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袁世凯简介及简历(袁世凯简介及评价)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06 02:12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袁世凯简介及评价

袁世凯名字之由来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在河南项城袁家寨出生。他的父亲是袁家长子袁保中,他临时给这个刚来到袁家的四儿子起了个小名叫袁小四。这个名字实在土得掉渣,袁小四的亲妈不高兴了,袁家不管怎样说在当地也是有声望的大户人家,孩子他爹也是有附贡学历的人,虽然是花钱买来的学历,但国家是承认的。爹爹有身份有地位,儿子的名字岂能如此随便呢。夫人的脸色不好看,当爹的就坐不住了,赶忙张罗要给儿子起个响亮的与袁家声望相匹配的名字。可是,给这个属羊的大头儿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花高价钱买来的学历,并没有给袁保中带来高学识,他抓耳挠腮也想不出个好名字来。就在袁保中愁眉不展之际,受皇命在外围剿捻军的叔叔袁甲三来了一封家信,袁甲三得意洋洋地告诉家人,他近日大破捻军,毙敌数千,将捻军逐出河南,被朝廷赐封为“伊勒图巴图鲁”,他即将凯旋而归了。袁甲三需要简单介绍一下,太平天军起义初期,他与李鸿章都在京城为官,但他比李鸿章年龄大级别高。吕贤基被皇帝派到安徽组建团练,向皇帝要了三个人,其中两人就是李鸿章和袁甲三。可见,袁家与李家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缘的。叔叔袁甲三的这封信给袁保中带来了灵感,他看中了“旋”的“凯”字,觉得这个字太吉祥了,一定会给袁家带来好运。他又对照袁氏家族族谱“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排行,袁小四应为“世”字辈,如此排列组合一番,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振聋发聩的名字诞生了,这个名字就是“袁世凯”。

2、袁世凯简介及简历

说起近代大的汉奸,那无疑就是臭名昭著的汪精卫了,其次还有什么周佛海、李士群、陈公博、殷汝耕、陈璧君等等,这些都是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汉奸。我们今天要重点介绍的这个人是国军投降日军级别高的将领,曾担任过24集团军总司令,而且此人曾经可是在抗日战争中名震四方的,让日军都极为的忌惮,和日军著名的坂垣师团交战过,但是没想到的是他却在后来选择了投降日军。他就是庞炳勋,庞炳勋出生那会儿还是晚清时期,因为见识到了当时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为此作为一个热血男儿的庞炳勋决心要参军,1901年的他还在袁世凯的新军任过职,而且备受器重。可是很快庞炳勋就接受了同盟会的思想,为此他秘密参加了,造成的结果是庞炳勋被新军撤职,随后的庞炳勋继续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始谋生,有卖过烧饼,开过布坊等等。而庞炳勋再次参军是到了1916年,此时的他在直系军阀中当差,而且还得到了冯玉祥的器重和提拔,可是就在蒋介石对其施以察哈省主席的诱惑之时,庞炳勋却选择背叛了冯玉祥,而投靠了蒋介石,而庞炳勋令人记得住的战绩无疑都是在投靠蒋介石之后的成就。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之后,庞炳勋就率队出战了,没想到是第一战就遇到了日军的矶谷师团,这可是日军部队中有战斗力的师团部队,真正的精锐作战部队,可是没想到的是庞炳勋却率队打出了很好的成绩,结果自然是以庞炳勋的撤退而告终,但是此战确实是也给日军的矶谷师团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而在第五战区中的庞炳勋同样是表现出色,当时庞炳勋所部面临的是日军坂垣师团,这又是一支日军的强悍部队,堪称精锐中的精锐,结果是庞炳勋所部虽然损失惨重,但是阵地却依然坚守住了。也就是庞炳勋在抗日战场上的多番闪耀表现,让他在1939年被蒋介石任命为了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但是在1943年的时候,当时日军对我太行上根据地进行残酷大扫荡,此时的庞炳勋再度出战,后却被日军围困在一个山洞里。没想到是孙殿英得知了这个消息,随后很快的庞炳勋就被日军给找到了,经过一系列的谈判,庞炳勋终还是选择了投降日军,并且被汪精卫伪政府任命为伪暂编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在抗日战争的后期,庞炳勋也很识时务地选择了戴罪立功,不过解放战争后的庞炳勋并没有再度得到蒋介石的重用了,毕竟蒋介石还是十分在意此前庞炳勋的行为的。晚年的庞炳勋带着儿女和几个姨太太都生活在台北,并且还和孙连仲一起开起了餐馆为生,也算是了此余生吧,1963年,85岁的庞炳勋病逝在台北。

