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唯美句子十字以内
1、(2)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对农民形象的塑造比较成功。作者描写人物没有像《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那样着重写农民在与地主斗争的同时如何克服自身的弱点而成长,却是着重于农民积极分子阶级觉悟的觉醒上。作者从人物不同的出身、经历出发,并选择了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突出他们阶级觉醒的不同点。
2、70末到80末,人道主义思潮首先表现在伤痕文学的创作及评论上,知识界对其他人性异化问题展开持续探讨和争论。争论涉及如何理解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异化的问题。人道主义及其持有者获得更多的同情和支持。异化是敏感带来麻烦的问题。文学主体论赋予主体超越具体时空无限可能性上引发激烈争论。
3、那些花蕾,通常都是开在心里,所以,即使枯萎了,还依然很美丽。那些草色,却经不住流年的侵蚀,寒风一过,就连脉络都已被马嚼泥裹。
4、先锋小说:个人主体的寻求和历史意识的确立已淡薄,重视文体的自觉,小说的虚构性,叙述在小说方法上的意义。马原:84《拉萨河的女神》当代第一部将叙述置于重要地位的小说,叙述圈套,《冈底斯的诱惑错误虚构》以西藏的历史文化为背景洪峰:86《奔丧》《》87《瀚海极地之侧》不限于文体的实验,奔以反讽态度和叙述方法处理传统的悲剧性故事的颠覆性。
5、(2)运用大量的口语。通过近似日常对话的形式和大量口语的运用,表现明快的接近生活的情绪节奏。
6、青丝不知白发泪,晨光熹微,笙笙花腔把人催。(古风唯美句子十字以内)。
7、孙犁:五六十年代《津门小集》他的散文个人经历体验为题材,以类型典型化编写而警示后人。笔墨平淡古朴耐人寻味,对往事故人回忆中流露人生无常的感慨和饱经忧患的残破意识,化绚烂为平淡,超然平静眼光看待人生悲喜,隐藏自我感情与平淡中
8、陆文夫:五六十年代短篇,取材苏州工厂里巷,苏州市井风情城市文化体验在人物性格日常生活细节描写和语言运用体现,文革后理考伤痕写作阶段,扔执着于对当代历史的反思,被放置在城市文化与个人命运关联的背景中《小贩世家井围墙》中篇《美食家》代表作,叙述张弛有序的节奏,韵味的幽默语言。(古风唯美句子十字以内)。
9、七月诗派:艾青影响下,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及以后的《希望》《诗垦地》《呼吸》等杂志为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
10、-63)人成各,今非昨,秋如旧,人空瘦-64)灯影浆声里天犹寒水犹寒梦中丝竹轻唱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外人未还人未还雁字回首早过忘川抚琴之人泪满衫-65)萧萧扬花落满肩落满肩笛声寒窗影残烟波桨声里何处是江-66)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见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67)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68)我宁可我们不曾相濡以沫,我但愿我们从来就相忘于江湖。-69)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11、从抗战爆发到40年代结束长期战乱,中长篇杰作繁荣小说成熟的重要标志矛盾《霜叶红似二月花腐蚀》老舍《四世同堂》林语堂《京华烟云》《金锁记》等。写实和抒情更深入发展部分与现代主义世界潮流融合,国统区讽刺和追忆小说,沦陷区的洋场通俗先锋混合型小说,解放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新型小说,不断渗透影响——60年代终止或变形延续不断发展下去。
12、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西线风云》注重事实分析客观文笔简朴苍凉,夹叙夹议间或以古今事例类比。40年代:抗战初《台儿庄血战经过》报告文学与时代同命运共呼吸引起轰动性的阅读效应。国际题材游记:朱自清《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纪实语言洗练李健吾《意大利书简》博学机智些游记自由的写法个性创作
13、还记得,我们一起嬉戏在故乡的那条溪水里,那时我们笑的是多么的纯净;还记得,我们在清晨一起走过校园的绿荫小道,那时我们一起朝着大学的梦前进;还记得,我们一起跋山涉水看风景,那时我们便是世间美的风景……原来缘分一起就在身边,原来你一直看着我的脚印。
