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0月14日,蒋介石在望远镜中看到一个人插旗于后背,提枪从云梯登上惠州城头,问身边人:“擎旗登城者是谁?”有人回答:“是连长陈明仁。”1925年2月,为平定陈炯明之乱,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为基干,成立两个教导团,陈明仁分配到第2团第2营第5连任见习排长。陈明仁的教官刘尧宸担任了教导2团2营营长。在围攻淡水之时,陈明仁打仗勇猛顽强,被升为少尉排长,有了正式军衔。第一次东征于3月份结束,击溃了陈炯明的洪麟部主力,占领了淡水、五华、兴宁、梅县等重镇。同年7月,陈炯明又卷土重来。广州国民政府决定以第1师和第2师的第4团为主力进行第二次东征。此时,刘尧宸升任第2师4团团长,他把陈明仁调到3连任中尉排长。刘尧宸打仗勇敢,从不自惜自保,但陈明仁比他还要胆大三分。刘尧宸经常夸奖说:“我以为我是世界上不怕死的人,哪晓得陈明仁比我还不怕死些。”第2师4团的连长均系黄埔军校1、2队毕业生,有些连长瞧不起陈明仁等插队生。陈明仁也看不上这些连长,经常跟连长顶嘴,有一次还打了连长一记耳光。连长要严惩陈明仁,但在刘尧宸的保护下未给任何处分。9月,3连由虎门开赴东莞前线,营长见陈明仁身染重病,叫他留在后方。但血气方刚、好胜心强的陈明仁却坚决要求出征。3连长轻蔑地对陈明仁说:“陈排长,你带领弟兄们占领东门一个山头怎么样,还能动吗?”带病行军一夜的陈明仁,此时已疲惫不堪,但他面对连长神气的姿态和挑衅的目光,额上青筋突起,浑身热血奔涌,大喊一声:“跟我上。”随即一跃而起,指挥全排抢占了这个高地。接着,陈明仁又一鼓作气,继续疾行,此战,陈明仁带着一个排竟缴了陈炯明一个营的枪。后续部队很快乘胜攻入东莞。陈明仁以患病之躯,功居全团之冠,备受刘尧宸赏识和器重,他将原连长调走,升任陈明仁为3连连长。10月12日,全师在蒋介石的直接指挥下,攻打陈炯明残部固守的惠州城。团长刘尧宸自告奋勇,愿带四团主攻惠州。陈明仁病情未减,仍坚持要参加战斗,幸好有人让了一匹马给他骑,才减少了行军中的痛苦。惠州地势险要,城墙坚固,四面临水,无论从哪里攻城,都必须跨过一道桥才能到达城边。陈炯明的部队居险临高,顽强抵抗。战斗激烈,东征军不到一个上午就伤亡数百,冲锋队伍无法继续前进。为了突破一点,师部决定成立敢死队。师部将任务交给刘尧宸的四团。刘尧宸命陈明仁担任敢死队长,由3连组成敢死队率先爬城。临战前,刘团长带头写下遗书,以示破釜沉舟。这对陈明仁影响很大。以后每次打仗,他都先写好遗书。天还未亮,刘尧宸来到前沿阵地,要亲自带领3连冲锋。他问陈明仁:“陈连长,登城的梯子都准备好了吗?”陈明仁说:“报告团长,一切准备就绪。”陈明仁回答。“跟我来!”刘尧宸准备带头冲锋。陈明仁连忙说:“不,团长,让我先上!”“敢死队敢死队,我们不敢死谁敢死?黎副连长带好队伍,我和你做个样子给大家看看。”刘尧宸以命令的口吻对陈明仁说。陈明仁和刘尧宸两人率队进到城下,命令架上梯子,准备爬城。刘尧宸抢先一步爬了上去。陈明仁只好在下面撑住梯脚,抬头望去,只见刘尧宸已迅速到了顶端,正等翻墙而上,谁知一颗子弹射来,击中刘尧宸的头部,刘尧宸随即栽倒下来,当场阵亡。这时,有的官兵看到团长刘尧宸战死,主张撤退待命。陈明仁怒目圆睁,厉声喝道:“不行!”陈明仁扑在团长刘尧宸的遗体上失声痛哭,呼喊着:“团长,我们给你报仇!”他猛地站起,一把握住黎副连长的手,涕泪纵横地说:“今若吾两人获一生还,其各以父母妻子相托,甘苦与共,毋负亡友。”说完,陈明仁腰缠手榴弹数枚,挟旗一面,手持驳壳枪,直上云梯,迅速登上城头,大喊一声:“冲呀!”紧接着,黎副连长和队员们也冲了上去,与守军展开了肉搏。几乎同时,蒋先云带领的第七团敢死队攻破西门,但蒋先云也3处负伤。何应钦见爬城成功,立即命令总预备队冲锋。守军不支,仓惶逃命。陈明仁在友军的配合下,一直将旗插上城楼的高处,后续队伍一拥而上,攻克惠州城。这一战役成为黄埔军东征的一个经典战例。陈明仁率队攻城时,蒋介石带一班将领在后面阵地上用望远镜观战,见城楼上旗帜飘扬,守军败退下去,便兴奋地问:“手持大旗第一个登上城头的是谁?”“陈明仁!”站在身边的黄埔军校教官李明灏立即回答。蒋介石认为这是大振黄埔军威的一个极好机会。攻克惠州城的第三天,蒋介石、何应钦等人,在惠州城外集合全体官兵,召开庆功会。由蒋介石亲发口令,吹三番号向陈明仁致敬,接着蒋介石命令到会全体官兵举枪向陈明仁致敬,并当场宣布提升陈明仁为营长,夸赞说:“你是黄埔的一面旗帜。”#陈炯明简介#
