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书籍
1、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集中体现的就在这本全集中,特别是曾国藩家书,是重要的资料。市面上很多关于解读曾国藩的书,对他的成功进行了很多分析,鱼龙混杂,不可以全信。曾国藩家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在给祖父母、父母兄弟、同僚等人的信件,有些是国家大事,更多的是家庭经营、嘘寒问暖、待人接物、为学作文的事,有的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曾国藩作为朝廷大员,更是一代儒学大师,他处理这些事的态度、方法,是活生生的国学教材,很多可以给我们启发。(道家经典书籍)。
2、其所著的《亢仓子》被道教奉为《洞灵真经》,本书主要解说老子之言,阐述了老子的道家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道家“道”的学说。
3、道教的典籍浩如烟海、包罗万象,它们不仅仅记录道教的教规戒律、斋醮科仪、修炼之术等等,同时还记录了中国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
4、又名《庄子》,早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中学课本上著名的《逍遥游》就出自其中。与《冲虚真经》、《通玄真经》、《洞灵真经》合称“四子真经”。
5、《玄真子》、《无能子》、《伯牙琴》、《逍遥咏二百首》、《须溪先生全集》、《易龙图序》、《东坡易传》、《道家佚书辑本十七种》、《郁离子》、《庄元臣文集》、《傅山全书》、《老藏(《老子集成》)》、《各道家诸子典籍注疏》、《道藏》等等。(道家经典书籍)。
6、先秦道家思想由老子所创,由列子发展,到庄子则为大成。列子主张循名责时,无为而治。与道家著作《道德经》《庄子》《文子》并列为经典。
7、《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名著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多的文化名著。
8、《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9、《本经阴符七术》《本经阴符七术》作者为著名的鬼谷子,内容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其中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则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10、道家学派:是以老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形成于先秦时期。其学说以“道”为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高实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该学派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家的关系。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主张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是道教形成的基础。
11、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12、《老莱子》一卷。传说春秋时老莱子撰。...有人据《孔丛子》认为老莱子是孔子以后人,也有人据《战国策》称其为孔子老师。近代还有学者因老莱子是楚人而认为是老子。随着学者对老子的确认,老莱子即老子说已逐渐被否定,但司马迁所存之疑,仍没有足够的证据去排除。
13、《道德经》曾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名着之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有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多的文化名着。
14、《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主编:任继愈,副主编:汤一介焦树安张明华)
15、漫长的中华文明有着厚重的文化根脉,其中的道家文化源远流长,其源与中华文明共涌溢,其流与文明长河同扬波。人文初祖伏羲始作八卦,一画开天,文明肇始,大道开显,初创阴阳和谐思维范式,历史地成为道家文化的奠基者。炎黄以无为之道,行有为之治,垂衣裳而天下治,将道家文化发扬光大,是道家文化承上启下的践履者。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双峰,老子、庄子高扬天人合一思想,整合、凝练道家理论体系,堪称道家文化的集大成者,使道家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学派。东汉以来,道家文化的生存空间被打压,于是,道教成为道家文化的秘传者。
16、“北斗居天之中,为天之枢纽,斡运四时,凡天地日月、五星列曜、六甲二十八宿、诸仙众真,上自天子,下及黎庶,寿禄贫富,生死祸福,幽冥之事,无不属于北斗之总统也。人若诚心启祝,叩之必应。”
17、读这本书,就可以知道明朝第一臣王阳明学问的梗概,著名的知行合一就来自这里。阳明龙场一悟后脱胎换骨,成为千古佳话。《传习录》这本书是阳明心学的主体,提出了满大街都是圣人、人人都有良知等观点,特别是对儒学进行了进一步阐释,使儒家思想脱离了朱熹理学的繁琐禁锢,变得简单、唯美、实用。《传习录》后来风靡日本,对日本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18、商务印书馆民国老课本,分启蒙、童趣、歌谣、常识、故事、修身六本。
19、《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积善行德、天道承负。
20、《庄子》即所称之《南华真经》,这本书与《老子》一样出名,盖因为只要上过学的同学,都读过不下十篇它的节抄,如《逍遥游》《庖丁解牛》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读过《老子》一书的,大多都会再看看《庄子》,这是一个很让人费解的事情,但老庄、老庄就是先看老再读庄,要不怎么说《庄子》一书是“天下第一奇书”呢。
