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阎锡山简介及作品(阎锡山简介档案)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07 05:02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阎锡山简介档案

1914年,阎锡山极不情愿地迎娶14岁小妾徐兰森。新婚之夜,同房前,阎锡山对徐兰森说:“娶你是为了生孩子,我没法给你感情,我爱的是我老婆徐竹青。”徐兰森听后暗暗点头。谁知没多久,阎锡山便把持不住,爱上了徐兰森。徐竹青是阎锡山的第一个老婆,也就是他的发妻。两人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两人在1897年结婚,彼时阎锡山14岁,徐竹青也是14岁。两人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的,但婚后两人的感情的好。两家属于门当户对,所以婚内的矛盾也比较少。不过徐竹青嫁过来后,还没享福多久,就受苦了。阎家是做生意的,做生意难免又亏有赚。徐竹青嫁过来没多久,阎锡山的父亲便因做生意亏本,欠了一大屁股债。因此阎家的苦日子便来了。为了帮家里渡过难关,徐竹青便和婆婆一起做针线活,赚钱补贴家用。徐竹青的这份恩情,阎锡山看在眼里,此后他对徐竹青更是疼爱有加。后来阎锡山当上了山西提督后,也把老婆接到了身边。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徐竹青快乐的时光了。不过这期间也并不是没有烦恼困扰着阎锡山和徐竹青。都说夫妻婚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生孩子,传宗接代。阎锡山和徐竹青也不例外。可是,结婚了好几年,徐竹青的肚子始终不争气,一直没怀上孩子。阎锡山虽然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徐竹青的疼爱,但徐竹青心里却十分愧疚。后来的一件事更是让徐竹青把这种内疚感推上了顶点。阎锡山的爷爷在去世前,拉着阎锡山和徐竹青的手,泪流满面地说:“还没看到你们为阎家添后,我走得不放心啊。”爷爷这话一出,徐竹青瞬间大哭了出来。她心里也不甘啊,但她不敢把这种不甘对爷爷说。原来徐竹青已经去医院检查过了,她患有不孕症,已经没法生孩子了。爷爷的这一临终嘱托也让阎家重视了起来。阎锡山可是阎家的独苗,要是阎锡山没孩子,阎家就绝后了。于是父母便把阎锡山叫来商量,打算叫他纳妾。可阎锡山却斩钉截铁的说:“我爱的是徐竹青,我不会纳妾的,纳妾会对不起她,没孩子就没孩子吧。”阎锡山父母见儿子这里说不通,便去劝说徐竹青,可徐竹青也不同意。无奈之下,阎父阎母只能找徐竹青的娘家帮忙劝说。徐父见女儿嫁过去十几年了, 也没能给阎家添人丁,感觉十分有愧。于是他便对徐竹青说:“阎家对我们那么好,我们也要报答人家啊,况且纳妾也不是什么大事。”而阎锡山的父母也对徐竹青:“以后小妾生的孩子叫你为妈,叫生母为姨。”双方的父母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徐竹青也只能同意阎锡山纳妾。后来在徐竹青的开导劝说下,阎锡山也同意了纳妾。之后在阎锡山岳父的介绍下,14岁的徐兰森嫁入了阎家。阎锡山本对纳妾就无感,因此在新婚之夜,他便严肃地对徐兰森说道:“娶你是为了生孩子,我没法给你感情,我爱的是我老婆徐竹青。”徐兰森听后暗暗点头,毕竟这不是她能说了算。在新婚当天,徐兰森也去徐竹青家认亲。阎父还为两人定下了家规:“两人以姐妹想称,竹青为姐,兰森为妹。”婚后,徐竹青和徐兰森相处得很和谐。而徐兰森也起到了传宗接代的作用,先后给阎家生下了5男1女。而徐兰森生下的孩子也按之前定下的规矩,叫徐竹青为妈,叫徐兰森为姨。一家人本来是相处得很和谐的,直到阎锡山打了败仗。1930年,中原大战,阎锡山惨败,无奈之下,他逃到了大连。徐兰森带上老四、老五两个孩子跟着阎锡山去大连,而徐竹青则待在河边村看管老家。1年后,阎锡山携徐兰森及孩子回到河边村。在孩子回到河边村后,徐竹青意外发现老四、老五两个孩子竟然叫徐兰森为“妈”!孩子的这一改口,让徐竹青气炸了!为此,她和阎锡山大吵了一架。在她看来,孩子的改口就是阎锡山授意的!多年的相处,阎锡山对徐兰森也有了感情。因此,争吵中阎锡山并不安慰徐竹青,而是冷冷地说:“这有什么关系,徐兰森本来就是她们的亲妈嘛。”这次争吵后,徐竹青便独自搬回了太原居住,正式和阎锡山分居。之后,两人的感情便越来越淡了。阎锡山在和徐竹青吵架后,在日记里写道:“对得起父母易,对得起妻子难。对得起众人易,对得起交著难。”可见,此时在阎锡山的心里,徐竹青还是占有很大的地位的。两人虽然分居了,不过阎锡山依旧为徐竹青提供了生活费。同时家里的一些重要活动他也叫徐竹青代自己出面参加。1946年,徐兰森去世。徐兰森去世后,阎锡山再未纳过妾。1949年,阎锡山坐飞机去台湾的时候,带上了自己的老婆徐竹青。日久生情,久别爱难续。三个人的感情肯定会出现矛盾,在阎锡山决定纳妾后,他和徐竹青出现矛盾便是注定的。在那个年代,女人没有孩子,在婆家会显得十分的无力,毕竟母凭子贵。

