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袁隆平简介及主要事迹50字英文版(袁隆平简介手抄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04 01:37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袁隆平简介手抄报

向伟大的科学家致敬袁隆平(1930年9月1日-2021年5月22日),江西德安人,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2、袁隆平简介及主要事迹50字英文版

袁隆平爷爷在2021年5月去世,享年91岁。新版教材里,关于袁隆平爷爷的生平简介,让网友泪目:“疫情三年,缺菜缺抗原,好像没有缺米。”

3、袁隆平简介作文

中华民族的明星袁隆平老人家!研究的水稻增产高产造福世界!

4、袁隆平简介40字左右

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捐 500大刀支援抗日!1905年,袁兴烈出生在江西九江德安县的一个官室知识分子家庭,袁兴烈自幼学习刻苦认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现东南大学),作为那个年代少有的高材生,袁兴烈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从政。后来袁隆平的父亲在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县级小学的校长,并遇到了妻子华静,华静,原本是一名江苏扬州大户人家的小姐,从小饱读诗书,曾接受过英国教会学校的教育,之后成为了一名英语教师。后有感于国家积弱,袁兴烈又毅然选择了铁路工作,做过平汉铁路局高级职员,冯玉祥将军的西北军第二集团上校秘书,南京政府侨务科长等职。袁兴烈在平汉铁路局工作了将近20年,利用职务的便利,袁兴烈经常向军队捐赠物资,在抗日战争期问,他为我军做出过重大贡献。1938年 4月初,台儿庄发岌可危。我方阵地接连被日寇攻破。日军武器精良又训练有素,战局逐渐向着不好的方面发展。和使用着新式步枪的日寇比起来,中国军人的装备可谓是寒酸。有不少的士兵,连一把汉阳造都没有,只有一把大刀。为了支援抗战,袁兴烈准备为战士们捐赠五百把大刀。袁兴烈只是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员,即便他拿出了全部积蓄,也远远不够买五百把大刀。思来想去许久,袁兴烈想起了他的朋友陈子山,他是一名有良知的商人,他的名下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钢铁厂。得到陈子山的支持后,捐赠大刀的事总算有了眉目。在袁兴烈的组织下,工匠们加班加点地炼钢、制刀。五百把锋利厚重的大刀锻造好了后,袁兴烈不顾危险,冒着战火,亲自把这批刀运到了台儿庄战场,交给了西北军名将孙连仲麾下的大刀队。当时孙连仲正驻守在南关阵地,日本鬼子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台儿庄发起猛烈进攻,孙连仲集合所有兵力,组成敢死队,和日本鬼子打起了巷战,白刃战。袁兴烈捐献来的500把崭新的大刀,在肉搏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74年冬天,胃癌晚期的袁兴烈病危,而此时的袁隆平还在海南研究杂交水稻,袁兴烈弥留之际,正值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关键时期,儿媳想打电话将正在科研前线的袁隆平叫回来,却被他断然拒绝了,他说“不能因为家事而拖累了国事啊!”1975年1月3日,袁兴烈因胃癌去世,按照老人遗愿,袁隆平妻子邓哲隐瞒了噩耗,代替袁隆平为父送终。后,也是袁隆平的妻子邓哲代替袁隆平为父亲送终。家事小,国事为大,父子二人一辈子都在践行着这一准则!袁家父子,国之脊粱;袁家传承,民族瑰宝!#老照片#

5、袁隆平简介及主要事迹手抄报

袁隆平,一个任劳任怨淡漠名利的老人。我绘制的水墨国画肖像作品《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6、袁隆平简介及主要事迹100字

