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家规【文案52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4-01 03:16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家规

1、  这种长子心态,不可避免地导致他和兄弟们经常会发生小的摩擦。

2、那么读书应该怎么读才对?曾国藩教给子女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

3、第“一书不尽,不读新书”。曾国藩主张一本没读完,就不要忙着去读其他的书,这实际上就是沉浸的读书法。

4、对于两个儿子的教育,曾国藩抓得很紧。教子,在曾氏的家庭教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对儿子的教育与期盼,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5、在祖父治家“八诀”的基础上,他扩充提出了八本家训:

6、在给四弟曾国潢的家书中,曾国藩说,祖父留下的八诀家训,“若不能尽行,但能行一早字,则家中子弟有所取舍,是厚望也”。又说,“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则不厌其烦地询问:“尔在家常能起早否?诸弟妹早起否?”

7、  曾国藩之重于兄弟情谊,在安排曾国荃南返一事上表现得很充分。(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家规)。

8、他们虽然绝大多数都没有当官,但是都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去做科研,做实业,做一门扎扎实实的事业,而不是到官场上。他们的一生过得很有成就,也很充实。这在中国这个官本位的社会里是很少见的。

9、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10、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诫子书》和《诫外甥子书》;

11、晏起,就是很晚起床。曾国藩认为,家居无事的时候,每天要早早起床。这看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并非如此。现在的人,夜夜笙歌,酒池舞林,喧嚣到很晚,因此,也应该有所节制,多过修身养性的生活,这样每天早起,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2、  曾国藩是湖南湘江人,故乡有很多泉塘,塘有岩泉活水,特别适合鱼类生长。养鱼可以供应口福,食欲不振的病人,闻见鱼汤也会忍不住喝上几口,心中的愁云顿时就散去了。如今,许多家庭没有条件在鱼塘里养鱼,于是在庭院里放一口水缸,养几条鱼,既可以观赏,又可以随时吃上新鲜的鱼肉。经常吃鱼,有利于身体健康,这远胜过吃兽类的食品。

13、静: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静坐克己,静坐反思。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14、“居家以不晏起为本”,早起同样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15、三戒奢华,方其幼也,阴陟无益;淫恶肆意,虽有笃厚之人,食则同案;妄取人财。不可虚言戏谑。莫呼长上表号。范仲淹,分形连气之人也。林则徐,修身奉主神:奉先思孝。敬长舆怀幼、恒:勤,不能不相爱也,布施无益。刘备。颜之推。苏洵:

16、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好书可明理,明理,依理行事便是君子。(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家规)。

17、要有敬畏之心;甚笃,人前人后,诚意对己对人;

18、在给家人的书信中,曾国藩一直将读书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他认为读书的目的不是读死书、做个书呆子,而是要通过读书实现进德与修业两件事情。进德讲究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修业讲究的是记诵辞章,让自己有生存下去的手段和技能。

19、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20、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21、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22、但是曾国藩的标准不一样。他的成功,是指孩子能够不凭外物,不凭借外在的东西,自己能够在内心找到快乐和宁静。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家长应该有所启发。

23、  十岁那年,大弟曾国潢降生,此时曾国藩已经开笔,父亲曾麟书给他出了一个题目,就叫“兄弟怡怡”。作文交上来,曾麟书很高兴,说:“文中有至性语,必能以孝友承其家矣!”由曾麟书的反应推测,曾国藩的这篇作文,内容应该是陈述敷衍“兄友弟恭”的大道理,表达自己“有弟”的欣喜。

24、“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贬”。

25、  曾国藩之所以提倡喂猪,是因为过去的农民,大多没有田园,要想生存,必须养猪,一头猪的收入是很可观的。湖南人养猪有自己的传统方法,他们大多数以蔬菜、瓜果为主,加上溪塘水草,养出的猪肉特别鲜美,是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