2、阎锡山简介及作品

1914年,31岁的阎锡山,在岳父的牵线下,纳了14岁的小妾徐兰森。洞房花烛夜,阎锡山对小妾说:“我和原配是真爱,你只负责传 宗 接 代。”不成想,17年后,原配徐竹青悲愤不已,和阎锡山分 居了。阎锡山被称为“山西王”,他和妻子的故事很是很长的。阎锡山16岁时,娶了山西大族家的女儿徐竹青,虽然二人相差6岁,但是他们婚后却恩爱有加。有一天,阎锡山和妻子在书房里看书,看到阳光洒在徐竹青的脸上,阎锡山第一时间发现妻子好美,就给她写了一首词“竹青四时真味在,莺芳一室古香存”。少年夫妻相处的浪漫,跃然纸上。那年,阎锡山和父亲参与金融方面的 投 机买卖,失败了之后他们家欠了一大笔钱,阎锡山和父亲出去躲债,徐竹青没有和阎锡山离婚,而是和婆婆一起,没日没夜的做针线活去维持生计。他们夫妻一走走过了很多事情,感情一直都很好。只是美中不足,他们多年都还没有一个孩子。后来去检查,这才知道是徐竹青不能生育。阎锡山却很看得开“孩子都是命中的缘,有无都是天意,没有孩子也不要紧”。1911年,阎锡山被推荐为山西都督,他没有和别的军阀一样,一得势就开始三妻四妾,他立即把徐竹青接到身边,他的身边只有她一个女人。徐竹青对阎锡山的深情,心中感到无比幸福。但是幸福总是很短暂的,3年后,阎锡山的祖父病重,他在病床前对阎锡山说:“要是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你有一儿半女,我就是死了也放心了……”一座大山压过来,徐竹青含泪跪在爷爷面前。为了替女儿保住徐家长媳的位置,徐父就跟女婿阎锡山说:“你就纳个小妾吧,我替你安排!”父亲的决定,徐竹青不能不同意。阎锡山考虑到她,就跟她说:“以后不管谁进门了,都不能跟你比,我的妻只有你一个!”婆婆也安慰徐竹青:“将来小妾生下的所有孩子都必须喊你‘妈’,她只能被喊‘姨’,家中的事情都由你来做主!”徐家想着小妾是自家找的,将来徐竹青也能压制得住,但是徐家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他们找来的姑娘,后来完全毁了徐竹青的幸福。1914年,徐家把14岁的女孩徐兰森送到阎锡山府上。她本姓许,但她是徐家找来的,所以就改姓徐了。徐兰森长得清秀文静,她还上过学堂,阎锡山对她也颇有好感。但是为了避免徐竹青吃醋,所以他们二人同 房的日子并不多。徐兰森是一个很有眼力见的人,她婚后事事都听徐竹青的。有一天,她在房间里哭泣,徐竹青问她:“这是怎么了?”