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二战后就被美国占领,至今都没独立过!”普京这番话,朔尔茨听了应该很扎心普京表示,德国在“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一事上默不作声证明了这一点,就连欧洲政界人士都承认,二战之后的德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离开美国就没法行事。我觉得普京这话也没说错,毕竟二战之后,美国长期在德国驻军,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更是被美国拿捏得死死的,一边为了援助乌克兰掏空本国的武器库,一边自己承受着冲突带来的能源短缺、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尤其是“北溪”管道爆炸之后,就连美国记者都实名指控,拜登下令策划了这起袭击,德国作为直接损失方,愣是提都不提,也不敢要求对美国发起调查,这表现哪里有一点主权国家的样子?当然, 在欧洲,离开美国就不能独立行事的国家也不止德国一个,如果欧盟不能实现独立自主,只会被美国收割得越来越惨。
2、一战简介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自今年2月25日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爆发以来,我以本人20多年前的一本书《剑与血:北约东扩的背后》为基础,结合当前国际政治环境的一些新情况,通过几十集的视频节目,向各位观众介绍了这场战争爆发的历史根源。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司马穰苴就说过:“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要向各位说明,这场战争虽然与中国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俄罗斯是我们的近邻,乌克兰离得也不远。因此,要说这场战争在我们的家门口,也不能说过分。至少,放眼世界风云变幻,我们在心理上要有这样的危机感。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一战、日本侵华、二战、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等几场战争,其中的间隔并不长,只是几十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而已。时至今日,南海问题、台湾问题,都放在那里,我们都亲眼看到了。因此,我们绝不能说战争离我们很远。不是的,战争离我们很近。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们还是要找到其根源。上个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去世了。但是,人死了,她以及以她为代表的美国的霸权思想并没有随之消失。1998年2月,奥尔布赖特在为美国的军事行动辩护时说:“如果我们不得不使用武力,那是因为我们是美国。我们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我们站得高,看得比其他国家都远,我们在这里看到我们大家的威胁。”1999年2月,美国前副总统丹·奎尔说:“对美国有利的也是对世界有利的,因为我们是维护和平的力量,因为我们是维护自由的力量。这对我们是好事,对世界是好事。”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说:“如果你希望动荡的世界稳定和安定,那美国就是势力遍及全球的国家。如果我们不做,那没有人取代我们。”在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后,克林顿总统在国会的秘密讲话中说,冷战结束以来,就美国的综合国力而言,我们在全球不仅没有对手,而且完全有能力控制全球。他还提醒议员们注意历史上所有的曾经出现过的帝国,罗马帝国,蒙古帝国,奥匈帝国,大英帝国,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他说,所有这些帝国的存在,长的有二三百年,有的则是短的可怜。美国为了“神圣的国家利益”,制定了下世纪的新战略,其目标就是从现在起,美国“将成为人类的后的帝国”,而美国目前所做的一切,“只是在把这个目标付诸实现”。30多年前,在里根总统在任的后一年,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所著的一部长达900页的书《大国的兴衰》出版了,这部书出人意外地成为美国的畅销书。这部书追述1500年以来一些帝国——奥斯曼帝国、西班牙帝国、拿破仑帝国和大不列颠帝国——是怎样后垮台而灭亡的。我这个年纪的人,都亲眼看到了30年前苏联的解体和美国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事过境迁之后,今天的中国与美国的相对实力,我们也看到了。