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重阳节的来历简写(重阳节的来历简介简短)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07 05:17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重阳节的来历简介简短

【一】关于重阳节的历史传说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式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毙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学成,应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二】重阳节的由来。战国时期:重阳节的起源,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三国时代:重阳节”名称来历。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魏晋时期: 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唐朝: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清时期: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现代: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三】重阳节诗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霜。传承至今,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九九重阳节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坚持打卡,每天进步一点点#

2、重阳节的来历简写

关于重阳节 你了解多少重阳节来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在七夕、中元、中秋三节之后,是人秋后的第四个节日,也是秋冬交替时的辞青、迎寒老节,还是一年后一个数字重叠式节日。其九字重重,含义是极高极大,代表长久、长寿。1989年,我国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中国老人节。重阳节是夏历的九月九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称“重九”;又因日月逢九,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被认为是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习俗重阳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当天做枣栗糕,祭献祖先。设宴招待女儿女婿,并让其携枣糕回家。插茱萸,吃糕饼,饮萸黄酒,在台榭宴饮,或者去郊外野餐.登高斌诗,举行登高会。妇女蒸糕移菊相互赠送,互相遨请女伴会叙。儿童戏竹马,放纸条,或者把五色纸剪成斜角式,连缀成旗子,竖于院中。市场店铺制作各式糕点,标以彩播出售。关于重阳节诗句在历史长河中,有关重阳节的诗句枚不胜举。重阳仲秋,芳菊盛开,万紫千红,一片灿烂,文人雅士对娇艳傲霜的菊花十分喜爱,多有咏菊的重阳节的诗句传世。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九九重阳节,开门见菊花。”(王勃)“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范成大)。菊花,给秋风萧瑟的大地增添了一番艳丽景色,使重阳节更加令人神往。李白其《九日》堪称重阳节古诗经典之作: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孟浩然其一《过故人庄》重阳节的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其二《秋登万山寄张五》重阳节的诗句: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宋代,重阳节咏菊花的诗词著名的莫过于女词人李清照。她的重阳节的诗句《醉花荫·九日》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晏几道,他的重阳节诗词《阮郎归》写的是重阳日对故乡的思念: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在现代,重阳词佳作,首推无产阶级革命家写的重阳节的诗句《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霜。此外,还有(1886--1976)的赏菊诗:“奇花独立耐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以及(1901--1972)的“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3、重阳节的来历简介手抄报

迎重阳,润童心,爱传递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形成爱老、助老的良好行为习惯。10月14日,威海市环翠区东骏阅山幼儿园为庆祝重阳节的到来,开展了为期3天丰富多彩的活动。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通过讲故事、播放古诗动画、唱儿歌、调查问卷、画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孩子们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并引导孩子们在家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受爷爷奶奶的辛苦付出,学会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恩回馈长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活动围绕为爷爷奶奶捶背、洗脚、端水、喂美食、叠被子、与长辈聊天、陪长辈看电影等方式展开,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捶在老人身上,暖在心里,爷爷奶奶脸上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笑容。平日里爷爷奶奶对于孩子们的爱都记在了心里,孩子们现在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长辈的尊重,为他们洗洗袜子、刷刷碗、倒杯水,也让他们感受一下来自于可爱的孩子们的爱。孩子们的一句您辛苦了,胜过千言万语,给长辈一个大大的拥抱,就能让老人感动。静下心来陪伴老人看一场精彩纷呈的电影,说说知心话,让时光慢下来,让我们的陪伴更长久一些。通过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使幼儿们常怀感恩,这次活动不仅使老人们感受到了孩子的用心与进步,也让孩子们体验到与老人之间浓厚的感情。培养幼儿从小有一颗关爱之心,学会用自己的言行孝敬、尊敬长辈。#重阳节的来历简介#

