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文成公主简介和作品(文成公主简介和历史)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07 05:21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文成公主简介和历史

文成公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公主,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趣味。下面是一些关于文成公主的趣味故事:1. 偷吃葡萄的故事:传说文成公主曾经在吐蕃时,偷吃了一颗吐蕃特产的葡萄。当时,这种葡萄被认为是赞普的私人财产,吃了会被处罚。但是,文成公主并不在意,她品尝了这颗美味的葡萄后,还偷偷地藏了几颗在袖子里带回了家。2. 与吐蕃赞普的恩爱: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恩爱故事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据说,赞普爱文成公主,每次公主生病或者不舒服时,他都会亲自照顾她。而文成公主也感激赞普的照顾,经常为他做一些小礼物和手工艺品。3. 带着文化宝藏回国:文成公主在吐蕃期间,收集了大量的吐蕃历史文化资料。她在返回唐朝时,带回了大量的吐蕃文化和历史资料,丰富了唐朝的文化宝库。这些文化宝藏,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4. 穿越戈壁的传说:文成公主在回国的路上,经过了戈壁荒漠。传说她在穿越戈壁的时候,用自己的头发编成了一条绳子,把自己的马拴在绳子上,然后用马的力量穿越了戈壁。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反映了文成公主的勇敢和聪明才智。这些趣味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文成公主这位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她的一生,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勇敢、聪明、善良品质的体现。

2、文成公主简介和作品

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被逼迫殉葬。当这件事情传到唐高宗李治耳中时,李治大发雷霆,立即派人前去接文成公主,没有想到文成公主宁愿寡居都不愿意回到大唐。在古代,联姻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些联姻的公主,大多都是思乡心切,想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可是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死后,宁可守寡,也不愿意接受李治派来的使者,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原因?让我们接着往下看。松赞干布与大唐的联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他统一了吐蕃之后,松赞干布认为自己的势力足够强大,而李世民则是唐朝的皇帝,他对唐朝的繁荣十分羡慕,于是在贞观八年(六百六十四年),松赞干布便派人前往唐朝,想要促成两家的联姻。但这件事进行得并不顺利,初唐太宗还不同意,使节团抵达大唐后,大唐方面对他还算和颜悦色,但当吐谷浑人抵达大唐后,大唐民众对他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了。使者就只能灰溜溜地回到松赞干布身边。使者认为自己这件事情没有办好,就向松赞干布汇报,说大唐之所以没有接受我们,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吐谷浑的缘故,松赞干布年少轻狂,一怒之下,便发兵进攻吐谷浑,想要教训一下大唐的这个小弟弟,因为那里距离大唐太过遥远,松赞干布又是出其不意,所以很快就将那里拿下,随后又将其他几个部落也一并攻下。松赞干布打赢了第一场仗后,底气十足,觉得自己有能力和大唐分庭抗礼,而且唐太宗还是没有答应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决定出兵松洲,攻打大唐。唐太宗看到这一幕,表示如果不狠狠地教训一下松赞干布,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唐太宗派出牛进达,带着一小队精锐前锋,前往前线,和吐蕃大军厮杀,前锋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战果颇丰,几十个人就斩下了上千颗吐蕃将士的头颅。