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伏尔泰的作品【文案69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24 13:40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伏尔泰的作品

1、伏尔泰1694年11月21日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父亲是法律公证人,希望他将来做个法官,但他对文学发生兴趣,后来成了一名文人。

2、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罗斯历史上伟大的帝王。他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加强中央集权制。可以说,近代俄国等各方面的发展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伏尔泰的《彼得大帝在位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史》正是描绘了这一时期的俄国历史。

3、19世纪的社会主义者也将注意到伏尔泰那种平静的实用主义和冷酷的现实主义,尽管他接受民主制的平等主义(“枢机主教的厨子完全可以说他和主人是一样的人”),但他拒绝社会平等(“但至少在奥斯曼苏丹占领罗马之前,厨子还是厨子”)。伏尔泰曾多次说,一个审理诉状的高官是不懂如何造鞋子的,这句套话后来回响在一些敌视性的小册子中,它们都把伏尔泰视为鄙视人民的人。

4、演出时间:2017年3月30日-31日(周四-五)20:00

5、第一个真理是,应该给予人性具有的独立才能以一切展现的机会;第二个真理是,人只能在其本性范围之内施展他的才能。

6、他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人物如狄德罗、卢梭、孔狄亚克、布封等人,无不是他的后辈,对他推崇备至,公认他是他们的导师。

7、卢梭一般指让-雅克·卢梭,他是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8、1778年3月30日,在戏剧《伊琳娜》(Irene)再度上演时,人们在剧场里为伏尔泰的胸像戴上了王冠,当时他还在世;可以认为这是法国大革命的起始日期,是一个不为国王加冕而为文人祝圣的时代的开端。(伏尔泰的作品)。

9、1919年,Tallentyre又出版了《书信中的伏尔泰:伏尔泰通信选编》(Voltaireinhisletters;beingaselectionfromhiscorrespondence)。



10、再如,马里沃的剧作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精致典雅,人物心理复杂的活动常常通过细腻变换的对话语言体现。区别于莫里哀那样尖刻入骨的,令人捧腹的喜剧,马里沃的戏剧更多的是带给人们一种轻淡的微笑,精巧雅致的感觉,甚至在微笑的背后带有一丝哀伤。这种在当时独特的“优雅、精湛、细腻、考究”的语言特色,被后人称为——“马里沃式的风格”(Lemarivaudage)。而这种风格在当今法国也泛指沙龙生活中男女优雅的谈情说爱、细腻温柔的语言倾诉。

11、革命期间的每次情节转换都会很好地揭示这一点。

12、友谊于是垂怜自天而降,来到人间为我帮忙;它大概也充满着温存,但再比不上爱情那样的炽狂。

13、让我们从岁月的不可抗拒中吸取点有益的教训,谁的头脑要是向年龄要求非分,谁就必然遭受天大的不幸。

14、新书坊|晏绍祥:人物志研究在罗马史领域的代表作——塞姆的《罗马革命》

15、一七七八年,伏尔泰像一个“智识界的王者”凯旋式地回到巴黎,并且在他的悲剧《伊兰纳》上演的时候,受到了观众的欢呼和加冠,达到了光荣的顶点。不久,他于同年的五月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16、“伏尔泰和卢梭”这个双面神灵在19世纪的上升远不是一帆风顺的。

17、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尽,短的也不莫过于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

18、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反对暴力革命,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

19、但是,要是问伏尔泰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恐怕对很多人来说,应该是这句话:

20、第一卷:忏悔录(上)第二卷:忏悔录(下)第三卷:

21、步骤三:根据光影关系由明暗交界线开始画出投影,统一暗部,明确明暗关系,注意明暗交界线随着侧面的面部的转折产生变化。

22、在启蒙运动期间,伏尔泰积极投身其中,宣传民主思想。评论法国社会发生的各种事件,抨击封建统治者和教会的罪恶。当时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如卢梭、狄德罗、爱尔维修等人,都公认伏尔泰是他们的老师,对他推崇备至。

23、辽宁省散文学会会长沈阳文史馆馆员沈阳日报编审初国卿

24、另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伏尔泰统治了男性的思想,卢梭控制了女性的心灵,维尼(Vigny)就为此说提供了证明:他说自己的父亲有“一个类似于伏尔泰的头脑”,他母亲的则“类似于让-雅克”。

