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源
1、华盛顿大学的行星科学家DavidCatling认为,地表上湖泊水潭的可能性很大,“过去15年里有大量研究都支持这个方向。”
2、支持这一观点的一个重要分子证据就是细胞色素(一类以铁卟啉或血红素为辅基的电子传递蛋白),这是一个存在于几乎所有生物之中的电子载体,而血红素可能就是从光合色素——叶绿素衍生而来的(现存生物中两者生物合成途径亦十分相似),只是叶绿素含有镁卟啉环,它可能由卟啉环与长链脂肪酸(可能来自膜)加合而成。
3、doi: 1038/d41586-020-03461-4
4、 26亿年前大氧化事件(GOE)后,大气中氧气的逐步上升有效地从海洋中去除了数十亿吨可溶性亚铁,可溶性铁变得稀缺,细胞间对铁的竞争开始加剧。单纯的矿物来源已经无法支撑生命,因此对铁的获取方式重新集中在生物来源上。通过感染、捕食和内共生等其他生命形式的行为来获取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三种行为相互演变,例如,初的剥削性感染可能会变成相互共生。(生命的起源)。
5、迄今为止提出了许多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神创论,宇宙发生论,或自然起源论。(生命的起源)。
6、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就是一个自然发生论者。有的人还通过“实验”证明,将谷粒、破旧衬衫塞入瓶中,静置于暗处,21天后就会产生老鼠,并且让他惊讶的是,这种“自然”发生的老鼠竟和常见的老鼠完全相同。
7、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米勒实验)。
8、这些证据有可能指向,在生命早期很有可能是一个RNA世界。那时,RNA是的编码分子,它们随后在自我复制中进化出了更为稳定DNA分子,并让生命迈入了蛋白质世界。但这段故事的细节目前仍然很模糊,毕竟生命分子很难留下动植物那样的化石线索。现在,还有许多研究都在追寻这种从RNA到DNA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并希望找到古老蛋白质的线索。
9、美国NSF–NASA化学演化中心的生物化学家MoranFrenkel-Pinter和她的同事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拓展。去年,他们的研究表明,氨基酸在完全干燥的情况下,会自发连接起来,形成类似蛋白质的链相较于其他的氨基酸,这类反应更容易用现今蛋白质中发现的20种氨基酸来实现。这意味着间歇性干燥或能帮助解释为何生命在成千上万种可能性中,只使用了那几种氨基酸。“我们发现是它们选择了今天的氨基酸。”Frenkel-Pinter说。
10、另外,有的学者还提出了微球体和脂球体等其他的一些假说,以解释有机高分子物质形成多分子体系的过程。
11、但是,在生命起源研究群体中,关于早的自然起源生命是光能自养、还是化能自养、或是异养的问题还未达成共识。此外,生命起源的核心是建立了一套以遗传密码为核心的生化系统,因此,生命和遗传密码的起源是两个紧密联系的问题,对其中一个的了解需要对另一个的了解。
12、目前,我们已经对生命起源和早期进化的大致时间轴有了一定了解。主流学说认为,地球被认为在大约45亿年前形成,而生命很有可能起源于地球后的主要增长阶段(约40亿年前)和早的已知化学化石形成(约38亿年前)之间的2亿年中。
13、但答案显然没有那么简单。很快,新的发现似乎为生命诞生提供了另一种方案。
14、第三个区别是有遗传的能力。能把上一代生命个体的特性传递给下一代,使下一代的新个体能够与上一代个体具有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特性。
15、 但为何“缺了又不行”呢?这要从整个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去讲。近年来,人们在太空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复杂有机分子。
16、新出现的证据让许多研究人员抛弃了生命起源于海洋的假说,反而开始关注陆地环境,特别是那些干湿交替的区域。这种观点的转变并非没有异议,但支持陆地起源说的科学家认为,这种假说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悖论:虽然水是生命形成的关键,但水也能破坏生命的核心成分。
17、地面生活虽然比海洋里有意思一些,但是又有了更多的危险和挑战骂他们不断的成长、进化。成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恐龙了,在远古的爬行动物里有很多爬行动物,尤其是食草类的动物长到30~40英尺都是很正常的,它们的腿就像柱子一样粗。
18、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烟囱”广泛地分布在海底,喷口附近的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在各种极端环境中,无论在酸性的池塘,还是沸腾的火山附近,或是冰冻的极地岩层中,生命比我们想象的更顽强和丰富,许多微生物甚至依赖来自矿物的微弱化学能就可以生存。一些科学家因此提出,为什么一定要假设生命就诞生于“温暖的小池塘”呢?事实上,生命的“零件”散落在宇宙的各个角落。
19、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这一过程是在原始海洋中发生的,即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经过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如黏土的吸附作用),通过缩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
20、米勒在他的实验中假设在生命起源之初大气层中只有氢气、氨气和水蒸气等物,其中并没有氧气等,当他把这些气体放入模拟的大气层中并通电引爆后,发现其中产生了些氨基酸,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而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因此他认为生命从无到有的理论将可以确立了,证明生命是进化而来的。
