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悯农古诗二首【文案37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22 07:16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悯农古诗二首

1、《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2、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3、教师范读,用音乐的节奏感引导学生流畅地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4、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其二的古诗原文如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5、五谷丰登,那么丰收的粮食都到哪里去了呢?人们不难知

6、然而,诗人的本意并不是要赞美农民的劳动,这样层层递进的写法,是为了下文制造悬念。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7、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简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8、这是李绅《悯农》诗中的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9、此句与前两句互相补充,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局却是“农夫犹饿死”。



10、真的很奇怪耶!我去问妈妈,结果反被考问了一通:说一首与“劳动”有关的古诗!大人可真是麻烦,什么都能与学习扯上连系!不过嘛,这个问题可是难不倒我的,《悯农》就是嘛! 我还会两首呢!         

1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想想读懂了诗中的哪一句话?把不明白的字和词圈画出来。

12、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李绅的那首千古名作《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因为有这首诗,李绅后来又被称为“悯农诗人”,一首诗成就一个人,这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惊艳之作。诗名很惊艳,但诗的内容很沉重。

13、教师:这首诗写的也是古代农民的生活状况,在我们今天还有这种现象吗……但是我们还是有一种习惯不能丢,是什么呢……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节约每一粒粮食,是我们再次从古诗《锄禾》里所汲取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仅要节约每一粒粮食,还要节约……

14、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两个生字“锄”和“皆”。

15、李绅(772-846年),字公垂,祖籍亳bó州谯qiáo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16、李绅(lǐshēn),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17、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8、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白话文释义: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19、(注释)悯:怜悯。粟:(sù)谷子;栗粟。犹:还。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20、《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21、《悯农二首》不是通过对个别的人物、事件的描写体现它的主题,而是把整个的农民生活、命运,以及那些不合理的现实作为抒写的对象。这对于两首小诗来说,是很容易走向概念化、一般化的,然而诗篇却没有给人这种感觉,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那个畸形社会的矛盾,说出了人们想要说的话。所以,它亲切感人,概括而不抽象。

22、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23、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24、chūnzhǒngyīlìsù,qiūshōuwànkēz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sìhǎiwúxiántián,nóngfūyóuès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注释)悯:怜悯。

26、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2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28、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和默写古诗。

29、无病呻吟 (wúbìngshēnyín):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比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而长吁短叹。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30、写完之后李逢吉很得意,觉得借登台而寓仕途,这个寓象不错,就很得意的问李绅,说你也来写一首啊,你看我已经先写了一首了。李绅一笑,站在这个高台之上,凭栏远望,看到四处田野里耕作的农人,沉吟半晌,突然吟出一句,让李逢吉想也没有想到的诗作来,就是这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逢吉一听,默不作声,他只关注着自己的命运,而且只关注自己的仕途,而李绅却是关注天下人的命运,并不把视角停留在小我的身上,而把所有的情怀放在天下人的身上。李逢吉不说话,李绅这时候诗感而来、诗兴勃发,眉头紧蹙,完全沉浸在忧国忧民的情怀之中,又紧接着吟出了第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逢吉自惭形秽。当然,这个故事只是民间传说,当地人之所以借这个故事来写李绅和李逢吉,是因为后来,两个人因为“牛李d争”,成为政治对头、政治敌人,李逢吉是李绅的政治敌人,而李逢吉本人也是一个大奸臣。

31、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32、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节约粮食,日常生活中养成“消费而不浪费”的好习惯。

33、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落,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34、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zhuórè)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xiéqǔ)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mèn和真挚的同情。

35、阅读会让我开心,让我学到很多知识。我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书,也喜欢自己一个人安静地翻书看,特别喜欢《妈妈我能行》、《竹林里的大熊猫》、《肚子里有个火车站》。

36、畸形 (jīxíng):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发育。~胎儿。泛指事物发展不正常,偏于某一方面:~繁荣。~发展。

上一篇:渣男语录短句【文案33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