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论语学而篇感悟【文案63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21 14:27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论语学而篇感悟

1、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2、多次在市级、区级撰写论文、教育叙事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等,带领班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多次获得特等奖、一等奖。

3、  二是在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理解上,对朋和友的区别有了清晰的界定。深入学习之后,摒弃了距离的概念,有朋自远方来,并非远在千里,着重指心灵相通,神交已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个人的理解,远方是为了突出志同道合的重要性,有朋神交已久,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求学问道,这充分说明了在学问面前,再远的距离也不是问题,也阻隔不了两人在学问上的交流。“朋”须是志同道合的朋,为什么不说是朋友呢?我又查了一下词典,朋和友有所区别,同志和同和志也有区别。古人说:同志为朋,同师为友,朋就是有相同志向或者爱好的人,汉字中很多有肉的东西都是月字旁比如脚腿腕肘的,两个月就表示比较亲近的人。让你内心深处感到快乐的人,一定是和你的志趣相投,志向相同,能够产生共同语言的人吧!腾王阁序中“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第二条和第一条相对应,我们一个人学习实践后,找到了相同志向的人,一定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不管这个人是从哪个地方来的。

4、  好了,分享心得就到这里,请大家也各抒所解,让我们共同进步。

5、庄子里有一这样段:惠施说有个大树很大,但是什么用也没有,说庄子的学说就是这样,不被世人所容纳。庄子说,你有这样的大树,“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6、  三是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理解上,重点对自知和他知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前,把“人不知”解释为一个人无知或者少知,“不愠”理解为不应该发怒。现在知道这个理解太浅薄了。人不知,说的是我们自己,是别人不理解自己,或才是不赞成自己的时候,我们自己不能迁怒于他人。做为自己经过一个学习的过程之后,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了自己的观点,当这些观点和远来之朋或同志产生碰撞后,有理解我们的,也有不理解的,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该怎么办?不亦君子后用了一个问号,让我们反躬自醒,我觉得这个问号,就是要我们向内求、内省,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自远方而来的朋对我们的说法或者是做法有不同的意见,我们该怎么办,首先不能怒,更不能有情绪波动,或者是放弃了求学之路,要与君子和而不同相联系,允许不不同的观点。这里说到了与人相处的问题,既使被人误解,有了沟通上的困难或者学问上的困惑,我们要问问自己哪些地方没有做好,我们的学问或者是见识是不是与朋不在一个层次,能让你愠的,肯定是你自己的学问低了,没有学到位才导致的,如果自己的学问很高,接近或者达到圣人的地步,那应该是不会发怒的,会是平静如水的。(论语学而篇感悟)。

7、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每天要复习,回家写完作业后要复习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巩固知识点,不会的问题及时要问老师,以前学过的知识也要复习,难的题要多做几遍。

8、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9、于历史的今天,瞻仰《论语》的演说者——孔子。



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可以学文。

11、向往自由是人的本性,但是现实的社会又充满种种有形的无形的规矩,让人不能逾越,比如各种法律、风俗、礼数等等,这固然是社会所必须,但确实又让人感到约束,于是生活中总有许多想做的事而不能做,想说的话而不能说,这也是人生的一种痛苦吧。

12、二是在社会范围内要以“忠信”为主,要恪尽职守,诚实守信。

13、论语之三:子曰: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明白松柏后凋谢。读了这篇论语。我明白人的知识是无穷的。随时随地都能够想出一个创意。

14、和朋友往来方面,广交朋友,关心朋友,团结朋友,重要的是诚实地对待不要欺骗朋友,发现朋友有困难的时候要帮助他,朋友之间要相互鼓励。

15、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片酬,后来就成了《论语》。中国历从汉武帝开始,尊儒学为统治思想,《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它的推崇。

16、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1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论语读后感6看完了《诗经》再看《老子》,一部部几千年前的不朽经书让我获益,并让我不禁迷惑;几千年前的先秦诸子百家是如何悟到这些道理的呢但是这些字字珠矶的作品对我来说还是有些太深奥了,咬牙读了几本后,我把信心全部放在《论语》上了。

18、   一国之兴,在于得人,人才所出,在于师教,师道有复,则国有望。谨奉《论语》,北星共读,望万世之师表,期先贤之精微,修行师范,维以扬德,推仁布信,教义弘文。此泰山之任,加之吾辈,前路迢远,君其勉之!

