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朝也有书协,他一定是连任数届的书协主席,他就是董其昌,其在普陀山的楷书扁额!
2、董其昌简介及其艺术风格明代董其昌山水图,19.1 cmX 112.4 cm ,稀世珍宝,今有幸一睹真容,好震撼!此画为董其昌45岁所作。董其昌不仅是个画家,还是本墨笔画理论家、书法家。这幅画以“书法入画”,即是用写书法的笔法来画画。石头的外形用水分比较少的笔来描绘,之后一笔一笔、一层一层地染色。强调写意,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画画方面,董其昌学习董源、巨然等。他作画糅合了巨然、王蒙、倪瓒等前辈等山水名家的笔墨精髓,刚柔相济,转折顿挫灵变,凸显笔法骨力。这幅画深受大家的喜爱。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江苏松江人。万历十七(158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号文敏。擅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溃,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等。大鉴赏家、收藏家吴湖帆都说卷绘岗陵逶迤,江流映带,草木蒙茸,溪水缓缓,蹊径屈曲,村舍隐隐,可谓寓情于景,它是的稀世珍宝。画中以渴笔勾勒峰峦山石,皺擦的运用极其准确、灵活,而线条流走轻快,疏密得宜。山岗陵石的凹凸明暗,则以横点巨苔,配上淡墨直皱的层层渲染来加以完成,技巧纯熟,无懈可击。全图用笔老辣生拙,骨力练达,墨气鲜润,绝去甜俗,以疏旷之笔,画出凝寒淡远的景致。(附董其昌《山水图》局部,摄于20221007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从董其昌到傅抱石”画展)
3、董其昌简介什么朝代他这件行书,当王羲之5件真迹,国家禁止出国展览,故宫也只展出过一次!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曾在“民间第一收藏家”项元汴家中做过馆师,又曾任职于内府,负责书画工作,遍阅民间和宫廷法帖。可以说他见多识广的程度,在整个书法史上没几个人比得上。在他见过的所有名家法帖中,他认为珍贵、难得的作品,竟然不是出自“二王”之手,而是这件行书《伯远帖》。《伯远帖》是王羲之的侄子王珣所作,也是现今学界公认的东晋名家书法真迹,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董其昌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晋人真迹唯‘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宫时大令已罕,谓一纸可当右军五帖,况王珣乎?”董其昌认为在米芾那时候,王献之的真迹就已经很少了,一件可以当王羲之五件作品,何况是王珣的作品。董其昌说自己在“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董其昌说得没错,确实是尤物。这件作品是我们窥见魏晋笔法好的范本,没有之一。大家应该都知道,古代的书法笔法传承是相当神秘的。褚遂良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盖书非口传手授而能知者,未之见也”。在宋代以前,书法的正统笔法的传承,都只在家族内部或至亲师徒之间进行,依靠的是“口传手授”,宋代以后笔法断代,大家就只能通过前代的作品去揣摩,从一些破碎的信息中去探索。这也是晋唐书法不可企及的原因。王珣作为王羲之的侄子,自然也是魏晋笔法的正统传人。《伯远帖》虽然只有47个字,但其变化极其丰富,位列“天下第四大行书”。这件作品自建国初年被从香港购回后,就一直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被禁止出国展览。北京故宫也只在2015年,为纪念建院90周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上展出过一次。这是它的“压箱底”宝贝。清代书法家安岐说:“有自然沉着之气,非唐摹双钩者”。这种存世真迹中自然流露出的风度,是再好的唐摹本也无法比拟的。《伯远帖》作为公认的书法名家真迹,其中的笔法和纯正的魏晋风度是后世的作品难以替代的,不论是收藏还是学习,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我们采用进口微喷技术,将这件《伯远帖》进行了纳米级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4、董其昌简介和出生地他被称为书法“仙手”,与王羲之分庭抗礼,创造唐代“标准行书”,苏轼、赵孟頫、董其昌都学他的字!在书法史上,能与“书圣”王羲之并列的人不多,钟繇、王献之、颜真卿是比较知名的三位。“书中龙象”一词大家并不陌生,它是董其昌称赞赵子昂书法时所用的词语,“龙”指的是王羲之,而“象”是一位能与右军分庭抗礼的唐代大书法家,此人就是李邕。李邕,字泰和,唐仪凤三年(678年)生于江夏,故称“李江夏”,豪门大族出身的他年少时便有才名,他诗文书法皆精,一生为仕途奔波,曾担任北海太守一职,世称“李北海”。李邕书法闻名海内,达官显贵多请他写碑文,诗人李白的叔父李阳冰称赞他是“书中仙手”,杜甫也曾写诗赞扬他。据说李邕一生写碑八百余方,可惜大多已不存世,北宋《宣和书谱》记载:“李邕……初学王右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他的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尤以后者更为精妙。如果说唐代的楷书成熟后逐渐“标准化”,那么行书也有过“标准化”的尝试,李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圣教序》被唐代众书家视为圭臬,李邕则在王羲之笔法基础上,结字更为茂密雄健,并以行书入碑,深刻影响了后世书家。米芾、苏轼在书法结字上学李北海,赵子昂晚年也以李邕笔法为师,董其昌也学他沉稳厚实的书风,即使在今天,李邕也很受欢迎,浙江省中小学写字课本就采用他的书法字体。我们从《李思训碑》一睹其行书风格。此碑立于唐开元八年(720年),墓主人是彭国公李思训,全碑现存450余字,单字大小约4厘米。此碑颇有《圣教序》痕迹,笔画瘦劲硬挺,方圆并用,结字欹侧纵长,梁启超称赞“云麾尤极龙跳虎卧之姿”,于奇险中还有稳健,豪放洒脱之气胜于“二王”。苏轼自豪书法中有李邕的痕迹,他曾说:“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欧阳叔弼云‘子书大似李北海’,予亦自觉其如此。”李邕的行书兼具唐代行书的豪放雄强与晋人行书的纵逸流美,说他是唐代行书第一人也不夸张。《李思训碑》全碑已不全,现存于陕西蒲城,所幸有宋拓本流传,纸色醇古,墨似乌金,拓刻精工,笔势、锋芒纤毫毕现,1953年时由张宪祗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在,我们将李邕《李思训碑》宋拓本进行了超高清复制,极度还原原拓面貌,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5、董其晶简介【古今书画鉴赏】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笔下的山水画古朴典雅,请欣赏!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思翁、香光居士。精于书画鉴赏,工书法,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6、董其昌简介和资料董其昌《石田诗意图》鉴赏——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九年,卒,赐谥“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国画##鉴赏##艺术##书画#
7、董其昌简介100字董其昌山水十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