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郁达夫带着5元钱找到了沈从文,花1元7角多请饿了两天的沈从文吃了饭,临走时,把自己的羊毛围巾和剩下的钱给了沈从文,沈从文像个孩子一样趴在桌上哭了起来。1923年,沈从文来到北京,住一间潮湿发霉的亭子间,那天,他正流着鼻血,用红肿的双手写作,郁达夫敲了门:“哎呀,你就是沈从文,原来你这么小……”沈从文去北京本是想去大学读书的,投靠他在北京的舅舅,但他的舅舅并没有能力照顾到他,无奈之下,他写信给郁达夫求助。沈从文报考北大并未被录取,做了北大的旁听生。当时郁达夫已经因为《沉沦》的出版名声大噪,这位作家执着于写暴露自我的“自叙传小说”,他的人和他的文章一样,热烈而坦诚。所以郁达夫接到了信,就一直将此事放到心上,不久就找到了沈从文。纵然他自己穷得连一条棉裤都买不起。那天,大雪天,沈从文的屋子里没有火炉,他用棉絮裹着双腿,双手冻得红肿,还在伏案坚持着写作。两人其实都是“穷鬼”,开门的沈从文,瘦弱单薄,一看就是饿了几天肚子的呆滞的眼睛。敲门的郁达夫,穿着极不讲究,下巴瘦尖。郁达夫介绍了自己后,鼓励沈从文:“我看过你的文章,好好地写下去,我还会再来看你……”然后郁达夫带着沈从文去饭店吃了饭,点了几个荤菜,有葱炒羊肉,碎肉馅饼,总共花了一元七角多。饭后两人又回到住处开怀畅谈,大部分都是沈从文在说,郁达夫在听。郁达夫总共带了5元钱来,离开时,他把自己的羊毛围巾留给了沈从文,还把剩下的三元二毛几分钱留在了桌子上。待人走后,沈从文俯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回去之后,郁达夫就写下著名的《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当时的郁达夫,其实境况比沈从文并未好多少,他每个月只能拿到33元的月薪,正处于“袋里无钱,心头多恨”的时期。但他向来对写信求助于他的人来者不拒,总是尽微薄之力去帮助。在信中,郁达夫谈起了沈从文向他诉说的遭遇,针对沈从文的情况,他颇为刻薄、尖酸的提出了几条“建议”。郁达夫毫不留情地说,“大学毕业,以后就可以有饭吃,你这一种定理,是哪一本书上翻来的?”“难道你拿毕业文凭的那一天,天上就忽而会下起珍珠白米的雨来的么?”他首先打破了沈从文想以大学毕业的资格来糊口的美梦,以他自己做例。然后他又为沈从文出对策,所谓上上策,是让沈从文找一些事做,当土匪、拉车夫、门房等等,但看沈从文的身量,知他是做不得的。于是中策,便是让沈从文去弄点旅费,回湖南去,见见那五年未见的母亲和妹妹。挖地野菜或树皮充饥,靠在一起取暖,实在连树根都没有的话,那就靠回忆故事来充饥。(这一点让我想起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许三观没钱给孩子吃饭,就靠讲做饭、吃饭的过程来充饥。)下策是建议沈从文去偷,他还开了个玩笑,让沈从文去偷他(郁达夫)的书,偷之前告知他一声,他好早早服了药睡下……全信用了如此刻薄的口吻,其实郁达夫是在讽刺当时的社会,知识分子无立足之地,竟沦落到要去当土匪、当盗贼的境地。文人总是惺惺相惜的,那年底,在郁达夫的介绍下,沈从文在《晨报副刊》登出了他的第一篇文章,也因此结识了徐志摩。从此,沈从文在文学道路上开辟出了一条路,慢慢构筑起了他独特的“湘西世界”。曾被北京大学拒之门外,后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沈从文凭他的才气与坚持,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作家。他笔下的湘西世界纯净、质朴,《边城》被编入教材,那是一首充满悲伤格调的令人叹惋的田园牧歌,他写少女翠翠的心事,写爷爷的善良厚道,写顺顺一家的质朴热情,是“一部人性皆善的杰作。”沈从文坚持自己的创作之路,区别于当时紧贴政治而创作的左翼作家群,他总是从伦理道德、从人性的角度,用诗意的文字,去探寻和讴歌美好的人生。小说如《长河》《变成》,散文如《湘行散记》等,都表现了湘西儿女在原始文化环境下,纯洁质朴的自然人性。他的作品被称为“抒情小说”“诗化小说”,语言清新淡雅、明亮舒缓,有着“文字魔术师”的美誉,许多作品被称为中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读现当代文学,除了读峭拔而深刻鲁迅,还有古朴、清新淡远的沈从文。点击“看一看”,中学生必读现当代文学名家名作,沈从文小说、散文、自传等4部作品,68元假期放价中~
