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卡夫卡名言德语原文【文案95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24 11:57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卡夫卡名言德语原文

1、除了一个精神世界外,别的都不存在,我们所称之为感性世界的东西,不过是精神世界中的邪恶而已,而我们称之为恶者,不过是我们永恒发展中的一个瞬间的必然。(卡夫卡名言德语原文)。

2、仿佛一条秋日的小径:在还没有来得及把它清扫干净之前,便又盖满了落叶。

3、死固然容易、生之烦恼(Sorge德语的“烦”,也译作操心)也是必然,而我理解的存在主义的精髓是一种极大的人道主义,讲求人个性自由在抗争中的无限可能。海德格尔哲学意义上的人是这样的: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并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带来了一个完满的世界。一个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并不是世界少了一个人,而是少了一个完整的、不可复制的世界。这验证了我开篇所说的,personal而不是泯然众人的person,《斜阳》的女性在孕育中创造了新生命和世界。

4、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

5、整个世界都是悲剧性的,技术的铁拳粉碎了所有的防护墙。这不是表现主义。这是赤裸裸的日常生活。我们象罪犯一样被绑赴刑场那样,被赶往真理。

6、文学力图给事情蒙上一层舒适的、令人高兴的光,而诗人却被迫把事情提高到真实、纯洁、永恒的领域。文学寻找安逸,而诗人却是寻找幸福的人,这与舒适相去十万八千里。

7、正因为如此,普鲁斯特创造了一个时代,这也把他的名声给托了起来。所以,我个人觉得,普鲁斯特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凭借着这个高峰,他本人——马塞尔·普鲁斯特——也成为高峰之一。

8、阿兰·巴迪欧  ▏ 菲利普·迪克 ▏冯内古特

9、于是,读书,逛书店成为了我多年来的一个不变的习惯。每到一个城市,别处可以不去,一定要逛逛这个城市的书店,在武汉的时候,去得多的是老洪山商场五楼的洪山书城,武汉大学旁边的三联书店和豆瓣书店也留下了不少足迹。到了南京,五台山的先锋书店,青岛路上的万象书店(现在已经搬到了金银街),以及汉口路上的三家旧书店都是经常遛弯场所。到了北京,少不了去蓝旗营的万圣书园和北大南门的风入松,还有北师大东门的盛世情书店看看,还有上海的季风书园和鹿鸣书店,广州的学而优书店,西安的大唐书店,长春的学人书店……逛书店已经不纯粹是一种买卖和交易,对于我自己来说,去书店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朝圣,在书店里,与自己曾经在学生时代遭遇的精神王国再次相逢。



10、我们的艺术是一种被真实照耀得眼花缭乱的存在:那照在退缩的怪脸上的光是真实的,其它都不是。(卡夫卡名言德语原文)。

11、法院不会向你要求什么。你来了,它接待你;你要走,它允许你离去。

12、我的高中时代恰逢80年代的后几年,属于“文化热”的末梢,弗洛伊德、尼采等人的书被先后译介过来,而我买的第一本哲学书应该就是尼采的《快乐的科学》。事实上,直到今天我都没有读过这本书,大概那种宣泄式的文风不太对我的口味吧。

13、育儿读书两不误,后来,自己也逐渐成长为育儿能手了。

14、什么是财富?对于甲,一件旧衬衫就是一笔财富,而乙有一千万元还是贫穷的。

15、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

16、我们的艺术是一种被真实照耀得眼花缭乱的存在:那照在退缩的怪脸上的光是真实的,其它都不是。

17、当车到达目的地时,他们的女儿第一个站起来,舒展了一下她那年轻的身体,在他们看来,这恰恰是对他们新的梦想和良好心愿的一种肯定。

18、他们信奉查理五世的格言:“我对上帝说西班牙语,对女人说意大利语,对男人说法语,而对我的马说德语。”