19、人总是不断地在反省,在反省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在反省中修正自己的行为。于是人能从猿进化为万物之灵。反省不仅仅是反思。反省是积极主动的对过去行为的自我论定,是在社会共同认知的是非标准下进行自我修正。省,又有省悟的意思。由省悟而不断修正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就会逐步进入‘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境界。我对此深表赞同。

20、读《论语》,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是精神的点滴精华,领悟到的是思想的深刻内涵。

21、所以综上所述,学而篇里近打动我的一句话,就是“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无友不如己者”。也是我在三和书院里近的感受。 

22、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专业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实不然。在我看来,《论语》更像一碗热腾腾的鸡汤,喝下去后让心灵得到一次洗涤,不,应该用一次升华。孔子的《论语》很少由长篇大论,每一则都很简练。因为无言也是一种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这句短语就是的叙述。

23、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24、满哲理芳香的坦途,于是子子孙孙踏响了成功的凯歌;他用朴实的教诲铸造成了一把坚韧的利斧,于是广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25、起初,我看不懂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极其深奥、奇怪的文字。之后,教文言文20xx年的那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大意,让我们读三遍,然后,背下来,我觉得十分容易,比死记硬背强多了。后,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下面,我选了几则论语,分享给大家。

26、对颜渊的评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7、文中插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拍摄者所有,在此深表感谢。

2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想必同学们都听过这句话,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有新的理解和新的体会,这样就可以把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作为学生,我们更需要有温故而知新的精神,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学习起来就会更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

29、本章意思是学到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实践它,不是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请教),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有人不理解你却不和他生气,不也是君子之行的一种表现吗?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30、对子路的评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31、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论语读书心得3000字篇三悠悠华夏五千载,璀璨文化的源头是《论语》。

32、读了上面几句论语,你是否感觉自己又增长了一些知识,又懂了几分道理,那就请继续在论语中遨游吧……论语读后感4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典散文更是源远流长,特别是儒家经典《论语》,让人们受益匪浅,使我感触很深,读《论语》有感作文。

33、有一次,我在做作业,我有一题我不会做就问妈妈,妈妈只提示我,她问我会不会我就说会,妈妈说你不会还要说会,你会就说啊。

34、《论语》字字珠玑,句句在理。朋友们,让我们都来读一读《论语》吧!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论语读后感13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35、   第五章是孔子的为政理念,第六章是孔子对于人的发展要求,其核心依然是“仁”的思想。今天就从万圣师表的思想里,汲取与新时代融合的教育法则。

36、读《论语》,是一次旅行———漫长却不苦闷。弥留在充满油墨清香的字里行间,感受着儒学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踏实与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为人”的仁爱与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愠”的包容与豁达,是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明达与诚恳……道不尽,言不穷,《论语》所充盈的儒家气息是如此的浓厚,如此的庄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处风景,都足以令我为之心神向往,难以忘怀。

3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某些人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往往会表现出嫉妒或厌恶,而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会嘲笑或轻视,这都是不好的处世观念。我们要朝好的行为看齐,学习他人的优点。倘若看到别人身上不足的地方,要引以为戒,不要犯下同样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让自己更趋于。

38、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39、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40、这是我在论语里面学到的知识那你呢!论语读后感12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和终身学习的道理,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41、有人说《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42、2022年成都市新都区北星小学校“教改先进个人”

4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先做好了应有的准备工作,自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这使我想起了近吉他考级的事。虽然我学的时间不长,但我坚持每天弹奏练习,即使手皮磨破了,我也从不放弃。考级前的一个月,我把乐理知识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复习,该背的背,该记的记,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考场上我轻松应对,终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考级。