25、伏尔泰才思敏捷,一生多才多艺。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国,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研究英国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研究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

26、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可耻的骗人罗网”。

27、在马里沃很多剧本中都出现过的意大利假面喜剧人物阿尔乐甘

28、步骤一:伏尔泰头像整体动态舒展自然,头部微微向下低,仔细观察,确定石膏在画面中的位置,根据长宽比例关系定出上、下、左、右位置,找出头部与底座之间的比例关系。

29、紧凑幽默的剧情,精致的服装和舞台布景,搭配令人迷醉的赛日·甘斯布音乐......想要度过一个浪漫愉悦的夜晚,不妨来亲身体验一下。

30、1943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的《现代语言札记》(ModernLanguageNotes)刊物刊登了这封信,这期的编号是第58卷第7期,具体页码在第534-535页。当然,这也是我能看到一封私人信件的原因。

31、Unecomédieàl’épreuvedutemps

32、步骤四:进一步加深暗部色调。注意五官的暗部与面部、底座之间的色调层次区别,注意明暗交界线的虚实变化。后完善画面整体黑白灰关系。从整体出发,完善大关系后对局部进行塑造。

33、作者: 伏尔泰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译者: 吴模信 出版年: 2016-7-26页数: 374

34、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

35、整个19世纪都认为这两位哲人的观念导致了大革命,不管人们对这些观念是诅咒还是赞颂。米什莱写道:“当这两个人故去之后,大革命已经在人们头脑的高地中完成了。”此外,伏尔泰本来可以认为书籍统治世界的观念来自于他。

36、ISBN978-7-02-015852-2

37、所有崇拜伏尔泰的行动主义的小册子都在不懈地宣扬、招募、战斗,而且它们都崇拜伏尔泰的超级洒脱,这个人曾写下这样的文字:“时光绝不会像从未发生那样流逝”,应该“不论在哪里,永远从此刻出发”,他们甚至更为自觉地引述那位行事迅速的亚历山大了:“胜利的英雄不需要祖先。”当第一份向伏尔泰致敬的法令颁布时,一位议员提议将伏尔泰称作“思想的解放者”。正因为如此,拉马丁把这个神一样的人物的棺椁进入巴黎,看作“自由接管了这座城市和圣热纳维耶芙的神殿”,由此证明大革命对自己有十分恰切的理解。

38、演出时间:2017年4月21日(周五)20:00

39、观赏 是好的鼓励 |  分享 是好的支持

40、后可以指出,严格的计量方法表明,提到伏尔泰的次数随着大革命的进展而不断下降。R.加利亚尼曾仔细翻阅17171793年的4500份小册子,他注意到,1791年伏尔泰被提到的频率比卢梭更高,这很可能是因为攻击天主教的缘故;1792年这两位作家大体持平;1793年卢梭超过了伏尔泰,而且,总的来说,提到他们二人的总次数在逐渐减少,好像大革命已经越来越不需什么庇护人了。

41、但相比于作为反基督教的伏尔泰形象,这个主题出现得要少一些:仿佛反民主的伏尔泰形象因为一场戏剧的影响而被平衡了,因为剧中欢呼的奴隶们是在向微不足道的平等暗示致意。同样地,作为1790—1793年受欢迎的剧目,《布鲁图斯》也因被视作共和主义的悲剧而让人忘记伏尔泰对开明君主的殷勤。

42、或者用来提升革命战争的士气,尽管这对一个如此缺少爱国主义色彩的作家来说几乎荒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所有高贵的心灵而言祖国都是珍贵的”);

43、作者: 伏尔泰 译者: 吴模信 / 沈怀洁 / 梁守锵 出版年: 1996-4页数: 647

44、经过几个世纪的洗礼,至今仍长演不哀的就只有马里沃和博马舍的剧作。在法国,马里沃的作品被收录于各级学校的文学课程中,至今仍然是各大剧院不可或缺的演出剧目。然而,马里沃的剧作仅有两部有汉语译本,所以中国观众对他也相对比较陌生。

