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读书的好处与坏处5条【文案63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26 07:14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读书的好处与坏处5条

1、读书,不是一群人的热闹狂欢,而是一个人的寂静时光。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有时候,寂静是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一切都渐渐远去,而你自己的心也变得波澜不惊。

2、常常有人问我,学习哲学有什么捷径,我的回答永远是:有的,就是直接去读大哲学家的原著。之所以说是捷径,是因为这是的途径,走别的路只会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后还是要回到这条路上来。

3、方法,实际即是一种操作;操作是要受被操作的对象的制约的;被操作的对象不同,操作的程序亦自然会因之而异。许多人似乎忽略了这一点,于是无意中把方法过于抽象化,不仅将文献上的求证,混同于自然科学中的实验,忽略了在中国文化中不是缺乏一般的求证的观念,而是缺乏由实验以求证的观念,并且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假设,以同样的分量移用到读书上面来,于是产生了:读书专门是为了求假设,做翻案文章,便出了许多在鸡蛋中找骨头的考据家,有如顾颉刚这类的疑古派。把考据当作学问的整体,辛苦一生,在文献中打滚,从来没有接触到文化中的问题,尤其是与人生、社会有关的文化问题。这种学者,才真是不生育的尼姑。笨人将不知读书应从何下手假设,聪明人为了过早的假设而耽搁一生。因此,我觉得胡先生这两句口号,可以有旁的用场,但青年学生在读书时,顶好不必先把它横亘在脑筋里面。

4、(大雄:我觉得说的很对,我们看书是不应照单全收,但不应觉得自己NB而说别人的书这儿不好那儿也不好,吸收其精华就好。)

5、从2004年的《教师之友》到2015年的《读写月报新教育》,两份杂志的文章,历经十余年,读来依然不过时,依然有切肤之痛,有富于教育含金量的故事,有名师和草根的争鸣,有教师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奇妙旅程,有沉甸甸的回忆和闪亮的智慧……如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先生所言——

6、在这一天,适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书”?

7、说了许多好读书的坏处,当然坏处还多,譬如好读书不是好丈夫,好读书没有好人缘,好读书性情古怪。但是,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8、读这本书之前,我是没什么期待的,试想一个外国人来品头论足中国美食,会是多么不伦不类,但读过之后,我发现自己错了。你永远无法想像一个吃货的潜在力量是多么地强大,而且是个吃货!一个英国女生,扶霞,在1992左右来中国,完全蒙逼的状态,是美食让她走出了迷失,终走上了渡劫之路。

9、“独居,然后呢,现在我的回答是,回归人群。”



10、当晚趁孩子睡着之后,我再次拿起这本书,慢慢读下去。这确实是一本淡如水的游记,看作者平平淡淡的上下班,简简单单的做饭,如何培养爱好排遣空暇。在这本书里,会看到一个年轻女孩在冰岛首都生活的点点滴滴。

11、还有人说,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12、杂志的文章总被提起,顽强地被提起!那些文章若干年后依然精彩而耐读!

13、文学(乃至其它任何艺术)是在突破中前进,你要时时注意,前人走到了什么地方,同辈人走到了什么地方?任何大家,任何名著,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当你学习它的时候,必须将它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屁股后面了。

14、(大雄:毛爷爷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他很少用笔记本,而是把自己读书心得体会,读到的精言妙句都批注到书本的字里行间。毛爷爷在读过的《伦理学原理》一本书中,批注达12000多字。)

15、首先应读书的序例,即序文和凡例。过去我们有个坏习惯,以为看正文就行了,序例可以不看。其实序例里有很多好东西。序例常常讲到写书的纲领、目的。替别人作序的,还讲书的优点。凡例是作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这些都很好,而我们常常忽略。

16、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环境和条件,怎么能够说某一种读书方法就是好的读书方法呢?但是在许许多多的读书方法中,我们可以参考、比较、选择,更可以综合采取一种能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加上我们自己的经验和努力,归纳出我们自己的一种读书方法来。(大雄:说到点子上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才是好的,别人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参考尝试。)

17、我以为读书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有目的的读书,另一种是无目的的读书。“有目的读书”,就是我们在没有读书之前,抱定了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疑问,需要解决,问人问不到,或问到了却解答得不够详尽、不够透彻,这样去读书,是有目的的读书。

18、@三毛: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19、为了使读书容易见效并且容易发生兴趣,我想好是采取有目的的读书方法。所谓“有目的”,就是自己选择一种兴趣所在的专门学科或现实问题,作为研究考察的目的,依照这个范围去选择书籍刊物,从这个学科或问题的基础知识了解起,顺着程序,把问题一层一层扩展开去,深入地研究。

20、到了南京总统府,我一边纠正导游讲解的错误,一边给儿子讲江宁织造署、曹寅、曹雪芹和红楼梦,讲太平天国如何兴起、曾国藩如何组建湘军、曾国荃如何攻破天京,讲孙中山和蒋介石。

21、带他去看故宫,听德云社相声,是爱热闹的我没错了~

22、《鱼翅与花椒》以一顿记忆犹新的午饭结尾,那仿佛是一道门槛,一个自我认知的灵光时刻。只要肯花时间,放下芥蒂和成见,谁都可以融入另一种文化,正如美食无国界!

