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问王稼祥:有个问题我一直想不明白,我军仅有三万人马,到底凭什么战胜几十万强敌并俘敌酋?王稼祥得意地说:就凭一副对联!张闻天:什么对联?王稼祥:这副对联出自之手,也是我军以少胜多的秘诀!当年大家都十分清楚共产d和国民d比起来简直是可以说兵力悬殊,但是共产d为什么能够终战胜了国民d?其实,除了很多人一直想不明白这个事情,包括张闻天的心里也一直都有这个不解。从军事方面来说,当时国民d的军队总兵力大约有430万人,其中大概包含有200多万人的正规军。比起人数众多的国民d,当时解放区的人民军队总兵力大概只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只有61万人。从军事上来看,国民d和共产d双方总兵力对比是3.4:1。不仅是在总兵力上面国民d占着的优势,并且国民d的军队还拥有装备较好的陆军、海军和空军。相对于国民d来说,解放区的人民军队不仅仅是装备相对很一般,基本上都是缴自日军和伪军的那些步兵武器装备,仅仅只有少量的火炮,而且当时还是没有空军和海军的。从经济方面来说,当时国民d的统治区的人口已经达到了3.39个亿,而且当时国民d统治区的国土面积大约是占全中国76%的面积。完全可以说,国民d政府当时是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的铁路交通要线,并且还拥有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然而在这个方面,当时解放区人口2个亿都不到,仅仅只有1.36亿个人口,解放区的土地面积也只约占全国的24%而已,比起国民d统治区来说,解放区简直就是近代工业极其薄弱,基本上都只是依靠传统农业经济,整体的经济情况十分的薄弱和不足。但是,偏偏就是在这样一个不管是从军事上来说还是经济上来说都有着悬殊对比的国民d和共产d,共产d却是战胜了国民d。对此,王稼祥告诉张闻天,共产d之所以能够终取得胜利,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一副对联,而这副对联正是出自之手,也是我军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的秘诀!而这副对联其中正是蕴含了同志高超的战略战术安排,那就是当年同志提出来的游击战,而这个游击战的作战方式有一个十六字诀,也是“关于人民军队在敌强我弱条件下广泛开展游击作战的指导性方针”,这十六个字的内容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个字的字诀不仅仅是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其他地区的革命根据地也一直贯彻和灵活地执行这十六个字的经验。当年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洪湖地区的游击活动中,我军便是采用“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的游击战术,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中,也是采用了“集中作战,分散游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这种在十六字诀的思想指导下根据当地区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而做出来的方针策略,并且终都取得了后的胜利。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之后,仅仅只有三年多时间,中国共产d就取得了对国民d的全面军事战斗胜利。由此可见,同志提出来的游击战思想,在战争过程中,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王稼祥还告诉张闻天,这个秘诀是国民d怎么学都无法学来的,因为这不仅仅需要极高的贯彻能力还需要高超的指挥才能。当时自视甚高的国民d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蒋介石对外声称,凭借着如今国民d的优势,“一定可以速战速决”。时任国民d军队参谋总长陈诚甚至立下妄语,三个月的时候至多不超过五个月便能解决掉所有的中共军队!但是,那个时候国民d内部的分化情况十分地严重,可以说是几个势力各自为政各有私心,没有完全一条心,这就直接导致了国民d“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的局面,而这一点就注定了他们根本就无法取得终的胜利。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国民d后来虽然是名义上统一了天下,但是却也变成了执政d。要知道执政d和革命d是完全不一样的。革命d是要抛头颅、洒热血的,没有坚定的信仰和理念,根本就不可能。但是,那个时候的国民d很多人为了求利而来的,慢慢地国民d越来越淡化了当年的价值与追求,渐渐地变成了一个靠利益而凝聚的集团。从而这一刻起,国民d就已经彻底失去了民心,不再是民心所向。要知道,百姓们虽然看似手无寸铁,他们虽然没有强硬的武器,但是劳动人民却能够在战争中提供及时和必要的帮助,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也说明了与国民d相比,早期的人民军队在军事力量层面虽然是处于的劣势,但是却从一开始就在政治理念层面具有的优势。后,不得不说,毛主席真的是一名伟人,他的战略计划可谓是高瞻远瞩啊!