21、着陆点的选择也反映出想法上的转变:几个分子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成为了初的生物细胞?虽然很多科学家一直推测这些先驱细胞来自海洋,但新研究显示,生命的关键分子和关键过程只可能出现在杰泽罗陨击坑这样的地方——由水流汇聚形成的一个相对较浅的水体。
22、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如果生物体能控制好水,那么其涵义是显而易见的。生命很可能是在陆地上形成的——在间歇性有水的地方。
23、令人惊奇的是,经过几个星期后,米勒实验器皿中的液体就开始显得浑浊。他发现液体中生成了多种复杂的分子,其中包括在构成生命体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氨基酸分子(Amino-Acids)。
24、1860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简单但令人信服的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19世纪时,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ouisPasteur)(1821)—1895)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
25、但米勒的实验也有很多的疑点,例如所使用的能量大小,不同气体的配合等。虽然都产生了氨基酸、醣类等物质,但仍不能证明这就是生命的起源。因为他所假设的大气层不能证明是原始的大气层,所得的结果就是不确定的。
26、下面我就此题来简述一下:地球上现阶段所有生存的生命体和各类物种,都是从为原始的单细胞微生物不断演化而来的,是在浩瀚海洋中衍生的单细胞群体开始并作为繁衍的起点,自然界哪里有稳定液态水体的自然形成,哪里就会有单细胞群体的持续诞生与进化生存之自然现象。由海洋单细胞微生物演化成为多细胞生物体的生理变化过程,是一种十分错综复杂的生态演变过程,也是一项庞大的生命科学研究工程,不可能以一人所穷尽。
27、 而保持抵达地球的宇宙射线“既不多,也不缺”这个条件的,则是宇宙磁场。
28、17世纪中叶,意大利医生雷迪用实验的方法,发现了苍蝇等生物并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由亲代产卵所生,从而否定了自生论,建立了生源论,认为一切生物皆来自同类生物。但自生论者仍坚持原来的观点,认为苍蝇虽不能自然产生,但微生物等简单生物可以自然发生。直到1864年,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著名无菌浸液实验和鹅颈瓶实验成果问世,证实了微生物也不能自然产生的观点以后,才彻底否定了自生论,确立了生源论。但是,地球上初的生命来自何方呢?这个问题使人联想起鸡和蛋相争的那个老掉牙的笑话。自生论与生源论同样是一个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的问题。
29、在宇宙发展变化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长、繁衍、感觉、意识、意志、进化、互动等丰富可能的一类现象,其外也可以包括生化反应产生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氨基酸结构,以及真菌、细菌、植物、动物(人类)。
30、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在星际云中共发现了100多种分子,而且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星云中,还发现了简单的氨基酸——甘氨酸。
31、又称“自生论”或“无生源论”,认为生物可以随时由非生物产生,或者由另一些截然不同的物体产生。如中国古代所谓“肉腐出虫,鱼枯生蠹”。中世纪有人认为树叶落入水中变成鱼,落在地上则变成鸟等。自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
32、缩小生命起源地的范围需要充分地理解前生命化学(prebioticchemistry):这么多的反应如何一起发挥作用,反应发生的条件范围是什么。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初创公司Allchemy总裁、化学家SaraSzymkuć率领一支团队尝试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该团队在9月发表了一项综合性研究,利用一种计算机算法探索了巨大的已知前生命反应网络是如何产生今天生命中用到的各种生物分子的
33、米勒实验还将模拟环境改换成了太空。NASA的研究人员曾经选取了和米勒一样的原料:水、氨气、氢气和甲烷,而将闪电替换成紫外线照射。实验中,这些原料以冰混合物的形式存在,正如很多彗星和小行星上的情景。紫外线照射是为了模拟新生恒星周围的空间环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照射之后,冰混合物表面也形成了复杂有机分子构成液滴。研究人员虽然未在液滴中发现氨基酸或蛋白质,但这样的实验至少证明了化学-生命演化的某些步骤是可以在太空中实现的。
34、又称“自生论”或“无生源论”,认为生物可以随时由非生物产生,或者由另一些截然不同的物体产生。如中国古代所谓“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35、Sutherland反驳道,RNA、蛋白质等等形成后,演化就会开始,原微生物就能找到新的方式来生成这些分子并让它们自我维持。
36、这些有机物在经过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后组合到了一起,然后就形成了地球上的第一个生物,那时候的生物应该是异养厌氧型的结构简单的生物,因为那时候没有氧气,它们也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靠吸收现成的小分子有机物生活。