26、  曾国藩家族向来治家严谨,也很有章法。曾国藩自幼受家风的熏陶,对其子弟也要求严格,他的家风教育指导思想中,可取之处颇多。诸如教导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简朴、自立、修身,等等,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国藩的家风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八个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27、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

28、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29、  这件事说明,曾国藩的兄弟之情,一开始就被传统伦理观念所塑造。在儒家伦理当中,兄弟之情被概括为“兄友弟恭”。长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他是家族未来的领袖,“须要为子弟之表率”,是诸弟的先导和楷模。

30、望所有父母都能能从曾国藩家书、家训中收获教育孩子的方法,在育儿路上多读书、多思考、多学习,取其精华发扬光大!

31、”钱学森的家训是:“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

32、曾国藩要求家人所做的事情,他自己不仅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人格力量比一些刚性的规定更有用,曾国藩这种高大的形象,这种厚重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印刻在他子孙后代的心里,这种力量兴许比他的家书对后代的影响更大。

33、湘乡曾氏后人的特点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特别多,不少人还留学欧美或日本等国,其中取得博士、硕士、学士和获得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称的多达百余人。但是选择到政府当官的特别少。大都是搞教育的、搞科研的、做企业的。

34、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35、曾国藩对祖父母、父母极其恭敬孝顺。他始终以很低的姿态给父母长辈写信,常常盛赞其德其行,时时嘘寒问暖,经常禀报商议家事,恳请兄弟子侄尽孝尽责。曾国藩经常为不能亲身孝敬父母长辈而内疚惭愧。道光二十九年四月致诸弟信中说:“我在京寓,食膏粱而衣锦绣,竟不能效半点孙子之职;妻子皆安坐享用,不能分母亲之劳,每一念及,不觉汗下”。当父母长辈稍有病恙,曾国藩深切担忧,他说:“祖父大人之病,日见日甚如此,为子孙者远隔数千里外,此心何能稍置”。当母亲病故时,曾国藩更是哀痛不已,深深自责。咸丰二年七月给纪泽的信中说:“余德不修,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惧之久矣。不谓天不陨灭我身,而反灾及我母。回思吾平日隐匿大罪不可胜数,一闻此信,真无地自容矣”!

36、唐浩明先生作为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他认为曾国藩家风家教包罗万象,如果用精简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就是曾国藩写给他儿子的一句话,做读书明理之君子。

37、熟:笨功夫也有大收获。熟源于勤, 熟导致精。

38、  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39、答案就在曾国藩家风里。曾国藩家训的内容很多,而尤其值得现代人注意、重视和借鉴的,是以下三大要点。

40、所以曾国藩多次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他不愿孩子为官的主张,绝非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大智慧。

41、对于家风家教,世人景仰曾国藩。下面让那个我们走近曾国藩的家风家训与教子之道。

42、王 瑜 18705862151 532151

43、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44、 第二则: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

45、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46、正是通过对为人处世之本的生动总结和长期践行,曾国藩被称为“完满”,更被世人称为“完人”,为子孙家人树立了廉洁、谦逊、孝悌、谨慎的良好榜样。

47、  (来源:光明网 (编辑:康慧珍)《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曾国藩家书〉与曾氏家风文化》张宏杰著岳麓书社出版)

48、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

49、读书应该是件轻松愉悦的事,但曾国藩主张看书的时候要作札记,也就是看书的时候得学会动手,边看边写,要“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要把读书时的所感、所思、所想,不论是心得体会,还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能随手记下来,这样才能有助于读而后学。

50、传统文化里,事亲以孝,是做人的根本。但是孝顺不是对双亲照顾赡养就够了,主要是真切的顾念关心,让双亲身心愉悦。曾国藩认为,孝更应该从心理上给予抚慰。

51、两百多年来,自曾国藩以下八代人中无一“败家子”,有名望者多达240余人,构成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华夏望族。

上一篇:生活中体现母爱的事例【文案22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