即便这样,许多头颅都没有来得及带回去,可见唐军的实力有多强。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中,松赞干布才真正地认识到大唐和吐蕃的差距有多大,知道强行迎娶公主是不行的,大唐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必须要有足够的礼物,才能让对方动心,然后再向对方求婚。于是松赞干布带着吐蕃军队从d项、白兰羌和吐谷浑撤退,然后派人到大唐赔礼道歉,并且表示要和亲,唐太宗这一次终于答应了。将宗室女奉为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她就是文成公主。在经过千辛万苦的旅程后,文成公主到了吐蕃,吐蕃百姓欢呼雀跃,盛装打扮,又唱又跳,热情欢迎代表汉藏两国深厚友谊的赞摩。成亲之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感情很好,文成公主很讨厌吐蕃人的胭脂红,松赞干布知道这件事后,立刻下令废除了胭脂红,而且松赞干布还给自己的妻子穿上了绸缎,让自己的子民学习先进的大唐文化。可见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之后,日子过得很滋润,松赞干布也一直对她很好,但这种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只过了8年,松赞干布便撒手人寰。后来文成公主又在吐蕃居住了三十一年,终染上了天花而死,那为何文成公主没有回到唐朝?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我们可以通过史书记载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首先文成公主的婚事是有政治目的的,虽然唐太宗出兵击溃了吐蕃,但是吐蕃地处高原,想要收服很难,的办法就是威慑,然后用和谈的方式,让吐蕃臣服于大唐,而文成公主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这件事情,如果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死后回到大唐,那么这件事情就显得有些草率了。其次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九年过去,一切都变了,她虽然没有什么权力,可是在吐蕃也是高高在上,若是回到大唐,恐怕连自己的一席之地都没有,与其回到大唐,还不如留在吐蕃。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文成公主已经嫁到了吐蕃,成为了吐蕃的皇后,除了极少数的例外之外,其他的公主都不会再回中原了,因为按照中原的传统,女孩子一旦出嫁,就不会再回来,除非是被休了。文成公主来到吐蕃之后,还是将自己所学的东西传授给了吐蕃人,她虽然是皇族,可是从小接受的却是礼教,知书达理,博学多才,还接受了佛教的教育,她将中原文化带到了吐蕃,推动了吐蕃和中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文成公主声乐

【小昭寺】一座有故事的寺院融合了汉藏风格的小昭寺始建于641年,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寺内主要供奉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相传唐文成公主入藏时带了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行至在小昭寺位置时,木车陷入沙地中。公主通过历算,决定把佛像安放此处供奉,遂建小昭寺。后因战乱,佛像被封藏于大昭寺,公元710年,吐蕃王尺带珠丹迎娶唐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将该佛像留在了大昭寺,同时之前尼婆罗国的尺尊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移至小昭寺供奉。二像易寺的故事,仅为传说~

4、文成公主歌词

