观止,对于提升东坡的总体认识是一个大辅助。九州这个版本错讹较多,后来又有江苏版,后浪版,后浪这版为广大读者熟知。硬说缺点的话,也有,真假难辨的史料太多,太过厚重,一般读者难以辨别。张炜先生的《斑斓志》、朱刚的《苏轼十讲》也是解读东坡的佳作,前者偏重于东坡的人生哲学,后者偏重于学术研究。3) 深度阅读。重要的史料我以为是东坡自己的作品,比如诗集、词集、文集,好的版本至关重要,个人推荐孔凡礼先生的《苏轼诗集》《苏轼文集》,龙榆生先生的《东坡乐府笺》;另一套必读书是孔凡礼先生的《苏轼年谱》,如果要搞研究,是谁也绕不过的神存在。4) 说说我的三本:《苏东坡传》,与以上经典相较,更为通俗,共印十八次,今年做了大幅修改,将会推出一个新版;《苏东坡的下午茶》,从东坡的21个身份出发,介绍东坡在各个领域的创造性突破;《东坡有佳作》(即将出版),重新解读东坡经典诗词,也介绍一些被埋没的佳作,以十七个专题的形式介绍。5) 东坡宏大丰盛,是不可能被穷尽的存在,希望大家都能从他高阔旷达的人生中获得启示,受用一生。#苏东坡# #好书# #头条好书精选##苏轼的简介#
6、苏轼的简介资料"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生平介绍
7、苏轼的简介动画苏轼45岁的行书神作,董其昌眼中的苏书第一,129字写尽人生辛酸,可与《兰亭序》一比!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经历了一百零三天的牢狱之灾,出狱时重新见到外面刺眼的阳光的时候,他就已经不是二十四岁那个拿下开国科考第一的莽撞少年了。可是在官场泥潭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他,还是学不会所谓的“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所以书法史上便有了那句“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忘却生硬的“法”去寻求内心自然的“意”,笔墨之间流出的,自然是性情之作,这也是苏轼稳坐“宋四家”之首,大家推崇苏书重要的原因。练苏东坡的书法的时候,才容易感觉到自己不是在写字,而是在修身,在与他对话。其中令人称绝的当然要数《黄州寒食帖》,从这件行书的字缝中窥去,苏轼的血肉和泪水都尽在眼前。这件作品应该不用过多介绍,《黄州寒食帖》是苏东坡经“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45岁时在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所作,全篇129个字,这件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整个书法史上,为数不多的能与《兰亭序》相媲美的作品。董其昌说:“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馀卷。必以此为甲观。已摹刻戏鸿堂帖中。”今天我们就将《黄州寒食帖》仔仔细细地拆开,去听一听一千年前苏轼在黄州的沉吟。因为是手稿,《黄州寒食帖》写得也很随性。开头的“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这里的第二个年字,被苏轼一笔带过,它像是一个顿号,一个休止,苏轼的人生也的确在这里按下了暂停键。“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字字之间都断得干脆利落,只有“花”和“泥”之间有些许的牵连。这一丝牵连映带正是他乐观的天性也压抑不住的沉郁。古今多少文人都是如此,自认是枝头一枝寒梅,却免不了被生活的疾风骤雨吹打到泥里的命运。后面是“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这句话原是“何殊少年子”,苏轼的原意是想突出“病”字,但是他没有将改过之后多余的“子”字抹去,只在旁边加了四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行气,也是苏轼作书的心理历程。后面一首诗,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揣摩的地方。我们将这卷《黄州寒食帖》原作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1:1超高清的复刻,做到墨迹纤毫毕现,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8、苏轼的简介给小学生讲的苏小妹出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和尚的下联让她羞怒不已“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一生为后世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文章。