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1、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高,有些地区的高气温可达40℃左右。
2、《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3、Kihnu岛,看上去就很适合狂欢丨tripadvisor
4、因此,夏至养生,好每天用温水洗澡,这样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利于消暑防病,而且能加快血液循环,改良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良睡眠,增强抗病力。
5、长时间吹空调会使寒气凝滞在身体里,使身体的气血运行受阻,很容易出现感冒、头痛、鼻塞、面瘫等病症,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6、专家介绍,临床上因为夏天食用隔夜菜导致的问题并不少见,轻者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情况,重则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
7、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
8、作为北半球白昼时间长,南半球白昼时间短的一天,夏至不仅在中国被列入二十四节气,在其他文化中也会被庆祝。
9、来源:健康时报(ID: jksb2013)
10、所以,仲夏节与圣约翰节的庆祝活动,相比宗教庆典,更类似于集体狂欢。
11、一般来说,生活在高纬度地区和农耕文明区的人们,对夏至的到来会更敏感一些,但由于殖民活动,特定的夏至的习俗也会被传播到世界的其他地区。起源于欧洲的圣约翰节,被葡萄牙人传播到巴西之后,与当地民俗融合,形成了巴西六月节。
12、出自《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13、夏季阳气盛于外。夏至过后,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14、(5)王海燕,200古代日本五月五日礼仪中的中国因素. 古代文明,(1),pp.91-
15、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16、加拿大西部的萨斯喀彻温省靠近北极圈,所以白昼时间长的夏至,被当地的印第安克里族认为是一年的开始。
17、夏至一候“鹿角解”。古人认为,鹿为山兽,属阳,感知阴气之萌生,鹿角脱落。上古时期,在节气起源地区,鹿随处可见。丽的繁体字为“麗”,可以说鹿便是那美的化身。夏至二候“蝉始鸣”。古人似乎有一种崇蝉情结,“夏”字即为蝉形。人们以蝉鸣为夏声,“蝉乃著之夏虫,闻其声即知为夏矣”。夏至三候“半夏生”。半夏,汉代便已为“药草”。因生于农历五月,时值“夏之半”,所以叫做半夏。借“半夏”之名,也在提醒:夏天已经过去一半了!
18、广东地区,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调醋,少盐、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类等为主。
19、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
20、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长,且越往北越长。
21、薏仁较难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收水分,绿豆好也浸泡12小时,然后等份煮粥即可。
22、三重县伊势市的二见兴玉神社的“夏至祭”,在二见浦的夫妻岩进行。每当夏至凌晨,来自日本各地的游客会身着白色衣服,等候在海边。当太阳从夫妻岩中间升起时,人们会一起走入海中,祈祷天照大神的庇佑。
23、《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