美国不甘心被其它国家追上甚至超过,因其不甘心,为了保持它的地位,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发动战争,就是它的选项之一。发动战争好的办法,就是自己不下场,而是挑动别人动手,自己坐山观虎斗。这场俄乌战争就是这样,表面上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在打仗,其实,是俄罗斯与强大的北约在打仗,乌克兰只是一个棋子而已。战场表面上在乌克兰,实际上未尝不是在俄罗斯,就像当年我们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一样,战场不在中国境内,但对手处处针对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得不出手相拼,因为一旦战火烧到中国境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我在这里重申我的一个观点:所谓战争,是两次和平之间的间歇期。只有“不要战争”的良好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拥有遏制并打赢战争的实力,才是制止战争可靠的因素。#二战简介#
3、二战简介秒懂百科欧洲:世界大战之门。二战欧洲战事结束日感言,2023.5.8。乌克兰战争,就是发生在21世纪初期的一场大规模欧洲战争,而上个世纪欧洲更是战乱选起。除了大量局部冲突,内部动乱,更爆发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准确说是欧洲战争的扩大化。如今第三次世界大战,潜在的暴风雨又是在欧洲开始酝酿。欧洲也是人类现代战争的大策源地。美国就战争思想的基因而言可以归入欧洲,我们统称为欧美。某种意义而言,欧美近现代的跨越式发展,核心驱动力是对财富和贸易的强烈追求。就是连绵不绝的战争,频繁的战争催动了欧美的科技爆发。有人会问,欧洲崛起不是文艺复兴推动的吗?不是民主自由开启的吗?这是欧美人的归因,他们总不会承认,因为要打仗、打胜仗。所以必须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来改进武器装备。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导言中所说: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文艺复兴和民主自由应该带来繁荣富庶与和平安宁。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战争乃至世界大战。如果你是文艺复兴和民主自由熏陶下的世界公民,你是天天躺平了种田钓鱼,写诗作画、声色犬马,还是天天四处打架头破血流?生死难卜?答案不言自明。这是朴素的人性和逻辑。在长期安逸中走向没落的大清帝国,就是因为缺乏强敌和危机的不断刺激,终被岁月静好的假象侵蚀而崩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日子普遍好过,就只会有"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情感文艺,仰望头顶的星空。而欧美社会思想的深刻发展,更多来自战乱不息,造成的社会动荡与苦难。比如提出仰望头顶星空,和心中道德法律的康德,就是生活在十六世纪,战乱纷争不息的欧洲德意志地区。那时的德意志地区是3、40个小邦小国。一地的碎片,地区冲突和大国战争不断。当欧洲的某些掌权者不仰望星空,也不仰望心中的道德法律时,战争就成为必然没有永不停息的战争。1945年的今天,5月8日,德意志第三帝国也就是纳粹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事结束,在这个二战欧洲战事结束纪念日,我向同志们,朋友们推荐这本在豆瓣获得9.1分高评的《二战信息图》。欧洲思想家、哲学家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不吸取教训。话虽如此,我们还是要有以史为鉴,以人为镜的思想和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文明力量。这本《二战信息图》,由三位法国军事历史学家,法国教育视觉化设计师,合作编著。我特别点赞这位尼古拉·吉耶拉。通过他的绘图让我们对波澜壮阔,史诗战役众多。头绪线索纷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能够进行直观的数据化全景透视,经济、人口、军事数据,神奇地转化为各种生动有趣的图形。图表和地图不再枯燥和抽象。全书有三百多幅各种图,汇集了海量的信息。几乎囊括了二战的方方面面。关于二战的图书已经瀚如烟海,平均一个小时就有一本著作问世。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二战信息图》,是因为它既具有专业性,又通俗易懂,重要的价值在于能够让一个人。不论是专业研究员,还是对二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够对二战快速地这种透视和了解,兼具了思想性。其思想性不是简单的述说,而是以大量数据和数据的比较,来呈现事实,启发思考。