37、有机物是生命诞生的重要因素。关于原始地球上有机物的诞生方式,著名的“米勒实验”显示:紫外线或雷电等带来的巨大能量可能促使大气中的无机物小分子形成有机物小分子。此外,也有人认为是撞击地球的小型天体(陨石)带来了有机物。
38、在新西兰罗托鲁瓦附近“地狱之门”温泉地区开展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让来自热液池的样本经历干湿循环,这会促发化学反应,形成类似RNA的分子。来源:Westend61/Getty
39、碳元素(C)是生命的基石!也就是原料。它以无数种方式与其他元素相互结合,组成活体细胞所需的各种分子。
40、据说,目前世界上长的族谱是中国的《展氏族谱》,记录了至今90代人2700多年的家族传承!比孔子家谱还要早160多年。
41、5月,地球化学家、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博士后MartinaPreiner和同事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她认为在热液喷口下方的岩石里,热量和化学反应会让水分子结合或分解,从而形成干燥的空间“岩石和水的相互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分。”她说。更多的海水会间歇性地渗入,形成“类似干湿循环的过程”。这应会让深海岩石更适合关键分子的形成,Preiner说,但她也指出这只是一种假设。“当然,你还是要做相应的实验来证明这会产生特定反应。”
42、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连续实验,结果居然在试验中制造出了作为原始生命起源的“氨基酸”。生物进化大致分为两大系统。一是把氨基酸作为有机液进行化学合成进而又进行光合作用,进化出细菌的系统;二是进化出具有大型真核细胞的动物或植物的系统。虽然我们无法亲近雷电,但是如果它对地球生命的起源做出了贡献,我们就不能不对其产生敬畏之情。
43、中世纪有人认为树叶落入水中变成鱼,落在地上则变成鸟等。自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如我国古代认为的“腐草化为萤”(即萤火虫是从腐草堆中产生的),腐肉生蛆等。
44、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生命是在原始海洋表面诞生的。然而在生命诞生的时候,大气中还没有臭氧层,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可以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稚嫩的生命怎样躲过紫外线这个无孔不入的杀手,迄今还是一个谜。
45、就像做一个化学实验,地球要怎样造出一个生命呢?
46、米勒选择了四种简单的分子作为原料:H2O、CHNH3和H2(即水、甲烷、氨气和氢气)。这些分子结构都简单,是地球早期的大气组成成分。米勒在其中一个烧瓶中加热水,水蒸汽顺着导管进入另一个玻璃球器皿中,并在那里和其他三种气体分子混合。米勒认为闪电很可能提供了起源化学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他在玻璃球器皿中不断地制造电火花,模拟地球大气中的闪电。
47、 自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如,我国古代认为的“腐草化为萤”(即萤火虫是从腐草堆中产生的),腐肉生蛆等。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就是一个自然发生论者。有的人还通过“实验”证明,将谷粒、破旧衬衫塞入瓶中,静置于暗处,21天后就会产生老鼠,并且让他惊讶的是,这种“自然”发生的老鼠竟和常见的老鼠完全相同。
48、米勒本身也承认他的实验与自然界生命起源相距仍很遥远。并且现代科学发现在火星上有氧气存在却没有生命,那么米勒假设大气层中没有氧气存在故没有生命之说就不成立,因此无法证明生命起源是由单细胞进化而来的。
49、生命是以繁殖为目的,以自发熵变为具体方式的进化和适应过程。(生命体当然是要降低自身的熵值,但这不总是成功的:有时因为自身稳态被破坏,比如衰老;有时因为无法完全抵抗外界的高熵压力。熵变主要应该是面向代谢及调节代谢的过程: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
50、在对生命早期演化的研究中,长期以来隐藏着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51、NASA“毅力号”火星车将在火星的杰泽罗陨击坑中搜寻生命迹象。来源:ESA/FU-Berlin
52、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9/08/06/1900275116
53、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这一过程是怎样形成的?前苏联学者奥巴林提出了团聚体假说,他通过实验表明,将蛋白质、多肽、核酸和多糖等放在合适的溶液中,它们能自动地浓缩聚集为分散的球状小滴,这些小滴就是团聚体。
54、同时哺乳动物的大脑大小开始跟别的生物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但是根据地下发现的化石可以发现,它们的脑容量普遍而稳定的处于一种增长的过程。
55、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已发现的星球上,自然状况下是没有保存生命的条件的,因为没有氧气,温度接近零度,又充满具有强大杀伤力的紫外线、X射线和宇宙射线等,因此任何“生命胚体”是不可能保存的。这个假说实际上把生命起源的问题推到了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去了,同时这个假说对于“宇宙中的生命又是怎样起源”的问题,仍是无法解释的。
56、就未来的发展可能而言,人工制造或者促成的机器复杂到一定程度,具备了某种符合生命内涵的基本属性的现象也将可能纳入生命的范畴,包括人机混合体,纯自由意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
57、 Frenkel-Pinter,M.etal.NatureCommun.11,3137(2020).
