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人读书故事50字
1、郎咸平开始喜欢做学问也是从这个放牛班开始的。据他自己回忆说,“当时的理想就是准备出来先做木工学徒,再开个木工厂。”因为他妈妈学的是化工,所以在学校教化学。她在台湾是化学界的名师,所以忙着到各地补习班教书。一个星期多教到76个小时的课,为了养家,辛苦。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坚强、慈爱。郎咸平的母亲也很爱孩子们。正是母亲的德行潜移默化影响了少年时代的郎咸平,恍惚的少年,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他放弃了想做木工学徒的想法,用心做学问,选择了继续升学念高中。
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3、关于什么是书籍,在现代人的观念里几乎都有清晰的形象,似乎不存在什么问题。但要是叫起真儿来,这“书籍”一词的形成与演变,还真需要做个简单的交待。(现代名人读书故事50字)。
4、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属哥伦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圣约翰学院院长。2007年7月赴牛津大学历史系任教。
5、艾米·斯图尔特,她的随笔和评论多次被《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等知名读物刊登,在加州北部拥有私人的毒物花园。
6、余嘉锡在北京各大学主讲目录学课程时的讲义,本书以“辨章学术”为核心,建立了自己的目录学体系。
7、“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8、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9、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现代名人读书故事50字)。
10、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车胤传》。。
11、我们所读的每一本书、每一部戏剧、每一首诗都是那个水池,我们会在水中发现自己,赞美自己。随着自身的变化,水池中的形象也会随之变化。
12、著名历史学家彭刚的学术随笔,带领读者踏上一段读书之旅。
13、书籍编纂在我国有古老的历史,但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内才有论述古代书籍编纂的专著,即本书《中国书籍编纂史稿》。
14、这本随笔集,不过是托尔斯泰日常思想的吉光片羽,却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堂吉诃德式的救世精神。
15、常常有人说:“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所收”。
16、学习古代汉语、阅读古籍使用的中型语文工具书
17、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18、书籍的买卖在西方曾经促进了“希腊奇迹”,促进了文艺复兴。在古籍中搜奇品酌,讲述一部部文献典籍背后曲折动人的故事。
19、世界上“受欢迎的字典”和“畅销的书”(定期修订)
20、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出版家、作家、“全民阅读”发起与倡议人聂震宁,呼唤阅读、观察出版、反思文化力作。
21、领略古书流转的瑰奇历史,记录中国古籍拍卖的重要历史。
22、因此重读作品就是重新发现自我。没有一种阅读是的,读者在每一次阅读中都会重塑自我。
23、这份北大教授推荐阅读书目共50种,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既有传统经典人文基础、历史书籍,也有新的互联网方面的书籍,甚至还涉及到以往很少提到的中学生心理和日常行为习惯。
24、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25、清华附小阅读教研员为小学生推荐寒假必读书单
26、《纯粹理性批判》(为调和当时的两大哲学流派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一书是康德哲学的基础,了解康德哲学的体系必由此入门。
27、三联书店原总编辑李昕,以从事出版三十多年的丰富经验,结合大量精彩、鲜活的案例,讲述编辑的思路和策略、经验和教训。
28、如果说,在《生育制度》中,费孝通提出“礼”是一种节制人的生物性的社会制度;在《乡土社会》中,他认为,“礼”既是一套道德体系,又是一套权力结构;在《乡土重建》中,费孝通则进一步认为,“礼”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的精神,即“知足、安份、克己这一套价值观念是和传统的匮乏经济相配合的、共同维持着这个技术停顿、社会静止的局面”。
29、年轻的时候,一次到郊外打猎,突然听见有人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边一看,见一男子正在水中挣扎。
30、书人写事、民主政治、民国见闻、书法绘画、花草医药……
31、《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
32、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
33、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34、全书180千字,共辑读书随笔50篇,多为已发表作品。按所读之书的内容分为七目编排,包括:人物、群体、文学作品、风俗文化、鬼神、序跋等。
35、关于读书的30种好书,关于读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关于读书的喜怒哀乐,关于我们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36、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37、另外,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一位仅比我们大一岁的小哥哥。
38、通过与中国哲学的比较,阐明了由此形成的黑格尔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体系特征。
39、——王国斌(R.BinWong),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研究所主任
40、第二天,老师责问他为什么逃课。沈从文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罚他跪在院子里的一颗大树下,说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41、中国的“文学传统太深厚太悠久,以至于炸弹都无法消灭它”
42、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43、彼得·魏特哈斯《愤怒书尘》法兰克福书展主席的成长之路
44、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
45、不同于正襟危坐写就的学术经典,“碎金文丛”是这些学术名家随性挥洒或点滴积累的小品文章。
46、展示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47、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时候是个既聪明又可爱的孩子。谁知,他5岁那年,不幸得了天花,这场病使唐汝洵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 ,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且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
48、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49、落地无声,寻之无迹,梦中有影,食之无着。
50、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
51、曾任法兰克福书展主席25年之久的彼得·魏特哈斯谈读书、集书的故事
52、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53、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共产d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54、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55、李商隐:少年时代,初读《锦瑟》便怦然心动,觉得写得那么忧伤,那么婉转,那么雅美。及长及今,病种仅凭兴趣读了些与商隐诗、《锦瑟》有关的书文,才瞠乎于解《锦瑟》之复杂深奥。
56、囊萤夜读: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57、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58、据郎咸平自己回忆,他能走上钻研学问的道路,和大学时的一段境遇有关。当时东海大学经济系的微积分课程要求很严。该门课总共8个学分,要念两个学期.而且一学期得考4次月考。郎咸平第一次只考了60分,第二次月考时就想走捷径,考试的时候作弊,抄同学的试卷,结果被老师抓到了,得了零分。“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忽然有一种想法,决定好好地念。我每天很用功地念到半夜二三点,当时就感觉好像哪根筋不对劲,我就不信考不过。结果一个月下来,忽然发现,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也忽然发现微积分竟然也有很多乐趣,很多解不开的题一旦解开了很有成就感。”
59、我们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似乎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无时不刻感到信息过剩。但这是个老问题。过去遗留的典籍数量庞大而又彼此牴牾,以至于笛卡尔认为与其有书,不如无书来得更简单。
60、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61、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
62、邓晓芒老师是康德研究专家和康德著作的翻译者,本书是根据他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开设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课程一学期的讲课实录整理而成。
63、结集了78篇书话文章,分为三卷。这些文章涉猎广博,延古及今,内容包括:书人写事、民主政治、民国见闻、书法绘画以及花草医药等,许多已在网上发表。
64、约翰逊博士,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大旧书摊。有一次,距离不远处有个节目,大家都去赶集,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亲想要约翰博士分一部份书籍,运到赶集的地方去贩卖。
65、曾任法兰克福书展主席25年之久的彼得·魏特哈斯谈读书、集书的故事
66、拿破仑拿枪逼迫落水者自救,是想告诉他,自己的生命本应该是自己负责的,唯有负责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救的生命。"请尊重负重者",在拿破仑看来,地位的高下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生命肩头的分量。
67、关于图书如何作为思想战争中有效武器的重要论著
68、特级教师推荐:1-6年级学生寒假必看的72本童书
69、那次考试之后,不服输的劲头鼓励他发奋努力,后,郎咸平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核,此时的郎咸平才认为自己掌握了一些学习的窍门。
70、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用功, 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 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71、 从此,他不得不在乡间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准备应试。
72、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73、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