“我不管他是谁,让我的人陪葬就是不行!”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被要求殉葬,唐高宗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他当场下令,要求吐蕃立刻将文成公主送回大唐。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松赞干布不止一次向唐朝提出和亲,但是都被唐朝给拒绝了,可能有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松赞干布一定要迎娶唐朝的公主?同时也好奇,为什么唐朝一再拒绝松赞干布的和亲请求,既然一直拒绝,为什么后又同意了呢?第一次提出和亲的时间是在贞观八年,当时的吐蕃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之下,变得越来越强。虽然他们有心想要往中原地区发展,但是知道现阶段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他们想要通过和亲的方式学习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松赞干布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麻痹唐朝,暂时和唐朝交好,唐朝就没有时间去管剩下的一些边境事务。松赞干布就可以趁机将所有的周边小国全部吞并,等到那时候松赞干布不管从军事,还是领土以及人员等各方面都有了足够的实力。真正等松赞干布实现自己的目标,就是他与唐朝正式开战的时候。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当然看出了松赞干布的想法,所以果断拒绝了他的和亲请求。为了避免松赞干布一家独大,唐朝开始在边境扶持其他的国家。其中唐朝扶持力度大的就要属吐谷浑,不仅主动派遣了使者,同时唐朝还答应了吐谷浑的和亲请求。种种变化让松赞干布认为唐朝对外的政策可能是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所以在贞观九年的年底,再次向唐朝提出了和亲的请求。不出意外的是这一次的和亲请求,再一次被唐太宗拒绝了。松赞干布这时候意识到并不是唐朝不对外和亲,而只是唐朝不和他和亲,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唐朝对他有所提防,并且他之前想要达到的目的很难依靠常规手段实现。既然常规手段没有办法实现,那么就只有尝试规手段,所以松赞干布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对吐谷浑发动了军事袭击,企图想要依靠突袭的方式快速占领吐谷浑,扩大自己的版图。吐谷浑顶住了第一波的袭击,并且向唐朝发出了求救。既然收到了吐谷浑的求救信号,唐朝不可能坐视不管,随后派出了精锐部队去救援。唐朝军队赶到了之后,杀的松赞干布片甲不留,这时候松赞干布知道了他根本没有实力与唐朝对抗。在这种情况下,松赞干布被迫收兵。这一战让松赞干布的实力大大下降,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唐朝造成威胁。如果唐朝这时候不再管松赞干布,那么松赞干布很可能会被吐谷浑吞并,那么吐谷浑就有可能在边境一家独大。这同样不符合唐朝的发展策略。所以当松赞干布再次向唐朝提出核心请求的时候,唐太宗答应了这一次请求。但是将哪个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是唐太宗头疼的一件事情,毕竟任何一个公主对于唐太宗来说都是心肝宝贝,嫁到一个偏远地区,不光是他心疼,就连公主的生母都死活不愿意。这时候有人给唐太宗出了一个主意,松赞干布有没有见过唐朝的公主,所以随便找一个宗室族亲封一个公主的头衔就可以嫁给松赞干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唐太宗封了一个文成公主,并且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对于松赞干布来说也并不是特别在意这个事情,毕竟他要的只是唐朝的公主,不管这个公主是真是假,只要唐朝承认就可以。而且当文成公主嫁到吐番的时候,不光是他自己去了,他带去了很多的佛经,以及中原的农耕文化。这些内容全部都是吐番所急需的,后世也有许多人认为,正是由于文成公主的远嫁,才让吐蕃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有许多人说是西藏的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专门为文成公主建造的,其实这是一个谣传。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时间并不久,松赞干布就一命呜呼了,这时候有一个消息传了出来,那就是文成公主需要给松赞干布陪葬,这个消息传到唐朝之后,受到了强烈的抵制。就算是唐太宗也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唐太宗给吐蕃送了一封国书,要求他们必须立即将文成公主送回来,否则有可能会对吐蕃直接采取军事行动。这个威胁确实有用,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实力与胆魄和唐朝开战。后松赞干布的孙子继位的时候决定将文成公主给放了,并不要求文成公主陪葬。因为他实在是承担不起来自唐朝的怒火。文成公主自由之后,并没有选择回到唐朝,而是选择来到了松赞干布的老家养老,并且将更多的文化带给当地的人民,促进他们对于唐朝的认知,让当地的人民更加容易接受唐朝。#文成公主简介#