19、人总是追求他没有的东西。各国人民共同的技术进步越来越使它们失去民主特性。因此他们追求民主特性。现代民族主义是抵制文明进攻的运动。

20、你可以逃避这世上的痛苦,这是你的自由,也与你的天性相符。但或许,准确的说,你惟一能逃避的,只是这逃避本身。

21、正如人们常说,做得如何是一个水平问题,但是,是否真诚去做,却是一个态度问题。生活中没有侥幸,生活将以铁一般的逻辑,粉碎任何人发自内心的背叛和疏离倾向。

22、我希望我这样一本正经地做出要离开的样子,会引起你的注意。

23、孤立地压制疾病的外化表现,并不能消灭疾病。相反,这样做情况更糟。一个向外生长扩散的肿瘤比几个体表肿瘤要危险得多。

24、受难是卡夫卡底下的生存模式,饥饿艺术家用艺术的执着和他人建立关系,而格里高尔用变形臆想着家人的温馨可爱,但不被接受,外界冷酷没有人能从孤独的困境中走出  作家对这个苦难世界始终是卑微而无力的爱。美国诗人奥登评价说,卡夫卡写出了现代人的困境,他笔下的小人物的困境也是现代人的困境。作家本人也是一位饥饿艺术家,他寻求可口的食物就是执着的写作,他的人生追求何尝不是一种孤绝的现身的追求。所以有人说卡夫卡是生活上的弱者,但他同时又是敢于直面困境的强者。

25、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26、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1884-1920)意大利著名画家,他曾说:受着痛苦经历的驱使而厌恶这个外部世界的时候,那个已知的自我把自己深深埋藏在内心世界之中,并把它自己夸大为世界的创造者。表现派艺术家异常自命不凡,并不是自负,而是从心理上说有充分根据的经验,是一种使远离现实的孤独性格免于崩溃的必要手段。但是,他们这种偏执狂的孤芳自赏,不得不付出痛苦的牺牲。

27、正如人们常说,做得如何是一个水平问题,但是,是否真诚去做,却是一个态度问题。生活中没有侥幸,生活将以铁一般的逻辑,粉碎任何人发自内心的背叛和疏离倾向。

28、图片周围没有解说词,文本和照片之间不一定存在确切的对应关系;

29、对于这样一个很明显已经走入歧途、我们只能为之惋惜、却不能给他提供任何帮助的人,我还能给他写些什么呢?

30、这是一种颇为典型的误读,其实如果仔细读这些诗,你就会发现,不少爱情或咏物诗都有一种类似的结构特征,即诗歌的前(大)半段酷似浪漫派诗歌的作品,或忧郁,或感伤。然而后一两段才是关键,这里一定有一个转折,寥寥一两行嬉笑或讥讽便消解了之前的气氛和情绪,即便作品的后仍有可能留下忧伤的余味,但海涅的自我反讽也使得之前过度感伤显得可笑,或者也可以这样说,某些诗歌前半部分的“滥情”其实是诗人对浪漫派作品的戏仿。如果能够读出这一层,那么你大概就算“读懂”了。

31、第一段引文里刻意把“教授和其他的玩意儿”放在列举项末,而在第二段引文里更是教授不如牲口,千真万确是骂人不吐脏字。笑罢,身为教书匠的我也不免反躬自问,在一众学生眼里自己怕不也是如此不堪?

32、叶藏一向以扮丑角的姿态取悦大家,但有次却被傻乎乎的同学‍竹一识破,二人因此成了好友,达成了一种异类间的友谊。可以说《人间失格》也是一部青春小说,日本作家常常会以同性伙伴间的差异性来探索年轻人的心理,如三岛由纪夫在《假面告白》《金阁寺》中都描写了与“我”的懦弱形成反差的优秀同伴,村上春树《挪威森林》中的木月、《且听风吟》中侃侃而谈的鼠、《舞舞舞》中的五反田、《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甚至写了主人公在梦中被很聊得来的同伴口交的奇怪经历。

33、历史是由每一个毫不足道的瞬间的错误和英雄业绩构成的。

34、我带着一个美丽的伤口来到这个世界,这便是我全部的陪嫁。

35、图8是常盘大定博士1938年根据其来华调查出版的名著。

36、 2014年上海卷,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这句话出自卡夫卡的自由意志的3点式