2、沈从文简介边城今天读沈从文的短篇小说《阿金》,故事简介如下:有个正派人——阿金管事。辛苦多年攒下了些积蓄,可买6只牯牛,可他想拿这些钞票去娶一个很美的新寡妇。这事遭到了地保多种理由的反对,他还想阿金做他侄女婿。阿金架不住地保的一再劝,赌了咒答应拖一天再说。晚上阿金顾不上赌下的咒,装着钞票去媒人家的路上,又被地保多次阻挠,后来无意中走进赌场,心事重重地输光了所有积蓄。终,那个妇人被一个远方绸商带走了。地保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带了葫芦烧酒,想去阿金家庆贺。《阿金》故事简单不乏味。人不关注自己的成长,不敢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注定是一个悲剧。人,很多时候,更需要听一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当人不管在任何环境和任何人在一起,都能内心安静从容面对,才是真正的有智慧。#夏日生活打卡季#
3、沈从文简介及作品边城故事情节沈从文漂到北平追求梦想,在北大附近租了一间由一个贮煤间稍加改造而成的陋室,仅可容身,地面潮湿,床前再也挤不下一张小写字桌。他给房子取名“窄而霉小斋”。第二天去北大旁听,谁知道走上讲台的,却是一位拖着一根细小焦黄辫子的老先生。满脸皱巴巴,年近古稀,穿一件湘色小袖绸袍,戴一顶青缎子加珊瑚顶瓜皮小帽,腰系一根蓝色腰带。老先生一甩辫子,微微一笑,用有点儿嘶哑却也不小的声音从容不迫地说道:“同学们!你们是笑我这小小尾巴,对吧?不要笑,一个人的一点儿嗜好一点儿坚持罢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我告诉你们,我留下的这根受之父母的辫子,要剪下它极其容易。只是你们精神上那根辫子,想去掉可能就不是很容易了。”下课后,同学告诉他,老先生名叫辜鸿铭,号称“清末怪杰”,不但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还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是一位贯通中西的大学者。多年以后,沈从文也做了教授,经常对学生讲述辜鸿铭关于辫子的开场白。不久,他又有幸旁听了鲁迅先生的课。讲堂里挤满听课的学生,不一会儿,讲台上的侧门开了,一个身着黑色补丁长衫、四十出头的男子走上来,他个子不高,蓄着平头,嘴唇上留着胡须。“他就是鲁迅?连个讲义教案都不带?”沈从文忍不住问。同学赶紧用目光止住了他。讲堂里鸦雀无声,鲁迅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开始了他的开场白:“《中国小说史略》已印制成书,你们可去看那本书,用不着我在这里讲了。”随后,鲁迅开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解,讲台下的学生们,一个个如逢甘露,瞪眼竖耳,全神贯注,生怕少听了一个字。同学冯至后来回忆:“讲到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鲁迅用沉重的声调读小说里重要的段落,不加任何评语,全教室静息无声,等读到那条失去的项链是假项链时,我好像是在阴云密布的寂静中忽然听到一声惊雷。”鲁迅讲课时,态度冷静而充满热情,语言朴素而娓娓动听,无论是评论历史,或是分析社会,都能入木三分,他的言论是当时在别的地方难以听到的。从讲堂出来,沈从文激动,连声说:“真是胜读十年书,胜读十年书。”几天之后,受鲁迅影响,沈从文开始了小说的写作,并到书店购买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沈从文拿着《呐喊》翻了一会儿,然后拿在手上,同时去掏钱。掏出一个又一个铜板,刚掏出三个时,着急地喊起来:“我有钱,一本书的钱还是有的。”因为着急,几个铜钱撒在地上,引得柜台里一阵笑声。寒冬腊月,沈从文坐在床上,拥着棉被,流着鼻血,刚写了几行字,忽然听到敲门的声音。“砰砰砰……”声音很轻,就只三下就停了下来,隔一会儿才又敲了三下。沈从文知道这是斯文人,赶忙大声发出邀请:“你推一下门啰!”“吱呀”一声,门被轻轻地推开,一位面目清瘦、脖子上围着条淡灰色羊毛围巾的陌生人出现在门前。