尤其是苏轼,可以称得上是北宋当之无愧的巨星。提起苏家,除了名震文坛的“三苏”,人们经常还会提起苏家的一名女子,那就是苏轼的妹妹苏小妹。由于出生在苏家这样的书香门第,苏小妹和“三苏”一样颇有才学,是北宋数一数二的一名才女,在我国民间的知名度也很高。苏轼在杭州之时就和金山寺一名叫佛印的法师交好,时常约着一起研习佛法。佛印和尚也是一个奇人。出家人要守戒律,荤腥酒色一概不沾,但是佛印就不一样,肉照吃酒照喝。偏偏佛印又是一个很有慧根的和尚,自小被人称为神童,三岁的时候就能背下《论语》,五岁时的诗词量就已经达到了三千首,而且他还精通佛法,是当时比较有名的禅师。苏轼和佛印两人的交往从来都是毫无顾忌互相打趣的。有一次,苏轼和佛印约着一起打坐。由于坐得太久了,佛印看着苏轼随口说了句:我看你打坐的姿势真的像佛祖。苏轼听出来了佛印是在调侃他,于是仔细观察了佛印的姿势,回了一句:你看你坐在黄色的袈裟上,远远看着就像一堆牛粪。佛印听罢只是微微一笑,苏轼自以为自己占了上风,回到家就跟苏小妹炫耀了起来。没想到孙小妹一听听出了端倪,直接哈哈大笑,笑自己的哥哥被人玩弄了却不自知。苏小妹告诉苏轼,在佛门中讲求的是心有所想,目有所见。也就是说心中想什么自然就看到什么。佛印和尚说苏轼像佛祖,说明在佛印心中想的正是佛祖,而苏轼说佛印像牛粪,就是说苏轼心中就只有牛粪。苏轼一听,自觉惭愧,自己想调侃佛印没想到竟被反将一军,自己对佛法的理解甚至连自己的妹妹都不如。后来,苏轼和佛印之间还发生过许多类似的趣事。这些趣事深深引起了苏小妹的好奇之心,颇有才学的她决定会一会这位经常让大文豪哥哥哑口无言的和尚。恰巧这一天苏轼又约着金山寺的佛印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也想见识一下这位可以让自己的哥哥甘拜下风的出家人。于是就央求着哥哥将她带出门。郊外阳光正好,风景优美,文人当然要趁着良辰美景切磋一下文采了。苏轼与佛印和尚,还有一众弟子好友正在对对子。苏小妹一看,对对子正是自己擅长的,正好可以去试一下佛印和尚是不是像哥哥说的那样才华横溢。苏小妹仔细看了一眼前的佛印和尚,思索了一会,想到了一个对子。她走到佛印和尚的面前,跟他说:“我有一则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不知道师父能不能工整对出下联?”苏小妹这副对联的意思其实是在说佛印本是个人,只是出家成为了一名僧人,称不上是佛。而且这则上联还内有玄机,“人”、“曾”组成“僧”字,“人”、“弗”则组成“佛”字,十分难对。佛印的下联既要满足组字,也要对苏小妹的调侃进行回击才算是一副。佛印和尚其实已经听出了端倪,但他选择默而不语,思索了一会后微微一笑,说出了自己的下联:“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女”、“卑”合起来就是“婢”,而“女”、“又”合起来就是“奴”,对应苏小妹的组字。但苏小妹听完却十分愤怒,这不就是在骂自己为奴为婢吗?可她又不得不佩服这名和尚的才学,对自己恶意要羞辱佛印和尚感到了羞愧。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苏小妹丢下一句:“栖息禾下鸟飞去,马到芦边草不生”转身就走了。但是,这一输苏小妹就不甘心了,此后一找到机会苏小妹就会与佛印和尚切磋才学,这使得两个对对子的故事在后世的文学著作中成为了佳话。关于苏小妹的记载,早出现在南宋一本叫《东坡问答录》的书中,书中介绍她不仅是苏轼的妹妹,还是秦观的妻子。在后世著作《警世恒言》和《眉山秀》中,也曾记载着苏家有着这样一位才华横溢、文思敏捷的小女儿。出生在文人之家,父亲和兄长又是文学大咖,在家打打闹闹切磋一下文采是在所难免的。苏小妹不是典型的美女,额头有一点凸,眼窝下凹。没想到有一天苏轼竟拿苏小妹的长相调侃了一番,说她人还没有走出客厅,额头就先出来了,流两滴眼泪眼前的凹陷就成了水池子。苏小妹一听,哥哥竟然如此数落自己,灵机一动,反过来嘲笑苏轼胡子鬓发一团乱,就像杂草一样长在脸上。这一嘲笑苏小妹觉得还不够过瘾,再次作诗一首嘲讽苏轼:“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既然苏轼说自己泪成泉水,那就说哥哥去年掉的眼泪今年还挂在耳边。言下之意就是苏轼长得也不咋地。苏家宽松的家庭教育和兄妹相处的融洽氛围让不少人都津津乐道。然而,今天的人们经过查证,发现在苏轼生前的信件和传世诗词中都没有提及过曾经有一位妹妹。正史也没有对苏小妹的记载,所以大家都一致认为苏轼并没有一名叫苏小妹的妹妹,而是有一名叫苏八娘的姐姐。苏八娘不像苏小妹那样快活自在,才华横溢。相反的是,这名出身在书香之家的小姐在十八岁的那年嫁给了舅舅的儿子,第二年含恨离开了人世。被后世文学作品杜撰的苏小妹不过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幻想而已。#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