37、我之所以跟大家叨叨这些,主要是想提醒准备做西方选题的同学,要想把自己的文章做出点模样,还是需要狠下一番功夫的。尤其是面对阿多诺、本雅明这种难度系数极高的理论家,首先把他们读懂就颇费周折;而只有读懂或尽可能读懂,才能把他们的思想说出个子丑寅卯。我这次读阿多诺,依然不敢说就完全读懂了,但与我先前对这句话的理解相比,自认为已有了不小的提升。我在文章中已谈到了许多人对阿多诺这句名言的误解,这种误解一半是因为那些诗人、作家和学者往往就事论事,而并没有入乎其内(我甚至猜测那些跟阿多诺叫板的作家并没有认真读过他那篇《文化批评与社会》),一半则是因为阿多诺说得过于了(当他这么表达时,也许这位辩证法大师已丧失了辩证法的丰富性和柔韧性)。在此情况下,要想为他进行辩护已变得困难。好在阿多诺后来又不断对他这句话进行补充、说明、再阐释和自我辩护,于是雪球越滚越大,意涵越来越多。我之所以终能靠到“艺术的二律背反”的层面命意作文,且一并去解读“阿多诺的‘摇摆’”,关键在于我看到了阿多诺在《形而上学:概念与诸问题》中的那番说辞。而这则“材料”,不要说国内的学者没有注意到,就连英语学界的学者也并未触及(至少在我看到的英文资料中,这则“材料”是付之阙如的。我甚至都有点好奇,为什么蒂德曼为CanOneLiveafterAuschwitz?:APhilosophicalReader一书写的长篇导言也没有提到。而这篇导言,很大程度便与阿多诺的那句名言有关;此书亦选收了《形而上学》的五讲内容,其中就包括含有阿多诺那番说辞的第14讲)。格拉斯当年曾经写诗调侃阿多诺,说阿多诺有三寸不烂之舌,能言善辩(Adornowiththesilvertongue)。由此我便想到,像阿多诺这只狡猾的老狐狸,我们是不能轻易放过他的任何说辞的。不定什么时候,他就会冷不丁地来一下。而他的“这一下”或“那一下”常常很关键,甚至很要命。

38、高林:客观说,如果你是出于对普鲁斯特的一腔热忱来看《天鹅之舞》的话,可能会多少有点摸不着头脑,因为这本书只有序言、第一章、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一章跟普鲁斯特有关。你拿起这本书看完第一章就会发现,上半本再也没有普鲁斯特了。当你看到下半本的后两章时,普鲁斯特才回来。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但为什么《天鹅之舞》只在三章里有普鲁斯特,依然是理解《追忆似水年华》不可缺少的一本书?

39、卡夫卡生前发表的作品有限,一直将文学创作视为业余爱好,对自己的作品绝少满意,留下了大量的手稿。幸得友人布罗德没有遵嘱销毁这些文字,才使得后人可以了解作家的创作全貌。

40、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南哲官微团队邀我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读书方法与经验,我很高兴也很感谢他们,但经验谈不上,在此略谈一些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感想吧。

41、渡过了青年危机,接下来还有中年危机,《荒原狼》就是一部描写中年艺术家的精神危机的小说。

42、《天鹅之舞》的优势何在?普鲁斯特在1871年出生。1913年,他第一次开始写作,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在他把书稿交给安德烈·纪德的时候,纪德连看都没看就直接把它退了。你们想想看,在他的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普鲁斯特不被人视为伟大作家,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写《追忆似水年华》?《天鹅之舞》里展现了普鲁斯特的绝大部分人生。作为社交家的、全巴黎会吹捧人的普鲁斯特,就在这本书里面。他吹捧谁?他喜欢谁?他竭力想要结交谁?这本书里都有所呈现。

43、虽然在他的祖国德国,塞巴尔德及其作品获得广泛关注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的事情。但在英国、美国和法国,他却早就开始收获声名。一系列文学评论家和媒体机构对他的经典化过程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著名文学评论家詹姆斯·伍德初读塞巴尔德时,就用本雅明评价普鲁斯特的名言“一个伟大的作家都瓦解或建立了某种文体”来赞扬他的创造性;他在《纽约客》上为《土星之环》和《奥斯特利茨》的英译本撰写过书评;二十多年来,伍德为《纽约客》撰写的近百篇新书评论中,有数十篇都以塞巴尔德的作品作为参照对象。西方当代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苏珊·桑塔格在《泰晤士文学副刊》上发文讨论过“在当代文学大师是否存在”的问题,她认为“就英文世界来说,尚有几人存在,其中之一就是W.G.塞巴尔德”。犹太裔女作家辛西娅·奥奇克曾在美国《当代小说评论》杂志中高度评价了塞巴尔德的作品。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约翰·班维尔等知名作家和评论家也在其他不同平台和场合肯定了塞巴尔德。即便德国有学者对其作品发表过反面评论,比如因犀利无情的评论而被称为“文学沙皇”的德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用“日耳曼学者的散文”(Germanistenprosa)来形容他的作品,不认同其作品中诸如插图、虚构和评论的混杂书写等创造性元素,认为它们给作品带来了文体不典型性的缺陷,不是日耳曼语言文学。然而,这种正面赞扬之外的反面批评不正是其作品获得广泛关注的证据吗?