44、读《论语》,是一种享受。仿佛静心独坐于清泉碧水畔,在烟熏缭绕间,细细品茗。《论语》的字字精华便沉淀在绿叶清茶之中,咀一口,它们就顺着舌尖流入体内,纯化了身心,顿觉一阵清香涤荡胸怀。

45、孔子对三个弟子评价不同,在颜渊身上,他看到了“仁”;在子路身上,他看到了“勇”;在子贡身上,他看到了“智”。“人无完人,孰能无缺”,孔子是一个大圣人,他怎能不知道?可是,他看人,先看到了他们的优点,而且在后面的言论中,他也充分地发挥每一个弟子的优点和长处,择其长处而用之。

46、甚至那句,我一直认为无关紧要的“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从字面意思,我以前一直以为若是一个人自己不庄重的话,就没有了威力,学习了就不固执了。(害羞)理解完全错误。

47、   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48、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49、学而十六句可以说包含了十六种做人的道理。有作为领导的道理,有作为下属的道理,也有交友的道理和孝顺父母的道理。中间还教育我们不要巧言令色,要自重,不要过于追求物质享受等等。整体来说,的确是自成一个体系,而讲的都是如何做人,是做人的哲学,而不是狭隘的学知识。这一点,是我读学而一章大的收获。

50、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51、传不习:我教授给其他人的知识,我自己是否进行过演习实践?

52、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53、还有一条就是: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它的意思就是:君子对于天下事,不刻意强求,不无故反对,一切按道义行事。

54、就以学而篇为例,一共一十六条,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其实《论语》中讲的学问,是做人的道理,而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重要的在于做人。这在学而第六中讲的再明显不过了:

55、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纠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修养的自觉性。

5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7、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一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

58、   本轮疫情我们一家三口出现了核酸异常的情况,对于这样的结果一开始我们也想不通,居家期间没有接触他人,怎么会异常呢?可是现实就是这样,只能配合当地的防疫管理要求去方舱,到方舱后一家人分别进了3个舱,孩子的学习进度、身体健康与否等问题,使我变得很焦虑,但是每天看到大白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默默地运送物品、安抚病患,他们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怎能不让人感动呢?渐渐地我也就不焦虑了,并与家人安心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调节。现在我们都已返回家中,虽然天气渐冷,但心是暖的!这些逆行者的身影,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充满爱的力量。这就是今日之中国,强大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有爱的中国!

59、我还喜欢一则语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错,你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压给别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告诫我们,如果你想要求别人做什么,首先要自己本身也愿意去做,这样才是尊重他人。

60、其实第一句中感触深的还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它刚好又和后一句形成了一个呼应。一个人在世,要有一个了解自己的人真的很难。而人们也往往在为自己没有一个知己而感慨。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认真的去了解别人,总觉得自己没有人去了解。所以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是委屈的,没有换到别人的位置去思考问题。有句话叫做将心比心,也许一个人真的能做到处处和别人换位思考,多了解别人的感受,相信也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解他。如果一个人真的可以做到这点,那估计每一天都会感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了。

61、高世博,北京中学小学部四年级(1)班,今年9岁,一个自信勇敢爱说爱笑的小男孩。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喜欢读书、游泳、打篮球、踢足球还喜欢观鸟。并多次参加区级、市级鸟类知识竞赛、北京市中小学鸟类摄影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人生格言:放飞梦想,超越自己。

62、   直到晚年孔子才不得不著书立说,为什么改变了“述而不作”的从教态度呢?他写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编年体史书《春秋》,就是要以历史记载的客观真实来警示天下的乱臣贼子,他们僭越礼制,弑君弑父的恶行会遗臭万年;同时也赞美了那些忠贞爱国的仁人志士,为后世的士大夫树立了担当天下或仁爱修身的榜样。孔子的《春秋》,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2000多年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公认的、正统的伦理道德标准。人生在世,追求的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伟大事业,追求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事业,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积极入世的精神,都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上一篇:诚信是做人之本【文案68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