14、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历史剧,抗战时期虎符,屈原,高渐离,提出据今推古的理论,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即历史精神的把握和表现前提下的出入,取材于战国的历史剧作,虎符,棠棣之花,屈原,高渐离,笔下的悲剧主人公屈原,如姬,高渐离崇高却被历史环境打败的历史悲剧,有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悲壮性,表现历史悲剧精神,同时为追求历史与现实时代精神的真实,改动具体历史事实大胆想象,是浪漫主义历史剧的一个突出特点。郭沫若笔下屈原高度政治化,剧本追求政治尖锐性主题。形象厚度不够,缺乏思想艺术力量。南后丰富了剧本内涵。弥补屈原简单化形象。强调时代性现实针对与政治尖锐性是这时期历史剧的共性。郭历史剧艺术个性是主观与抒情性。将自我生命体验熔铸历史人物身上,表现自我人格与个性。另一特色是浓郁的诗意,成为戏剧的诗。体现一是外在形式的插入,二是内在强烈抒情性,戏剧与诗达到和谐和统一。五四话剧诗意较浓厚,第二个十年社会剧发展,抒情减弱。曹禺北京人,家和郭沫若历史剧代表抗战时期诗剧融合的新水平。
15、如何看待民族形式的来源(1)向林冰为代表重视民间旧形式运用,否定五四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2)葛一红为代表否定民间形式合理成分及五四新文学,无视文学与大众脱节的弱点(3)1940下半年深入到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对待文化遗产更实质的问题。郭沫若认为民族形式要根植于现实生活胡风认为民族形式从生活里出来是反映民族现实的新民主主义的内容所要求包含的形式。他视野中仅有世界进步文艺表现了偏窄性。
16、阿城:中篇《棋王对朴素本源推重的生命意识,推重直觉体验的感知方式》代表作《树王孩子王》遍地风流的一组短篇,政治和社会矛盾在作品中被淡化,从基本的生存活动表现众生的生活,寻根表现我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理想的精神,作为人对世俗生活超爷的凭借,阿城小说重视文学民族传统的继承,略带幽默的白描的叙述方式,语言自然素朴不浅俗,重视人物事件直接呈现,避免感情过分外露,抑制叙述人的过分干预。
17、臣妾的脑子好似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思绪,从自己决定放弃那一刻,不会再想任何关于君的一切。
18、终有一天,臣妾可以大声的说,臣妾已经不爱君了,终有一天……
19、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
20、言情侠义侦探滑稽等通俗小说都是近现代都市的文化产物,主要以都市中具有初步阅读能力的市民阶层为对象,具有消遣娱乐的消费性,50年代后基本受到排斥的对待,50年代中期百花时代文学界对张恨水等的通俗小说作了有保留的重新肯定,表现了拓宽小说创造道路的意象。总体来看,通俗小说的文学样式在当代基本处于断裂消亡的境地。
21、50年代:诗作大量表现各种正是运动和中心工作,1958年《百花齐放》101首组诗,阐释百花齐放的方针宣扬大跃进运动的成绩。
22、史铁生:初期小说《午餐半小时》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1983《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自传体的叙述语调,赞美原始朴素动人的人性,看出生活的荒诞为精神找可靠的根据的写作驱动力,对普遍性生存,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个人精神历程探索的叙述而意义深远,小说浓重的哲理意味和宗教感,情节故事趋于淡化,思辨议论和语言成分构成主要因素,《命弱琴弦》温情而宿命的感伤,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90年代《我与地坛务虚笔记》重要中短篇《奶奶的星星山顶的传说礼拜日》
23、《天安门诗抄》:76年底四人帮被捕,童怀周将搜集保存的部分诗词抄写张贴于天安门广场,发出征集散失作品的倡议书。选出一千五百多篇编成天安门诗抄,以旧体诗词曲居多,新诗只一小部分。旧体诗词的现成格式可被套用或翻新的比喻典故,现成的句子,是精炼而隐晦表达政治观点和情绪的号选择。天安门诗歌是种政治表达,是文革间美学日常生活化和诗歌政治化的另一典型体现。
24、林庚:自由诗时期《夜,春夜与窗》新的格律诗试验《北平情歌》从现代生活语言全新节奏从历史经验中寻找新的格律,从外来形式的引入转向对传统的借鉴,不符合自由诗时代潮流。
