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伏尔泰像【文案31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20 04:50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伏尔泰像

1、殊不知,“人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2、当然,伏尔泰也有不足的地方。他十分鄙视劳动人民,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还说:“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

3、首先:为220游行者赞!为他们的勇气而赞!

4、  本次更新的内容是苏联1966年《艾尔米塔什的珍藏》第四枚法国雕塑家乌东的《伏尔泰坐像》。

5、第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宣传启蒙思想。他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人们同宗教狂热作斗争,主张宗教宽容,并指出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6、本文为原创内容,文:李夏恩,编辑:禽禽,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7、左琴科(1895年8月10日——1958年7月22日)

8、写到这里,突然想起苏联讽刺作家左琴科的《猴子奇遇记》,恐怕很多人早已忘了这篇在70年前掀起一场大规模批判风波的小说。就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哲人被他的论敌骂成是魔鬼和猴子一样,左琴科因为这部作品被苏联官方组织集体批判,他的这篇小被说成是“把自己下流和卑劣的灵魂翻了出来,他这样做的时候是带着享乐和好玩的心情,想向大家表示:——瞧一瞧,我是怎样一个流氓呀!”联共中央甚至通过决议谴责左琴科是“文学无赖和渣滓”。

9、在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作为领袖人物他将自己的思想传播到社会上的各个角落,他先进的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解放人的天性摆脱封建教会对民众的束缚,使得社会进一步的向前发展。伏尔泰的思想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在作品中他也敢于直接表达对教会的不满,在书籍出版后,他的思想可以间接的影响到更多人,于是代表伏尔泰思想的队伍便逐渐壮大起来,使得法国大革命以及启蒙运动进展的更加顺利。总之,伏尔泰的思想为社会带来了希望,社会的各个阶级在受到伏尔泰的影响后都有所改变,敢于迈出第一步同封建教会作对伏尔泰的评价



10、  他热情的赞美中国的科举制度,称这个制度防止了权力的世袭化,了知识阶层的合法对流:“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谩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11、这样,“为什么世界不能都更像英国?”的问题,就可以进一步引申为:为什么世界不能都更像英国而容许负责任的政治和社会批评?这样的批评,不啻是矫治不良政治和社会的良药。所以我们看到,18世纪以来的英国政治和社会在这样的批评之中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变革之路。因为有了人身保护法,英国人就有了批评不良政治和针砭社会时弊的保障机制,他们也就有嘲骂、痛斥的自己的政府和社会的胆识和勇气。而在持续不断的嘲骂、痛斥及至公开不懈的斗争之中,英国的政治逐渐变得更加理性和清廉。英国的社会逐渐变得更加公正和平静。

12、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消除旁人视为猴子的偏见,也许好的方式就是给自己来一次“革命”,让自己不再表现得像只四只脚走路的猴子,这种偏见自然也就消除了,但就像鲁迅所发现的那样,总有些人不愿意我们站起来用两只脚走路,因为“我们的祖先一向是爬的,不许你站!”(伏尔泰像)。

13、当我思考这次的梁警官事件时,我想为华裔而呼吁。因为梁警官的确受到了委屈。可我觉得很难下笔,因为棘手的有两件事:

14、所以我要盛赞220大游行。因为它所昭示的,正是对美国理念的追求。

15、新来的每天问“我要不要回国”,“我要不要回国”,...

16、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篇小说,却仍然让人忍俊不禁,充满喜感。故事发生在卫国战争时期,一个长尾猴从炸翻的笼子里跑了出来,被一名充满同情心的军车司机发现,因为担心猴子会在废墟里冻死、饿死或者遭受折磨而死,所以司机将它抱上了车带到了鲍里索夫,在这里,饥肠辘辘的猴子偷跑了,可是它“没有钱,也没有食品供应证,也没有什么地方挥泪大砍价”,但为填饱肚子跑进合作社商店,“直接踏着顾客的头跑到售货员跟前”,跳到柜台上,抢了一根胡萝卜逃跑了——“唉,它只是只猴子,什么都不懂,怎么会体会到排队的人买不到食物是什么心情呢?”