5、文成公主叫什么名字

[浮云]650年,松赞干布因病去世,文成公主也被迫与之陪葬。唐高宗李治得知这件事后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在向大唐挑衅,当即下令要求吐蕃将文成公主送回大唐。谁知文成公主斩钉截铁的说道:“我不回去!”文成公主生于公元625年,是一位大唐皇室成员,然而其身世的神秘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大多数人都认为,她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而是李道宗的女儿,江夏郡王的女儿。李道宗是唐太宗的堂弟,故而文成公主也在这血缘的链条上被赋予了李世民堂侄女的身份。吐蕃是早期青藏高原上由藏族建立起来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吐蕃的国王叫做赞普。虽然吐蕃已经一统天下,但是大唐在李世民的统治下,却是蒸蒸日上,对于李世民来说,吐蕃和穷苦之地没有什么两样。松赞干布多次向大唐提亲被拒后,恼羞成怒,决定和李世民一较高下。松赞干布向大唐发起了进攻,二十万大军迅速向大唐的松州进发。李世民自然是无所畏惧,只是派了侯君集带领的五万精兵,和松赞干布对峙,后,大唐以少胜多,将松赞干布击败。这一战虽然胜利了,但是李世民终还是遂了松赞干布的心愿,毕竟,北有突厥,东北有高句丽,边陲还不稳定,不宜节外生枝。不过,李世民也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牺牲品,所以就从皇室中挑选了一名女子,封了她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也知道这种好事能落到自己头上,也必然要承担一些责任,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她就被派往吐蕃和亲。641年,年仅十六岁的文成公主在李道宗与吐蕃使节的护送下,从长安城出发,向西进发,与吐蕃联姻。文成公主带着大批的工匠,大批的官员,大批的文人墨客,大批的随从,仿佛带着大半个长安城的繁华,一路西去。在她的行囊里还装有大量的 各类书籍和种子,随着公主远行而去。更值得一提的是,文成公主还带了一尊金光闪闪的释迦牟尼佛金像,放在了拉萨的小昭寺中,距今已经有1380年的历史了。松赞干布对这位文成公主重视,布达拉宫就是专门为文成公主修建的。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还带来了不少奇珍异宝,看得松赞干布又惊又喜。文成公主还带来了许多来自中原的先进技术,如医学、农学等专门的书籍和工具,极大地推动了吐蕃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根据西藏民谣的记载,文成公主来时,带了3800种粮食种子,5500头牲口和数百名工匠。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更是宠爱有加,文成公主对吐蕃人的一些习俗很是反感,于是松赞干布下了禁令,禁止吐蕃人的这些习俗。他还脱去裘皮,穿上绸缎,又将吐蕃贵族送往长安学习,以示诚意。久而久之,吐蕃人就开始支持这位大唐的公主殿下,甚至给她取了一个“赞蒙”的吐蕃名字,是东方神女的意思。一切都向着美好的一面发展,可到了公元650年,松赞干布生了一场重病,没过多久就去世了,留下了文成公主一个,那时的她才25岁。按吐蕃的习俗,王死后,妃嫔都要陪葬,文成公主自然也在其中。当然,因为文成公主身份特殊,吐蕃方面也给大唐写了一封书信,让大唐将文成公主安葬在这里的消息传出去。唐高宗李治看完这封信后勃然大怒,中原已经禁止陪葬了,一个小小的吐蕃竟然还保留着这样的恶习,甚至连我大唐的公主都敢拉去陪葬,谁给他们的胆子?唐高宗当即写了一封书信给吐蕃,要求他们立刻放了文成公主,如果他们胆敢带着文成公主一起下葬,后果自负!这封信到了吐蕃,吐蕃人自然不敢再为难文成公主陪葬,但文成公主对唐高宗的好意却是一口回绝,说道:“我既已嫁入吐蕃,岂能轻易回去?我还有自己的事要做。”文成公主之所以留了下来,就是因为她和松赞干布为了大唐和吐蕃的关系,付出了这么多年的心血。如果自己离去,有可能会因为这件事,让两国关系破裂引发战争,让两国的子民深陷于战火之中。多年的生活,早已让文成公主让融入了吐蕃人的生活和信仰。所以尽管面临着返回大唐的诱惑,但是她依然毅然决然的留了下来,对于吐蕃来说,她就是一股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力量。