徐兰森说:“我想妈妈和弟弟了。”徐竹青安慰了她,还主动给她家送了一大笔钱。徐兰森就主动跪在徐竹青面前,她说:“多谢姐姐,将来我一定会当牛做马报答您的恩情!”徐竹青真的把徐兰森当作妹妹了,她还常常劝丈夫去徐兰森房中过夜。徐兰森的肚子很争气,她给阎锡山生下了五子一女,虽然有三个儿女没有养活,但也养大的三个儿子。随着孩子接连降生,阎锡山的感情也慢慢转移了,他常常去徐兰森房里和孩子们待在一起。阎锡山的态度,也影响了阎家下人们的态度,他们开始不断去巴结徐兰森。面对这些无形中的伤害,徐竹青不能发作,只能默默流泪,她要守住自己后的尊严!但是这些事情都不算什么,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她和阎锡山的感情彻底走向了破裂。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在大战中失败,他带着徐兰森和孩子们一起躲去了大连,只有徐竹青留在山西照顾公婆。战火纷飞,徐竹青承担的责任不小。但是不成想,8个月后,阎锡山带着孩子们会阿基,孩子们不喊徐兰森“姨”,而是直接称呼她为“妈”。这个词本是徐竹青的专属,如今却徐兰森居然也可以使用,这不就等于她已经和徐竹青平起平坐了。徐竹青本来就因为没有孩子,承受了很多委屈,如今阎锡山还要这样做,坚持就是在她的心上撒盐。所以,忍耐了许久的徐竹青终于爆发了,她问阎锡山这件事要怎么办?但是阎锡山去满不在乎的对她说:“喊她一声‘妈’又怎么了?本来她就是几个孩子的亲生母亲。”徐竹青大怒,她直接朝阎锡山扔过去一个鸡毛掸子,阎锡山一躲,玻璃就被打碎了。听到这么大的动静,公婆都出来了,他们责怪徐竹青闹得太过分。之后,他们提出就让孩子们都喊徐兰森“妈”,直接称呼徐竹青为“婆”,虽然辈分升了一级,但是这是“明升暗降”,徐竹青连孩子们都失去了。面对公婆面前偏袒徐兰森的行为,徐竹青开始和阎锡山分居别住,再也不跟他同 居了。对于这一点,阎锡山也意识到自己对不起徐竹青。从此,家中需要出门场合,比如逢年过节、给长辈做寿、重要的外交场合等,阎锡山都是带着徐竹青一起出席。徐竹青不再阎锡山身边,徐兰森就取代了她的位置。她们两个女子再没有之前的亲厚,但是也相安无事。可是徐兰森49岁就因为心脏病去世了,但是阎锡山和徐竹青的关系再也恢复不到从前了,徐竹青安排了比阎锡山小27岁的堂妹没照顾他。阎锡山77岁时去世,徐竹青88岁去世后,她与阎锡山合葬在一起!

