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校训的解读
1、出自屈原《离骚》中的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饱含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民生之多艰”是中国的农情,也是中国的国情,以“解”代“哀”,更有一种敢于承担的勇气和魄力。
2、解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不平凡,但要让别人承认不平凡,就得做出个样来给人看。
3、复旦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发场“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4、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向每个人学习,但不要模仿任何人。”
5、爱丁堡大学:有知识者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能发现其内涵
6、孙中山认为创办教育、是为了造就建设人才。广东不只要有一个岭南大学,而且必须要有“几十个岭南大学,中国必须要有几百个岭南大学,造成几十万几百万大学生”,但是学生学业成就之后,要“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变成富强”。这是学生的责任,到社会去发展聪明才智,这学与行,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7、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发散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8、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以国家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初也是国家高教育行政,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9、“博学笃行”原文出自儒家经典《中庸》,意思是人要按照自然界“诚”的本性,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修养过程,将自己变成君子,做事不偏不倚、恰当适中。
10、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11、“精勤”指专心勤勉,《后汉书冯勤传》中有言:“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忠恕”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出自《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即尽己为人;恕,即推己及人。
12、“精勤”指专心勤勉,《后汉书冯勤传》中有言:“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忠恕”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出自《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即尽己为人;恕,即推己及人。
13、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朴实,即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坚定地执行。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中山大学,亲笔题写了这则校训。
14、青岛大学校训:博学笃志 明德求真 守正出奇
15、科学地发展学、问、思、辨和行的教育认识规律,孙中山强调在立大志的前提下发挥学、问、思、辨和行五者的辨证关系,表达了对教育认识规律的合理性,今天我们要坚持的是,在坚持教育基本路线前提下必须坚持广博的学识,独立的思考,分辨正确与谬误,批判抵制社会和国际的错误思潮,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
16、华南理工大学由中山大学派生而来。不知何故,他们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原中山大学校训,去掉了“审问”一项,而变成“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感觉既不尊重经典,也不尊重中山先生。如下图:
17、由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书写。“博学慎思”仍出于《礼记·中庸》第20章。“参天尽物”出于《礼记·中庸》第22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行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18、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当增厚美德,包容万物。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大学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激励学子,后作为清华校训。
19、中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世界上规模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这是划时代的丰功伟绩。但是,我们的名牌大学和世界大学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20、校训是对历史悠远的文化沉淀的提炼,反映了一所大学长久的办学传统,当前的办学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无疑对人有一种巨大的感染作用,尤其是在长时间后,它会逐渐内化为学校师生的一种心理因子,赋予他们一种文化精神,主导他们的一言一行,充分实现自我。
21、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将两词连用的则是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2、“德才兼备”即品学兼优,“知行合一”是明代大儒王阳明的著名学说,《传习录》中有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即认识事物的道理,“行”即在现实实践中运用道理,两者本就是不可分离的一体。
23、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聚集了许多学者专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创造了大批重大科学成果,影响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24、饮水思源,即不忘本之意。北周的庾信《徵调曲》中有“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句,宋代的宗礼《大鉴禅师殿记》中有“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哉”之句,体现出常怀感恩的精神。
25、解读:我们出生,就是为了来看太阳。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让我们的身上充满阳光。
26、“美美与共”一词出自该校已故名誉校长费孝通教授关于文化自觉的著名论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为不同民族间要相互尊重、欣赏和赞美对方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和谐的精神。“知行合一”仍出自王阳明的《传习录》。“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即为“人与人和,知与行合”。
27、饮水思源,即不忘本之意。北周的庾信《徵调曲》中有“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句,宋代的宗礼《大鉴禅师殿记》中有“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哉”之句,体现出常怀感恩的精神。
28、稍具语文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校训是按照古人竖排的格式书写的,应该从右往左读。而对于不学无术的无知之人,可能就会按照白话文的习惯读法,读成莫名其妙的“笃明慎博、行辨思学”了。至于楼主所提问的“明辨思学,笃明慎博”则更加不知所谓,错到九霄云外了。
29、“厚徳”出自《易经》;“明法”取自《管子·明法》,树立法治观念,依法治国。“格物”出自《礼记·大学》的“致知在格物”,意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30、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实际上以中庸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为指导原则,使封建时代读书人不违背封建宗旨,成为封建主义的接班人。
31、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终战胜困难,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开阔胸襟与包容气度。
32、历史证明着清华的辉煌,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和解放后的中国科学学院士中,“清华人”占据了三分之一。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33、其次,孙中山反对死读书的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他告诫青年,学、问、思、辨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学科学、发展科学,首要在于要明白任何科学的创造发明,不是靠书本知识,而是由于科学家长期考察心得贡献到人类的记录。可见孙中山的问、思、辨,是指人的学习认识方法,把“观察”和“判断”这两种近代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教学方法上,这显然也是创新的方法。
34、“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的《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宇宙刚劲有力地不停运转,君子应当效法天地,奋发努力,永不停息。“厚德载物”出于《周易·坤卦》的《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5、加拿大皇后大学:智慧和知识将是未来时代的稳定剂
36、“博学笃行”一语源自合并组建前的原广州大学校训,原广大校训又继承自民国时期创办的私立广州大学校训,私立广州大学的校训是从原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为中山大学)校训演变而来。
37、截至2019年12月,广州大学学校有5个特色专业,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1个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广东省本科专业建设点,将近2/3的本科专业进入国家和省专业建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