44、►“兆山羡鬼”典出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王兆山2008年6月6日在《齐鲁晚报》发表的词《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天灾难避死何诉,主席唤,总理呼,d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

45、我爱她,但不能跟她说话,我窥视着她,以便不与她相遇。

46、塞巴尔德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小说、回忆录、札记、游记和影像等结合,组成奇特的文本,也因此要求一种新的文学审美方式。而在上述这种结合的背后,是塞巴尔德作品真正的特质,虚构与真实的悖论式组合:在宏大真实历史事件中虚构一处处小细节,用具有高度现场感的照片对应本是虚构的情节,有时甚至根本不去对应。另一个悖论式的组合是沉默与言说。当书中人物不停言说(回忆)时,你总觉得,他们因为害怕受伤或记忆失效,没有说出有可能说出的很多话。也正是在两种悖论中,塞巴尔德将真实引向虚构,构建起虚构的真实,“一种新的真实”,在其中,时间、空间,重要的是那些死去的人,得以复活。

47、太宰治1909生,1948年6月13日溺于玉川水上

48、幸福并不取决于财产。幸福只是定向问题。这就是说,幸福者看不见现实的黑暗边缘。

49、我生活在这个世上,仿佛确信会有来生,有点像我为了安慰自己没能去巴黎,就会想,下次争取去一趟。

50、文明世界大部分建立在一系列训练活动的基础上。这是文化的目的。按达尔文主义的观点,人类的形成似乎是猴子的原罪,而一个生物是不可能完全摆脱构成他的生存基础的东西的。

51、我们常说读书是人生的一大快事,但对于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读书而言,读书的过程并不总是快乐的,有时也会有困惑,有的枯燥难懂,还需往下读,读书之乐许多时候也是辛勤付出之后的收获之乐。

52、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这是生活的真谛。

53、你可以逃避这世上的痛苦,这是你的自由,也与你的天性相符。但或许,准确地说,你能逃避的,只是这逃避本身。

54、简单普及一下常识:根据诺贝尔的遗嘱,瑞典文学院每年找一群人来提名可获奖的作家,然后闭门开会讨论——日语韩语中文阿拉伯文这些当然统统都要先译成评委们看得懂的文字。经过一个五人委员会筛除掉绝大部分提名者之后,十几名院士共同投票作决定:把今年的奖金发给谁。反正无论是谁,都必须是活人。还有,第一次提名的不考虑。

55、安迪·沃霍尔  ▏ 筱山纪信  ▏雕佑西三代目  

56、自文字诞生以来,人类写作已经有几千年历史,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还不到一百二十年。

57、文明世界大部分建立在一系列训练活动的基础上。这是文化的目的。按达尔文主义的观点,人类的形成似乎是猴子的原罪,而一个生物是不可能完全摆脱构成他的生存基础的东西的。

58、本书为华语世界一部研究得德勒兹的力作。作者杨凯麟是知名青年学者,以锋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见绘制了当代的哲学大师德勒兹的思想肖像。本书各章分别讨论了德勒兹哲学的时空关键概念:艾甬、时间-影像、生成、折曲、虚拟等。杨凯麟认为,对德勒兹而言,思想的条件只存在于“失常的极点”。分析每个概念不可分离的內建极点,罗列其聚集的多种异质能量,探测由此诞生的思想平面,这便是“分裂分析”之意。