6、文成公主入藏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也被逼着随葬。这件事传到唐高宗李治耳中,李治因此勃然大怒,派人从吐蕃将文成公主接回来,谁知文成公主宁肯守寡也不回大唐,让唐高宗大吃一惊。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相信大家在小学的时候都了解过,关于二人的爱情故事与婚姻生活在民间广为流传。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为妻,对中华文化与西藏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这也让西藏的历史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松赞干布向大唐公主求婚的过程并不顺利,一波三折,当时文成公主的真名无人知晓,只知道李世民在641年的正月十五日下了一道圣旨,将她册封为公主,远赴吐蕃和亲。开始的时候,李世民是反对和吐蕃联姻的,在经过松赞干布的不懈努力之后,也为了两个国家的和平,李世民才同意和亲。传说中,当年将文成公主送到吐蕃的使者李道宗,正是这位文成公主的亲生父亲。那一年,文成公主也只有十七岁,在李道宗的带领下,她在西北风沙漫天中,第一次看见了边陲那片广袤无垠的蓝天。前来迎亲的松赞干布也特别讲礼数,他对李道宗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便带着文成公主永远离开了长安。成亲之后,松赞干布不止一次和周围的人提起过文成公主,说他很幸运能够迎娶到一位大唐的公主,还给文成公主修建了城邑、宫殿等等。文成公主在嫁入吐蕃之后的生活过得幸福,松赞干布对她也很好,可在过了8年后,松赞干布就因病去世了,这种幸福的生活也因此结束。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的生活也因此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两人成婚不过九年,可能是因为不适应吐蕃的气候,文成公主一直未有身孕,。在松赞干布还没去世的时候,松赞干布的独子贡日贡赞就先一步撒手人寰了,所以终继位的是他的孙辈。夫君去世,文成公主就像大唐的女子一样,为她的夫君守孝。失去了夫君,文成公主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偏偏吐蕃还是一个信奉“男尊女卑”的宗教国家。吐蕃的新首领为了祭奠松赞干布,就逼迫文成公主给松赞干布陪葬,而就在这个时候,为了吊唁松赞干布的大唐使者来到了吐蕃,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就立刻向唐高宗李治汇报。李治知道以后,认为吐蕃这是在借此挑衅大唐,便派人去接文成公主回来,结果文成公主见了大唐的使者以后,态度竟然坚决,说什么也不肯回大唐。后来,文成公主得了吐蕃权臣禄东赞的庇护,才得以在吐蕃安身立命,又在吐蕃生活了三十多年。虽然当时吐蕃要文成公主殉葬,但是她却一直在为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和平而努力着。680年,文成公主死于天花,为答谢文成公主为吐蕃所做的一切,吐蕃人民为她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葬礼,将她安葬。文成公主自从来到了吐蕃以后,就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全部都传授给了吐蕃人,她虽然是宗室之女,可同样受过良好的礼教,学识渊博,又受过佛教文化的熏陶。她将中原文化带到了吐蕃,促进了吐蕃和中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来到吐蕃的时候,为吐蕃百姓带来了大量的粮食、牲畜和工匠,极大地改良了吐蕃人民的生活状况,为吐蕃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大唐与吐蕃共存了近两百年,期间发生过无数次血战,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联姻和亲,更是给两国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让边境的百姓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光是这一点,公主就足以修得无数福报。藏地的人民对文成公主充满了敬意,因为她给他们带来了财富,也给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因此在藏地留下了许多关于她的传说,每当有汉族来到藏地的时候,他们就会和他们讲文成公主的故事,有时候路过一座庙宇或者一块石碑时,他们就会给他们介绍说这是文成公主的遗物。文成公主不只是一位遗存于历史上的人物,她也是汉藏两国人民之间交流交往的文化符号,更是一座民族团结和睦的文化桥梁。