23、好读书就别当官。心谋着书,上厕所都尿不净,裤裆老是湿的,哪里还有时间串上级领导的家去联络感情?也没有钱,拿什么去走通关关卡卡?即使当官,有没有整日开会的坐功?签发的文件上能像在新书上写读后感一样随便?或许知道在顶头上司面前要如谦谦后生,但懒散惯了,能在拜会时屁股只搭个沙发沿儿?也懂得猪没架子都不长,却怎么戏耍成性突然就严肃了脸面?谁个要整,要防谁整,能做到喜怒不露于色?何事得方,何事得圆,能控制感情用事?

24、大学生的阅读资源,主要来自图书馆。但是,我希望大家有空也到书店走走。书店当然比图书馆狭小得多,但它是很有意思的文化前沿。

25、@十三潘:多学一点知识,就少一句求人的话。

26、问对教育原创教育创新学校案例(回复“转载”即可获得授权):

27、我不主张在课外阅读中做很多卡片,却赞成写一些读书笔记,概括全书的神采和脉络,记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种读书笔记,既在描述书,又在描述自己。

28、让建筑与儿童对话:芬兰Arkki学校不仅仅有1300个小时的建筑课……

29、为了追逐梦想,嘉倩毅然放弃了那个令人向往的英国使领馆工作,走遍中国并出版了12本书。这个在亲戚眼里“还不错”的姑娘,本该过上“还不错”的婚姻生活,不幸的是,她在怀孕5个月后离婚了。低迷很久后她决定去冰岛这个足够远且谁都不认识自己的地方,去做那个心里有故事,生命有厚度的姑娘。这让我敬佩,那年,她28岁。

30、作者根据自身经验回答了学生关于读书的十个提问,具有实操性。每个人都可以借鉴。

31、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言;(3)知其意;(4)明其理。

32、这种从国外舶来的卡通书,实在是商业社会的一种产品,是影视文化的一种变种,长期读它,对文字的消解,对阅读的剥离,只会让孩子随之变得越来越懒惰,越来越不懂得读书。(大雄:我觉得除非打算把孩子将来往从事卡通行业的方向培养外,应该少读这类书。)

33、其实之前一直对游记不怎么感冒,因为我总觉得所谓游记没有自己亲身体验来得真切,来得有趣。但是d群办同事对这本书的荐语让我对这本来自冰岛的游记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34、对比川菜的热爱,书中出川部分就是猎奇了,有些蜻蜓点水,更多的是与文化层面的探究,一个美食话题,引出这么多的文化交流,可见四个自信的文化自信不是盖的。对食材奇特的追寻,中国人什么都吃,尤其看到什么与众不同的动物就想着好不好吃,清蒸好还是红烧好,我野味吃的不多,但小兴安岭里面有的都尝试过,结论是,地上跑的都不如家猪,天上飞的赶不上家鸡,水里游的还是虾好,或许可以开发一款品尝野味的VR软件,大家都可以尝尝蝙蝠到底好不好吃,也能知道冠状病毒是什么味儿。

35、常有人问我是如何指导孩子读书的。这确实是个问题。如今的书不是少,而是多得几近泛滥且鱼龙混杂,而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大多数时间又被繁重而无奈的学习考试所牵走,为孩子选择有用又有益的书来读,是每个做家长都会重视的事情。并非开卷有益,我同意这样的说法,要将这话告诉我们的孩子。(大雄:并非开卷有益,好多牛人都这么说。)

36、垫什么样的底,就会建什么样的楼。因此尽量要把底垫得结实一点,但时间不多,要寻找一种省俭方式。省俭的垫底方式,是选读名著。

37、@小秤子怦怦: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发财,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38、简便。一卷在手,不必窗明几净,也无须红袖添香,椅上凳上床上厕上火车上轮船上飞机上地铁里树荫下草地上,站着坐着歪着斜着仰着趴着随心所欲;经济。书本只要内容有趣,贵点贱点厚点薄点精装简装横排竖排并无差别,买来借来租来捡来都一样令人陶然。地摊上淘来的打折破书,或许比书店里买的新书更有趣味;静雅。也就是不骚扰他人。读书忌喧哗浮躁,一人读书不必说,你去图书馆的阅览室看看,座无虚席,鸦雀无声,那种地方就是不读书,静坐一会,也让人心平气和,烦嚣顿灭。