他眯细着双眼,打量着衣衫单薄、流着鼻血、正用冻得红肿的手在床上写作的沈从文,礼貌地问道:“沈从文先生是住这儿吗?”“是,我就是。”“我是郁达夫,看了你的信,就赶来了。”郁达夫的声音很低、很和气,对沈从文来说,不啻就是天籁之音。他睁大了双眼,激动地望着郁达夫。好一会儿,才突然掀开被子,一边下床一边连声说道:“您,请坐。”“你快把衣服穿好,别着凉了。”“没关系,就是出门去,我也就穿这两件单衣。”郁达夫目光掠过整个屋子,后停留在瑟缩的沈从文身上:“连火炉也没有一个?”“没有。”郁达夫很快地从脖子上解下那条淡灰色的羊毛围巾,掸去上面星星点点的雪花,披到沈从文身上。“这怎么可以。”“别推辞。来,说说你,我很想听听。”郁达夫眼圈有些发红。沈从文激动起来,眼眶里盈满了泪水。“男儿有泪不轻弹。你一定很饿了吧,走!我们出去吃点东西。”郁达夫说着站起来,沈从文跟在郁达夫身后,一甩眼眶的泪水,走出门去。刺骨的寒气,还是那么逼人,只是此时的沈从文已不感到那么冷了,一张瘦削的脸上,露出淡定的微笑。郁达夫是个性情中人,一进去便吩咐店家上几个荤菜,几个碎肉馅饼。“我下午有课,不能陪你喝酒,你喝一杯?”郁达夫问沈从文。“不,不用,我平时很少喝酒。”“不喝,也好,多吃点菜吧。”在郁达夫鼓励和引荐下,沈从文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进入了疯狂的创作期,每月都要写出十余篇文章,能见诸报端的,也在两三篇以上,他藉了一个漂泊乡下人的眼光,用乡下人的感受,来观察、审视和评价大都市的现代文明。......鲁迅:沈从文是自新文学运动以来出现的好的作家。季羡林:作家中写文章有独立风格的人并不多,除了鲁迅先生,就是从文先生。汪曾祺:沈先生的作品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黄永玉:沈从文的文章像水一样平常,却能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滴石穿的力量。马悦然: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作家,他的价值,包括鲁迅在内,没有一个中国作家比得上他。这套沈从文作品集介绍给大家,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套看看。#沈从文简介#
4、沈从文简介ppt1931年6月,林徽因与沈从文在北平达园留下了一生中的珍贵合影,这一年林徽因27岁,沈从文29岁。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脍炙人口的林徽因与三大才子的故事之外,还有一位才子与林徽因的交情颇深,那就是沈从文。1929年,徐志摩因公从上海来到北平,同时看望了自己的两位老朋友——沈从文与林徽因。此时的林徽因正在西山养病,通过徐志摩的介绍,沈从文结识了林徽因,并在日后的交往中,同林徽因以兄妹相称。相较于“才子佳人”的传统情节,沈从文与林徽因之间并未发生什么情感纠葛,然而他们的关系却十分亲密。因沈从文在家中排行第二,林徽因便以妹妹自居,叫他“二哥”。这一年,沈从文受邀来到上海中国公学任教,并爱上了女学生张兆和。很多人说,徐志摩之于沈从文大的贡献,就是让他与林徽因相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后来,婚后的沈从文爱上了年轻的女作家高青子,并在高青子与张兆和之间难以取舍,竟专程跑到梁家征求林徽因的意见。在林徽因存世的书信中,曾发现有这样一段关于沈从文的记录:“他的诗人气质造了他的反,让他对生活中的冲突茫然不知所措……”显然,林徽因对于沈从文的情感纠葛知之甚深,若不是极为亲密的朋友,是绝不可能知道的。在林徽因的开导下,沈从文得以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终在经历了艰难的抉择后,他选择离开高青子,重新回到张兆和的身边。从这一点来说,沈从文对林徽因是极为感激的。正是林徽因的劝慰,才有了后来沈从文与张兆和这对文坛伉俪的传奇故事。#头条创作挑战赛# #老照片#
5、沈从文简介资料100字新中国作家排行榜!贾平凹第6、莫言第9……近日,“新中国作家前50名排行榜”在网上现身。前10名如下(简介略):第①鲁迅、第②张爱玲、第③沈从文、第④老舍、第⑤茅盾、第⑥贾平凹、第⑦巴金、第⑧曹禺、第⑨莫言、第⑩钱钟书你觉得这个排名靠谱吗?