21、至于行气、导引、内观、存想、服食、辟榖、外丹术、内丹术之类的修行方法,皆是道门秘传,个中真诀无可奉告,但是可以提供给你一些书籍,参悟推演也可修成,只是看你的智慧以及机缘了。这些法决有名师指点好,因为有些学习到一定境界之后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22、内视。《干金要方》云:“常当习黄帝内视法,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古乐器)。五色了了分明,勿辍(停)也。”
23、这两本书一直作为道家秘典流传于世。读者无不被其简朴的行文、锤炼的言语、丰厚深邃的思想内涵所吸引。
24、他认为毛.泽东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大的书道家。他不为书法所追求,却为书法而成就。他的书法成就了中国革命。他文化自信,相信文化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他无为而治,辩证的处理了枪杆子与笔杆子的作用和关系。他提出的“毛.泽东书风”的概念,不是指“毛.泽东书体”或“毛体书法”,而是指毛.泽东书法背后的文化,是一种精神和思想,这种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
25、《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26、第走到野外等死避开家人,这是爱自己的亲人;
27、庄子的洒脱,不是僵死不动的教条,而是充满诙谐的寓言故事;不是照葫芦画瓢的苦思,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28、(1)《周易今注今译》(简体版)(陈鼓应)
29、其所著的《亢仓子》被道教奉为《洞灵真经》,本书主要解说老子之言,阐述了老子的道家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道家“道”的学说。
30、相应的,心性越圆满,命功就越精进。因此,《周易》早就为我们指出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修真准则。
31、国学的分类方法其一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32、他在多年的书道艺术创作实践中发现,“书法艺术”帮助人们在知识、技能、精神和情感等方面提升与回归,其教育意义和精神文化价值等是绝非“书法”(中国常用说法)概念可以囊括和包容的。因此,尝试从“书道”的理论高度和开阔的文化视角对其加以分析、审视和梳理,有助于更好地继承、弘扬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教育遗产,并能为其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和丰富借鉴。
33、此时地雷神知道小赵心存这个念头于是飞禀上帝,上帝即差遣天雷司的“雷霆猛吏辛判官”下界化作一个凡人查证此事。于是辛判官化作一个凡人来到小赵的伞下和他搭讪,小赵说:“你看到这里天阴将要打雷了吗?这是准备打雷要劈死我,我是来等死的,你快点离开,不要在这里久留啊!”
34、道教是实践宗教,没人指导乱发经书,担心他人学入歧途;
35、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36、道教认为人间祸福,皆有斗星主宰。《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说:“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之所主掌。凡有急难,可以投告北斗,醮谢真君,克期安泰。”
37、《冲虚真经》的内容多为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周穆王游昆仑拜会西王母等,以此来阐发其思想,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也为道教的长生久视思想提供了素材依据。
38、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该作品创作于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弟子规》是当时皇权、神权下的产物,满族人以几十万人统治亿万汉族人,统治者需要顺民、傀儡、奴隶。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39、义理之学,阐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学;考据之学,从事历史研究,也就是史学;辞章之学,从事诗词散文以及章奏、书判等实用文体创作的,就是文学,及今天所说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后来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两个以补其不足:一是经世之学,即治国驭民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二是科技之学,即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知识。
40、《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41、外丹相对内丹而言,又称炼丹术、仙丹术、金丹术、烧炼法、黄白术等。外丹我并不建议你尝试,因为外丹术需要有一定的内丹功底作为辅助,外丹之中基本都是重金属成分,还有很多有“朱砂”,没有功底的寻常人服用,或者在家居士弄不好配比,是容易出事故的(食物中毒、重金属中毒等)需要以内丹之功配合才能应用。外丹经典的书籍就是《周易参同契》,被称为“万古丹经王”。此外还有《抱朴子外篇》等,我就不过多介绍了,你要有兴趣可以阅读,但是千万不要在没有指点的情况下服用。
42、《道德经》以道法自然为核心,阐述了如何让人们的个人修身达到少私寡欲,如何让人们的处世达到天人合一等境界,这也是道教的立教之本,也是对“道”的阐述。
43、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一个中国的读书人,如果没有读到中国的经典,可惜;如果读中国的经典没有读到《周易》,那更加可惜。
44、《道德经》又称《老子》或《五千言》,道教又将它尊奉为《道德真经》,乃是道教道祖老子在西出函谷关时,应关令尹喜之邀,留下了旷世经典五千言。
45、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被道教称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它被奉为道教重要的一部道教典籍,并要求每一个道教徒都需要诵读。