45、伏尔泰的中篇小说《老实人》是一部讽刺作品,详细描述了《老实人》的多事之旅,以批评启蒙哲学思想的许多方面,包括神学和莱布尼茨的哲学乐观主义,理性主义以及表现出坚忍的哲学思考的自满情绪。 《老实人》用于探索在启蒙运动期间在欧洲传播的许多新的哲学理想。作为一个整体,这件作品的情节充满了行动,而这种丰富的行动是伏尔泰审视其中一些哲学的媒介。此外,伏尔泰将情节事件与不同启蒙思想学派的象征相结合。例如,潘格洛斯的角色说明了哲学乐观主义和神学主义的理想。这些特征用于分析不同学派的有效性。通过这些不同的媒介,伏尔泰传达了与许多启蒙理想的根本分歧。具体来说,伏尔泰使用潘格洛斯来批评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中好的世界的观点,正如莱布尼茨的哲学乐观主义所坚持的那样。此外,潘格洛斯习惯于批评因果观念。 潘格洛斯的角色认为,对于每一种效果,都有一个更大的原因,即人无法抓住。另一方面,伏尔泰并没有如此容易地忽视世界上存在的邪恶,相信坏事发生,并且这些事情并不总是更大计划的一部分(罗斯)。后,伏尔泰以对过多的哲学思考引起的不作为的批评来总结这篇文章。总而言之,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具体的启蒙哲学的批判,而且是对哲学思想的批判。伏尔泰时代流行的哲学之一是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兹,他声称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中好的”。此外,莱布尼兹证明了世界上邪恶的存在是人类无法理解的更大计划的一部分。这两个理想形成了神学的基础,也被称为哲学乐观主义。在《老实人》中,哲学家潘格洛斯准确地表达了这一哲学,多次使用莱布尼茨的“好的世界”一词。然而,伏尔泰使用潘格洛斯来展示这种哲学的荒谬性。有一次,潘格洛斯称里斯本地震是“所有这一切都是好的,因为如果在里斯本有一座火山,它就不可能在别的地方,因为事情不应该在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不可想象的”(伏尔泰) ,432)。这一陈述是对自然灾害的荒谬理由,并表明不能轻易解雇不良事件。当然很难想象这样一场自然灾害会带来什么更大的利益。然而,伏尔泰将他对神论的批评扩展到人类事务,就像坎迪德第一次得知邦格斯还活着时所说明的那样。在这个时候,潘格洛斯是一个患有性传播疾病的乞丐;这并不能阻止他的乐观主义哲学。当他与《老实人》 潘格洛斯团聚时谈到他的病“它是所有世界中好的一部分......如果哥伦布没有在美国岛上捕获这种疾病......我们应该既没有巧克力也没有胭脂红”(伏尔泰,430) 。当然,巧克力和胭脂红的发现是一种值得承认可怕疾病的奖励,通过使用这种极端比较,伏尔泰攻击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潘格洛斯哲学与启蒙思想一致的另一个标志是因果关系。 潘格洛斯在这篇文章中多次注意到,宇宙中的一切都存在因果关系,伏尔泰认为这完全是不真实的。当潘格洛斯说“观察:鼻子是用来支撑眼镜的,因此我们有眼镜时,这在小册子的开篇章节中得到了好的体现。腿......被制成了后膛,所以我们有马裤“(伏尔泰,425)。对于事物存在的原因,这是一个不准确和不可接受的解释。伏尔泰使用这些比较来批判作为启蒙哲学标志的理性主义。在此期间,哲学家们试图解释他们周围的世界,伏尔泰断言他们在追求理性方面做得太过分了。如上所述的解释表明过度依赖理性,过度依赖导致非理性思想被接受为理性。 潘格洛斯的解释当然没有任何合理的组成部分,因为腿不是为了证明马裤的存在是合理的,而鼻子并不是为了证明眼镜的存在是合理的。对于伏尔泰来说,并非所有事情都需要理性的解释。这很可能源于他的自然信念,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但没有干涉其运作(罗斯)。大多数启蒙思想家寻求一切理由,伏尔泰看到的事件不需要解释,事实上可能根本就没有。伏尔泰通过批判哲学思想来总结这篇文章。一旦热情节奏的情节结束,《老实人》就不再关注潘格洛斯或马丁的哲学辩论。中篇小说后以潘格洛斯开始解释为什么这是所有可能世界中好的,只是被《老实人》打断,他说“这很好,但我们必须培养我们的花园”(伏尔泰,482)。这代表了《老实人》思维方式的重大变化,也是伏尔泰提出终主张的方法。在整篇文章中,《老实人》深深关注潘格洛斯和马丁的竞争哲学,尽管他努力完全认同其中任何一个。然而,到了作品的后; 《老实人》不再希望关注这些哲学。通过这一点,伏尔泰批评了让自己被哲学思想所吞噬的不作为可以导致。关注自己的哲学思想并没有阻止所有可怕的事情发生在任何角色身上,这使得它有些微不足道。伏尔泰声称,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活着时的行为质量,而不是一个人的哲学品质。伏尔泰的后一点是警示性的,警告他的观众不要被理性主义和哲学所压倒,直到无所作为。后,坎迪德通过反驳乐观主义和警告读者反对哲学不作为来讽刺传统的启蒙哲学。 潘格洛斯习惯于解除和驳斥莱布尼茨的哲学乐观主义和神论,以及说明没有任何事业的原因。伏尔泰随后通过警告观众反对由于过度依赖哲学思想而不采取行动来结束这篇文章。在经历了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事件之后,《老实人》终于学会了过他的生活。 《老实人》作为一个天真和被动的角色呈现给读者,让事情发生在他身上而不是控制自己的生活。 《老实人》对潘格洛斯哲学的依赖以及对其有效性的怀疑也很明显。然而,到故事结束时,坎迪德已经成熟并且认识到基于哲学理想的生活的无效性。这篇文章说明了生活与行动而不是哲学生活在一起的观念。这使哲学变得不重要,这一点在启蒙时代以理性思想和理性为基础是激进的。伏尔泰看到了启蒙运动理想中的缺陷,并敦促他的观众不要过分依赖这些新观念。