3、阎锡山简介和后代

1948年11月,山西太原,阎锡山在官邸向美国《时代》杂志记者,展示他身旁的桌子上摆放着的500粒氰化物剧毒胶囊,这些毒药是太原失守前他全家、山西省政府军政官员准备自杀时使用。军阀阎锡山统治山西近40年,为自身利益需要,着力乡村建设,他一直提倡“村政自治”,以家乡河边村作为其“用民政治”理念的重要实验地,并由此全面展开山西全省乡村治理。他提出把政治放在民间:“什么叫民间呢?省不是民间,县也不是民间,实在是村是民间。所以省县无论什么,不是官治就是绅治,总不是民治。换句话说,就是欲民治主义,非实行村治不可。”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乡镇,道理都是一样的。在和泰戈尔的会面中,阎锡山曾这样阐述他在山西推行的治晋方略:“民国六年,锡山兼绾民政,讨论施政之方,以为村者,人民聚集之所也,为政不达诸村,则政仍粉饰﹔自治不本于村,则治无根蒂。提倡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天足、剪发等所谓‘六政’,其中将村政建设作为施政重点。”1911年,山西省文盲占总人口的99%,1915年,阎锡山在山西颁布《义务教育实行程序》。1918年,《山西省施行义务教育规程》出台。阎锡山开始向全山西普及义务教育。阎锡山发布《人民须知》中写到:“凡是山西百姓,不论贫富贵贱的小孩子,七岁到十三岁,这七年内须要有四年上学,这就名叫国民教育——为父母的无论如何贫穷,总要使子女上学,是父母对于子女的义务,又名叫义务教育。国家法律定的,人民若不上学,就要罚了还得上学,又名叫强迫教育。”1921年,他在《十年春出巡对民吟》的一首诗里写道“国民教育要普及,整理村范尤要急。告尔村众自动办,粗俗三年便可得。” 诗写得务实,没有空话,就是写给老百姓看的。1928年,山西《小学暂行条例》颁布:“初级小学以不收学费为原则,但得视地方情形酌量征收,所收之数,每学期多不得过1元。”1912年山西兴建学校数为5566所,到1918年时,已猛增至14189所。到1929年,山西全省共有学校26489所。三晋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0%以上,义务教育普及率达60%~80%,各县教育经费占行政支出高时达82%。据1933年《教育部督学视察山西省教育报告》,1932年的教育经费占当年各县行政总开支的比例:忻县122021元,占61%、定襄县64543元,占50%、大同县91789元, 占57%。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多次深入山西考察其义务教育实施情况。他指出:“到现在为止,山西省资助小学经费的制度是完善的。他们的办法是:在城镇按店铺和房屋的所在地区的等级课税,用于资助城镇小学。在农村,则按照土地质量课税,资助乡村小学”,“现在该省己有72%以上的学龄儿童入校就读。此外,还规定了25岁以下的成人文盲上成人业余补习学校,学习常用汉字、算术和公民常识。”陶行知还说: “中国除山西省外,均无义务教育可言。”在军阀动乱的年代,山西出现了社会相对安定、生产有所发展的局面,邻省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阎锡山利用暂时的和平环境自力更生,在数年之内创建了包括采矿、冶金、采煤、发电、机械、化工、兵器、水泥、皮革、毛纺、造纸、卷烟、火柴等轻重工业厂矿的西北实业公司,修筑了长达 860余公里的同蒲铁路,成立了山西省营业公社,整顿了山西省银行,新建了铁路、盐业、垦业等银号,并为“四银行号”成立了实物准备库,到抗日战争前夕,在山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资本体系,资产达到2亿银元,山西开始形成独立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时代》周刊这样写道:“他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业、军队、警察、牛、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阎锡山送给2个儿子的16个字:“轻财重义,讷言敏行,俭己厚人,恭己恕人。”阎锡山对于山西有着建设之功,但他在民族大义面前却不明是非,解放战争中阎锡山充当蒋介石的马前卒,疯狂的进行反人民的内战。1949年,我军攻克太原城解放山西,同年4月阎锡山逃亡台湾。在那里度过了人生后的时光。他曾为自己拟定了一幅挽联:摆脱开,摆脱开,沾染上洗干净很不易持得住,持得住,掉下去爬上去甚为难1960年,“三晋枭雄”阎锡山在台湾逝世,享年77岁。