59、学术语言和诗性语言共存。塞巴尔德的作品被视为一种非典型体裁构成的混合文体,文类体裁边界的模糊使得语言表达超出了读者的习惯性预期,批判性、思辨性的学术论文风格和诗性气质浓郁的文学语言并存而无违和感。作品中,塞巴尔德似乎在假借第一人称叙述者之口叙述,然而人们又不能确认两者具有完全的对应统一关系。这种若即若离、似是而非的奇妙效果使得叙述内容对于读者而言具有一种极强的亲和力和极高的可信度。

60、在他的作品中,《变形计》通过变形来体现人的异化《城堡》通过土地测量员承保的权利象征和枷锁的打税,看到了却达不到,只能坐以待毙的悲剧《审判》银行职员莫名其妙的被捕,又莫名其妙的被杀《地洞》小动物胆战心惊的心理,防备敌人,小人物难以自保,充满了敌意的环境中孤立绝望的情绪,总之卡夫卡的作品始终揭示的是外在的环境和个人的孤独

61、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62、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勤劳。你在勤劳些什么呢?有两种过错是基本的,其他一切过错都由此而生:急躁和懒惰。

63、斯宾诺莎说:“透过情感,我意味身体的改变,身体的行动力增长或消减、促进或减弱。”又说:“情感是一种观念,灵魂透过此观念肯定其身体的存在力比先前更大或更小。”情感涉及改变,是关于更大、更小,更强、更弱的问题提问(不是单纯的大、小、强、弱,而是更大、更小,更强、更弱),这是一个关于差异而且是进行中差异的问题。我们接着要问的或许是:情感及其伴随的问题将怎么改变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如果一切都以情感来表现,以“进行中的差异”视之,我们习惯的世界会如何重构?

64、总结这些年来读书的体会,一个总的原则是,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读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样的学问,过什么样的人生。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书阅读,就跟交朋友一样:跟有些人是一见如故,跟有些人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书也一样,可能看一次两次就会喜欢,会反复的看;有些书别人再推荐可能自己也不会喜欢。书和朋友就是一面镜子,它映射出来的终是你自己。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别人推荐的书目只是建议而已;终还需自己找到适合的书。

65、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这是生活的真谛。

66、不要把今天能做的事推到明天。因为如果今天做得痛快,明天还可以再做一次。——米契那

67、我决不会长大成一个成年人,我将从一个孩子立刻变成一个白发老人。

68、历史是由每一个毫不足道的瞬间的错误和英雄业绩构成的。历史大多由公务活动所构成。富人的奢侈生活以穷人的贫困为代价。

69、向后倒下时,我像得到解救似的感到,它无可挽回地淹死在我那填平所有洼地漫过一切堤岸的血泊里。

70、“生而为人,对不起。”这句话并不是太宰治说的,也并没出现在《人间失格》中。

71、在今年“世界读书日”之际,因远程教学的缘故,纸质书之外的阅读载体,无疑以更为显性的方式走进了大家的生活。事实上,这些载体也一直伴随着我个人的读书历程。

72、一个人尽可能的不说谎是因他不能说谎,而非因为他所得到的说谎机会太微小了。

73、我想,用如此之多的篇幅来推介海涅,并非只是因为我喜爱他,而是他的作品可以打破人们对德语文学的成见,借用一本德国哲学畅销书的书名,我不妨将海涅称为“通向德语文学的后楼梯”。

74、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这是生活的真谛。

75、太宰治对生而为人的愧疚、失望带有一种被 强加 的宿命感,几年前第一次读《人间失格》时深刻的是下面这段话,太宰治所忧患的人间失格就是“人之不能为人”,是personal和person(也就是他说的“人的复数”)的冲突:

76、► 汪曾祺(19005-190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77、物质必须用精神进行加工。这是什么?这就是体验,不外乎体验和把握体验的东西。

78、用博大精深中文写成的作品,即便中国人自己读来许多也似知非知,让瑞典评委们去品读,实在是太难为他们。虽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评委马悦然在峨眉山学过中文,但他再怎么竭力向同僚推荐“这中文作家厉害呀”,也很难让不明其意的其他评委们点赞。

79、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

80、介绍作者的风格可以采取比较法,比方说巴尔扎克和卡夫卡的鲜明对比。

81、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背负的铁栅栏后面、比起人,动物离我们更近。这是铁栅栏。与动物攀亲比与人攀亲更容易。人的自然生活才是人生,可是这一点人们看不见。人们不愿意看见这一点。