全书共五大部分,包括序言。第一部分人力物力与战争动员。第二部分军队与武器。第三部分战斗与战役。第四部分战争总结与战后的裂痕。我们可以看到,全书的谋篇布局,与传统按时间轴铺叙的图书不同,按照战争四大问题归类展开。为专业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独特视角,更为业余军事爱好者,提供了了解二战的方便法门。我作为长期学习研究二战的,确实感觉耳目一新,眼界大开。第一部分开篇的标题是:西方政治制度在欧洲的失败。这是三位法国的历史学家,对战争为何爆发在欧洲寻找到的答案,值得我们深思。本部分从经济、人口,以及英国、美国德国的情况本书有意无意漏掉法国和苏联的情况。值得大家细品玩味。看来没有所谓无立场的理中客,历史学家也不例外。从各国的高指挥部开始介绍了步兵、装甲兵、空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苏联坦克部队的课,坦克与反坦克、航母舰队、纳粹d卫军。这几个大家普遍感兴趣的问题都有专章。第三部分:以《中国被忽视的盟国》开篇。从二战爆发的欧洲战场的波兰战役开始,直到二战落幕的亚洲太平洋战场的日本末路,主要的大型战役都一一呈现。法国战役、不列颠空战、库尔斯克战役、巴格拉季昂战役、诺曼底登陆、德国战役等等。第四部分:总结战争和战后动向。从军人和平民的损失开篇,特别讲了德国和苏联的人员损失,进而反思纳粹德国,试图建立的欧洲新秩序以及纳粹集中营和屠杀犹太人政策,对冷战的萌发,以及战后殖民帝国体系的动摇和瓦解。三位法国历史学家也做了深刻的解析,值得参考。因为在战前,法国本身就是一个殖民帝国,浓缩的才是精华。仔细通读这本《二战信息图》,恭喜各位,你就是半个二战战史专家。SECONDE对本书感兴趣的朋友,SECONDE G请点击屏幕下方的SECONDE了解详情,选择购买。
4、二战简介视频二战德军武装d卫军38个师—第6“北方”山地师!二战期间,除了常规的国防军之外,德军部队中还有一支特殊部队,那就是武装d卫军。今天开始,和大家分别介绍一下武装d卫军的38个师。武装d卫军是在负责希特勒警卫的d卫队基础上发展而来,至二战结束前,武装d卫军共组建了38个师,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下第6“北方”山地师。该师是武装d卫军部队中资格老的山地师,于1941年6月创建,成员主要以“骷髅总队”和其他北欧泛日耳曼志愿者组成,他们善于滑雪,适应山地作战,又被称为“黑色雪绒花”,师徽在北欧古代文字中代表坚定不移的信念。该师和武装d卫军王牌第3“骷髅师”同源,不过“骷髅师”主要在残酷的东线苏德战场,而“北方”山地师则主要在战况不那么激烈的北部作战,1941年6月至11月期间,该师是一个在芬兰和苏联北部的北极圈内作战武装d卫队师。1944年9月,苏芬签订《莫斯科停战协定》后,“北方”山地师被迫离开芬兰,投入西线战场,于“北风行动”中在孚日山脉重创了美国第45步兵师,但是局势已经不可逆转,自身也损失惨重,1945年5月,该师在德国巴伐利亚地区向美军投降。
5、二战简介二战是怎么引起的#二战# 德国在法国西海岸建设的大西洋壁垒,其主要目的是防御盟军在西岸登陆。该工程无比浩大,从挪威延伸到西班牙,总计长度约2700公里。工程始于1940年7月,直到盟军在1944年的今天登陆诺曼底时,工程尚未全部完成,而盟军登陆的诺曼底一线,大西洋壁垒的完成进度还不到一半。希特勒早就意识到,如果盟军在西海岸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话,德国陷入两线作战会被动。所以建设大西洋壁垒的计划在法国投降后就立即开始,无奈这个防线过分庞大,根本不可能在漫长的海岸线上面面俱到。隆美尔担任西线总司令后,对防线进行了部分加强,但盟军选择了德国人认为不可能的诺曼底登陆,一举占领滩头并向法国纵深推进,大西洋壁垒几乎形同虚设,与四年前法国人寄希望于马奇诺防线一样,劳民伤财却并没有什么卵用。建设如此宏大的工程,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是谁修建了这个工程呢?修建该工程是纳粹德国著名的基建狂魔——托特组织,关于这个组织的具体介绍,请点击下面的蓝色字体查看:【二战德国的基建狂魔,奴役百万劳工的“托特组织” - 今日头条】二战德国的基建狂魔,奴役百万劳工的“托特组织”喜欢二战历史请关注@烟雨蒙蒙未沾衣 ,我写作二战人物、军衔、服装等内容,客观讲历史,批判法西斯,点开我的用户名,在“文章”或“微头条”栏目里查看更多精彩二战史料。