4、阎锡山简介是什么

出生于1883年,病世于1960年,统治了山西38年的阎锡山,处于军阀混战、风云动荡的乱世之秋,能处事不惊,顺势而为,得益于他的多面人生。本文将揭密阎锡山鲜为人知的多面性。阎锡山自幼就聪明过人,加之传承了家族的经商基因,头脑灵活,心思缜密。具有一套混世魔王之誉的多面人性。自日本陆军大学回国后,力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并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然而孙中山去世后,又极力反蒋,并参与了蒋、冯、阎的军阀混战,战败后逃到大连躲避。自泸沟桥事变后,阎锡山是军阀中早倡导的联合抗日,也深得大众的响应和支持。勇敢和日军直接作战,但还是丢了太原城?之后,他看到了日军的穷凶极恶,又暗地里和日军勾结。日本侵略者投降后,他看到了革命形势犹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阎锡山立即投蒋,趁着蒋介石与李宗仁争权夺利之时,老蒋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将阎锡山委以重任,阎锡山借机混了个国民d政务院长,并被委任第二战区司令,山西省省长等职。从此,阎锡山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山西王。阎锡山在统治山西期间,大肆搜刮民财和老蒋的军费,使得阎锡山赚得盆满钵满。可谓官财双赢,从而为他稳坐山西奠定了经济基础。然而,尽管阎锡山成为了土财主,却是出了名的小扣,任何人在他面前别提钱?成为了“铁公鸡—,一毛不拔”。他对别人扣,对自己也扣。他的饭食从来都是以素食为主,很少大鱼大肉?然而,在太原建立工业基础设施却舍得投钱,使得太原兵工厂造枪造炮的能力强大。更是在太原投资高筑城墙,修筑碉堡。为我军解放太原,其惨烈程度也是继解放四平之第二个城市,致使我军4.5万人流血牺牲。纵观所有军阀,一但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开始招妻纳妾,风流成性。然而,阎锡山确对感情专一,只是由于他的妻子徐竹青没有生育能力?才不得已,被逼纳了许兰森为妾。然而,洞花烛夜,阎锡山仅给小妾留下一句话“我娶你,只是为了传宗接代,而在我心里只有我的前妻!”然后,拂门而去。弄得小妾许兰森一脸懵懂。当阎锡山兵败台湾后,老蒋已经重权在握,加之阎锡山曾经背叛过老蒋,妒忌心很强的老蒋,将政务院长一职给了陈诚,对阎锡山只是明升暗降,后给了个管理小煤矿的职位。可惜,老阎在管理煤矿过程中,贪污了钱款,被老蒋查了出来。从此阎锡山无颜面客,只好闭门著书。他一口气,在七个月内,写出了28本书。阎锡山生前,车马盈门,前呼后拥,可到临终时,却只有同乡的老侍卫张日明打点后事。朋友们,你们对阎锡山的一生,有何看法?请留言在评论区。(注: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一经提示将立即删除)##话说历史#