6、沈从文简介视频1922年,小学学历的沈从文想考北大。他计划进去北大后一边勤工一边俭学,一边再写写文章养活自己,北漂如此简单!现实的毒打很快来了,沈从文忽略了当时的北京是人才济济,和他老家的乡村有着天壤之别,他因为只有小学学历,被北大拒绝录入。换做今天的情况来看,这无异于学历太低,求职失败。没办法,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他进入北大,以旁听的方式为自己“镀金”。学的问题解决了,吃的问题怎么办?沈从文开始四处投稿,但收效甚微,投出去的文章多数都石沉大海。他靠着仅有的微薄稿费,偶尔混个肚饱,大部分时间都要饿肚子。随着旁听时间的增加,他的文笔越来越好,但吃饭的问题依然解决不了。时任北京大学的郁达夫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在郁达夫的帮助下,沈从文在北京《晨报副刊》上面发表了文章《遥夜》。这篇文章被北大另一位教授林宰平看到后,大为赞赏,开始引荐沈从文进入北京文人的圈子。在这个圈子内,沈从文认识了梁启超、徐志摩等人。徐直播等人是文坛的大明星,这相当于于今天,一个普通人攀上了顶流明星。后来,梁启超介绍他进入香山慈幼院,担任图书管理员。沈从文终于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开始一边做研究,一边写文章。@今晚读书想说的话。沈从文年轻的时候,想以小学文化考入北京大学,也是个“一口吃个胖子”的幻想家。不过幸而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虽然碰了壁,但终还是北漂成功了。在沈从文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能力>学历,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然而他这是民国,换做今天,他这样的学历无论如何也接触不到徐志摩这种文化界的顶流。今天的职场,学历成了一块重要的敲门砖,学历低的人,天生比别人矮三分。牛人是怎么看待学历的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下图1,这是《天道》的主角丁元英对学历的理解,她认为,学位这东西对自由职业者(不以求职应聘为生)的意义不大。这种说法,正好切合了沈从文的经历。对学历、能力有迷茫的你,不妨去看看天道的原著《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丁元英从德国归来之后,以救世主的身份带领王庙村的农民脱贫,带着一帮农民仅用了两年,就把国内音响龙头“乐圣”公司从垄断的地位上打垮,这种独特的“强势文化”,令人胆寒。现在,《天道三部曲》已上架头条,有兴趣阅读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选购一本,学一学牛人的强势文化,也为自己镀镀金。图2为沈从文;图三为丁元英剧照。
7、沈从文简介心得体会1933年,31岁的沈从文,娶到了大家闺秀张兆和。他家徒四壁,张兆和不仅没嫌弃,还洗手做羹汤,很快进入妻子角色。然而,他却爱上了女学生,纠缠了10年。沈从文是个穷小子。20岁那年,他离开老家湘西,想要考取北京大学。然而,他的学历太低,根本考不进去。当时的北京大学,对所有人都开放,于是,沈从文干脆跑去北京大学旁听,没课的日子就拼命写作。只是,只有小学文化的沈从文,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他投出去的稿子,好一点的石沉大海,坏一点的,会被编辑拿到大会,作为反面例子奚落。