7、文成公主简谱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因为恶疾去世,而下葬的时候文成公主却要被送进殉葬坑。当时唐朝的皇帝唐高宗李治,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怒火冲天,敢把大唐的公主陪葬,这是在践踏大唐的脸面。李治立马派使者告诉吐蕃人,马上把文成公主送回来。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文成公主到底是谁一直都是一个谜团,只要说起文成公主就会想起和亲公主,很少人知道她真实的身份。大众都觉得,文成公主并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而是为有着李氏血脉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儿。这个李道宗是唐太宗的堂兄弟,所以说起来,文成公主其实就是唐太宗的侄女。虽然并不是皇室直系血脉,但她也是一个实打实的公主。根据文献的记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和亲后,在李道宗和吐蕃的使者的护送下,踏上了去往吐蕃的道路。文成公主这次的和亲之旅,是带着大唐的盛世,带着大唐的荣耀而去。随行的队伍中,带着大量的能工巧匠、朝廷的官员、文武将领,还有众多的随从。这样的阵仗真是把大唐的繁荣展露无疑。并且带的东西除了生活用品,还有大量的书籍,里面多的就是佛教经书,其他的就是医书、诗词等各种方面的书,足足有五车。大量的粮食、牲畜,都跟在队伍的后面,全部都是唐太宗给文成公主准备的嫁妆,陪着一起前往吐蕃。当时大唐盛行佛教,唐太宗还专门派人打造了一尊释迦摩尼的金佛像,跟着文成公主被带到了吐蕃,就在现在拉萨的小昭寺里,经过1380年的时间,这尊佛像已经安静的待在哪里。当时和亲的文成公主只有14岁,她的人生已经被定了下来,嫁给25岁的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这次和亲也是大唐和吐蕃和亲,在此之前的所有朝代都没有接触过吐蕃,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文成公主的和亲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大唐第一次和吐蕃的婚姻联结。所以这次的和亲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不是以往的简单和亲,是盛世唐朝和吐蕃两个不同文明的交融。留下的影响更是深深地刻在历史的长河里,一直被人们熟知。文成公主在吐蕃的九年时间,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两个人的相爱,对于他们来说,这九年的时间就像是白驹过隙一般。两个人多年来并没有生下共同的孩子,可共日共赞却为他们填补了这个空缺,他们的生活的幸福。但是上天并没有继续眷顾他们,松赞干布一脉单传,三代都是独子,每个都成为了被人敬佩的枭雄。公元650年,吐蕃的伟大领袖松赞干布,被疾病找上了门,在恶疾的折磨当中,随着冬天的寒风去到了远方,永远的离开了。在松赞干布弥留之际,他叫来了站在在一旁的文成公主,含情脉脉对握住文成公主的手,没有任何言语,只是静静的看着。在松赞干布心中她就是公主,深爱的公主。紧握的手松开后,松赞干布也永远的留在了文成公主的心中。在松赞干布去世以后,吐蕃失去了首领,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开始蠢蠢欲动。一些对唐朝仇视的人组成了小势力,这些人觉得应该让这个唐朝的公主跟着松赞干布离开,且要求文成公主陪葬。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很快就传回了大唐,唐高宗李治怒火中烧,随即派使者到吐蕃,让他们把文成公主送回来。但文成公主直接拒绝回去,她很清楚自己回去之后会发生什么,大唐和吐蕃将因此对立,两国必然要发生战争。文成公主也想要留在这里陪着自己的爱人。她不止为了两国能够继续友好共处,也是对自己爱人的思念。但是文成公主做的这个决定,并不是拒绝回到大唐的真实原因。文成公主和亲的身份是代表着大唐,她嫁给松赞干布是代表国家来到了吐蕃。说到底,既然成为了和亲的公主,在来到吐蕃的一刻,不管将来发生什么,后的终点都是吐蕃,这就是当时的规则,也是礼节的约定。文成公主的和亲,从被选中的时候开始,就已经陷入了政治的操纵当中,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必要的。唐朝本就是利用和亲来和吐蕃结交,文成公主也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她自己的清楚,她只要留在吐蕃,大唐和吐蕃之间就不会爆发战争,她的作用举足轻重。留在吐蕃,用自己公主的身份,继续充当两国之间重要的枢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远比回到大唐有意义。所以,文成公主坚决要留在吐蕃。文成公主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大唐,也给了吐蕃。这不是简单的选择,是一种使命,她是为了吐蕃,为了大唐。文成公主的一生,充满了神秘和虚幻。