25、王朔:1988年后作品挑战性的冲击,《动物凶猛》出色,个人化的历史叙述倾向的显示,挑战文革的统一书写拓宽这一题材的表现空间。顽主是中心形象和作品主角,叙事人显示的姿态。对主体意识的抗拒,在世俗情境中展开,调侃嬉笑怒骂基调的语言,争议是道德精神倾向上的选择,文本内在混杂性,对主流意识的颠覆却留恋,转型期特征的写作姿态。
26、君要克服的是君的虚荣心,是君的炫耀欲,君要对付的是君的时刻想要冲出来想要出风头的小聪明。
27、郑证因:北派技击武侠小说一路,1941代表作《鹰爪王》系列八十多部作品,武功描写偏于写实。又实到虚艺术化的境地,阳刚之气直接影响硬派武技的描写。
28、叶圣陶——问题小说——人生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穷愁)小说关心下层主体严肃,也有爱与美的倾向,似乎都有洗涤人心的决定作用。他把关注的问题更集中于封建制度下人和人的隔膜(隔膜),这种隔膜的主题和鲁迅国民性改造有相同之处。问题小说过去。他转而描写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灰色生活和精神历程,而采取了冷静批判立场揭示其精神病态。成熟的前期代表作品是《潘先生在难中》塑造了一个多侧面又统一的小市民性格典型。此后他于暴露色彩中内蕴的讽刺喜剧手法,讽刺属于鲁迅一派辛辣而平静,暗含冷光。他开创的逃难题材在矛盾,张天翼,沙汀手中继续发展。他少写爱情故事,提炼出冷静客观的叙述语言1930年《倪焕之》现代长篇小说的真正开端提供了倪焕之这一独特的五四理想主义者的典型形象,是五四小说的小结开启了下一阶段。30年代作品悲哀平淡中加进饱含深意的讽刺性《多收了三五斗,李太太的头发,英文教授》状物写人针缕绵密
29、文革期间短篇继续对当代生活快捷反映的传统。72到76长篇写当代现实省会占主流,其余为革命历史题材。集体创作占一定数量。《万年青山川呼啸》符码化模式化倾向。高大的英雄形象,围绕的次要正面人物,阶级敌对力量对立面,设置各种问题人物,分属不同阶级的人物环绕中心事件展开冲突,结局是主要战胜敌对。象征修辞方式,叙述者全知的视角干预并控制事件,意识形态的粗暴声音。
30、浩然:50中期牧歌式的表现京郊农村新气象的短篇。长篇《艳阳天》60激进力量有关社会结构的描述的体现,阶级力量的性质更加清晰,对立阵线分明,冲突尖锐激烈,阶级斗争渗入到生活的空隙,笼罩一切的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有特色的叙述语言,现实主义小说对生活细节的重视,有一定的丰富可读性。中篇《西沙儿女》典型图解式作品。
31、文学革命成绩:白话文的全面推广外国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创作取得成绩。文学革命是一次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带来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在文学世界化与民族化的对立统一中实现文学的现代化。
32、乡土小说从20年代中期便形成一股持久的创作潮流,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清新的泥土气息,突破了“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相对狭小的天地,拓宽了新文学的反封建题材,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青年作家将关注的目光更多的转向社会,转向民众(主要是农民)身上,从而使得新文学和社会生活土壤的连接更紧密。乡土小说对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用巨大,大部分乡土作家从关心个人的感伤情绪、个人的回忆,到关注社会和民众,从浪漫理想转向对现实的探索;并纠正旧小说遗留的简括式叙述方式,加强实地描写,加强场面、人物的细节描写,小说的重心由情绪、情节的展示转向以人物为中心的刻画。许多乡土作家从早期的主观抒情,越到后来就越归向客观写实,甚至讽刺,让现实主义在新文学中的主流地位得以加强和巩固。
33、一曲琴韵瑟瑟,悲欢尘世离合。一抹沧桑,盈满袖暗香,将尘俗情思泯于无痕。
34、废名:虚构的世界。《桥》反映乡村风景风俗人情之美,独有的人生态度和体悟生命的方式。作者对人间纯美的向往从人生困窘到乐天知命冲淡为衣悲哀其内与主张虚静的任机随缘的禅宗观念合拍。莫须有先声包含对乡下民性的观察对禅化世俗的认同运用貌似放浪的人物表现知识分子内心的忧郁。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淡化戏剧性的故事,重在以简僻留有涩味的词句营造诗境,小说的灵魂理解成诗文字写成散文,叙述者的意识流动转换视角,插入心理性的跳跃词语分解情节扩散出多意的文化味浓厚的小说样式。将西方现代哲学思想与东方禅宗思想调和,反映京派对中西文化的特殊立场。废名的影响——沈从文。何其芳。卢焚。王坟,李同愈。汪曾祺