6、二战简介微课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期间盟军对纳粹德国占领的法国诺曼底地区发起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它发生在1944年6月6日,被誉为“D-Day”(即“决定性日”),是二战欧洲战场上具历史意义和军事规模的一次登陆行动。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诺曼底登陆的背景、准备、执行和结果。背景: 1940年,纳粹德国在法国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并于同年6月占领了法国。法国成为纳粹德国的占领区,战争对法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随着战争的发展,盟军在北非、意大利等地区逐渐推进,开始考虑在欧洲大陆再次建立战略立足点,以终解放法国。准备: 1943年,盟军高层开始计划对法国诺曼底地区进行登陆行动,以削弱德国的战斗力,并为将来的解放法国做好准备。在准备阶段,盟军进行了大量的情报收集、兵员和物资的调配、以及战术和战略的研究。由于诺曼底地区的地理和天气条件复杂,盟军对登陆地点和时间做了详细的选择和计划。他们假装对威尼斯和加来之间的地区进行攻击,以迷惑德国的情报部门,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执行: 1944年6月6日,D-Day到来。盟军联合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军队,组成了大规模的登陆部队。在诺曼底海滩上,盟军面临了德国的顽强抵抗。登陆时,盟军遭受了重大伤亡,但他们依然坚持着,并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不断推进。盟军通过空降、海上和陆地三个方向同时发动攻势,展开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军事行动。战斗过程中,盟军面临了德国军队的顽强反击,尤其是在德国的要塞线上,战斗异常激烈。然而,盟军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合理运用战术,并在海上获得了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优势,终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在登陆后的几个月里,盟军不断向内陆推进,解放了诺曼底地区的城市和乡村,并终进入了法国境内,实现了对法国的解放。结果: 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军事行动。它对战争的结果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诺曼底登陆打破了纳粹德国对法国的占领,为解放法国铺平了道路。盟军通过登陆、推进和解放法国,使法国恢复了自由,并为盟军在欧洲战场上推进到德国境内创造了条件。其次,诺曼底登陆改变了战争的战略态势。盟军通过在法国建立战略立足点,打破了德军在西欧的防线,迫使他们在西方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此外,诺曼底登陆也为盟军在欧洲战场上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并终在1945年取得了对德国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它也加速了二战的结束,为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重要的是,诺曼底登陆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盟军在欧洲战场上反攻的开始,为战争的终胜利铺平了道路。这场战役也成为了世界历史上规模大、复杂的海上登陆行动之一,对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结: 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期间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军事行动,它打破了德国对法国的占领,为解放法国和终战争胜利创造了条件。它也改变了战争的战略态势,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诺曼底登陆是一次英勇的军事行动,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段值得铭记和学习的历史篇章。它展示了盟军的军事实力、战术智慧和团队合作,也凸显了士兵们的勇气、毅力和牺牲精神。#历史开讲#
7、二战简介思维导图在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都是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在不同领域存在不同的优势和劣势。下面分别介绍:兵力:德国在战争初期的兵力优势较为明显,德国拥有高度训练有素的军队和精锐部队,其中包括闻名全球的装甲部队“闪电战”(Blitzkrieg)和“空降部队”(Fallschirmjäger)。然而,德国在苏联战场的持续作战以及盟军在非洲和欧洲的反攻中,逐渐消耗了其军队的实力,导致其兵力劣势逐渐凸显。日本在战争初期也拥有一支精锐的军队,其中包括以“零式战斗机”闻名的日本海军航空队和高度训练有素的陆军部队。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的军队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缺乏物资和粮食、战争疲劳以及士兵数量的短缺等,使得其兵力也逐渐劣于盟军。