8、文成公主原唱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病逝,25岁的文成公主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大唐天子派使臣接她回长安,为何公主却在吐蕃寡居一生?公元634年,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了吐蕃王国。他仰慕大唐的繁华盛世,一心想娶大唐公主为妻,却被唐太宗婉拒。松赞干布很窝火,率兵向靠近中原的少数民族发起进攻,直逼大唐松州。大唐立即出兵,这一仗打得异常艰难,大唐险胜。松赞干布派使者携带5千两黄金和奇珍异宝来长安谢罪,再次向唐太宗请求:自己做梦都想娶个大唐公主为妻。唐太宗见识了吐蕃的实力,既然和亲能免去战争之苦,何乐而不为呢?可他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决定选一名宗室子女前往。结果,宗族姑娘个个心惊胆颤,唯恐被选去荒蛮之地。大选的日子到了,她们把自己打扮得要多丑有多丑,只有江夏郡王李道忠的女儿没有故意扮丑,坦然面对大选。16岁的她一眼被天子选中,册封为文成公主。当时,来大唐请求和亲的还有天竺、霍尔等国使者。为了公平起见,唐太宗出了六道难题让使者们解答,结果只有吐蕃使者成功完成。“六试婚使”在大唐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故事。公元641年,文成公主的送亲队伍浩浩荡荡向遥远的吐蕃出发。唐太宗为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12岁释迦佛等身像、各种绫罗绸缎、珍宝饰物、360卷经典、300种卜筮经典、100种治病药方、60种建设与技术著作、6种医疗器械、5种诊断法、4种医学论著、大批农技人员,以及大量粮食种子……分别时刻,文成公主一步一回首,这一走,西出长安无故人,无限酸楚涌上心头……一天,送亲队伍来到赤岭,这里是大唐与吐蕃的分界线,公主回头望去,不由得黯然神伤。侍女拿出一面镜子对她说:“夫人叮嘱过,公主若是想家,照照宝镜就能看到她的模样。”公主赶紧拿过镜子一看,哪里有母亲?镜中出现的竟是自己憔悴的容颜!她心里一惊,宝镜失手落地。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地上的宝镜转眼化成一座高山,此山挡住了一条东去的河流,河水迅速掉头向西流去,从此,这里有了日月山和倒淌河。当地百姓得知这是去土蕃和亲的文成公主,纷纷夹道欢迎。经过数月奔波,队伍进入藏地深处,公主见到了辽阔的草原和洁白的羊群,心情也渐渐开朗起来,不住地问:“这是哪里?”因为公主说的是大唐河洛话,听起来像是在说“扎西德勒”。护送公主的吐蕃侍卫听不懂,连忙问翻译:“公主说什么?”聪明的翻译说:“公主在向你们祝福吉祥如意呢!”侍卫们口口相传,开心不已。从此,扎西德勒变成了吐蕃人的祝福语言。送亲队伍经过无数艰苦跋涉,终于与前来迎亲的松赞干布相遇。松赞干布对公主一见钟情,为她加冕,封为王后。公主逐渐克服了高原的苦寒缺氧,融入当地生活,松赞干布成了宠妻狂。公主不喜欢吐蕃人用赭色涂面的习俗,他就下令废除;公主教土蕃人纺线织布,他便穿上丝质唐装;公主想家了,他就缠着公主学说汉语……春天,吐蕃百姓把公主带来的粮食种子撒进高原沃土,秋天竟然收获了惊人的产量,人们感恩文成公主的到来,松赞干布对公主更是视若珍宝。中原与吐蕃之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络绎不绝,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松赞干布特意为公主修建了布达拉宫,宫内的壁画上是两人相爱的故事,后园栽满公主喜爱的花花草草。公主信奉佛教,他又修建了大昭寺、小昭寺,将公主带来的佛像供奉在大昭寺内,佛教在当地流传起来。公元650年,34岁的松赞干布因病早逝,公主痛不欲生。两人没有生育儿女,大唐天子念及文成公主在外孤苦无依,便派使臣来吐蕃接她回长安。公主得知母亲已故的消息,痛哭失声,多么想立即回到故乡啊!可临行时刻,却改变了主意。她不想背叛对自己情深义重的松赞干布,更不想有负和平大使的身份,毅然决定留在吐蕃,继续传播中原文化。文成公主经常把故乡的药方送给贫苦的病人,还亲手教百姓酿酒,烹饪。淳朴的土蕃人喜欢拉着她的手说:“你没有吃的,山坡上有肥壮的牛羊!你没有穿的,我们有挡风的皮袄!”公主动情地回答:“我喜欢草原和牛羊,更喜欢亲人一样的你们!”公元680年,文成公主不幸染上天花病逝,吐蕃百姓失去了这位菩萨心肠的王后,悲痛不已,自发为她建立的雕像至今仍矗立在拉萨。文成公主深明大义,永远留在吐蕃,和高原百姓一起同甘共苦,用一生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两族友好作出巨大贡献!她的故事千古流芳!作者 飘飘#头条创作挑战赛#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