46、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着名学者、作家。

47、如果人们终要承认法国革命者真正倾心的是卢梭——这让柏克大为震惊并思考何以如此——那么同样需要理解的是,究竟是什么使他们完全认同于伏尔泰。

48、对任务进行划分,就好像这两个伟人分别承担了大革命的各项伟大工作一样。伏尔泰主持的是源于自由原则的各项措施,卢梭则主持平等所要求的各项工作。按米什莱的说法,前者要承担“火热的人道”的繁重工作,后者则要挑起博爱的重担。雨果则认为,伏尔泰要拨动“普世主义”的心弦,卢梭则负责拨动公民的爱国心弦。朗弗莱(Lanfrey)认为伏尔泰是大革命的智慧,卢梭是大革命的动力。一个(伏尔泰)关注形式上的权利,另一个(卢梭)侧重实际权利。

49、以上所列的伏尔泰历史著作,都是吴模信先生翻译或参与翻译的。吴先生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法语专业;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53-196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任法语教员;1973-1988年在南京大学外文系任法语教师。他长期从事法语教学工作,除翻译伏尔泰历史著作,他还译有《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下卷)、《天主教史》、《基督新教史》、《犹太教史》、《恺撒》、《地中海的早期文明》、《希腊化时代的文明》;合译《傅立叶选集》、《黑非洲政治问题》、《十九世纪法国名家名作选》、《雨果评论汇编》、《昆虫记》;校审《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上卷);主编《法语成语双解词典》。吴模信先生译文通顺而有文采,四字形容词连用较多,有些词句风格较为古雅,符合原书作者及时代风格。

50、1753年,伏尔泰与另一位国王赏识的科学家莫佩尔蒂发生争执,写文章讽刺莫佩尔蒂的荒谬论文。但后者得到国王的支持。这一事件导致了伏尔泰与国王关系的破裂,并促使他离开普鲁士,此后他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同时,除了继续创作戏剧作品外,他还完成了《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议会史》等历史著作和《老实人》、《天真汉》等哲理小说。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他本人也被人们尊称为“凡尔纳教长”。

51、伏尔泰不断遭受专制政体的损害,但他总是不能牢记教训。一七五〇年,他又怀着对开明君主的幻想,接受了普王腓得烈二世的邀请来到柏林。他被当作宫廷的点缀品加以利用后,又遭到了这个专制君主的侮辱。一连串的教训终于使他总结出了这样一条经验:“在这个地球上,哲学家要逃避恶狗的追捕,就要有两三个地洞”,他分别在洛桑、日内瓦以及法国瑞士边境的菲尔奈购置住所,庆幸自己“终可幸免于君主及其军队的搜索”。