2、张闻天年谱1951年,张闻天和夫人刘英以及儿子张虹生一起拍的老照片。在拍了这张照片后,张闻天去苏联担任我国驻苏联大使馆大使,直到1954年才回国。
3、张天闻简介和历史[太阳]张闻天问王稼祥:有个问题我一直想不明白,我军仅有三万人马,到底凭什么战胜几十万强敌并俘敌酋?王稼祥得意地说:就凭一副对联!张闻天:什么对联?王稼祥:这副对联出自之手,也是我军以少胜多的秘诀!其实不光是张闻天内心当中有疑问,相信许多人对于当时的战局内心当中都是充满疑问的。毕竟两军的正面实力相差实在是太过悬殊。红军一共3万人,而国民d军队却超过了20万。即使在两边装备对等的情况下,这一场仗想要打赢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红军的装备和国民d根本没有办法放在一起比较。怎么看都是国民d的胜算大,而我军几乎必败。就是在这种不可能的情况之下,红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之下,竟然突破了重重包围,并且歼敌总数超过了3万人。在第4次反围剿作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张闻天对王稼祥提出了自己内心当中的疑问。因为这以自己此前在学校以及在苏区的共产国际当中学到的知识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解释,面对张闻天的疑问,王稼祥说到:其实所有的秘诀都在一副对联当中。这句话一出让张闻天感觉到更加震惊,他以为是采用了什么样的高深办法,或者说是十分精密的战略以及战术安排才能达到这种效果。没想到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副对联,张闻天更加好奇,这幅对联上究竟写的是什么?看出了张闻天的疑问,王稼祥说到这一副对联,其实就是毛主席提出来的游击战,简单来讲就是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驻我扰,敌退我追,以及集中兵力,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听起来似乎简单,但是需要极高的贯彻能力以及高超的指挥才能。即使将这个方法教给了国民d,他们也不可能学会。因为国民d内部的分化情况严重,是不可能完全一心的,他们各自为战,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机会。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我们千万不要学习苏军的作战方法直接大兵团硬碰硬,由于我们的装备以及后勤物资力量,相较于国民d的方面来说薄弱很多,所以直接正面作战红军是吃亏的,而且有可能被国民d方面彻底包围。既然知道了敌人的弱点,我们就需要利用他这个弱点。一旦有敌人进入到了我们的包围圈当中,就需要想尽办法的骚扰敌人,让他们产生疲惫感,并且逐渐的丧失战斗能力。另外还需要适时的切断敌人的后勤补给。既然敌人的装备是比较先进的,所以对于后勤方面的依赖也强,一旦切了后勤补给,再加上长时间的侵扰,敌人肯定苦不堪言,集中所有的力量一举歼灭敌人。如果敌人大范围来袭,我们应当将立即撤退,不与敌人进行正面的战斗,以大的可能性保存有生力量。听到王稼祥的解释之后,张闻天对于毛主席也是的钦佩,他随后问王稼祥对于毛主席印象怎么样?王稼祥回答刚开始其实自己对于毛主席的印象并不是特别好,认为这个人不是特别的好相处,并且脾气有点怪。慢慢的接触下来,彻底颠覆了王稼祥内心当中的认知,王稼祥随后说道,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能力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不仅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更是一位成功的革命领袖。在毛主席的身边,不自觉的都会受到他的感染。并且会深深的佩服毛主席的观点以及他独特的思想,毛主席拥有很深的理论基础,以及扎实的知识底蕴,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毛主席敢于下决断,并且事后证明毛主席当时下的决定都是正确的。在毛主席身边待一段时间,就会彻底被毛主席震撼到。张闻天听到王稼祥的话也是被震惊了,还从来没有听过你对一个人做出这么高的评价。王稼祥回答道:一点都不高。这真的是我内心当中真实的想法,毛主席无与伦比,他真的是一个伟人。特别要提到的是国民d的第2次围剿战争,当时蒋介石钦点了何应钦作为统帅,并且统筹20万兵马,想要一举解决红军。在作战之前,何应钦也是在大会当中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声称要快速解决所有的红军问题,但是现实结果却是啪啪打脸。15天!红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之下,仅仅只用了15天,就歼灭了国民d军队超过3万人,取得了五战五胜的好成绩。如果经历过那场战役就不会认为我对毛主席的评价高了,因为毛主席当得起这么高的评价,而且很可能由于我个人的思想对于毛主席的评价有一些过于狭隘了。毛主席真的是一代伟人。(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下期故事更精彩[比心])
4、张闻天夫人刘英原名郑杰,1905年10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24年进入长沙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在校加入中国共产d,担任该校d支部书记。“五卅”运动期间,她积极投身d领导的工人运动,参加反帝爱国斗争。1927年2月,d组织派她到湖南省总工会工作,担任职工运动委员会秘书、干事。1927年11月,她被选为湖南省委候补委员兼妇女部长。1929年春,中央派她赴苏联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和国际无线电学校学习。1932年底回国,在江西瑞金中央苏区任少共中央组织部秘书,中央苏区少共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委常委,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长,后改任组织部长。1934年,中央派她到于都县两次担任扩红突击队长,受到军委动员部的嘉奖。1934年10月,刘英参加红军长征。