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人名言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6、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9、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老子的名人名言)。
10、德者,道者用也,二者一也。人合于道者则德,物合于道者则序,反之则为悖为逆,人德物序则天下正,人悖物逆则天下乱,和谐是道德学说的基本法则之一。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12、老子名言: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4、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7、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8、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9、“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20、“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21、《齐物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22、我们生活在空气中,感觉不到空气的重要,古代好的社会风气也一样,那些忠臣孝子像雪中送炭一样的稀缺。
23、(译文)这句有两个关键词“不仁”与“刍狗”,“不仁”不能理解成“不仁慈”,这里的“不仁”指的是无所偏爱;“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祭祀完就会扔掉,没人拿它当宝贝,所以天地、圣人对万事万物都一样看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4、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道德经》
2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
26、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m.taiks.com)
27、1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2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的;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道德经》
29、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
30、2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
31、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2、1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33、“道”不是现象,是不可以被感知的:“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这是说,“道”是不确定的,人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因此把它叫“夷”、“希”、“微”。“道”不是感官的对象,表明了“道”的超越性。“道”本“无名”,有时可以用“一”、“朴”来表示。“昔之得一者:天下得一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以灵,谷得以盈,万物得一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道”又被形象化地比喻为“谷”、“谷神”、“玄牝”:“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阳,冲气以为和。”这即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
36、道德学说的十大特性: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
37、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8、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9、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40、老子名言: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3、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4、1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6、道有三宝,若能执道之三宝,大道不难修矣。道之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47、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8、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50、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51、我若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5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5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57、道德学说的十大特性: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
58、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59、内欲者贪于进修,穷寻真理,自以为无所不知,总是找人争执、辩论,不虚心,不请教,以致烦恼而生。
6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6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2、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
63、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
64、老子名言: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6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6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67、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兮若无所归。
68、道是隐形的,德是显现的,德不能离道,道更不能离德,无德不能现道。道为体,德为用,即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0、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二十二章》
7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72、老子名言: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7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74、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75、老子名言: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76、“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77、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道德经》
78、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9、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故为人处谦为下而能以下为上,统万人之心。)《道德经》
80、道具有形而上的品格,道是宇宙的本源《老子》中的“道”是真实存在的浑然休的东西,没有具体形象,也没有名字: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确,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日逝,逝日远,远日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共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