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的解释
1、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
2、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谚语的解释)。
3、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4、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5、"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忌下雨时""大寒"当天的天气曾经是农业的重要指标只要这一天吹起北风,并且让天气变得寒冷,就表示来年会丰收,相反,如果这一天是吹南风而且天气暖和,则代表来年作物会歉收
6、一手独拍,虽疾无声——疾:急速,猛烈。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7、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8、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9、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10、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11、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
12、一锤子买卖——只做一次生意。多指价钱贵,货色次,服务态度不好,顾客不愿再来打交道。
13、含义:无论什么东西(一个组织等)多么强大,它都会因为薄弱而失去他的全部力量。
1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15、立于不败之地——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
16、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没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实
17、慷他人之慨——利用他人的财物作人情或装饰场面。
18、一朝天子一朝臣——指一个人上台,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
19、闷葫芦——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20、决胜于千里之外——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21、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谚,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不胜枚举。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词汇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22、“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
23、一而再,再而三——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24、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25、秋季响雷往往会连续暴雨,造成河水暴涨,便木兰溪下游平原地区泛滥成灾,淹浸农作物,影响收成,而山区沿海高地本来易旱,有雨则作物生长良好,收成亦好这里的布袋即麻袋,装谷物用,"却颠主"与"倒头抽"即袋口朝下,说明谷物无收成或欠收
26、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
27、名师出高徒——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
28、蛤蟆早叫晴,晚叫阴,半夜叫,不到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