4、重阳节的来历简介古诗

1074年,因受王安石排挤,37岁的苏东坡被调到穷乡僻壤的密州任职。这一年的重阳节,黄庭坚不远,来看望好友苏东坡,二人一边饮酒聊天一边看风景对诗。身上插着茱萸,还有好友相伴谈天说地,这让身在异乡的苏东坡心里无比温暖,他多么希望时光停留在这一刻。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离别到来,苏东坡的心里充满不舍,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重逢。这样的心境下,他写下了千古名句《浣溪沙·重九旧韵》:“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沿着古人的传统文化,重阳节传承到了今天。虽在行式上有了变化,但不变的是: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因而,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年的重阳节,带领孩子们开展了重阳节敬老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敬老主题活动和良好的班级氛围的渲染,展现新一代少先尊老敬老的精神风貌。在爆料我们的活动之前先来梳理下有关重阳节的知识。为什么叫重阳?《易经》中“六”为阴数,“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又称重阳。节日如何形成?重阳节由来已久。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怎么过?古人以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的方式来驱邪避难,庆祝重阳。当然文人墨客也会在这天留下千古绝唱。王维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孟浩然盼: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黄巢赞: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李清照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代伟人毛主席也在西征途中触景生情,留下磅礴大气之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霜。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从那时候起,重阳开始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这个传统的中国节日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传统与现代得以巧妙地结合,成为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使这个节日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今年的重阳节,小朋友们做了很多,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看望抗战老兵,替爷爷奶奶完成一小心愿等。他们的心理世界真的很神奇,虽然孩子们能力表达有限,但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权释了传统美德。那一刻我想说,中国传统文化得益于下一代的传承,一定会走得更远!看到爷爷奶奶们脸上洋溢的笑容,看到他们的晚年如此幸福,相信大家都会被那种美好的氛围所感染。同样的主题,不同的表达方式。此次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从小树立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为营造和谐社会,创造幸福家庭奠定了基础。既培养了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也让老人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积极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次成功的德育教育活动。传统节日犹如一扇窗口,从这里可以洞察一个民族的文化遗存和历史积淀。我们只有站在拥有古丝绸之路的广袤土地上,吮吸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走自己的路,才能更加自信。根植文化自信,一切从孩子抓起。#温暖重阳节#

5、重阳节的来历简介动画

重阳节的来历,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九九叫做“重阳”或“重九”。重阳节的起源,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初年。[比心]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以后,戚夫人的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嫁给平民为妻。于是,为祈福平安,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饮菊花酒、戴茱英,此习俗渐渐传到民间,到汉朝末期,这一习俗在民间已相当流行了。到了两晋南北朝时,重阳登高已大为盛行。[比心]重阳登高还有避难一说。传说晋朝汝南名士桓景,曾随道士费长房学道多年。这一天,费长房告诉他,九月初九日他将有灾难。这一天必须带领家人登山,并在外留宿一晚,才能避难。桓景很是惊恐,就照做了。到初十回家一看,果然所有的家禽都已死去。[比心]从此,便传下重阳登高的习俗。这样的传说固不足信,但重阳时节,正是秋高气爽,的确是登高旅行的好时节。[比心]#微头条日签# #重阳节的历史# #重阳节##九九重阳节# #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的来历简介#

6、重阳节的来历简介英语

《九九重阳节,又称老人节的来历》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又称古代老人节。插茱萸踏秋饮菊花酒,其形成的起因是:东汉時期我国民间发生了大瘟疫,专死抵抗力差的老人群体。这時有个叫桓景的年轻人上山求仙,希望采到一种神药医治百姓。由于心意真切,他在大山里遇上一个神人,神人告诉他,民间之所以发生瘟病,是因有一个瘟神故意在和人民捣乱。要除掉他不容易,只能抵销他,年轻人可像他学习一种战胜瘟神的功力。年轻人异常欢喜,表示愿拜神人为师。就这样,桓景向神仙学到了战胜瘟神的法子,那就是,逢九月初九日这天,瘟神出来害人時,发动群众用茱萸草作武器,用菊花酒熏他。果然,天地间从来是一物降一物,释放瘟病的神,也有他害怕的东西。桓景带领人民,只把茱萸草往仙山一插菊花酒一撒,瘟神就被茱萸草浓烈的刺鼻气味和菊花酒的香味熏跑了。瘟病解除,老人们终于得以存活。从此,为了纪念桓景,也为了抵制瘟病,每逢九月九日,民间百姓都要踏秋割茱萸草饮菊花酒。看官们:别小看这个故事的虚构与传说,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每一時期,每发生灾难,都会有一个神人出现。想想我们眼鼻子低下的钟南山院士吧,他是不是东汉桓景的再现?大家该给钟南山选定一个什么样的日子,作他对新冠病毒变异防治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