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是苏联的后一位改革者,不幸的是他成为一个殉道者。看着日益腐败的政府,赫鲁晓夫痛心的说:“我们不能无休止地利用人民的信任”。赫鲁晓夫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政治体制改革:第一:把领导特权制度,制度,全部砸烂取消,第二:不允许官员连任,长期在一个地方任职,第三:强力反腐,严惩腐败官员。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况下,赫鲁晓夫改革注定不会成功。后不愿意放弃特权的苏联高层官僚官们发动了一场政变,赫鲁晓夫黯然下台。苏联官僚又挑选出自己的代言人,勃列日涅夫。他一上台,不但迅速恢复官僚的特权,而且持续加码。从此苏联走上了一条不归的道路。时也!命也!#赫鲁晓夫简介#
2、赫鲁晓夫执政时间多长赫鲁晓夫在大会上向d员们苦口婆心地说,搞了40多年的共产主义之后,一个人还喝不起牛奶,穿不上一双鞋子,他就不会相信共产主义是个好东西,不管你对他说些什么。起码美国人民有的,苏联人民也要有。这个目标必须要实现,否则拿什么来说,我们的制度比美国的更优越呢?赫鲁晓夫深知任务的艰苦,但他对完成这项任务充满了信心。有一次,赫鲁晓夫去一个集体农庄视察,发现农庄里只种燕麦。他好奇,问了农庄的书记是怎么回事。得到的答复是燕麦虽然产量低,但是更容易收割。回到莫斯科后,赫鲁晓夫想了很久。终决定在苏联种植玉米。这不是心血来潮做的决定,赫鲁晓夫早在乌克兰担任书记时,就在当地推广了玉米,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玉米的亩产至少有700公斤,美国已经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所以,赫鲁晓夫在撤掉了4个农业部长后,种植玉米政策终于推行了下去。苏联在3700万公顷的土地上种了玉米,但只有700万公顷成熟,其余的全部白种了。赫鲁晓夫这次农业改革以失败告终,这也成为他被罢免的“罪行”之一。赫鲁晓夫到死都没有想明白,种玉米为什么会失败。在笔者看来,苏联的气候不适宜种玉米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体制和人的因素。农庄不希望占用自己太多的劳动力,只希望能偷懒,不去考虑亩产。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打击了苏联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在苏联的老百姓看来,干多干少都一样,久而久之大家都没有了劳动积极性,只学会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所以,赫鲁晓夫的初衷是为了改良人民的生活水平,但苏联人民并没有支持他。
3、赫鲁晓夫传记1964年,被迫“下岗”的赫鲁晓夫,拄着木棍,孤独地坐在寓所前的草坪上,他脖子上挂的是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因为闲来无事,他只能用听新闻来打发无聊的时间,面对镜头,曾经脾气暴躁的他,此时也归于和善,心绪平静的如同一个邻家爷爷。当时的赫鲁晓夫退休金为每月500卢布,虽然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生活还是有保障的,而且还有私人小轿车,只是原来的警卫人员被换掉了,他的人身自由也受到了一些限制,由于不能出现在公共场合,他一般只能呆在自己的别墅里面,过着枯燥乏味的生活。我们都知道人在困境落魄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郁闷情绪,时间久了必然会得病,赫鲁晓夫也是这样,就在退休后没几年他就因为健康问题多次住进了医院,1971年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要知道此时的他也只有70岁,其实算不上多老。
4、赫鲁晓夫简介大全赫鲁晓夫,对于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期间,他三次访华,与中国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既有对华友好的一面,也有结怨的一面。
5、赫鲁晓夫简介和女儿们浓缩的都是精华 战斗民族身材高大,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几位个头却不高。斯大林1.62米、赫鲁晓夫1.60米、戈尔巴乔夫1.70米、资料上普京1.70米,看样子应该不到。