军事技术:德国在战争期间在军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如虎式坦克、闪电战等战术,以及火箭技术、原子能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提升了德国的战斗力。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科学技术水平等逐渐落后于盟军,使得其在军事技术上的优势逐渐减少。日本在军事技术方面同样也有不少突破,如零式战斗机、神风特攻队、伏击潜艇等,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日本的战斗力。但是,由于其工业生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在战争中失去了其主要的资源来源,日本在军事技术上的优势也逐渐被削弱。海军实力:德国在海军方面一直处于劣势,其海军在战争期间的表现并不出色。虽然德国曾经拥有强大的潜艇部队,但由于盟军的反潜技术不断提升,德国的潜艇部队在战争后期遭受了重大损失。相比之下,日本的海军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如珍珠港事件和马来亚海战等。其海军部队拥有强大的舰队和海军航空兵力,使得其在太平洋战争期间表现出色。然而,随着盟军反攻和日本资源短缺的问题愈演愈烈,日本海军的实力也逐渐削弱。综上所述,德国和日本在二战期间的军事实力各有优劣。虽然德国在战争初期在军事技术和兵力方面表现出色,但随着战争的持续,其军事实力逐渐被削弱。而日本在海军方面表现突出,在陆军方面也拥有一定实力,但由于资源短缺等问题,其军事实力也逐渐萎缩。终,德国和日本在战争中均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导致其在战后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8、二战简介100字@某近日稍忙,迟复为歉!1,我之前文章中采用的都是维基百科上的资料。2,下山摘桃子,属于政治口水战,与我们讨论的二战性质不是同一层次、属性上的问题。历史真相只有一个。无论过去的政治口水,还是现在的政治口水,都是口水,不值一提。3,坚持二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定性,巳经超过80年了。显而易见,这不是什么“稍安勿躁”的幼稚,而是对人类共同的历史认知的坚守。人类若无一些恒定的价值观、历史观,恐怕会战乱不止,自取灭亡。4,先生相信“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结论终将被拿掉,似乎急躁、草率、自信、任性了一些。在历史面前,我们应当敬畏、真诚。假设、虚构历史,都将被历史打脸。因为,“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5,关于苏军撤退时撤走东北地区的大量装备问题。据维基百科词条上的介绍,是其参战前与美英达成的谅解。我的浅识,算是对其百万大军参战的补偿。否则,苏军自出军费为中国打仗,道理何在?进一步当问:为何美英中三国之前反复动员苏联参战,并认同外蒙独立的事实(战后几天,中苏签署两国友好协议加以确认)?难道不是要借助苏军强大的战力来迅速击垮日本吗?究竟是美国决定动用原子弹击垮日本抵抗意志的计划在先,还是三国动员苏军全面参战的计划与行动在先?这个战略安排的时间顺序,不难明了,查杳维基百科就知道了。6,我主张理性、冷静、真诚地面对和讨论历史,不受个人喜恶、意识形态左右和绑架。承认苏军参战的巨大贡献,丝毫不排斥承认美军在太平洋上大胜日军的巨大功绩,更不否认两颗原子弹所产生的“敲山震虎”的巨大能量。究竟是一根稻草(原子弹)还是两根稻草(加上苏军击垮关东军)后压垮了日本这个匹“骆驼”,还是可以讨论、容易甄别清楚的。我倾向于认为是“两根稻草”的共同作用!7,关于满州对日本具有战略生命线的认知,实际上早已成为日本上至天皇下至平头百姓的共识。在日阀心中,日-朝-满,共同构成了日本的国土、疆域,总有一天三者会合为一体,成为一个联邦制国家。朝鲜与台湾一样,几乎成了日本的行省。“满州国”皇帝成了日本的一个“儿皇帝”,关东军情报机构的一个大佐就可以在溥仪面前充当主子的角色。百万关东军驻防满州,为了什么目的?是保卫傀儡政权吗?当然是为了日本的根本利益!至于战败的后关头,关东军是守还是撤,是抵抗还是“玉碎”,都不过是日本高统帅部的战略拿捏问题,丝毫不影响其有让关东军固守满州的战略构想。或者说,关东军防卫的“满州国”,曾经是日本军阀垂死挣扎的战略大后方。关头军几次向太平洋战场投放军力,可见其“战略生命线”的重要性。如果苏军真的如日本方面判断的那样,不会出兵“满州国”,不会向日本发动进攻,裕仁天皇真的会立刻发表“玉音”,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承认无条件战败投降吗?谢谢您的指教[碰拳](06.2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