她先后担任红军三纵队巡视员,三梯队政治部主任,中央地方工作部科长。遵义会议后,她被调到、、王稼祥等中央领导同志所在的中央队任秘书长。1935年11月,她任陕北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她调d中央工作,曾任延安中央秘书处处长兼张闻天机要、政治秘书,高级干部学习组分组长、中央办公厅行政处学委会副主任。1945年10月,刘英随张闻天赴东北开拓根据地,任宁安县委副书记。1946年5月,任合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1948年5月,任哈尔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妇委书记。1949年5月,任辽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新中国成立不久,1950年2月,刘英随张闻天离开东北到北京,参加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筹备工作,任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代表。1951年4月至1954年11月,她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工作,任使馆参赞、特委副书记、d总支书记。1954年12月至1959年,她先后任外交部部长助理,d委委员、常委,监委书记,人事司司长等职。1956年8月任中央国家d委委员、常委。1959年“反右倾”运动中,刘英被错误地撤销d内外职务。“文化大革命”中,她和张闻天一起遭到、“四人帮”的迫害,被“监护”达10年之久,但她始终没有动摇对d的领导和共产主义的信念。1978年后,刘英先后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中央纪委委员。她是中共七大、八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完)
5、张闻天问王稼祥:有个问题我一直想不明白,我军仅有三万人马,到底凭什么战胜几十万强敌并俘敌酋?王稼祥得意地说:就凭一副对联!张闻天:什么对联?王稼祥:这幅对联出自之手,也是我军以少胜多的秘诀!1934年的清明节,王稼祥带着张闻天来到了永丰龙岗万功山,祭奠亡灵。万功山是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主战场,红军就是在这里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并俘获了敌军师长张辉瓒。王稼祥睹物思人,想起以前一到四次反围剿的大胜,再想起目前第五次反围剿严峻的情况,惆怅万千。他突然问道:“你觉得泽东同志怎么样?”张闻天疑惑地问道:“你怎么问起这个来了?”王稼祥:“眼下严峻的形势,逼迫着我们不得不问呐。”张闻天:“你好像跟泽东同志走得很近?”王稼祥:“这你是知道的。我与并非旧交,倒是与王明、博古等同志是老同学、老同事,甚至是老乡。这个人,脾气倔,有时候甚至强词夺理,我也抵触过他。但与泽东同志深入接触后才发现,他对战争有着丰富的经验,对战略也有独特的见解。在军事上,比起我们这些所谓从大城市来的人更有一套,甚至更高明的多。而且啊,他的思想主张是符合红军和实际情况的。他所提出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已经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他的指挥决策,也一再被证明是正确的。红军和苏区之所以有今天,是与同志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张闻天:“你好像还是第一次这么高地评价一个人?”王稼祥:“唉!刚到苏区的时候,我正赶上蒋介石拥兵20万,对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那时候,红军才3万余人。”张闻天:“20万对3万,兵力是何等悬殊啊!”王稼祥:“所以啊,有的主张退到四川去,有的主张分兵退敌,而仍然坚持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就这样,3万红军就隐蔽在东固山敌人的眼皮底下。不少人都说,的这种钻牛角尖的战术行不通!可就在的指挥下,15天中,横扫700里,5战5捷,歼敌3万多人。这是何等的痛快淋漓啊!”张闻天:“听说第三次就更悬了?蒋介石‘御驾亲征’,亲自披挂上阵,发誓不剿灭红军,就解甲归田,否则就舍命疆场。”王稼祥:“又出奇招,红军三万人马要在一夜之间,秘密穿过敌人四个师驻地之间的二十华里的空隙地带。”张闻天:“这么近的距离,我们就是咳嗽一声,都有可能被敌人发现啊。”王稼祥点点头,继续说道:“就这样啊,红军来了个千里回师,牵着敌人大游行,连战连捷啊。蒋介石虽未舍命疆场,但也被迫下野。”张闻天:“还有个问题,我一直想不明白。我军仅凭三四万人马,武器装备远不如敌,到底凭什么,战胜几十万强敌并俘敌酋呢?”王稼祥得意地说:“就凭一副对联。”张闻天:“对联?什么对联?”王稼祥:“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的祝捷大会上,主席台两侧悬挂着一副对联,就是出自的手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大步退敌,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张闻天:“这就是我军以少胜多的秘诀?”王稼祥:“是啊!这些都是我们在洋学堂里学不到的东西啊!我到苏区后,一直是执行共产国际和临时中央的路线,可是从几次反围剿的胜利中,从打赣州的教训中,逐步认识到同志的主张是符合红军和实际情况的。我看这第五次反围剿,也还需要这样的指挥者。”张闻天:“但你别忘了,d的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反对主要危险的右倾机会主义,d才能发展布尔什维克路线,才能d和共产国际路线的彻底实现。的机会主义,是和共产国际路线相违背的。”王稼祥:“醒醒吧,我的同志!初战黎川失守后,令一军团攻南丰,一军团几乎全家覆没。接着又强令三军团攻硝石,结果呢,钻进了敌人的堡垒群中。如果不是机警,三军团又几乎被葬送!到了广昌之战,中央又下令死守广昌,结果损失五六千人之多,还是没有守住。你没发现,从战略决策到战役指挥,都是李德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的那一套吗?那一套,也许在国外行,在中国,我看就难以行得通!”张闻天:“博古同志在军事上,完全依靠李德顾问,动辄照搬苏联的东西,我也是有看法的。尤其是广昌之战,使用李德的堡垒对堡垒的战术,更让我们红军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但是……”王稼祥:“你就不要再但是了!我们不能眼看着博古同志一错再错,终走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当时,张闻天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王稼祥是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革军委副主席。也正是在他们两个强有力的支持下,遵义会议才得以召开,才能拨乱反正,才能让毛主席重新回到军事指挥的位置。