为了梦想,沈从文蜷缩在一间很小的房子里。他每天拼命学习,拼命写作,拼命投稿。3年后,从英国留学归国的徐志摩,成了《晨报副镌》的主编。他看上了沈从文的才华,把他的稿子刊发出来,多的时候,一个月发了7篇。直到这时,沈从文才逐渐被文坛的人所熟知。沈从文对此感恩戴德,他说,“如果没有徐志摩,我不到北平市去做巡警,就卧在什么人家的屋檐下,瘪了,僵了,而且早就腐烂了。”但不管怎么说,徐志摩的赏识,让沈从文逐渐出头了。后来,林徽因、梁思成从美国留学归来,徐志摩又把沈从文引荐给她认识。此时的沈从文,经济条件依然不是很好。而林徽因自己出身名门望族,嫁的也是有影响力的梁家,但她没有丝毫看清沈从文,一样欣赏他的才华,还把他邀请来参加沙龙,把北平的朋友介绍给他认识。后来,林徽因了解到沈从文的经济状况后,便经常让弟弟林宣去找沈从文借书。归还书籍的时候,她会悄悄夹一些钱进去,以缓解沈从文的燃眉之急。1933年,31岁的沈从文娶到了女神张兆和。此时的他,还是很穷,几乎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张兆和出身名门,自小养尊处优,但她没有嫌弃丈夫,反而很快进入角色,换下华服,洗手做羹汤。林徽因不仅和沈从文的关系好,和张兆和的关系也不错。她的年纪比沈从文小2岁,因此一直称呼他为“二哥”,但费慰梅说,沈从文对林徽因很依赖,而且是一种对“母亲”般的依赖。再后来,沈从文邂逅高青子,怦然心动。他仍然爱妻子张兆和,却对高青子情难自已。沈从文向林徽因寻求建议,而林徽因对他的感情是劝阻的,她“骂他、劝他”,终,沈从文决定和妻子张兆和坦白这件事。张兆和震惊了。她本来就是下嫁,放弃了自己的爱好,专心为丈夫打理后方,没想到丈夫居然移情别恋?大怒之下,张兆和直接回了娘家。沈从文再三,和高青子断绝来往,张兆和才回了家。只是,夫妻俩的隔阂,修复起来很困难。而沈从文又再次和高青子纠葛,断断续续来往了近10年。第二次发现丈夫和高青子的来往,张兆和再也不忍了,她直接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过头。当张兆和彻底离开时,沈从文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彻底斩断和高青子的来往,一心想要让妻子回头。但怎么可能呢?张兆和也是一代才女,婚后,她只是收敛了自己的锋芒,并不代表她没有傲骨。此后,抗战岁月、特殊时期,沈从文被定义为粉红色作家,甚至几次自杀,张兆和都没有去探望过。他们没有离婚,但常年分居。但林徽因知道,张兆和仍然爱着沈从文。她以朋友的身份,把精神失常了沈从文,送去朋友金岳霖处照顾,并给张兆和写信汇报沈从文的情况。其实,当时的林徽因、梁思成,并没有受到冲击,他们还被邀请参与国徽的设计。按理说,他们应该和沈从文保持界限,避免被殃及,但无论是林徽因还是梁思成,都没有这么做。他们尽心尽力照顾着身边的每一位朋友。而张兆和给林徽因的信,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激:“我读了信,心里软弱得很,难得人间还有这样的友情……听说徽因自己也犯气喘,很希望你能振作精神……”在信中,张兆和也鼓励沈从文多和金岳霖、思成夫妇、从诫姐弟玩,学一学永远不老的青春气息。【灵枫历史阁】人生在世,谁也不知道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会遭遇怎样的苦难。但有一点,那就是为人处事应当有底线。恰如婚姻中的底线,是忠诚。有句话说得好,激情总会散去,责任和教养不会。若是沈从文在情感面前,能守得住那份底线,能体谅妻子对他的付出,或许晚年遭遇磨难时,他也能和妻子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只可惜,有些伤害造成了,就永远难以抹去。