58、生物发生的第一步,首先需要大量“零件”,这是容易理解的一步。这些零件包括氨基酸、脂类、糖等等分子。Miller设计了一个简洁的仪器来模拟早期地球环境。沸水代表着冥古宙的海洋,简单的气体混合物模拟着地球原始的大气,电火花则模拟了闪电。在这种条件下,仅仅几天后,密封仪器中无色的水就变了颜色,其中开始含有许多复杂的有机分子混合物。原本透明的玻璃变得污迹斑斑,沾满了粘稠的黑色有机污泥。
59、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60、 Deamer,D.W.&Barchfeld,G.L.J.Mol.Evol.18,203–206(1982).
61、间歇性干燥还能帮助这些构成单元组装成更复杂、类似生命的结构。
62、火星的关注度高,因为有清晰的证据表明,火星表面曾有液态水。NASA“毅力号”火星车的着陆点是杰泽罗陨击坑,这么选择的一部分原因那里曾是一个湖泊,可能发生过Sutherland研究的化学过程。2018年,在Catling牵头的向NASA的汇报中,Sutherland帮助撰写了文稿,概括了前生命化学的研究结果,并对“毅力号”的探索位置给出了建议。“我们向他们介绍了前生命化学,并指出杰泽罗陨击坑是这种化学有可能发生的位置,而他们后也确实选择了这里。”Sutherland说。
63、撞击地面的强烈紫外线可以在一小时内杀死大多数生命。大约7亿年前,单细胞生物演变成多细胞生物,就像今天的植物一样,它们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这种微观生命花了很长时间才能使地球大气充满氧气。结果,地球上早的生命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演化为更复杂的形式。这是人生的重大突破。一些专家认为,地衣是第一种上岸的生命形式,因为它打破了岩石,自然分化为后来登陆的生物创造了一个世界,因为没有土壤,陆地上的其他生物都无法生存。在进化的过程中,生命已经逐步发展了我们所生活的环境。
64、早在1907年,著名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提出,生命的种子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第一批地球生命几乎肯定来自天外。到了1968年,科学家在太空中发现了星际分子。有的星际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氨基酸,而氨基酸正是生命的基础分子。
65、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火星只迈出了形成生命的初几个化学步骤,但没有一直发展下去。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找到的可能不是生命的化石,而是生命前化石。
66、20世纪60年代,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的化学家凯恩斯史密斯在化学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起源说——泥土说,认为生命是由颗粒细小的具有特殊结构的泥土产生的。近,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也发现了普通泥土中含有的能量可使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甚至可以合成生命必需的基础有机物质。这个发现无疑是对泥土说的有力支持,也解释了像氨基酸这样的生命小分子合成蛋白质这样的生命高分子时的脱水问题。应该说,这种学说比化学起源说的观点进了一大步。
67、曾经一个美国的科学家米勒就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氢气,氨气,水蒸气放入一个没有空气下的玻璃仪器中,然后通电。模拟原始地球环境。后竟然产生了氨基酸等有机物。因此很多科学家都接受这种生命起源说法。
68、事实上,在更原始的岩石中有生命的迹象:来自西澳大利亚41亿年的锆石中含有大量的碳,这种碳通常存在于生物过程中。但是,尽管科学家们大致知道生命是何时出现的,但他们仍然无法回答生命是如何出现的。新墨西哥大学的洞穴生物学家戴安娜·诺瑟普说:“人们提出了很多关于生命起源的理论,但它们都很难证明或反驳。”“它们中没有一个是完全令人信服的。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将填补自然科学的一个大空白,而且对寻找宇宙中的外星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69、 于是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地球生命的种子很可能来自太空。但在太空寒冷的条件下,要让无机物通过化学反应变成有机物,并不容易。其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辐射的参与,这其中就包括宇宙射线。