3、袁世凯简介及出生地

国庆节来天津怎么玩儿?小编此前提议的皇帝,亲王,总统,少帅套餐已经介绍了末代皇帝溥仪的静园和末代庆亲王载振的庆王府,今天给大家介绍首任大总统袁世凯在天津的公馆。说起袁世凯与溥仪的关联还是很紧密的,袁世凯正是逼迫溥仪逊位才成为了大总统,所以,把他们两人的故居放在一起游览参观,也是挺有趣儿的一件事。#天津常走走#袁世凯原籍河南项城,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人物,袁世凯以及他创造的北洋系,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的初近三十年里,对中国的历史的进程有重大的影响。袁世凯北洋系的重要人物包括冯国璋、段祺瑞、徐世昌、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等,在上世纪初的中国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袁世凯被称为窃国大盗,源于他恢复帝制的倒行逆施。袁世凯不满足于大总统的,想更进一步并且子孙世袭,于是在1915年12月登基称帝,他这种违背历史进程的举动,遭到全国各地进步势力的普遍反对,就连他的手下两员爱将冯国璋和段祺瑞也反对他称帝,并拒绝接受袁世凯“赐予”的公爵封号。一时间袁皇帝成了孤家寡人,到是符合了他“称孤道寡”的状况。只可惜他的皇帝梦只有短短的83天,就在一片烽火中一命呜呼了!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925年溥仪在张勋的拥戴下复辟帝制,不过也只是一场黄粱,在区区12天后就被推翻了,这两个算不算难兄难弟?[大笑]袁世凯在天津的这所公馆位于海河岸边的海河东路39号,是天津仅存的一幢16-18世纪德式风格的小洋楼,是袁世凯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购地建造,也是袁世凯在天津众多豪宅中有特色的一座,是中国仅存的尼德兰式风格古建筑。这座袁公馆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现在已经变成了袁世凯故居博物馆。故居内装修豪华,既有西式风格长条桌和钢琴,也有大量中国传统家具,其中有不少是明黄色“皇家”式样,应该是在袁世凯称帝期间置办的家具。在这座庞大的袁公馆里还建有多间密室,是作为在危机时刻保命的设施。这座袁公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印记,来天津的游客很值得去看一看。#天津头条#另外,如果您来了袁公馆,可以顺带看看奥匈帝国领事馆建筑,这是奥匈帝国在中国留下的印记,也是当年中国屈辱的见证。这个景点距离袁世凯故居不远,在海河东路33号。(图7)