52、但是,Tallentyre在这一次所犯的一个更大错误,是她给这句话加上了双引号。这样,Tallentyre在前后两本书中都提到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话,都是与伏尔泰和爱尔维修有关的。当然,关键还是这句话本身极富感召力,又是关于伏尔泰这样一位思想大家的,所以,后世就以讹传讹,把这句话当成了伏尔泰的原话,以至于成为伏氏流传广的一句话了。

53、1749年,夏特莱侯爵夫人因难产逝世。伏尔泰短暂地回到巴黎;1750年,伏尔泰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邀请到柏林,得到宫廷文学侍从的职位待遇。

54、这个古典喜剧以轻松浪漫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一波三折但皆大欢喜的爱情故事。

55、这种零碎的用法难道会让一个不是热衷于思想连续性的人感到不快吗?对此我们不能肯定;但是,这种引用方式也意味着某种无拘无束,与同期引用卢梭时的情绪性和概括性的使用相去甚远。

56、查理十二世在瑞典历史上的地位十分突出,他曾与俄国的彼得大帝在东欧争雄。《查理十二传》记述了他如何在国难当头之际登基,力挽狂澜,继而开创霸业却终走向覆灭的过程。该书是伏尔泰人物传记类史书的代表作,伏尔泰集多种资料写成此书,其与《路易十四时代》及《风俗论》被史家列为伏尔泰的三大历史名著。

57、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58、那些把“伏尔泰和卢梭”请入先贤祠——大革命期间还没有任何其他文人跨入先贤祠的大门——的人,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些划分?是否有过此类?

59、还有一种信念也对伏尔泰不利,因为他在反驳孟德斯鸠——“一部著名作品的品德高尚的作者”——时说,美德“不是任何事务、任何政治责任的原则”。另一种具有伏尔泰色彩的观念是,人是从激情中获得动力的,激情是“驱动整个机器的”真正的“轮系”;但这种观念让反革命者和雅各宾派都很反感,对于他们,伏尔泰实在是个“品性败坏之人”。

60、为何会有这种分离,究竟是什么妨碍大革命的思想完全接纳伏尔泰,这仍然需要解释。有人想到,他并不倾向于民主。约瑟夫·德·迈斯特认为,对于大革命,伏尔泰大概只会喜欢其反宗教的一面,但“大概会憎恶其他的方面,因为没有人比他更加敌视一切形式的平等”。

61、这里可对伏尔泰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不相容关系做一点评估。革命观念本身意味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事变将彻底改造生活,这一事变可以改造人类幸福的条件,甚至可以改造人性中的各个要素。另外,就这一点而言,大革命显示了它与基督教观念的相似性,后者也是取决于一个不可思议的历史事件,这个事件能够将恶的存在转化为善。

62、还需要补充一点,人们引用伏尔泰可能与引用卢梭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就意味着要对整个计量结果做相对化处理。大革命期间,人们大量使用伏尔泰的文本(大革命的十年中他的“全集”出了六版,“选集”出了两版),但它们更像来自一个精心打造的格言宝库,与具体语境脱离了关系,这些话写在旗帜上,或者突出雕塑的某种姿态,或者伴着车辆游行队伍,的确是很合适的。

63、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教士的凶残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宽容造成的荒诞悲剧。

64、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65、但更为出人意料的是被用来论证平等:“人都是平等的,人之所以有差异不是因为出身,而仅仅是因为美德”,《穆罕默德》(Mahomet)中的这两句韵文成了大革命期间的引用经典。

66、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

67、广州大剧院首届女性艺术节——从女性角度出发,关注戏剧、艺术与生活。用舞台的呈现方式,来传达“尊重每一位女性的生活方式”的概念,接受女性多元化的选择,让女性成为真正想成为的自己。

68、人有两次死,我看得很清楚:不再爱人和不再被人爱,这是难以忍受的死亡;它比不再有生命还使人痛苦难当。

上一篇:自我鉴定中专【文案62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