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霸气语录
1、在他看来,老好人之所以老是犹豫不决,便在于他们难以把握机会,所以当他们要做出决断时,了解自己是前提,然后再去认真分析对手,了解对手,权衡自己与其区别。
2、世界上贫穷的人,不是身无分文的乞丐,而是见识短浅的人。(鬼谷子霸气语录)。
3、情心与道心其实并不冲撞。道既存在于万物之中,自也存在于世俗之情中。天地有阴阳,禽兽有雌雄,世人有男女。阳阴相合,雄雌相匹,男女相配,此乃道之常理。情心即道心,道心亦即情心。生情与修道,二者并无相碍。不悟情心,难通道理。缘到情到,缘止情止;情到心到,情止心止。
4、鬼谷子说:“先谋虑计定,后行飞箝之术。”他的意思就是说,做任何事时,都要先看清形势,然后再采取行动。如果你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看不清形势,而贸然发表言论或不满,自然就会与对方交恶。但,如果你看清了形势,然后采取了明智的策略加以解决的话,自然就会避免与人发生冲突。正像有句话说:“两斗皆仇,两和皆友。”如果双方为小事计较起来也就心存隔阂,不欢而散了。同样,在一些是非原则问题上,如果双方谦让就能达到双赢,皆大欢喜。
5、针对不同的目标对象,针对他们的需要,有策略地沟通,就能收到好的效果。给智者以广博的知识,给博者以精美的言辞,给辩者以扼要的观点;与贵者交谈展现气势,与富者交谈展现眼光,与贫者交谈展现利他的真心。
6、智慧是用在众人所不知道,而能用在众人所不能,阴谋在无形之中,常比不争不费
7、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难为。
8、话说陈友谅在杀害徐寿辉以后,他便把控了天完政权,自称汉王。由于当时陈友谅在长江上游,而朱元璋占据了长江下游的南京,所以陈友谅便先于朱元璋率先起了战端。这时陈友谅和朱元璋都曾对张士诚伸出橄榄枝,想要与之结盟。
9、一个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定要做到「审时度势」,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10、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你只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就好比钻进林中,但见树木,不见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处绝顶,用眼望下去,用直觉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11、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如果把天下比做大海,风向是时,因风而动的潮流是势。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时用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12、他们懂得讲究,也能够将就;既可以享受好的,也能够承受差的。
13、智慧是用在众人所不知道,而能用在众人所不能,阴谋在无形之中,常比不争不费
14、圣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有五:有人把阳德的人,有人把“的人,有理由相信真诚的人,有以被遮蔽的人,有人把活着的人。
15、《鬼谷子》开篇第一卷中,便特意强调,"观阴阳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16、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d,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17、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如果把天下比做大海,风向是时,因风而动的潮流是势。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时用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18、释义:不要还没有深入就答应,也不要还没有深入就拒绝,只有深入其中,才能了解真相。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为自己增加保护,如果拒绝别人的进言,就会让自己孤立起来。
19、——《鬼谷子》第十篇所以圣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隐而不露,而愚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大肆张扬。
20、使用智谋,就是要用在一般人不知的地方,就是要用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
21、摄取内心的方法,就是如果遇见好学技术的人,就称赞他的长处,传播远方;然后验证,以其技艺为神奇怪异,从而惊叹,这样他的心绪就会归向于我。
22、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你只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就好比钻进林中,但见树木,不见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处绝顶,用眼望下去,用直觉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观天下》
23、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心无妄念,一是死人,二是神人。你两者都不是,有此妄念,为何要控制它呢?