4、袁世凯简介资料

袁世凯醉酒后,误将儿媳拉进房间,酒醒后他怎么办?袁世凯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大军阀,他做过的事情并不受社会好评,但唯有一件事,他却算是还有一分人性。众所周知,唐玄宗曾经直接强娶自己儿子的妃子,也就是他的儿媳妇,只因为儿媳明艳动人、倾国倾城,这个女人就是杨贵妃。很明显,唐玄宗这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不顾人伦纲常,也不顾社会舆论风气,这样的行为是不值得推崇的。但是身在权力的巅峰,又有几人真的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呢?袁世凯作为军阀混战时期的高级别的军阀,他曾经只手遮天、呼风唤雨,其地位与古时候的皇帝别无二致,但袁世凯对于自己的私欲又是如何处置的呢?据说,有一次袁世凯醉酒回家时,看到一美女倚靠在大门外,便误以为是自己的小妾在等候,随手便将其揽过,带进了自己的房间。然而,袁世凯并不知道,这个女人并不是他的小妾,反而是他的小辈——儿媳妇。这可怎么办?还好袁世凯的家丁眼疾手快,连忙去通知了袁世凯的儿子,这才阻止了袁世凯犯下大错。袁世凯除了原配以外,还有九个小妾,外室更不知道有多少个。妻妾成群的袁世凯,肆意放纵,光是儿子就生了十七个,女儿还有十五个。如此一来,儿子们再各自娶妻纳妾,袁世凯的府邸几乎可以说是女人成群了。所以,袁世凯对于她们的长相并不十分能分清楚,加上当日醉酒,看到有人等待自己,心中也不免泛起涟漪。好在后,袁世凯并没有犯下大错,违背伦理纲常。但实际上,像袁世凯这样的大军阀,即便想要将儿媳妇占为己有,他也完全可以无视所有人的看法,因为没有人能管得了他。但袁世凯并没有这样做,相反,在发生这件事情后,他还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我今天,宣布一个事情,以后除了几位夫人们,府上所有的女子,都要着红色裤子。至于这制作裤子的费用嘛,就从我的账上扣。”袁世凯清醒以后,立马定下了这样一条家规。从各方面来看,这个规定既从根本上杜绝了此类事件的发生,又从源头上给那位儿媳妇道了歉,袁世凯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明智了。不过,不论是酗酒喝到酩酊大醉,然后犯下大错;又或是妻妾成群,以至自己竟然完全无法区分,都只能算是陋习。随着闭关锁国的政策逐渐消失,民国时期的风气也逐渐好转,女子们放了足,男子们割去了长辫子。这本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但就是因为有袁世凯这样的大军阀,在“以身作则”,才导致三妻四妾的陋习一直难以更改。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真的是平等的,那么男人就不应该妻妾成群,享受多位女子的爱意。而是应该如女人一般,始终对人如一,与其白头偕老。

5、袁世凯简介100字左右

1885年,26岁的袁世凯成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随后的12年,袁世凯平叛乱、杀日本、帮朝鲜练兵、娶朝鲜老婆,成为事实上的朝鲜太上皇。22岁的时候,袁世凯还只是个落第秀才,毫无带兵经验1881年,22岁的袁世凯,投奔了父亲的生死之交庆军统领吴长庆,任命为帮办营务处职位,虽然入了军伍,但袁世凯还是想读书考取功名,但历史给了他一场改变命运的机会。1882年8月,朝鲜突发“壬午兵变”。清廷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派庆军入朝弹压,袁世凯也随同进入朝鲜。在朝期间,袁世凯崭露头角。他在帮办军务时以整顿军纪和镇压兵变有功,为朝鲜国王所器重,并获得清廷奖叙五品同知衔。清军进入朝鲜后军纪散漫,常有扰民之事发生。吴长庆便将整顿军纪的事情交给袁世凯。得到吴长庆的授权后,袁世凯实施了霹雳手段,营中兵士一有犯令者即痛下杀手,树立威信。不仅如此,毫无带兵经验的袁世凯还帮朝鲜国王训练了一支五千人的德式新军。后来,这支新军在平定朝鲜“开化d人”政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袁世凯协助朝鲜国王控制局势并镇压了亲日的“开化d人”。日本妄图控制朝鲜的目的受挫。袁世凯在这些事件中的出色表现,给清廷及李鸿章等大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84年12月,在吴长庆去世后不久,袁世凯又在“甲申事变”中立下大功。次年11月,在李鸿章的保荐下,袁世凯被清廷任命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一举成为清廷在朝鲜的“监国”大员。此时袁世凯不过26岁。此后十二年袁世凯在朝鲜说一不二,俨然做了朝鲜太上皇,娶了三个朝鲜姑娘,其中一位还是朝鲜公主,生了5个孩子。真是人才#袁世凯简介#

