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童话作品简介
1、《自私的巨人》是王尔德童话中为特别的一篇。该文章的篇幅布局独树一帜:巨人不在,孩子玩耍,巨人自私,不许玩耍,冬驻花园,巨人醒悟,与孩共玩,春回花园。口语化的语体,精雕细琢的语言,简洁精确的措辞以及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整篇童话弥漫着一股清新的童心。
2、故事中,王子用自己的东西换来了别人的幸福。夜莺用生命换来了一朵红色的玫瑰。小男孩使自私的巨人拥有了宽阔的胸怀。小国王因为梦见很多人在受苦,而不穿豪华的衣服,却去穿粗皮外套。他们善良朴实的心灵,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令我们敬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向故事里的这些好人学习,做一个勤劳、善良、胸怀宽广、拥有爱心的人。《王尔德童话》读后感10《王尔德童话》是英国的王尔德写的一本童话故事书。
3、相传古时候,在古阿拉伯的海岛上,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有一天,山努亚和他的弟弟萨曼来到一片紧邻大海的草原,当他们正在一棵树下休息时,突然海中间冒起一个黑色的水柱,一个女郎来到了他们身边,并告诉他们天下所有的妇女都是不可信赖、不可信任的。
4、本书豆瓣评分5分,适合年龄7岁以上的小朋友阅读。
5、在琳琅满目的世界名著里,这套书独具特色。它很有品质,文字洗练优美,插画精致细腻;它很用心,每本书都设置了两个栏目,前面的栏目介绍文学大师的成长和写作故事,让孩子们在阅读之前便能触摸作家的生活、了解创作的背景。后面的栏目介绍由这部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动画片、音乐和舞台剧……把艺术的相通性展现给孩子们看。当他们知道电影《冰雪奇缘》原来是改编自安徒生的童话《雪后》时,会不会也想拿起一本《安徒生童话》,细细地阅读呢?没有比这更有效的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了吧!
6、王尔德真正的创作期只有不到十年。《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TheHappyPrinceandOtherTales)出版于1888年,被誉为是他真正创造力的初啼,之后他便在美国大规模地巡讲,但这像他从事的新闻工作和他写的诗一样,并没有为他赢得多少遗誉。王尔德发表过数量庞多的诗作,但他并不是一个好诗人,他的诗风太过古旧,而且几乎不能正确地用词。你如果将他的诗作与艾米丽•迪金森、沃尔特•惠特曼或者叶芝的诗作相比较,就会对此深有体会。现在已经没有人读他那满是世外桃源和希腊时光的字眼,过气而且死气沉沉。王尔德早期的戏剧也有相同的毛病,就是华而不实,他差劲的就是空洞的辞藻华丽,但是好的作品却都是闪闪发光、璀璨夺目的。
7、 《王尔德童话》中的故事的语言华丽唯美,情节纯真生动,堪称世界的化身。细细地研读,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人间的冷暖,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8、《巨人的花园》又名《自私的巨人》,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童话作品,讲述了自私的巨人从自私变得慷慨,终在上帝的指引下走入了天堂故事温馨感人。该篇是王尔德创作的童话作品中短的一篇,收录于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
9、王尔德(OscarWilde,1854-1900)短暂的一生多才多艺。他的父亲是著名的外科医生,母亲曾为青年爱尔兰d写煽动性的散文和模仿的诗歌。王尔德对文学的兴趣,也许是受到母亲的潜移默化。
10、因其较系统的唯美主义理论、文学创作以及生活中极为个性的唯美作风,在某种意义上,王尔德已经被贴上了“唯美主义的符号”的标签,他的唯美主义观点主要内容有四:一是形式是艺术的高法则,文学创作应注重形式的美,而非注重感情;二是“生活模仿艺术论”,王尔德认为生活模仿艺术,生活事实上是镜子,艺术却是现实,把艺术提升至一个极高的地位;三是无法超越道德的超道德性,王尔德在《自序》中写道,“书无所谓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书有写得好的或写得糟的,仅此而已。”即文学除了审美功能外,无需有标准的道德规范;四是文学作品具有独立的个性,此个性有别于浪漫主义人性之个性,是独立于作者之外作品的个性,因此,批评家在批评文学作品时,无需独立自我纯客观批判,应加入批评家自己的思想。
11、王尔德笔下的幻想世界,即童话世界,是那样五彩斑斓,令人心迷神醉,这正是对他所歌唱的一种美的精神的烘托。在这一点上,《少年国王》的结尾很有象征意味。少年国王在加冕的日子里,不肯穿那看上去辉煌却是“在忧愁的织机上用痛苦的手织成的”袍子,不肯用别人的血和死来装饰国王的尊严。他宁肯穿“看羊时候穿的皮衣和粗羊皮外套”,“拿着他那根牧人杖”,用荆棘“做一个圆圈”戴在头上当王冠。当贵族、百姓、侍臣、主教都嘲笑和反对他这样打扮,甚至因此要杀死他的时候,“太阳穿过彩色玻璃窗照在他身上,日光在他四周织成一件金袍,比那件照他的意思做成的王袍还要好看;那根枯死的杖开花了,开着比珍珠还要白的百合花。干枯的荆棘也开花了,开着比红宝石还要红的玫瑰花……”他的周围一片光辉灿烂,“百姓们敬畏地跪了下来,贵族们把宝剑插回剑鞘,向他行着敬礼……”这里,那阳光织成的金袍,那开了花的手杖,那荆冠,以及周围的一片灿烂,乐声飞扬,人们敬畏地跪拜,对少年国王那富于伟大同情心的精神美,无疑都是有力的烘托。王尔德童话中把那些幻奇的环境写得那么瑰美迷人,都如这篇作品结尾所象征的,出于烘托精神美的目的。