2、陈炯明简介资料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曾经怀过孕,1922年6月22日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炮轰广州的观音山也就是现在的越秀山,孙中山先生处在十分危险的境界。宋庆龄女士为了保护孙中山撤退,叫他提前离开。并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当时宋庆龄已经怀着孕,行走极其不方便。多次躲过叛军的搜索与盘问,终于躲到了岭南大学钟期光家里,因为一路劳累过度加上精神紧张,在钟期光家中不幸流产了。后来宋庆龄扮着村妇几经曲折找到了孙文,劫后重逢夫妻俩自然感慨万千,当孙先生得知妻子平安无事,便问肚子里的孩子怎么样,宋庆龄伤心的摸了摸肚皮,告诉孙先生说不幸流产了,孙先生也知道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也没有说什么,大人平安就好。以后宋庆龄女士再也没有怀孕了,她是个很有爱心的伟大女性,然后把天下的儿童当做自己的小孩一样对待。
3、陈炯明视频这张照片应该是1924年拍的,是东征陈炯明的誓师大会,这时的年仅26岁,就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看来有能力的人成才就是早。
4、陈炯明叛变真相【阅读陈炯明】作为1898年的秀才,又先后毕业于海丰师范学堂和广东法政学堂的陈炯明是重视教育的,对于教育他说:教育为立国元素,教育费之之出,当占岁出额之强半,方正常。他对教育的重视并没有冠冕堂皇的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在了实处。在农村设立现代学堂,做到“一乡一校”,开办女子师范讲习所、女子工读学校并出资资助留法学生。1920年年底,陈炯明主政广东后,在决定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的时候,陈炯明毫不犹豫的力邀陈独秀就任此职。当时在上海的陈独秀对是否到任颇为犹豫,后来在李大钊的支持下决定赴粤。但他开出了三项条件:其一是教育独立,不受行政干涉,二是广东全省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作为教育经费,三是行政措施与教育所提倡的学说保持一致。12月11日,陈炯明复电陈独秀,无条件的答应了他提出的三个条件。12月25日,陈独秀到达广州,正式出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兼大学预科校长。到任后的陈独秀也是不辜负陈炯明的信任和支持,对广东旧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倡导推进新文化运动。主持制定了义务教育计划,从1922年开始,逐步推行公立学校免费读书,到1928年7月,让三百多万儿童能够免费就学,可以说是成效斐然。与此同时,陈独秀还把他在北大的学生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召集到广州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为共产主义思想在广东的传播打下了组织基础。#陈炯明简介#