6、袁世凯当了几天皇上

民初,袁世凯头痛欲裂,下令请黄石屏来看病,却被反怼:“以权势压我,不去!”袁再次叫人去请,被告知:“先汇4000金!”,众人心惊胆战,袁世凯却哈哈大笑:“赏!”黄石屏,名黄灿(1850—1917),号石屏,祖籍清江(今江西省樟树市)大桥乡程坊村。父亲黄良楷是清道光元年(1821)武举人,在山东做官三十余年,以平剿捻军“有功”,升迁泰武临道。黄石屏蒙先人余荫,三十岁时,在淮阳富安任盐务官十年,后弃官医。是一位驰名海内外的“金针大师”。黄石屏针法高超,举凡风劳、臌膈、耳聋、霍乱、痹症、癫症、调经、定胎、无嗣或绝育等等,无不应手奏效。袁世凯称帝时,身体素来甚好,其思想与记忆力亦远过常人。冬日不怕寒,头更不畏冷,在小练兵时,于溯风凛烈之中,常光头出外。初不以为意,后因受风过久,时觉头痛,一遇思想太过即发。民国初年,如果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疼得更厉害,有一天袁世凯的头已经疼了数月,许多医者都束手无策,后面听说民间的黄石屏医术高超就命手下去请,怎料,黄石屏是个硬脾气,冷哼一声:“医者自食其力,不求功名,不晓奉承,彼以势我,不去!”这可把督军愁坏了,这位黄郎中,不仅医术了得,武艺更是强,来硬的肯定是不行,没办法只得如实回禀。此时,袁世凯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听到回话暴喝:“还不快去请!这是个祖宗!”转过天,督军又去拜访黄石屏,一改往日飞扬跋扈的模样,点头哈腰赔礼道歉。黄石屏也不多话:“活人以针,活己以金,袁窃国多金,需每日千金,4天4000金,汇过即启程!”袁二话不说照办了。黄石屏话也不多说,第一日针百会,第二日针风池、风府,皆以泄风泄热为主。每一针刺入,袁即感觉脑中发有大声冲墙倒壁而出,再针如服巴豆、大黄直扶肠胃而下。师曰:此即风散热降之象,应手而愈。袁总统称奇不置,厚谢而归。袁世凯针到病除。袁世凯题匾额“一指回春”赠与石屏。虽然袁世凯名声不佳,但是医者父母心,在黄石屏看来只是病人而已。有人问了,黄石屏吃了熊心豹子胆?怎么如此胆大?当然,是因为他“艺高”才胆大,他不仅针灸“技艺高”,而且“武艺也高”。黄石屏父亲中风瘫痪,辞官回乡养病。没想到,来了一个和尚,主动上门医治,他就是圆觉和尚。原来,当年寺产被恶霸侵吞,正是黄父秉公断案,才将冤案了清,让僧人们拥有一片净土。圆觉和尚已经老了想收一个徒弟,刚好黄老家中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子中黄石屏呆,有一天圆觉叫黄石屏出来见他。黄老听了,甚是不安,只管闭目摇头。圆觉不放弃,连催促了几遍。黄老无奈,只得叫家人将黄石屏带过来。圆觉浑身上下打量了他几眼。之后满脸笑容向黄老说道:“我说世间多有痴于人事,而不痴于学术的。这句话果然应验在四公子身上。我要传的徒弟,正是四公子这种人。”后来便开始学医,初时并不见他教黄石屏针灸之术、医学之理。他早晚教黄石屏练拳习武,日中读书写字。黄石屏专心潜修。黄石屏从圆觉读书习武三年后,圆觉才用硃笔在白粉壁上画出许多的红圈,隐然自成脉络,教黄石屏拿竹签,直对向红圈中心扎去,每日扎若干回。扎到每扎必中之后,便将红圈渐渐缩小,又如前一般的扎去。扎到后来,将红圈改为芝麻小点,竹签改为钢针,仍能每扎必中。后他才拿出一张铜人图来,每一个穴道上,有一点绣花针孔大小的红点,黄石屏也能用钢针随手扎去,想扎什么穴便中什么穴。极软的金针,能刺入粉墙一寸多深,金针不曲不断,圆觉始欣然说道:“你的工夫已到九成了。”自此圆觉和尚将经脉穴道以及种种病症对应的针灸方法传授于他。黄石屏领悟得很快。德国妇女黛利丝腰部长了一个碗大的赘疣。中国民医、德国十科医生,都认为非开刀不可,但她怕开刀,后经人介绍到石屏参所,经石屏诊断,可不开刀,她喜出望外,深深施礼,恳救治石屏一针下去,只三分针,那明光溜滑的赘疣就慢慢看到皱文,开始内消;第二天复诊赘疣就消了大半,只针三次就完全好了。乙黛利丝感激万分。意大利人雪罗右腹部生了一个赘疣,多方诊治无效,也怕开刀而没有动手术。她的丈夫本来是不相信中医的。一年之后,雪罗这赘疣逐渐长大了,她说服丈夫,向黄石屏求助。每次两针,一针左足三阴交,一针右腹天枢,仅四次,赘疣全消。雪罗的丈夫在事实面前不能不承认中国医术的高明,惊叹这是奇迹如此有才又有仁义的名医黄石屏,无不让各大贵人争相礼聘。袁世凯想要聘请他为御医,被其婉言谢绝;上海督军想要聘其为医官,亦不任;外国人重金礼聘他出国从医,遭到了他的严正拒绝。他说“欧洲人持科学进步,侵我中华,我感到耻辱。金针疗法是少林绝学,从来不传授给异国他人。我怎么能贪图财宝,为外国人张目,向他们去讲学传技,丧失我中华民族的人格呢!”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黄石屏以一根金针,大扬我国威。