24、效之于人,验去乱其前,吾归诚于己。——《鬼谷子·中经》。
25、老子说:“知(智)者不博,博者不知(智)。”智与博并不是完全绑定的,而且是很难同时具有的。两者都是跟知识相关的两个概念,智者是体现知识的深度和应用,而博者则是体现知识的广度和了解。
26、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27、国学经典鬼谷子中,就记载了八句名言。第一句:与勇者言,依于敢,不要畏惧别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第二句:与贱者言,依于谦。谦卑地对待地位不如自己的人。第三句:与穷人言,依于利。对于缺钱的人谈利益比较合适。第四句:与富者言,依于高。和有钱的人交谈,表现出自己的气势和格局。
28、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他们进山前都只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这四人运用鬼谷子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入相,呼风唤雨,左右了战国乱世的政局。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鬼谷子的言传身教。
29、张士诚是个很好说话的人,当然,这是对于跟他草创的那批兄弟而言。当他发财以后,他的弟弟以及女婿大肆敛财,他也纵容包庇,比起徐寿辉和朱元璋这些勤政劳模而言,他实在是有些失败。
30、天下不治,在于人心不治。人心不治,在于欲念横溢。欲治天下,首治人心;欲治人心,首治乱象。治乱不过是个手段,治心才是务本正道。若是我等只为治乱而治乱,只以强力统一天下,纵使成功,天下非但不治,只会更乱。
31、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32、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事;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鬼谷子总结的精辟与人谈话方法.....----《鬼谷子智慧》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本经阴符七术》
33、这很像孙子兵法说的,“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34、人有贤良、不肖、聪明、愚蠢、勇敢、怯懦、仁或义的区别。对待不同的人,我们就要采取不同的办法。
35、所以向人君进行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奇策;向人臣进行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私情。
36、说起张士诚这人,他早期就是靠走私私盐维持生计,按照正常发展,但凡参与走私生意的商人一般都很容易发家,但这厮却是个例外。张士诚早先借着给官府运盐同时,偷工减料,夹带私盐卖给当地富人。
37、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38、欲望如果多了,心神便会分散,意志也会衰退。意志衰退之后,这样精神便会消沉。
39、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
40、 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如果把天下比做大海,风向就是时,因风而动的潮流就是势。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时用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41、揣情就是度量他人之心。若是揣人,则要察其言,观其色,闻其声,视其行,然后推知其心之所趋。若是揣天下,则要透视国情,观其货财之有无,人民之多少,地形之险易,军力之强弱,君臣之贤愚,天时之福祸,民心之向背,然后推知其国运是盛是衰,是兴是亡。《揣天下》
42、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43、出自《鬼谷子·揣术》。(译文)要想使所主持之事取得成功,必须有适当的方法。所以说:“客观规律是与天时互相依附的。”进行游说的人必须使自己的说辞合于情理,合情合理才有人听。
44、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为闻道,次为知道,再为见道,终为得道。春秋鲁人仲尼闻道,但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不辞劳苦,赶赴洛阳,问道于先圣老聃。先圣论道三日,仲尼由是知道,大悟人世之理,遂立儒家之言。由此可见,「知道」二字,甚了不起。
45、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46、再如明朝时,建文帝畏惧四王爷朱棣,对其削藩,当时只有两百人马的朱棣没想到建文帝命令来的如此突然,但是有自己同胞兄弟的惨痛教训,哪怕兵力甚少,但他也还是选择了造反。所以他成了中国数千年来,在大一统王朝中造反成功的藩王,还成了千古一帝。而建文帝呢?他明明有机会在战场上杀死自己的叔父,可是他却心软,下令前线将士不准伤害自己叔父一根毫毛,让前线士兵都被绑住了手脚,终他的心软让他丢了帝位和性命。
47、必须要说的时候,也要想办法把话说得委婉一些。
48、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他们进山前都只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这四人运用鬼谷子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入相,呼风唤雨,左右了战国乱世的政局。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鬼谷子的言传身教。
49、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他们进山前都只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这四人运用鬼谷子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入相,呼风唤雨,左右了战国乱世的政局。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鬼谷子的言传身教。
50、鬼谷子大概想告诉世人:世界上没有永远高贵的事物,世界上也没有永远不变的老师。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包括对于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