中国又出了一位“袁隆平”!他让粮食增产1000亿斤,喂饱5亿中国人,被称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更有老百姓称呼他为当代后稷,他就是李振生院士。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袁隆平,是他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吃饭的问题,至今还被我们所敬仰。然而其实还有一位老者,同样在粮食领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所做出的贡献丝毫不亚于袁隆平,他就是李振生。在专业领域,向来有这么一种说法“南有袁隆平、北用李振生”。他们一位是“杂交水稻之父”,一位是“杂交小麦之父”。可是相比起袁隆平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李振生就显得默默无闻了。1931年,李振生出生在山东,这是中国小麦的产量大省。可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流离失所,大量的土地荒芜,即便是像山东这样的产粮大省每天都有饿死人的惨状。1942年,正值抗日战争进入到为艰苦的时期,中日双方进入到了考验耐力的持久战。也正是在这一年,齐鲁大地突发旱灾,靠土地维持生计的农民颗粒无收,再加上鬼子的“大扫荡”,让这片原本富庶的土地上饿殍遍野。为了生存,当地的老百姓不惜啃树皮、吃棉花、甚至是吃土,很多老百姓为了能活下去,不得不卖儿卖女,这一切都是因为粮食太过短缺。十几岁的李振生眼睁睁的看到如此的惨像,悲痛之余,也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中国人吃饱肚子。从此,李振生就像发了疯一样的拼命学习,这也让他得以考入了山东农学院,更是凭借出色的成绩在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工作。李振生在中科院从事的是有关小麦的研究方向,从这天起,他就与小麦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在中科院仅仅待了五年,李振生就选择了离开,他响应了国家提出的“建设大西北”的号召,来到环境恶劣的大西北继续着小麦的研究。此时的李振生只有25岁,就在刚刚到达大西北,就遇到了一件令他十分揪心的事。那一年,新中国在建立后遭遇到了第一次粮食危机,整个北方播种的小麦几乎都遭遇到了严重的病害。一种名叫“条绣病”的病害波及到了整个北方小麦种植区,使得那里的小麦大量减产,老百姓又一次面临吃不上饭的问题。看眼里、急在心里的李振生看着眼前一大片遭受病害的小麦,思虑良久,突然他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将小麦和牧草杂交,提高小麦的抗病害的能力。这一想法得到了上级的支持,命令李振生即日起开始对这种方案进行研究和实验,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1979年,李振生在经过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失败后,终于宣布他的研究获得了成功。由李振生和他的团队研制出来的“小偃6号”横空出世,这种新型杂交小麦有着强大的抗病虫害能力,此外还有高产、适应力强等优点,可以在整个黄河流域以北播种。第二年,“小偃6号”正式推向市场,经过统计,获得了高达60亿公斤的惊人产量。看到自己多年以来付出的汗水终于得到了回报,李振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兑现了当年自己曾立下的誓言,让中国人吃饱肚子。虽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李振生认为这绝不是终点,还有很多需要他去攻克的难题去解决。一直以来,李振生都奔波于全国各地的各个农村地头,亲自与农民进行沟通,询问他们的小麦产量如何。此后,李振生再接再厉,又在“小偃6号”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推出了产量和抗击自然灾害更加强大的品种,使得小麦的产量突破了1000亿公斤,彻底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历史难题。如今,袁隆平爷爷已经离我们而去,“南袁北李”只剩下了李振生一位。向这位中国人民的恩人致敬,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7、袁隆平简介及主要事迹

袁隆平逝世两周年: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伟大的农业科学家!一个人在世的时候,讲的故事是他的成就;他去世以后,国家留给他的故事,才是他的功绩!袁隆平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农业科学家,在为中国的农业事业做出了极其杰出的贡献,他的杂交水稻攻克了中国自给自足的难关,为中国农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以我们虔诚的敬意和哀思。袁隆平先生一辈子都在用科技为人民解决问题。1983年,中国就开始了杂交水稻的试验田试验,到了1996年,中国就实现水稻‘三倍产’计划。这项计划的背后,是袁隆平科学家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因为袁隆平,我们中国农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因为袁隆平,我们有了杂交水稻,可以满足到不断增长的人民日益增长的口粮需求。更是因为袁隆平,中国才得以实现了小康社会的目标。纪念这个伟人即将逝去的两周年,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伟大的农业科学家,凭着爱心与坚持,他为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足迹。作为我们的楷模,袁隆平先生的成就,将会在我们生命的历程中不断激励我们,让我们带着他的思维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因此,我祈求我们尽我们的所能,献上我们深沉的哀思和真挚的祝福,让袁隆平的精神永存。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民族复兴的梦想而努力。让我们努力营造出一个全新的农业环境,致力于实现一个美好的中国农业梦!

8、袁隆平简介哪里人

记得以前看过央视记者采访袁隆平老人生前的视频,记者说:“很多人都说,都认为咱们中国的粮食是够吃的”。可是,袁隆平老人说:“咱们中国人的粮食是不够吃的,咱们有14亿人口,是需要进口一部分的,如果人家一卡你脖子,不卖你粮食,那是要饿肚子的,那是要出大问题的”。我想袁老应该是说了大实话,和平太久了,很多人已经没了危机意识,晴备雨伞,饱备干粮,应该没错吧。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