6、赫鲁晓夫简介联合国斯大林在世时,赫鲁晓夫扮演着“小迷弟”,斯大林刚去世,他便疯狂清算恩将仇报,这里面除了政治原因,还有杀子之仇。赫鲁晓夫的权力斗争史堪称“草根的逆袭”。他的出身并不显赫,祖上三代农民,家境贫寒。15岁时就辍学当了矿工,受《共产主义宣言》影响成为了一名布尔什维克,因组织过矿工罢工而走上了政治道路。在担任莫斯科工业学院d委书记时,赫鲁晓夫结识了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阿利卢耶娃,并成功给她留下了谦虚谨慎的好印象。从此,赫鲁晓夫像中了彩票,仕途青云直上,41岁时就当上了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三年后,赫鲁晓夫又被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跻身苏共高层。不久又被任命为乌克兰第一书记,后来又成为政治局委员,风头一时无两。斯大林器重赫鲁晓夫,而赫鲁晓夫就是斯大林的“小迷弟”,处处唯斯大林马首是瞻。1941年爆发了苏德战争,这本是赫鲁晓夫大展拳脚的好机会,却没想到1943年时发生了一件事情,让赫鲁晓夫和斯大林之间产生了裂痕。那时与赫鲁晓夫并肩作战的还有他的长子列昂尼德,他是一名空军飞行员,不仅经验丰富,而且作战勇猛。1943年3月11日,列昂尼德驾驶飞机出战,但战斗结束后他没有返航,也失去了联系。战友们在他可能坠落的地方进行搜寻,也没有找到他和飞机的踪迹。搜寻了一个月无果后,前线送回了战报,报告了列昂尼德牺牲的消息。很快,全国上下都认定列昂尼德殉国了。列昂尼德其实没有死,他驾驶的飞机被击中,坠落后摔断了一条腿,成了俘虏,很快便投降了德军。斯大林得知后震怒,派出精锐部队潜入德军营地“营救”列昂尼德,成功救出后绑回莫斯科,押入莫斯科军区军事法庭进行审判。毫无悬念,列昂尼德被判处死刑。这可急坏了赫鲁晓夫,他赶忙去找斯大林求情。斯大林同意为此事召开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参会的还有当时的政要马林科夫、莫洛托夫、贝利亚等。但表态时,大家都主张维持死刑判决,斯大林还严肃地对赫鲁晓夫说,如果被判死刑的是他的儿子,他将怀着深深的痛苦接受这一公正的判决。随后,列昂尼德被处决,赫鲁晓夫虽然痛心疾首,但表面上却依然顺从斯大林,所以他的政治生涯没有受到影响。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中国方面还向他发来贺电,称他是“斯大林的真正战友”。1949年的时候,赫鲁晓夫结束在乌克兰的任职回到莫斯科,重新担任起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职务,并在斯大林七十大寿时获得殊荣,坐在了斯大林身旁。席间,他称斯大林是他的亲生父亲、英明导师、天才领袖。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经过一番权力争夺,终击败了竞争对手,成为前苏联的实际掌权者。1956年爆发了一股鸣冤浪潮,鸣冤者是当年“肃反运动”的受害者,矛头都指向斯大林。与斯大林清算的时机到了!隐忍多年的赫鲁晓夫终于露出了真面目,他借机召开了专门会议,并发言说斯大林虽然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但做人反复无常,做事太过野蛮,执政政策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甚至毁灭了d。赫鲁晓夫下令对那些鸣冤案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年处决的人犯数量着实惊人,而且大多缺乏真凭实据,很多都是屈打成招。这样的调查结果让赫鲁晓夫十分满意,他为了继续稳住权利,迎合当时苏共内部干部们的“反斯大林”心理,亲自起草了一份《秘密报告》,并在会议上宣读了5个小时。自此,赫鲁晓夫彻底否定了斯大林,不仅把斯大林的和声誉碾得粉碎,还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报了当年的杀子之仇。不过,后世对斯大林的评价并没有受赫鲁晓夫恶意抹黑的影响。历史从不会因为任何人的行为而淹没真相,虽然赫鲁晓夫是一时的胜利者,但放在历史长河中,他的狭隘利己主义终会被清算,遭受后世诟病。作者:葫芦城编辑:青草#头条创作挑战赛##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