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大全及解释
1、好的谚语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2、多音字。恐吓(hè) 骠勇(piào) 宿舍(sù)吓人(xià) 黄骠马(biāo) 一宿(xiǔ)星宿(xiù)
3、大雪一过就是冬至,人们就由不住说“冬至后十天,阳历过新年”。新年是甚时候?正好是腊月初。“初七说腊八”说明日子赶得紧,也反映了五寨农民的辛勤与自律。“腊八一过就是年”既反应了时间过的快,也表达了人们过年的期盼。
4、桃花雨漫过了油菜花,对岸的垂柳把粉饰过的院墙染成了绿色。小楼边栖息了燕子,清明的风景很美,使人产生了思念。
5、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此时的天气较前更冷,降雪的次数和量也将增多。
6、生字词注音瞳仁(tóng)恬静(tián)亢奋(kàng) 晦暗(huì)束缚(fù)羁绊(jī) 闭塞(sè)冗杂(rǒng)严峻(jùn) 震撼(hàn) 磅礴(bó)辐射(fù) 渺远(miǎo)大彻大悟(chè) 叹为观止(zhǐ) 戛然而止(jiá)蓦然(mò)
7、例如、南宋嘉定年间,安徽江苏一带,大旱伴随酷暑。“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行都斛水百钱,江、淮杯水数一钱,渴死者甚众。”;公元前1601年,华北地区遭遇连年大旱,伊、洛水干,农田绝收,饿殍遍野,天下动乱四起;清朝乾隆8年,堪称史上热的夏天,“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1942-1943年春,河南发生特大旱灾加蝗灾,农作物大部分绝收,导致河南1000万人口中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
8、本书作者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先生。该书内容是他近两年来在微博中发表的节气与生活的随笔。为了完整地把古人随季节而变化的生活方式展现给读者,朱伟先生不但系统地阐释了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内涵和风俗习惯,而且还把先人留下的随春夏秋冬、农耕节令有感而发的诗词歌赋进行了重新的梳理。书中展现了每个农历月的千姿百态,既有饮食、玩乐等习俗,又有很多中国人必备的文史知识。
9、☞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
10、有钱难卖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注:农历五月麦收,需要旱天晾晒,夏季作物需要蹲苗也不需要过量雨水;六月夏季作物需要雨水生长。
11、“秧苗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来比喻起身肥的作用和分量,恰到好处。冬季种麦子没有灰肥是很大的问题,农谚用“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来强调说明灰肥的重要性。稻缺氮肥,叶片发黄,亟需增施肥料,农谚用“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来讽喻。玉米打顶后可以促使植株生长有力,结棒子粗壮,农谚就用“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来比喻,其他如“番薯不怕羞,一直栽到秋”,“种田草子河泥,小孩糖梗荸荠”,“秀稻黄,吃块糖;秀稻黑,没得吃”等都是生动活泼而又含意深刻的好农谚。
1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下半年是八廿每月两节日期定,多相差一两天。”
13、大小暑期间是入伏时期,也是庄稼疯长的时期。人们在这个时候经常会说“伏里没雨,谷里没米”。此时也是暴雨泛滥的时期,农人们会说“大暑小暑灌死圪狸老鼠”。由于野草疯长,野草和庄稼就会争营养,农人们就会说“天旱不误锄田,雨涝不误浇田”。
14、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懒女人工作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