7、袁世凯简介和照片

袁世凯仅仅做了80多天皇帝,为何在中国却发行了7亿多枚袁大头,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曾经在清朝末期和民国初年担任过多个高级官职。其中,他为人所知的是在1915年担任了“中华帝国”的皇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后一个封建帝制的皇帝。虽然袁世凯的皇帝生涯只有80多天,但是他印发了大量的铸造袁大头钱币,成为了中国货币史上的重要一章。袁大头是一种银质硬币,直径约为3.9厘米,正面上有袁世凯的肖像,背面上有“中华民国”和面值的字样。这种硬币早是在1914年开始铸造,当时是为了应对清帝国灭亡后货币的混乱和通货膨胀。随着袁世凯在1915年成为皇帝,铸造袁大头的工作也开始更为频繁和大规模。袁大头在中国货币史上的地位重要。首先,袁大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银质硬币的大面额货币。在袁大头之前,中国银元的面值都相对较小,而袁大头的面值则达到了当时中国银元的高面额。其次,袁大头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象征,代表了当时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情况。那么,为何袁世凯在短短80多天的皇帝生涯中,能够发行这么多的袁大头呢?这与当时中国社会和政治的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在袁世凯担任皇帝之前,中国社会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政治动荡和战乱。由于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干涉,以及国内各种力量的分裂和对立,中国的经济和货币系统陷入了混乱和危机。当时的政府急需一种大面额的银元来解决通货膨胀和流通不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发行了大量的袁大头银元,旨在增加中国货币的流通量和面值。袁大头银元的发行数量和面值之所以如此之大,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经济急需这种硬币来解决货币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袁世凯个人对铸币的特殊爱好和关注。袁世凯自幼喜欢收藏古钱币,而且对硬币的纹路和形制也有着深刻的了解和研究。因此,当他成为中国的高领袖之一时,铸造袁大头也成为了他关注和支持的项目之一。随着袁大头银元的大量发行和流通,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袁大头不仅成为了中国近代货币史上的重要一笔,也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化和艺术的代表之一。袁大头的图案、纹路和工艺水平,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当然,袁大头银元在发行和流通过程中也遭遇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在发行过程中,不少造假者利用袁大头的流行和价值来制造假币,对当时中国的货币和经济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在民国时期和后来的历史时期,不少人对袁世凯本人持有反感和抵制情绪,也使得袁大头在一些时期和地区的流通受到了限制和困扰。总之,袁世凯虽然仅仅做了短暂的80多天皇帝,但他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通过铸造大量的袁大头银元,他既解决了当时中国货币流通的问题,也对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贡献。袁大头银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货币史上的一个亮点和珍贵财富。