70、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在原始的海洋中形成的,是生命起源过程中复杂和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
71、这里的观点是,每次出现湿循环,较弱的分子或是那些无法与他者结合来保护自己的分子,就会被摧毁。Bonfio和她的团队在今年的一项研究中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尝试将简单的脂肪酸转换成类似现代细胞膜中发现的复杂脂质。研究团队制作了脂质混合物,并发现简单的脂质会被水摧毁,而更大更复杂的脂质会集聚起来。“到了一定时候,这些脂质会多到可以形成膜。”她说。换言之,可能存在一个黄金水量:不会多到生物分子被太快摧毁,也不会少到没有任何改变发生。
72、迄今为止,这个生命起源问题存在多种臆测和假说,争议不断,是现代自然科学正在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73、早出现的是生命之源,蛋白质。单细胞生活后来出现。早的是微生物菌母。 5亿年前,那里只有光秃秃的山脉和土地,只有岩石和沙子,没有生命,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壤。直到25亿年前,藻类才在地球大气层中积累了足够的氧气以形成臭氧层,以保护暴露在阳光下的生命,使生命得以浮出水面。地球上早的生命出现在45亿年前。生命就像细菌,只有一个细胞,如今地球上的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在随后的漫长岁月中,单细胞生物遍布海洋,独自生活了约20亿年。这时地球开放,寂寞,空气有毒,根本无法呼吸。大气中没有氧气,也没有保护生命的臭氧层。
74、(b)推动了一系列的生化循环(如卡尔文循环等)和元素重组;
75、形成一个大分子固然简单,但是形成含有生命信息的DNA,蛋白质需要这些有机小分子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组合。就好比用打字机打出一本完全随机的书固然简单,写出一本《红楼梦》却难上加难。
76、地球上早的生命体就是诞生在海洋里,是原核单细胞构成的生物,也就是原核生物。 是地球上第一种诞生于35亿年前,在原始的海洋中,就是蓝藻也叫蓝细菌、蓝绿藻,也是单细胞生物,也可以说是地球上早的生命起源。 在之后的数亿年中。
77、对于这个问题,以目前的科技还不能证明生命的诞生起源于哪里,有人认为生命是起源于地球,经过时间的演变才形成了生命。而也有一些人认为是指有陨石、彗星等天外物体从太空携带进来的。
78、大约46亿年前,地球诞生了。在那之后不久,地表便被岩浆覆盖。到了约40亿年前,冷却了的岩浆变成了陆地,冷却过程中水蒸气变成了海洋。在这种环境下,生命,终于在地球上诞生了,而且,还是在海洋中诞生的。
79、他们认为这种推理的根本错误在于他不懂得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自组织现象(如雪花、沙丘在一定条件下自动形成某种规则的形状,这显然不是被某高级主体有意制造的,而且也不能用概率论来推断)。生命体的根本特征是自组织的,不是被制造的。
80、 按照科学家的研究,氧气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地球生命的起源,很可能是另一种元素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这就是铁元素。铁元素在生命构成中,似乎很不起眼,但是铁元素却是蛋白质新陈代谢中不过缺少的一环,铁元素也参与到了DBA的形成过程中,科学家估计,地球诞生之后,天上的陨石带来了大量的铁资源,铁元素是当时的原始海洋的重要成分,地球早期出现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生存其实很依赖铁元素。
81、 Shapiro,R.Origins:ASkeptic’sGuidetotheCreationofLifeonEarth(Summit,1986).
82、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
83、第一个阶段,从无机物到有机小分子的过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氢气、氨气、甲烷等,这些东西合成为有机小分子,像氨基酸、嘌呤、核苷酸、高能化合物等物质。因为生命的起源是从无机界到有机界,这个过程无论在什么地方,如海底、热泉,或者太空中,都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