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家世人生经历
1、记者:那么这种原汁原味的呈现是否只是整理的过程?除了您刚才谈到的语言的问题,还有哪些难度?
2、 乔治·桑 伍尔夫
3、 简介:《我们的困境,我们的声音》为“身份共同体70后作家大系”中文学评论卷的一种,收录青年批评家张晓琴的文论。内容分为“我们的怕和爱”、“恰当的姿态”、“小说家的金钥”、“有思想的芦苇”四辑。
4、记者:在整理口述史的过程中,您是怎样的心态?
5、 缪崇群作品的大特点就是平实中稍带淡淡哀愁的感伤笔致。我刚才介绍吉田弦二郎的时候说及吉田“感想”的“人生派”特征,而在缪崇群的散文中,同样一种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考比较突出。但是这种思考不是露骨的说教,缪把自己的思考寓于平实的行文中,恰到好处地融入整篇的氛围里面,并不破坏审美的情调。因此,他的散文并不难懂,但是耐读、回味无穷,这是他文章很大的魅力。
6、 简介: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完整的贾平凹传记。本书讲述了贾平凹的农家子弟生活和求学时代的风貌:贾平凹的爱情故事和交友逸事,贾平凹的收藏癖好和饮食习惯,贾平凹的个人性格和奇才异思等等,都娓娓道来,真实感人。(巴金的家世人生经历)。
7、巴金深知家族面临的困局,但对年少的他而言,无能为力。
8、 他是江苏泰州人,1907年出生于泰州一个从商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在泰州度过很短的幼年时代,然后就举家迁住到北京去了。据说他父亲是一个知识分子,后来在北京当了大学教授。但是,他的家庭情况,其细节基本上不清楚,虽然他后来的不少作品描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家属,而且描述得相当具体、细致。
9、07《清代外务部中外关系档案史料丛编——中美关系卷》/历史档案馆,北京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编)
10、 简介:《黑暗之光:巴金的世纪守望》是作者多年研究巴金的主要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巴金作品深度解读、巴金信仰探讨以及巴金史料新发现等。本书集中了日本学者的优长,有部分原始文献,乃是作者发现的重要巴金研究史料,对于认识巴金早期思想研究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11、 简介:本书立足国学大师季羡林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通过引证举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季羡林的国学思想进行了深入阐释,介绍了季羡林对国学、人生、道德、文化、治学等领域的独到见解。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为读者展现了一代国学大师的风范。
12、巴金,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原名李晓棠,字芾甘。他们辈分是“尧”字辈,巴金的大哥名尧杖,三哥名尧林。《诗经》中《国风·召南》有《甘棠》3首,共3章,每章句首均叠用“蔽芾甘棠”一句,巴金原名的末一字“棠”和字“芾甘”盖出于此。“芾甘”和“李芾甘”是巴金早年发表文章和译作的笔名,因此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他的原名。
13、 索书号:I207-53/143/2017
14、巴金的作品风格就题材而言,巴金小说主要描写家庭生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题材多样,涉及面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是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语言风格显而易见。总的来说,他的语言热情、开朗、简单。然而,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早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极具感染力,因此早期以《家》为代表的巴金小说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
15、1984年5月,作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
16、1950年,7月,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11月,他参加了华沙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后又五次访问前苏联。
17、 索书号:Z127/139/2017
18、人,通常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为生活世界,一为梦想世界。生活世界完满的人,是不需要梦想世界的,但世界上有生活完满的人吗?没有,所以人人都需要梦想世界,梦想是每个人的精神面包。有的人把这个面包做出来了,他就成了作者,如果做得又好看又好吃,他就成了大师;有的人不会做面包,只会啃,他就成了读者;还有的人,一边啃一边说三道他就成了评论者。
19、 简介:本书从古今中外有影响的大教育家的经典教育理论出发,重温大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内容包括“教育的地位与宗旨”“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教学的智慧与实践”三大篇章。本书从教育家的视角,冷静观察与剖析当今教育存在的各种现象及问题,特别是在当今教育创新发展的问题上,作者强调要在传承“教育经典”的基础上来谈创新,没有传承,就谈不上创新。
20、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21、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22、蔡德贵:没有任何加工,就是原汁原味。如果加工了,就是我个人的东西。我只加工了我的部分,我不能喧宾夺主。关于结构的问题我曾和编辑商量过,一调整,还是老人的口述史吗?所以除了口述史第一章、第二章录音里没有完全保留好之外,尽量做到一字不差。
23、 索书号:I21/3505/2017