8、袁世凯简介及生平事迹

中国近代史上有那么一件趣事。孙中山没当过皇帝,墓地却以“中山陵”相称。而他的死对头袁世凯好歹也算做过皇帝了,可墓地既没有被称作“陵”,也没有在后来被清算时贬为“坟”,而是取了个“林”字,人称“袁公林”、“袁林”,这是怎么回事呢?窃国大盗袁世凯的事迹,想必不少人多少都有点印象。他是北洋军阀的首领,在民国成立之后从孙中山手里把民国大总统抢了过来,但后来还想恢复帝制,继续做皇帝。结果遭到了举国反对,后匆匆宣布取消帝制,不久后忧惧而死。虽然老袁头活着的时候也就做了83天的皇帝,而且出了北京二环也没几个人认他这个皇帝,但北洋旧部对他们的老大帅还是很够意思的。袁世凯入殓时头戴平天冠,身穿祭天大礼服(登基大典没来得及搞,只能用祭天时的礼服了),以“大行皇帝”礼仪入棺,然后国葬在他老家河南安阳。两年后,袁世凯的墓地正式修成,定名“袁公林”。但这就有意思了,袁世凯葬礼排场那么大,结果临门一脚,后给墓地定名时,却得了个“林”,等于说后还是没完全按照皇帝的配置来,不知生前没过足皇帝瘾的袁世凯在天有灵,看见这一幕会作何感想。但有一说一,给袁世凯墓定名“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算是抬举袁世凯了,毕竟当时内务部给大总统徐世昌的报告中,是管袁世凯叫“前大总统”的,等于说到后民国也没正式承认他这个皇帝。那既然如此,为啥又要给袁世凯墓以“林”这个特殊的名称呢?这件事儿主要是徐世昌的“功劳”。徐世昌,1855年生人,虽然是一介文官,但心思活络,眼光犀利,手段老道。他大袁世凯四岁,和袁是结拜兄弟,袁世凯喊他叫哥。结果这位大哥辞了翰林院的工作(翰林院是人才储备培训基地,从那里出来的大概率能入内阁),跑去给正在练新军的袁世凯小弟当幕僚,可见他惊人的眼光。后来袁世凯被人举报克扣军饷、虐待士卒(袁世凯很会笼络人心,这应该是有人故意整他),徐世昌动用关系上下求情,帮袁世凯逃过了死劫。从此之后袁世凯对他极为倚重,跟李鸿章极力推荐他,徐世昌就此高升军机大臣和东三省总督。可以说,徐在晚清即使比不上李鸿章张之洞,但也算得上是能坐前三排的头面人物了。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接任的黎元洪、冯国璋是军人出身,治国手段有点不太行,后出来收拾局面的,还得是被袁世凯寄予厚望的文人徐世昌。毕竟北洋军阀就算不服他手无寸铁,但黎、冯折腾了两年下来,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自己这群丘八不是干总统的那块料。正好徐世昌前脚上台,后脚袁世凯的墓也算竣工了(老袁头死的太快,当时墓都没来得及修)。但就在这时,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找上了大伯的门。要说这袁克定,也算是个坑货。据说袁世凯聪明一世,唯独在称帝这件事上犯了糊涂(袁世凯不可能不知道当时中国人不想要皇帝了),就是因为袁克定太想当“太子”,所以一个劲撺掇出来的。而现在,他不满意自己的老爹身为“洪宪皇帝”,也以皇帝礼下葬,后墓地名称不给定个“陵”字,可见他这“太子瘾”有多重。但徐世昌是何等的聪明人,袁世凯的墓没被挖了,就已经算是大家给他面子了,就这还想得寸进尺给个“陵”字?说什么都不可能啊,那不还是等于说承认了他称帝的正当性吗?后好说歹说,把袁克定的建议给拒绝了。这其中,还是《洪宪宫闱秘史》里有个活灵活现的段子,但是没有实锤,我在这姑且一说,大家听个乐就好。据说徐世昌的拒绝理由是,袁世凯活着的时候虽然称帝,但是政令不出二环外,也没搞登基大典,而且后来他自己都把帝制取消了,没必要称呼为“袁陵”。袁克定狡辩道,那既然如此,为什么给我爹入殓时用了皇帝的冕服呢?徐世昌这就不客气了,表示:“冕置于柩中,人不见之”,下葬的东西反正没外人看见,让你们家老头在棺材里自己乐呵乐呵得了,但是“袁陵”两字则“垂诸永久”,得一直在外面挂着,太敏感了,所以不行。后,徐世昌建议,可以考虑称呼为‘袁林’。一来,“林”与“陵”互通,而且孔子墓被称为“孔林”,关羽墓被称为“关林”,一个大贤至圣先师,一个武圣,这么看下来的话老头子这配置不比帝王还高了?袁克定被这一席话说的哑口无言,只能作罢,因此,袁世凯墓就被称为“袁公林”了。不过袁世凯倒是爽了,孔子和关羽这两位“二爷”一看这种人和自己齐名,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后来没做过一天皇帝的孙中山去世,但葬在南京时,仍然被称为“中山陵”,人们却对此坦然接受。而相比之下,袁世凯的墓地只能玩文字游戏,从此可见民国时期的人心向背。#袁世凯简介#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