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名句的意思
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有关孔子的名言警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释义: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孔子名言名句的意思)。
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7、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释义: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8、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10、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没有仁德之心的人,不会长久的处于困境,也不会长久的身处按了。有仁义之心的君子会安守仁道,有智慧的人会通晓仁道的利处。
11、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孔子名句
12、⊙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3、(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后凋谢。”
1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5、真丨孔子还说过:“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日》)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
16、⊙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19、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一般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男人比较喜欢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半句话来忧伤感怀,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却没有几个男人能说出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稍有些古文阅读能力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并非歧视女性,孔子也并非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
20、(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2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2、 真相:这句话的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习”不是复习,而是演习,实习的意思。出仕就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23、(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值得敬佩,怎知后代不如今人?四五十岁还默默无闻的人,就没什么前程了。”
24、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5、(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
26、误丨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多少父母将这句话视为家训:“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考上公务员!”、“读好书才能有好仕途!”、“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些理解都不对。
27、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8、翻译: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2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30、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1、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32、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33、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多数人将这句话作为君子之道,尤其是商人之道,但其实与孔子的想法相左。这句话字面上的理解一般都没有错误,但大家却都不知道这句话还有下半句:“硁硁然小人哉”。
34、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35、►1974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三),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建成。
36、译文: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3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3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40、(译文)子夏说:“重贤轻色、尽心孝顺父母、尽力献身国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高等学历,我也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4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释义: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42、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43、(译文)孔子说:“有一种人,不了解情况就冒然行事,我不会这样。多听,向先进人物学习;多看,把细节牢记在心。就是掌握知识的好方法。”
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宪问》
45、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在议论文中既可作为论点,又可作为论据。你所见过的名言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的名言和意思,欢迎大家分享。
4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47、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48、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49、⊙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名言
5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释义: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52、真丨这句话源于“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
53、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54、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5、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56、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5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9、导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是我收集的有关孔子的名言及解释,欢迎大家参考。有关孔子的名言及解释有教无类。
60、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61、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62、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63、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64、(译文)君子可以去救人,却不可陷进去;可以受欺骗,却不可以盲目行动。
65、有教无类——释义: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6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7、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
6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6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释义: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70、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
7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7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释义: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73、(译文)子贡问怎样实现仁,孔子说:“工人要做好工,必先磨好工具。生活在那里,就要追随那里的品德高尚的领导,结交那里的仁义之士。”
74、所以,全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讲述的是相处之道,大概意思是:如果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说,与女子的关系很难处理好;站在官员的角度来说,与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因为与他们过分接近了他们就不知道谦逊,过分疏远了就会怨恨。
75、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76、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释义: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77、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7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释义: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79、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学而》。礼仪的作用是要与人们和平相处。就是告诉我们人为设置这些礼仪是为了达到人和人之间和谐的状态,并不是把人约束起来。
80、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孔子名言
8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释义: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8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释义: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83、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