24、蔡德贵:季先生认为国学想要深入是很难的,国学分为很多层次,有些学者一辈子都在研究国学,而对于老百姓来说这种要求太高了。他推崇国学平民化,认为其实国学不用搞得那么神秘,轻松一点能更容易被大众接受。要在更广泛群体中普及国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核心精神的传递为重要。他生前对博古通今的理念十分认同,国学能让大家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当前的事物,而其涵盖的知识以及古人的智慧依然能够在现代生活中派上用场。
25、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开始写作《灭亡》。
26、 索书号:D8712/092/2017
27、 索书号:K8178/009-1/2017
28、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潮思想影响下,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
29、 缪崇群在京读完小学和初中。1923转入天津南开中学读高中。1925年缪崇群东渡日本,考入了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预科。当年日本的学制中预科是两年的课程,预科学习的内容相当于现在中国的通识教育、基础课、公共课。本来念完预科后,进入本科,可以继续专业方面的学习,但是缪崇群没有升学,后没有拿到学士文凭,就回国,这是1928年的事。
30、清朝刚刚结束统治,到了巴金这一辈,已经历经了五代人,是家族兴旺鼎盛之时,三代同堂。
31、 索书号:K86/464-7/2017
32、蔡德贵:很多。比如他提到有个笔名是季宝山,乳名是喜子。后来改成双喜。为什么改名呢?季先生是季家的长孙,出生后十天,他在济南的叔父生了个女儿,是双喜临门,所以改名为双喜了。他还说起自己小时候淘气,去赵王河里玩,大河灌满了水流到赵王河,一条和他个头差不多大的鲤鱼搁浅了,他就去抓鱼,抱住大鲤鱼和它搏斗,滚了一身泥,后来鱼被别人拿走了。先生从小不爱吃鱼,可能跟这个有关。
33、巴金的百年生活:单身32年,相恋成婚36年,晚年苦守妻子骨灰33年
34、 缪崇群出过一本翻译《日本小品文》,而在这本译书中,吉田弦二郎散文的翻译占了一半以上。吉田弦二郎早写小说出名,但是后来散文写得多。他自己不把自己的散文叫做散文或什么,而叫它为“感想”,而这些大量的“感想”中占到大比率的是游记类,以羁旅为题材的游记。但是他也不是纯粹的游记作家。他不仅描述各地的名胜古迹、风俗习惯,而且一定要把自己的主观感受、“感想”、对于人生和生活的哲理性思考掺杂在其间。原来吉田弦二郎是穷苦家庭出身,也当过兵,生活经验不可谓不丰富,如此经验能够找到适当的体裁和文字时,作品也就发出魅力的光芒。
35、 我倒想把这句话中“希望”一词以“缪崇群的作品”代替,那么,这句话就成为对缪崇群作品的很好的概括:他的作品被埋藏,在地中埋了很长时间,越来越醇郁了;他的作品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埋藏,现在肯定很醇郁了。
36、1925年,8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因病于上海休养。9月,参加发起无政府主义组织上海民众社并出版《民众》半月刊。本时期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一些著作。
37、记者:我们都知道季老的原则是,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在口述史中,您感觉他的原则放开一些了吗?
38、 索书号:I266/1027/2017
39、写作背景:这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的1942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者写作《日》,就是为此而发,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的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飞蛾,也就是赞美抗日将士。作品思想深邃,情意深沉,富于启迪性和鼓舞性。
40、1983年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中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41、 索书号:J2052/266/2017
42、 索书号:K827/1164/2017
43、 这次我编了《缪崇群文存》,把以上著译,散文152篇、小说8篇、翻译23篇,总共205篇都收进去了。
44、 简介:文集为张锡勤先生自上世界80年代以来取得的各项成果,包括著作、已发表文章、讲义、生活四个部分,各卷按照年代予以编辑。文集力图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再现先生的学术研究轨迹和思想原貌。
45、 当然也需要开展更专业化的专题研究。从思想、语言、体裁的影响关系的考察切入,对于两者进行有深度的比较,我觉得还是饶有兴趣的专题研究。小品文,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被理解为自然主义思潮的某种畸形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散文形式。但是,日本小品文还有一个文学资源,是传统的文学资源,如俳谐传统。比如在《日本小品文》里被介绍的高滨虚子就是俳句诗人,同时是“写生文”、写实风格的小品文的早期提倡人之一。
46、记者:您认为这部书的出版,大国学对于大众重新认识国学有何帮助?
47、巴金的百年生活:单身32年,相恋成婚36年,晚年苦守妻子骨灰33年
48、巴金的百年生活:单身32年,相恋成婚36年,晚年苦守妻子骨灰33年
49、就在巴金对情感生活不抱希望之时,一封读者的来信改变了他的生活。1936年,19岁的萧珊拜读了巴金的小说,当即就被巴金彻底吸引,于是就写下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读者信。当时的巴金已经是鼎鼎有名的作家,收到了不计其数的来信,但却被萧珊的信件吸引,他认真回复了比自己小13岁的萧珊的提问,从那以后,两人开始了长达半年的书信往来。
50、03《追寻人生智慧:中西方人生哲学比较视野》/张鸿燕
51、 人们埋葬的不止是你的遗体和那些没有实现的希望,还有我过去十四年的岁月。那应该是我一生中美丽的日子。青春、热情、理想、勇气、快乐……那些编织幻梦的年龄……它们已经跟着可以为我印证的友人同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