35、巴金使命感强的作家文学创作是个人情思也是崇高事业的寄托。批判旧事物表达真实作品与时代呼应。。前期热烈酣畅后期深沉也充溢着激情,以情动人的一贯风格。问题单纯朴素流畅有声有色的表现鲜明的感情,整体的审美氛围,感情色彩的词汇动势强烈的句式抑扬力度的语调。中长篇小说创作自成一家。
36、连天荒草没城台,漠上斜阳雁归来。曾经将军负韶华,不知红芍为君开。
37、言情侠义侦探滑稽等通俗小说都是近现代都市的文化产物,主要以都市中具有初步阅读能力的市民阶层为对象,具有消遣娱乐的消费性,50年代后基本受到排斥的对待,50年代中期百花时代文学界对张恨水等的通俗小说作了有保留的重新肯定,表现了拓宽小说创造道路的意象。总体来看,通俗小说的文学样式在当代基本处于断裂消亡的境地。
38、许钦文——是受鲁迅影响较早的语丝社作家,中篇小说鼻涕阿二用讽刺的笔法刻画了一个阿Q式的人物,是对鲁迅的模仿。他的小说在冷静白描的基础上能抓住人物心理的苗头,甚至开始处理精神分析题材,但文字的平铺直叙限制他取得更高的成就。蹇先艾纯粹的乡土型文人。由于坚持写实社会批判的锋芒不露于外具有较强的讽刺功用。许杰和台静农题材类似将暴露转为喜剧式嘲讽的笔调紧扣不松。
39、沈从文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曾经尝试用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
40、若我白发苍苍,容颜迟暮,你会不会,依旧如此,牵我双手,倾世温柔。
41、星星们一起跑到了月亮姐姐身边,正在津津有味地听着月亮姐姐给它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你看,它们正在淘气地眨着眼睛,那只是部分的星星,还有一部分的星星,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组成了各种各样可爱的小动物,有小熊猫、小狗、小猫、小白兔……它们把天空点缀的格外美丽。
42、风轻雨掩,渲染几许微凉;遥指雏菊,独奏一世咛叮;浅澈眸光,透过了几度春秋?斜阳草木,一曲浅泪,曲曲柔肠。雨,轻念,浊灯,清唱了悲欢离合;思絮凌空,颤动着随风飘舞;流年迷离,谁的浮华散落了谁的衣襟?弹指岁月,倾城间烟灭;玲珑容颜,泛起了粼光湖面跳跃着的曾经。
43、梅娘:小说以描写宦商封建大家庭的女性生存状态为显著特色,婚姻恋爱题材中凸现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和生活遭遇叙述比张俗比苏雅。代表性作品《蚌鱼蟹》揭示了大家庭女性的三种生命处境(似蚌肉等待宰割似鱼无法钻破渔网似蟹勇敢的出走)小说讲究标题的象征性表明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注视程度,青年男女故事有可读性行文舒展有致女性讲述故事的细致敏感
44、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45、“语丝”派得名于1924年创刊的《语丝》周刊。是一个散文流派。《语丝》的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在坚持思想革命这一点上,“语丝”派是比较执著的。他们的主要成就仍在于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语丝文体”,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
46、鲁迅曾出色地描写过乡土中国,以人道主义的或阶级的观念去发现农民,他笔下的农民主要作为被同情和被怜悯的对象。赵树理事实上承继和推进了这一文学传统,不过他并不是从一般意义上发现农民,而是直接与农民对话,展示劳动者在逐步打破枷锁的过程中所焕发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新的道德风貌。赵树理在观察表现中国农民社会时,有与鲁迅大体相同的角度,即从农民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去进行历史的考察。但不同的是,鲁迅主要揭露中国农民精神上的创伤,以唤起人们的觉醒,赵树理则主要表现中国农民在政治、经济翻身过程中所实现的思想上的翻身——农民精神、心理状态的变化,并且从这个变化过程中,来显示农民改造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47、叙事体作品心理刻画艺术的成就——社会结构剖析和心理结构剖析的统一是心理刻画的重要特色。矛盾,丁玲吴组缃杰出代表。京海派在心理分析及潜意识的开掘成绩注目。戏剧语言丰富的心理内涵进展。讽刺艺术形成尖锐社会政治讽刺与温厚的世态嘲讽两派,张天翼老舍杰出讽刺艺术家。出现具有鲜明民族风格与个人风格又有现代品格的代表作品,鲁迅二心集,伪自由书,矛盾子夜,曹禺日出,趋于成熟。