39、这个不一样的推荐语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别样的兴趣,终于在多位爱书种子选手(五六位之多呢)之中,我有幸中标,获得了“月”读这本书的机会。

40、@十年的女友就要嫁人了:可以有底气的说:“你很好,但是我也不差。”

41、带着这样的感怀,我们推出了特别的一期两书~听他人对我,看我对他人。我们也招募到了6位读书人兵分两路为我们解读本期“月”读数目:《鱼翅与花椒》&《独居冰岛的一年》。

42、这几个年轻人吊炸天,为了美感,竟然把小学课本改头换面

43、明其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的人的主观的认识和判断,也就是客观的道理在他的主观上的反映。理和意既然有主观客观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反映、体会和判断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仅只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

44、读书是一定要有方法的。凡事都要有方法才能做得好,做得有效果。有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没有方法就必至事倍功半。

45、我想到的是,去年国庆我和夫人带着儿子去江苏旅游,到了扬州瘦西湖,当导游提到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便更进一步给他讲江峰青的对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讲风景的美、文字的美与想象的美;

46、就是这般瘟头瘟脑地读了去,居然也得了不少的文史哲知识。后来,条件好了,有条件系统地连缀贯串一下,也就成了有用的知识。写《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的原始积累就在这个时期。——当时真的没什么目的。

47、书上的内容不能照单全收。作者也也可能出错。可以把自己不同意这本书的看法写出来。但前提是有个谦虚的态度,先看到书中好的一方面。

48、(大雄:我觉得这是他说这篇话的亮点,你去图书馆可能随便拿一本书就看,是不是好书不好说。但是在书店买书,因为要花钱,所以你选的书会更有价值。)

49、读不下去就放下,不要硬读。这就是非专业阅读的潇洒之处。这么有名的著作也放下?是的,放下。因为你与它没有缘分,或许说暂时无缘。

50、@长崎山下:为了摆脱平庸,为了配得起爱人,为了给父母买东西时像他们为我买东西那样爽快。

51、所谓“无目的读书”,倒也不是全无目的,为了消磨时间,为了享受乐趣,这也都是目的,不过这类目的不是直接的和预定的目的而已,不是针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到书中去求得解答。这样的读书,我们就叫它做“无目的读书”。

52、精其选。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

53、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从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书,都是经过历来群众的推荐,经过时间的选择,流传了下来。我们看见古代流传下来的书,大部分都是有价值的。现在我们所称为“经典著作”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54、 三曰读书有乐趣。古人的《四时读书乐》一诗,算是代表。

55、答:这两种方法都很重要,我觉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就是同一个人读同一本书,方法的选择也会根据时间、目的、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比如读一本文学作品,可以浏览取其大意,也可以通读后掉过头来对精彩部分细细研读。有时候我们需要不求甚解,享受阅读快感,那就快一点、多一点;有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研究,破解写作秘密,那就细一点、精一点。我有一个习惯,发现一本好书,会反复重读。就像《走遍天下书为侣》里说的那样,每一次都能发现新的东西。那种感觉简直太棒了,就像你跟一个喜欢的老朋友一次次见面喝茶聊天一样,每次都能聊得意犹未尽。

56、以自身专业或心中问题为核心,列出一部分书出来,系统的读。

57、初做学问,或容易被别人所蒙蔽,待稍微读了几本书之后,又容易被自己所蒙蔽。既不“以人蔽己”,又不“以己自蔽”,则怀疑的精神固然重要,而质疑的能力就更显得重要。

58、说到这儿,有人在骂:瞧,这就是读书人的酸劲了,为什么不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呢?真是阿Q精神喽!这骂得好,能骂出个阿Q,来,便证明你在读书了,不读书怎么会知道鲁迅先生曾写过个阿Q呢?!因此还是好读书者好。

59、上学期我语文阅读成绩合格,有什么办法能提高?是否要多写课外作业、多看书、多上兴趣班?

60、说了许多好读书的坏处,当然坏处还多,譬如好读书不是好丈夫,好读书没有好人缘,好读书性情古怪。但是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61、人活着不能没有钱,但只要有一碗饭吃,钱又算是什么呢?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中学生朋友,一定要把书看重,什么都不要眼红,但可眼红读书,朋友可以不交或少交,书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贫困倒是当作家的准备条件,书是忌富,人富则思惰,要学会逼自己静心读书,深知书中精义。

62、但还是不能满足,只好见书就读。从《中国哲学史资料简编》到《奇门遁甲》,从《儒法斗争史》到《基度山伯爵》,今天读《皮克威克外传》,明天又是《宋元学案》,忽而读到《第二次握手》,倏然又读《辞海》、《诗经》、《楚辞选》等什么的。看见什么读什么,摸到什么读什么。从来没有为名利研读治学的心思。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