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中国家训经典【文案53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24 14:33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中国家训经典

1、 历代对《颜氏家训》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2、 人道之兴,必由夫妇。--《孔子集语·易者》

3、唐太宗李世民(598~649),祖籍陇西,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4、  《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       他秉持三大家风:早起、有恒、厚重。

6、老人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强,福报是一代

7、勖之以忠信,示之以勿欺。——《王文肃公遗文·补遗》

8、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脩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9、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10、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我遗子孙以清白;孝悌之子。--陶行知《怎样选书》

11、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增广贤文》

12、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调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失。

13、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北宋·司马光《家范》

14、(圈点)《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15、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6、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17、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18、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19、后经东汉魏晋南北朝至唐末约一千年,族中竟有六百余人将名字刻在了中华文明史册上,单宰相就出产了九十二位。

20、唐太宗李世民(598~649),祖籍陇西,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21、丈夫多照顾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给老人买东西,就应是女婿亲自给岳父岳母,媳妇亲自送给家公家婆。

22、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赏析:看到富贵的人,便去谄媚、巴结,这样是可耻的。遇到了贫困的人,便去做出一副骄傲的神态,这样是卑鄙的。

23、想六地众生,强揽闲愁。恰才得食饱,又思量、骏马轻裘。有骏马,有轻裘。又思量、建节封侯。假若金银过北斗。置下万顷良田,盖起百尺高楼。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元·王哲《集贤宾鸣鹤馀音卷一》

24、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周成王之叔,因成王即位时年少,便辅政成王。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崇敬的古代圣人。

25、一个人如果要有仁义之心,就不会自我夸耀。弱考虑问题的时候能够明辨是非,通晓事理,那么说话的时候就不会自以为是。

26、爱是和谐的缘起,也是和谐的总纲,没有爱不可能建立和谐的家庭。

27、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司马谈《命子迁》

28、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贞正吉祥。 

29、(圈点)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30、(故事)清顺治二年(1645年),朱伯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向学者授以小学、《近思录》等,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平生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所著《朱子家训》是其代表作,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31、  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谈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32、(圈点)《弟子规》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33、作者: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时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

34、  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

35、(圈点)《弟子规》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36、  我今仅守读书业。--《梁书·周舍徐勉传》

37、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智慧人物,经过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流传,关于他的许多传奇故事,比如“借东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和“空城计”等等,都为中国百姓所熟知。

38、    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亲戚,不让大臣抱怨没被任用。老臣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39、《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作者为明朝学者朱用纯,其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40、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继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才是孝道的终归宿。

41、《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 

42、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我遗子孙以清白;孝悌之子。--陶行知《怎样选书》

43、安身处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无愧于心,又何愁身边的卑劣小人暗中算计、使坏!

44、摘自双井《黄氏家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先,就像是流水和树木一样,都有本源,不可以遗忘。

45、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中国谚语。事关中国人的面子问题,不必多解释,人人都受其影响过。

46、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47、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48、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增广贤文》

49、成功的开端,在于年幼之时,而年幼的优秀,则在于家训端正。

50、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51、    别人做了好事,对他进行勉励赞扬,别人做了坏事,对他进行规谏劝告,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必须事先自己反省自己。如果是自己平时也做不到的事,却要去规谏别人,非但不会被别人听取,反倒要被别人鄙保这就好比是自己在朝为官,有被人称颂的地方,才可以用自己在朝为官的方法教诲别人;自己处理政事卓有成效,才可以用自己处理政事的方法来教诲别人;自己的才学被人所尊崇,才可以用自己进德修业的要领来教诲别人;自己的品性德行被人尊重,才可以用自己的操行来教诲别人,自己能发家致富,才可以用治家之法教诲别人;自己能住在父母旁边而能与父母和睦相处,才能用自己的孝顺行为来教诲别人。如果说自己尚且做不到这些,却要去教诲别人,岂不反倒被别人耻笑吗?

52、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上一篇:祝福语2021简短唯美【文案105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