5、阎锡山简介及故居

31岁的阎锡山娶14岁的小姑娘为妾。结婚当晚,阎锡山却对容颜姣好的侍妾说:“你只负责传宗接代,其他的一概不许过问,五姑娘才是我此生挚爱。”说完这句话,阎锡山转头就走进了挚爱五姑娘的房间内。传统婚姻都是父母做主。谈婚论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父母的安排之下,阎锡山娶了徐竹青作为他的妻子。在成婚之前,两个人甚至都未曾谋面,因此,也没有什么感情。成婚后不久,阎锡山生意场上投资失败,虽然他有几分家底,但终究无法填补这投资失败造成的巨额赔偿,之后,父子两人只好出去躲躲。家里只留下母亲和新过门的妻子。投资失败初,每日天不亮,便有人前来围堵,拉横幅的,吵骂的,一时间,阎锡山的家门口热闹非凡。因为家中只有妻母,那些讨债的人也无可奈何。但是,他们家也并非不讲信义的门第。妻子和母亲在家省吃俭用,给别人浆洗缝补,赚的钱都积攒起来,用来还债。阎锡山和父亲也是拼命工作,想着能弥补错失,填补窟窿,尽力还债。阎锡山本就不是甘于向失败低头服输的人。不久后,他在山西闯出了名头——担任提督。等到自己官职一应事务稳定下来之后,他派人回老家,将母亲和妻子都接到山西来,一家人,终于能够团圆重见。经历此事之后,阎锡山发现,妻子徐竹青对自己,对这个家庭不离不弃,他也因此对徐竹青愈加尊敬,慢慢地两个人感情升温,彼此之间产生好感,家庭气氛也由之前的冷淡变得更加温馨和睦。夫妻恩爱,羡煞旁人。当周围的人都还在羡慕他俩幸福的婚姻时,阎锡山的父母开始为子嗣担忧。两人结婚多年来,一直没有孩子。这使极重视子嗣传承的父母很是焦急。有一天,在徐竹青回娘家时,阎锡山母亲直接问他:“你们俩是不打算要孩子吗?这结婚都五六年了,怎么她的肚子到现在都还没有动静?”看到母亲如此着急,一旁的阎锡山反倒劝慰母亲说:“这事得顺其自然,不着急的。”一旁的母亲听到这话,反倒更加着急上火了:“怎能不着急,你看看我和你父亲,两鬓斑白,我们早已年老,还能在这世间存活几年,还有你爷爷,你难道想让他到死都见不到曾孙子吗?难道咱们阎家要绝后不成吗?”面对母亲一连串焦急的追问,阎锡山也动了恻隐之心。在这之后,家里给徐竹青请了当地德高望重的医生,诊断的结果使父母感到无望。原来并不是他们夫妻二人不想要孩子,而是徐竹青自身体弱,不易怀孕。阎锡山怕徐竹青想不开,便一直宽慰她。在得知儿媳不能怀孕之后,父母便开始给他四处张罗着纳妾。他曾经对徐竹青许诺“此生只徐竹青这一位妻子”所以在纳妾这件事情上,阎锡山一直和父母僵持着。但是迫于家族传承的压力,阎锡山终还是娶了14岁的许兰森。徐竹清知道,他娶许兰森只是用于传宗接代,所以徐对许兰森很是照拂。不久之后,许兰森为阎家生了五个儿子。但好景不长,四处烽烟升起,阎锡山兵败。终,由于种种原因,阎锡山出逃只带走了许兰森和两个孩子。之后两人朝夕相处,感情升温,慢慢地,阎锡山遗忘了家中曾经相爱的妻子。等到问题解决后,一家人终于又再见面。可这一切都不是从前了。阎锡山对许兰森的感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用来传宗接代的棋子,现在正和自己昔日恩爱的丈夫形影不离。身边的公婆对这个给家里添了五个男孩的妾室很是珍惜,一改往日冷淡态度,仿佛这个家里,她许兰森才是女主人。这时徐竹青懊恼不已,她连夜收拾行李,自此离开了阎家,离开了阎锡山,两人死生不复相见。就这样,他们从初的互不相识,到惺惺相惜、恩爱有加,再到终相看两厌,死生不复相见。年少时期的恩爱终究付诸东流,不复存在。这一段波折的爱情确实让人感到惋惜。

6、阎锡山是好是坏

1958年,阎锡山在台湾的郊外宅院中,就餐时的一幕,和曾经的风光相比较,这真叫粗茶淡饭。阎锡山,一个曾经的巨子,统治山西长达38年,手握二十多万大兵,堪称一代枭雄。然而,70岁以后的他,在台湾过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他放弃了身上的要职,只保留了虚衔,过着隐居生活。他的住所不通电、交通也不便,每日的生活相当简朴。在那里,他开始将精力放在了著书立说上,并陪伴着曾经的老部下。这与他以往的光鲜亮丽的生活大相径庭。但或许在他看来,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返璞归真。#阎锡山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