48、相思扣,相思泪,又何用,该来的还是要来,该去的还是要去,谁能左右命运。
49、这一时期的诗歌观:要求诗人站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立场上去。反映现实,“诗的意识形态化”
50、华汉《地泉》及重版:1932年的阳翰生的《地泉》重版,可以看作是左联有计划地清算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一个重要事例。《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是初期革命文学中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重版时,瞿秋白、茅盾、钱杏屯阝、郑伯奇四人为之分别作序,对"革命的浪漫蒂克"进行了清算,否定将人物描写变成"时代精神号筒"的简单化写法,以及概念化、公式化的弊病,提出新兴文学应当唾弃这样的创作方法,坚决地走向"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
51、每次都以为臣妾不去主动找君,君会来找臣妾。可后臣妾才发现,是臣妾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
52、30年代初中期青年杂文家,唐弢:杂文简明有文采政论与艺术散文笔调的结合《推背集海天集》借现实与历史的因由而剖析似鲁迅。40年代:鲁迅风致作品尖锐泼辣富于批判性侧重从历史的角度发掘社会病的渊源《从奴隶到奴隶氓丑逃与趋》杂文善长注重勾勒世相注重形象性,流露出感情与诗意。
53、太阳的意象表现了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永恒的主题《向太阳》(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黎明的通知》(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新时代的来临,诗人是一个时代的预言者与理想世界的呼唤者)
54、毛文学思想及依此文艺路线政策在50年代大陆整体范围确立为遵循的路线政策,带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发动支持一系列运动批判旧文化文学的理论制度和代表人物,领导1942延安的文艺整风,五六十年代发起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胡适政治哲学文学思想运动,发起与讲话文学思想上存在分歧的胡风集团的攻击,对1956——1957年文学异端力量的攻击,60年代十年文化大革命运动。
55、《二月》:对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晶。萧涧秋。强大的封建主义习惯势力面前,个人奋斗,人道主义理想的碰壁。
56、四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代表的前期新月派
57、主人公方鸿渐:性格怯懦,柔弱,弱智知识分子,嘴上机敏。传统文人的正义感,忠孝为核心,儒道合一的文化性格。
58、汉园三诗人:继承戴并形成独特风格,1936年《汉园集》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东西方诗学融合新一代诗人。
59、田间:时代鼓手第二个十年开始创作《未明集中国牧歌中国农村的故事》抗战初期《给战斗者》产生影响,创造鼓点式的诗,闪电似的感情突击,第一节将诗歌的感情思想重点叙述出来将铺垫过渡全部省略,又利用诗句的分行形成急驰的旋律,一行精而短以诗句的连续反复来渲染雄壮的气势。形式自由鼓点式节奏对抗战诗歌散文化民间化是新的创造和推动。
60、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汤显祖《牡丹亭》
61、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了他们的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他们的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赞颂的又只是清新、美丽的自然,而非神秘伟大的自然;所歌咏的又只是质直、单纯的恋爱,而非缠绵、委屈的恋爱。”他们的首要贡献是爱情诗的创造,所塑造的纯净率真的爱情女主人公形象在现代文学史上并不多见。湖畔诗人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精神的另一表现形式。
62、以韩愈、孟郊、李贺等为代表。追求立意奇绝,文字新巧。
63、成语发音:qián kūn zài z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