46、时至今日,道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内涵深邃,是我们发展当代中国新文化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因为“道”所致力于揭示的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和人类生命的本质,这些都具有亘古不变的永恒性。领略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从道启鸿蒙的伏羲八卦,道理天下的黄帝智慧,老子的“道可道,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致虚极,守静笃”的箴言,到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其翼若垂天之云”的畅想,至今仍在滋养着国人的心灵世界。贵道重生、贵柔守雌、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与中华文明同生共进。道家文化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是日用而不察而已。道不远人,我欲道,斯道至矣!道家文化,可望又可即,绝非虚无缥缈的海上三山,而是以玄妙又现实的智慧之光照耀人间众生。道家文化的“专列”上满载宝藏。
47、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48、1920年冬,梁启超应清华学校之邀,开设课外讲演“国学小史”,据国家图书馆所藏《国学小史》手稿及梁启超自述并与胡适通信整理而成。
49、又名《亢余子》、《亢桑子》,作者得老子真传后隐居畏垒山,后来又隐居到孟峰,苦修之后得道成仙。
50、《诗言志辨》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之作。
51、有些人说,道教宫观都很抠门,不像其他宗教场所那样随处可见免费派发的经书,也很少见组织有吸引普通社会人士参加的修行活动。为什么道教宫观不像其他宗教场所那样有众多免费经籍和活动呢?这其中有如下原因:
52、《西江月》有云:“竹破须还竹补,人衰须假铅全,思量只是眼睛前,自是时人不见。”又云:“长生妙药在家园,一饷工夫便现。”其说大略以先天一气为丹本,真铅真汞为药物,龙虎交腾为锻炼,以凝神入气穴为下手工夫,认为修道在于浊中取清,如云“烟花柳陌头头是,秽浊馨香任所需。”论述丹法,《丹髓歌》较为分明。
53、有“小道藏”之称的《云笈七签》等等,由于篇幅所限,就不一一详述了。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路”,人生也处处都是修行,“道”不仅仅在书里,生活处处都是“道”,“道”也在每个人的心里。
54、“南斗注生,北斗注死”,这一说法早见于东晋干宝所撰《搜神记》。相传,三国时魏国有一位相面超群的术士管辂,一天在外云游遇见了颜超,一眼便看出他寿数将尽。颜超是个十九岁的小伙子,其父一听很着急,忙叫管辂替他想想办法。
55、《太平经》:《太平经》的思想基本上保持了老子的观点。在对万物的认识方面。继承先秦两汉道家元气论的哲学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元气”,事物都是由“元气”变化生成的,同时还提出“太阳、太阴、中和”的“三合相通”观点。在政治和社会道德方面,政治上主张平均财富。修持上主张反本。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结合,社会道德上提倡“忠孝”。同时,它还进一步提出“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观点一。《太平经》内容驳杂,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对黄老道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56、《道德经》又称《老子》或《五千言》,道教又将它尊奉为《道德真经》,乃是道教道祖老子在西出函谷关时,应关令尹喜之邀,留下了旷世经典五千言。
57、《太乙金华宗旨》:《太乙金华宗旨》是道家修身养性的书,教人清心寡欲,作一个有智慧、有道德的人。为明清扶乩托名吕祖所作与《唱道真言》、《道乡集》、《大成捷要》、《古书隐楼藏书》为明清道家经典著作的代表《太乙金华宗旨》较少用及铅汞、龙虎、坎离等名相,以道教内丹金丹(金华)之修炼为主,而以儒书、佛书相辅做说明,文较易懂。
58、《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是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极为重要的道家经典。经文不讲有为的修养方法,而是要人从心地下手,以“清静”法门去澄心遣欲,去参悟大道。
59、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都是中华智慧的源泉、瑰宝。
60、《论语》:“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人,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
61、《道德经》、《道家易》、《六韬》、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九主》、《明君》、《德圣》)、《周训》、《凡物流形》、《尹文子》、《慎子》、《素书》、《孙子兵法》、《守白论》、《鹖冠子》、《尸子》、《太一生水》、《文子》、《庄子》、《列子》、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物则有形图》、《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易传》、《道家佚书辑本十七种》、《郁离子》、《庄元臣文集》、《傅山全书》、《玄真子》、《无能子》、《伯牙琴》、
62、我们要传承弘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也烙印着道家思想的痕迹。根深自然叶茂,正是由于深深扎根于道家耕耘过的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中华文明不仅历经千年而不衰,而且越来越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63、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扒皮的《三官经》中却说:天尊在面对狱囚地狱受苦的众生时,直指世人的虚伪,人有不敬天地日月三光、呵风骂雨、不敬父母等诸多邪恶。这不正是扒开了世人那层虚伪的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