17、现在我想退一步出来,看看梁警官事件背后,关于华裔和种族歧视的问题。

18、那么,对华裔的不公平,到底有多么的广泛?对华裔的公平待遇的诉求,除了游行以外,还有什么我们自身可以做的地方?我们怎么样去主动参与更多的政治和公益?

19、因为这两个原因,我感觉华裔其实似乎是迷途的羔羊。我们很无知很无奈,在政治的路途上我们还很幼稚,我们需要的是像马丁·路德·金那样智慧而有魅力的领导者。

20、“踢屁股哲学已深入吾国人心里”,林语堂在《论踢屁股》的后如此写道,他认为“要把它革除,以一百年为限。”距离他所设定的一百年尚且有17年的时间,但如何将打屁股理所当然的观念彻底驱除出中国人的头脑,恐怕仍非易事,它太多地与习惯和纠缠在一起,以至于将其解开仍然时日久长,但就像当初打屁股将和等级的观念从臀部打进国人体内一样,我们也许更应该祈祷的是不要再用同样的手段把它“打”出来。 

21、可惜这幅肖像的作者已经无从得知,无论是这位无名的画家,还是名胜显赫的大雕塑家乌东,他们描绘的是一个时代的群像,他们的双手传播的不止是艺术,也是伟大的思想。

22、就像电影“教父”开篇,那个光头的意大利移民说:“我爱美国。”而这句话,与他热爱意大利毫无矛盾。

23、汉文帝因为将残忍的、损毁不可再生的肢体的肉刑,改为笞杖这种在一般人眼中认为打完以后可以痊愈的刑罚而得到后世儒家文士和法律改革家的一致称许,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时人是如何评价这次刑罚改革的,因为笞刑虽然是用板子打,但同样也会打死人,尤其是改革之后的用来替代肉刑的笞刑一打至少上百,受过刑罚的人就算勉强活了下来,也是终身残疾,所以《汉书》的作者班固对这次改革很阴损的评价道:

24、  更有名的一部作品,是伏尔泰根据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改写的戏剧《中国孤儿》,可谓在法国引起了轰动。

25、  伏尔泰与中国渊源很深,他阅读了传教士带回的大量东方典籍,对孔子,庄子、对儒家、道教都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推崇儒家观点,甚至是有意的误读,以理想化的儒家作为挑战欧洲封建统治的样板。

26、16到18世纪的西方尚且处于一股强劲的中国热潮之中,中华帝国几乎被当成拥有高等道德礼仪的异教国度的典型,但中国光辉四射的形象中仍然点缀着这种残忍的刑罚。这让那些西方的中国迷们多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即使是像伏尔泰这样的自诩理性的中国粉丝,也在大声称颂了一番“他们帝国的法律确实是全世界好的一部以宽大为怀为基础的法律”之后,小心地加上一句“这并不能妨碍中国官员让他们的子民挨板子”。

27、她的公民应该永远去追求。她的公民应该永不满足。

28、而如今,“沉默的华裔”终于在网上结盟了,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勇气。甚至成就了全美各大城市联手的220大游行。这本身就是个让人觉得热血沸腾的事件啊。真的是见证历史的感觉。

29、去年法国政府专门发行了邮票来纪念这位女科学家,这位掌握多国语言,擅长骑马击剑的魅力女性。

30、其实。伏尔泰的想法并非没有根据。他那个时代的英国,的确是一个比他自己的国家更自由、更宽容的地方。因为英国在光荣革命之后建立了立宪君主制。在这个制度下英国人的言论自由是有保障的。相反。法国奉行的是君主制,这个制度在剥夺法国新教徒的宗教自由,法国人会因言获罪的。所以,伏尔泰的问题问得有根据。并且为后人所重视。欧洲的崇英者,总的来说是跟着伏尔泰的感觉走。他们崇英,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英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等级和文明社群的一种理想化”。(第94页)

上一篇:关于感恩教育的诗句【文案14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