12、王尔德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社会科技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英国社会整体受商品经济、世博会展览等新鲜事物的冲击,人们对产品的使用价值关注逐渐转向产品形象价值的发现;此时,传统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巨变,商品、个人利益的追捧之风肆虐。这些时代背景对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主要有分别是王尔德文学向文化消费潜在靠拢,以及其作品内容超道德的心理状态“反向形成”。
13、Anyplaceyouloveistheworldtoyou.任何地方只要你爱它,它就是你的世界。——快乐王子
14、©内容简介:本书是英国著名剧作家王尔德作品经典选集,收录了《夜莺与玫瑰》《幸福王子》《巨人的花园》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15、《王尔德童话》中的故事的语言华丽唯美,情节纯真生动,堪称世界的化身。细细地研读,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人间的冷暖,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16、如果说安徒生、格林之流的童话都是被和谐腰斩后的血腥侩子手,那王尔德的故事则万幸的是仍然保留原貌的废城王子,一个人坚守着自己孤独的爱情和尊严,让人心碎又心痛,每一篇故事都像是要扔向那个狠心绝情的情人,爱横交织中用心血凝聚起来的诗篇。孩子们可以从节选的段落中看出天真、引导纯良和美好;而成年人们则更能够为美丽童话背后真正凄婉唯美的实质而落泪。
17、快乐王子为了让穷人们过幸福的生活摘去身上宝贵的物品请掉队的燕子送给穷人,后燕子死去。而快乐王子,也应燕子的死去而心碎身亡。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
18、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较为闻名。
19、参议员说过:“他像风信标那样漂亮。”他的英俊、高贵受到众人的赞美。但令读者感动,让穷人和他自己感到“快乐”的恰恰是他牺牲了“外在美”而表现出的“心灵美”,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反方向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的审美观:内在美比外在美更有价值。
20、《快乐王子》勾勒的城市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缩影,王尔德把在真实社会中发生的种种丑恶现象揉入故事中,对当时冷酷的社会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揭露。
21、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因其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故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22、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快乐王子不仅仅外表美,他那颗善良的金子般的心灵比他的外表更美丽。《王尔德童话》读后感3近,我读了《王尔德童话》,让我印象深的故事是《渔夫与他的灵魂》。
23、其次,童话的写作技巧上,王尔德的童话故事体现出了对艺术技巧的陶醉和执著,强调于艺术和美,情节只是顺理成章地展开。作者王尔德热衷于华美词语的堆砌,绘声绘色的唯美描写。例如,王尔德用了为美轮美奂的词语来形容人鱼公主的外貌:“她的头发像是湿满满的金羊毛,而每一根头发都如同放在玻璃杯中的细金线。她的身体白得跟象牙一样,她的尾巴如同银子和珍珠的颜色。银色和珍珠色就是她的尾巴,翠绿的海草缠绕着它;她的耳朵像贝壳,她的嘴唇像珊瑚。冰凉的波浪冲击着她的胸膛,海盐在她的眼皮上闪闪发光。”
24、《王尔德童话》这本书,我虽然没看完,但是这本书很有价值,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也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王尔德童话》读后感5王尔德的童话,营造着唯美和悲伤的气氛,就如“快乐王子”我看了这篇文章之后,落泪如雨,他的心虽然是铅做的,几乎没有任何感情,但是看见有那么多悲伤,痛苦的事情,还是忍不住想流泪,所以,他宁肯变得又灰又难看,也要把雕像上的宝石和金箔全部送给受苦受难的穷人,就如美丽的夜莺,为了帮助恋爱中的大学生找到一朵红玫瑰,不惜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让玫瑰树上刺刺穿自己的心;就如小国王,他宁肯穿上牧羊时穿的粗布衣裳,到教堂去加冕,也不愿意穿上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而制成的漂亮的衣服。以其单纯而强烈的愿望来代表对苦难的人们不可遏止的同情与关爱,这就是王尔德毕生所拥有的高贵情感。我们应该向王尔德学习,也成为一个拥有像王尔德一样有高贵情感的人。
25、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1854年-1900年),英国作家、戏剧家、诗人。他生于都柏林,毕业于牛津大学。虽然他主要以成人作家而著称,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两本童话集:《快乐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已载入英国儿童文学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