张兆和仍然爱着丈夫,在沈从文去世后,她始终为他整理着作品集,也试图去理解他在婚外情的挣扎和痛苦。但这样骄傲的女子,就算时光回头,她仍然会做出相同的决定。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8、沈从文简介和腊八粥文章全解1938年,心力交瘁的沈从文,写信向湘西老家求救,求家人把九妹接走。弟弟沈荃过来一看,震惊地难以置信!他愤怒地拔出手枪,嚷着要跟沈从文拼命:“11年前,九妹跟你走的时候,又聪明又可爱,怎么现在变成了一个疯婆子?!”沈从文一共有9个兄弟姐妹。其中,长大成人的只有5个:大哥沈云麓,大姐沈岳鑫,二哥沈从文,老四沈荃,九妹沈岳萌。九妹作为老幺,从小备受宠爱。沈从文对九妹怀有厚望,希望将她培养成像林徽因那样的才女!于是,九妹15岁那年,沈从文执意将她接到北平读书。哪怕自己经济窘迫,也要请来法语系的大学生,给九妹辅导功课——有朝一日,九妹会像林徽因那样,去到法国巴黎留学,成为一代才女的!于此同时,他建议九妹尝试读小说、写小说。以后,沈从文辗转各地教书,始终将九妹带在身边。他去哪所大学教书,九妹就去哪所大学借读。可惜,九妹终读书无成,也没写出什么小说来。一转眼,九妹20多岁了,沈从文开始替她介绍对象。然而,九妹挑剔的很!她耽于小说世界,期待才子佳人式的浪漫爱情……终,她陷入婚姻上的两难处境——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燕京大学教授夏云,曾经向九妹求婚。九妹觉得,这人虽然有点才华,但是不够浪漫,冷冷地拒绝了。1934年,沈从文的同乡、北大才子刘祖春,终于入了九妹的法眼,两人谈起了浪漫的恋爱。然而,1937年,意气风发的刘祖春,从北大毕业之后,执意奔赴延安参加革命。身已许国,再难许卿!刘祖春为了没有后顾之忧,毅然决然地跟九妹提出了分手。九妹被分手后,每天闭门不出,以泪洗面。渐渐地,她变得神经质起来,脾气越来越古怪,花钱也毫无节制。后来,她看破红尘,吃斋并参加各种佛事活动,大手笔地捐赠物品。沈从文生气,抱怨九妹拖累了自己!九妹跟沈从文的兄妹之情,逐渐出现了裂痕,她更加不愉快。一天,九妹回到自己的住处,发现屋内被小偷洗劫一空。一种辗转流离、茕茕孑立、家徒四壁的巨大精神压力在瞬间爆发!九妹再也承受不住了,她疯了!沈从文要养家,还要照顾九妹,不免心力交瘁。1938年,沈从文下定决心,向湘西老家写信求救。于是,家里的兄弟姐妹,这才知道九妹的状况。弟弟沈荃出身行伍,第一时间前往沈从文家里,过来一探究竟。当他看到九妹的模样,气得拔出手枪,要与二哥沈从文拼命!“11年前,九妹跟你走的时候,又聪明又可爱,怎么现在变成了一个疯婆子?!”沈荃大声质问二哥,沈从文一句话都不敢说。唉,如果不是自己执意将九妹带走,逼九妹读书、做才女,九妹不至于变成这样!后来,九妹被带回湘西,被藏在一个叫做“芸庐”的房子里。家丑不可外扬,沈家不让她出门。九妹三番两次逃跑,结果摔断了一条腿。就算如此,没过多久,九妹还是失踪了。直到几十年后,沈家才知道,九妹嫁给了一个渔民,在一条破船上,过着贫苦的生活,后也因饥寒交迫而死。1982年,沈从文回到阔别长达26年之久的湘西老家。关于九妹,他不敢问,不敢提。九妹沈岳萌的命运,深深刺痛着沈从文的内心——他当初千不该万不该把九妹带离湘西啊!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友友们留言讨论~注:图片为九妹与沈从文等家人的合影(这里是不惧孤读,分享一切喜欢的人物传记、故事、书籍,谢谢您的阅读~)#头条故事会##沈从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