82、当然,海涅为尊者进行了辩护,“妨碍大多数德国学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论述宗教和哲学的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缺乏才能。我相信他们不敢把自己的思维的种种结果告诉人民,是由于他们对这些结果有所顾虑”,而海涅恰恰用这两部作品说明一个事实:可以用晓畅灵动的语言来讲述深刻的内容,德语并非天生拒人千里之外。

83、这只豹子什么也不缺,可口的食物,看守人员无需长时间考虑就会送来。失去自由似乎对他都无所谓,这个高贵的躯体应有尽有。

84、与茨威格笔端无法遏制的激情相比,卡夫卡是一位冷静的观察者。能打动我的是他的语言,冷峻、收敛、精确。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写作忠告: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卡夫卡就是这样一位慎用形容词的作家,用动词总是那么准确无误。与前辈和同辈的德语作家们相比,他的句子往往很短,而且不经常使用主从复合句,更不要说复杂的套句了。艺术家和文学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是“风格即人”,用到卡夫卡身上,倒是很贴切。观看他那幅有名的照片,他那瘦削的面庞似乎与他的文字一样。

85、官微团队给我的约稿信中曾提到“对于哲学系同学来说,如何高效读书、把书本读透、读出味道”的问题,我想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各类读书中属于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的读书了。这种读书,既有广义读书的共同性,又有狭义读书的特殊性。例如都应该多读好书,但休闲读书可以广泛涉猎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书,而专业学习和研究,就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以精选经典名家为要。前者可以跟着兴趣走,后者则必须有规划;前者可以仅是浏览,后者则还须精研;前者没时间可以放下,后者则必须有耐心恒心,挤时间,压任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86、7月25日,在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工作室和建投书局举办的《天鹅之舞》新书沙龙中,作家、书评人高林,原《世界文学》主编、中国社科院教授、翻译家余中先与大家聊了聊《天鹅之舞》与普鲁斯特,以及十九世纪末的巴黎。

87、人总是追求他没有的东西。各国人民共同的技术进步越来越使它们失去民主特性。因此他们追求民主特性。现代民族主义是抵制文明进攻的运动。

88、本书是塞巴尔德继《移民》之后又一享誉国际的作品,记录了叙事者“我”一段穿越英格兰东海岸的徒步旅行以及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思所感。他行经古老的英国庄园、已故作家的宅邸、破败的海滨度假胜地、被遗弃的岛屿,回忆讲述各种奇异的故事,如托马斯·布朗的头颅、伦勃朗的解剖课、鲱鱼的自然史、康拉德的非洲之行、中国的宫廷火车、糖与艺术的历史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轰炸、耶路撒冷神庙的模型、诺维奇的蚕桑业,等等。

89、疾病根本不是恶,而是警告信号,生活的助手。

90、理论上,有一种无疵的幸福可能存在:深信人内在的那种无可毁灭的成分,但并不锲而不舍的追求。

91、这部控诉德国旧的教育制度的小说,在很多德国的中学里是推荐读物,虽然今天德国教育的面貌和校园的氛围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学生们依然可以从汉斯和赫尔曼身上找到自己的一部分。

92、尽管人群拥挤,每个人都是沉默的,孤独的。对世界和对自己的评价不能正确地交错吻合。我们不是生活在被毁坏的世界,而是生活在错乱的世界。卡夫卡名言,卡夫卡经典语录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93、当贵族把自己的崇高地位从财产和权利转移到了艺术品位上的时候,他们就会吸引普鲁斯特这样的人。普鲁斯特为什么如此热爱贵族?为什么他会在立场上变得越来越坚定?这本书里有一个恶毒的话——普鲁斯特父亲是一个共和派,他母亲是一个奥尔良派,但他母亲出于对他父亲的顺从,就成了一个共和奥尔良派。那么,在普鲁斯特这一代,“共和”被砍掉了,普鲁斯特变成了一个公开的奥尔良派。因为普鲁斯特是一个崇拜艺术的人,艺术是这个世界上值得追求的东西。当他碰到像孟德斯鸠伯爵这样把所有的优越感、高傲都建立在艺术上的人时,两个人就一拍即合了。

94、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勤劳。你在勤劳些什么呢?有两种过错是基本的,其他一切过错都由此而生:急躁和懒惰。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