6、张闻天问王稼祥:有个问题我一直想不明白,我军仅有三万人马,到底凭什么战胜几十万强敌并俘敌酋?王稼祥得意地说:就凭一副对联!张闻天:什么对联?王稼祥:这副对联出自之手,也是我军以少胜多的秘诀!海内皆仰望,一代天骄,指间轻弹处,就把苍茫大地,换了人间。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人民和民族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毛主席同战友们带领中国共产d和人民群众克服了艰难险阻,多次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出奇制胜挽救了革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终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毛主席是伟大的军事家和领导者,在战争时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尤其是在游击战术中的研究运用,把游击战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以多胜少的奇迹胜利,王稼祥在反“围剿”战役中便领略到了毛主席游击战术的魅力。1928年5月中旬,正式提出了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驻我扰,敌退我追,并在1930年的苏区誓师大会上亲笔写下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并且对此向战士们作了报告。通俗来说就是以少胜多的制胜法宝,打得赢就打,打不过就先撤,找准时机打,创造机会集中优势再上。在队伍人数远远少于敌军兵力时,避免正面作战,需要通过各种迂回的方式阻挠敌军的军事行动,辅助主力部队实行全面打击,或者利用好地形和其他优势针对某方面敌军进行集中打击,消除敌军人数优势从而迫使其撤离,这一战术也很快应用到了实际作战中。当时,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南昌起义后走上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红军深入群众发展,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人民抗日队伍的壮大为拯救民族和国家带来了希望,但国民d却挑起了民族内部矛盾,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对红军先后发起了五次围剿,不过却遭遇了四次失败。围剿战役时期,红军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国民d围剿军队相比力量还是略显单薄,尤其是在第二次围剿战中,蒋介石亲自领导了20万人的队伍,而红军只有3万余人,这场战争看似毫无悬念。但红军方面已经有了毛主席提出的相应军事战略,于是采取了游击战术之“诱敌深入”的方式,在苏区群众和地方武装的配合下灵活运用游击战术,一边避免和阻挠敌军的强势进攻,一边利用苏区的有利地形和条件进行反“围剿”作战。在这样的顽强斗争下,反“围剿”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红军在几次胜利中也极大地壮大了队伍力量。经此一战,不仅仅是王稼祥对于毛主席的游击战理论心悦诚服,军中所有的战士乃至后来受到游击战理论启发的各国军队都对此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毛主席对游击战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一个学习总结的过程。早期时也曾信奉俄国共产主义胜利的经验,从少数省的胜利中夺取力量,不过随着革命的深入,这种经验显然不适用于国内,在经历了秋收起义的失败后,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力量敌强我弱的现实。必须从现实特点出发,研究适合中国革命的方针和道路,适合中国思想的还得是古人流传的智慧结晶。秋收起义后,毛主席来到了地势险要的井冈山地区,同时创建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上还有一些草莽英雄,其中有一个人称“朱聋子”的山大王,此人善于总结作战经验,因其独门作战秘诀“打圈战术”而颇有名气,打圈战术精髓在于“不用会打仗,但要会打圈”,这句话可谓是游击战术的雏形。毛主席也听说过这位草莽英雄的名号,在井冈山发展后得知了朱聋子的独门秘诀十分认同,并且受到启发做了改进后提出了游击战术十六字诀,后来发展成为红军游击战争的至高纲领,指导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毛主席有着过人的智谋胆略,可以说游击战术的提出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是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毛主席主导的,迎合时代客观和主观条件而产生的战略思想。当然,游击战术不过是毛主席丰功伟绩的凤毛麟角,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又何来如今的太平盛世,国泰民安,永世景仰我们伟大的领袖!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张闻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