5、陈炯明叛乱1920年10月,盘踞在福建南部的陈炯明(广东海丰人)打出“粤人治粤”旗号,率部进攻广州。陈军赶走了陆荣廷,迎接孙中山入穗。陈炯明是被称为“社会主义将军”的开明军人,全力支援过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反英罢工运动。当上广东省长后,陈炯明曾邀请中共创始人陈独秀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陈炯明在广东建立地方自治制度,并试图把广东模式推广到全国,开展了以成立联邦制国家为目标的联省自治运动。但是,孙中山并不赞成这种地方自治运动。他主张通过北伐统一全国,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1921年12月,陈炯明在广东公布了以自治为重心的广东省宪法草案。但孙中山对此不以为然,强令广东军政府北伐。愤怒的陈炯明于1922年6月进攻总统府。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次逃亡上海。孙中山年轻的妻子宋庆龄也不幸流产。陈炯明的造反半年后以失败告终。在孙中山号召下,各路军事势力进攻广州。1923年3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就任广东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然而,孙中山虽然屡遭挫折,有“失败之英雄”之称,但与陈炯明的决裂也给他带来了沉重的精神打击。陈炯明既是孙中山的同乡,也是他常年交往的革命同志。再加上广东军政府没有被华盛顿会议承认为中国合法政府,因而也未能派代表参会,这更加深了革命家孙中山的孤独感。——《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6、陈炯明部下1925年春时任炮兵营长的陈诚(右二)东征兴宁前的留影,照片中的人胳膊挽黑纱,是因为当时孙中山先生刚刚逝世。陈炯明他的“救粤军”凭借淡水城(惠州市惠阳淡水街道)顽抗不出,炮兵营连发二十余弹,除几发试射调整外其余每发必中。教导第1团攻破了淡水,此役陈诚崭露头角
7、陈炯明的真实历史中华民国历史人物之252,陈炯明(1878~1933)字竞存,广东海丰人,粤系军事将领。1898年中秀才。1905年和1908年,先后毕业于海丰师范学堂,广东法政学堂。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作广州新军起义的联络工作。1911年,任广州起义统筹部编制科科长兼调度科副科长。4月27日,广州起义任敢死队第四队队长,进攻总督衙门。但是他本人未参加起义的战斗,失败以后去了香港。在香港参加刘师复组织的支那暗杀团。十月份,武昌起义爆发以后,受同盟会南方支部委派,在香港招集同志准备东江起义,被推举为起义军总司令。广州光复以后,任广东省副都督,代理都督。1912年,任广东经略便,广东护军使。1913年任广东都督兼广东民政长。1915年,组织讨逆共和军准备讨伐袁世凯,龙济光的军事行动。1916年成立广东共和军总司令部以广东都督兼讨逆共和军总司令的名义发布檄文,讨伐袁世凯。1917年,任总统府高等军事顾问。授予定威将军。广东军政府第一路军总司令。惠潮梅军务督办。1918年,任粤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920年回师广东,任广东省省长。1921年,任军政府陆军部长兼内务部长。暗中勾结北洋军阀,企图霸占广东,标榜保境息民,联省自治。反对孙中山的北伐主张。1922年六月,公然发动叛变,炮轰总统府,妄图杀害孙中山。1923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讨贼军攻克广州,他被迫通电下野,逃到惠州。勾结英帝国主义与南北军阀,多次侵犯广州,都没有得逞。1925年10月,被广东革命政府第二次东征军击败。后蛰居在香港。1933年9月23日去世。
8、陈炯明结果孙中山又倒了大霉,因为吴佩孚挑中的这个人是陈炯明。吴佩孚派人联系陈炯明时,已经是1922年4月,此时三角联盟已经枕戈待旦,即将开战。在这种蓄势待发的关键时刻,吴佩孚从背后给孙中山一刀子,真是残忍。——《历史深处的民国(共3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