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名言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魏征名言)。
2、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郝经传》
3、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郝经传》
4、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5、魏征,(公元580年-643年),隋唐时期巨鹿人(今邢台巨鹿人),贞观名臣,字玄成,汉族,唐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魏征少年孤贫,落拓有大志,曾出家为道士,归唐后历任太子洗马、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因犯颜直谏、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大业”,被后世誉为“一代名相”“千古第一诤臣”。
6、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汉书·食货志》
7、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8、其世民还收获了一颗龙头。泾河老龙王的头。如何处置?“传旨着叔宝将龙头悬挂市曹,晓谕长安黎庶”。用意何在?
9、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10、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11、告诉太宗皇帝,要多听取下面人意见,多体察百姓,多深入百姓了解问题。就会带来政治清明。如果只会偏爱宠信个人,就会被蒙蔽,带来政治黑暗。真面例子为尧舜。反面例子为秦二世宠信赵高却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却被软禁饿死。(魏征名言)。
12、贞观十四年(640年),魏徵向李世民上谏,让李世民要善始善终。
13、二是通过人口相传,FaceBook上贴满了龙头的照片,并纷纷留言“吾皇威武”,将事件影响辐射到人族四大洲各国。这叫什么?通过民间舆论载体“秀肌肉”,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强调了大唐帝国是不可战胜的!如是,巩固东方大国地位(这也就有了万宗来朝)!
14、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15、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16、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
17、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来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并将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1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9、魏征这人,历史上李世民是这样评价的:“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贞观政要》)。史学界定位也很高:“真社稷臣矣”。看得出来,魏征这人,是个忠臣,也是个良臣,为了帝国的繁荣富强,也是不遗余力。可以说,大唐社稷安危,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埋下了厚重的一笔,时时牵肠挂肚铭刻于心。这是他的核心思想!当然,在西游神话里,他的性格一定也有必要移植。
20、(大意)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高远。
2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22、这就话的意思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现在这句话已经成了一个八字成语。
23、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4)——圆圆蔓菁味道鲜
2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26、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
27、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28、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
29、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30、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1、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32、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日月之蚀,人皆见之。
33、(背景)这篇文章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述了张良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过人之节、其志甚远。
34、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35、“所谓良臣,应该像唐虞时代的后稷、契、皋陶那样,一心为民,不仅自己身获美名,还能彰显君主的圣明;而所谓的忠臣,只能像夏桀时期的关龙逄、商纣时期的比干那样,自己白白丢了性命,不但于事无补,还使君主陷于大恶之名,终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的区别大了!”反过来说,只有君主圣明,臣下才有成为良臣的机会;而君主昏聩,忠直之士只有遗恨苍天,空落一个“忠臣”的虚名了。
36、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借。同“以古为鉴”。
37、(大意)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38、《古文观止》是古人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
3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40、《谏十思疏》中有一段魏征的经典论述,深刻地说明俭节约的重要如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4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
42、(背景)本文写于唐太宗贞观十一年,魏征向太宗上疏,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43、诗云:述往开来史为鉴,家国兴替岂无凭;功名利禄何足论,千古诤臣话魏征。
44、(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
45、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46、那么,事态发展可有如预期呢?且看原著:“(唐太宗)夸奖魏征好臣,朝中有此豪杰,愁甚江山不稳?”看吧,这就是魏征屠龙事件的收益:江山稳了,自己也被官方认证为“好臣豪杰”,名气也打出来了,至于福荫子孙这事,当然也是顺理成章。
4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48、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
49、贞观十三年五月,魏徵乘李世民诏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上奏《十渐不克终疏》。疏中列举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纵欲以劳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频事游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不克终十渐,批评了李世民的骄满情绪,再次提醒他慎终如始。李世民看完奏疏后,欣然接纳,并对他说:“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有违此言,当何施颜面与公相见哉!方以所上疏,列为屏障,庶朝夕见之,兼录付史官,使万世知君臣之义。”遂赐黄金十斤、马二匹。
50、这句话同学们可以应用到与人相处和有关唐朝历史的作文中。
51、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52、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3、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
54、行文至此,或有人又有异议:魏征布局,多是结局推论动机,可有真凭实据?有!且看原著两段:
55、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摘自《贞观政要·卷论择官》
56、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
57、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58、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59、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到他家里哭悼,追赠魏征为司空,谥号文贞.并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写在魏征的碑石上。据史书记载,太宗如丧考妣,恸哭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朕遂亡一镜矣!”
60、然而,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的魏征。竟然有不愿为“忠臣”的言论。作为封建王朝著名的“谏诤之臣”,竟然直言自己不想做“忠臣”,这岂不是大逆不道吗?
61、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
62、“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高评价。现在也有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63、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64、贞观十二年(638),礼部尚书王珪上奏说:“三品以上的官员在路上遇到亲王,都下车,违反法度来表示恭敬,这违背了礼仪的标准。”李世民说“:你们自己的地位都尊贵,就轻视我的儿子吗?”魏徵进言说“:从古至今,亲王列在三公之下。现在三品都是天子列卿和八座之长,为亲王下车,不是亲王所应当受的礼。求之于旧例,又没有可以作为凭证的依据;施行于现在,又违背了国法。”李世民说:“国家所以立太子,是准备他做国君。然而人的长短,不在老少,假如没有太子,那就依次立太子同母的弟弟。这样说来,怎么能轻视我的儿子呢?”魏徵说:“殷代崇尚质朴,有兄长去世其弟即位的礼义;自周以来,立太子必定要是嫡出的长子,以这杜绝各个兄弟的私念,堵塞祸乱的根源,这是国君应当十分慎重的事。”于是李世民同意了王珪的奏言。
6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6、“忠臣和良臣有什么区别吗?”太宗李世民疑惑地反问。
67、据史书记载,魏征虽然状貌一般,却胆略过人,一片赤心,善回人主之意。每每犯颜直谏,纵是太宗皇帝异常恼怒,但魏征却神色自若,据理力争,每使太宗为之折服,“霁威”改色,瞿然向魏征赔礼道:“吾已悔之。”遂有“李世民畏魏征”之说。
68、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69、 (良药生人。不能生不饮者)出处:清代唐甄《潜书•鲜君》。生:救活。意思是:虽然良药可以救活有病之人,但却无法救活不饮用它的人。
70、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71、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72、(大意)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竭尽了。敌方的勇气竭尽而我方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国军队。
7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魏征
74、魏征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75、贞观八年(634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怒了李世民,李世民认为这是毁谤。魏徵进言说:“从前贾谊在汉文帝时上书,曾说到‘可以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为帝王长叹息的事有六件’。从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动人主的心。言辞激切就近似毁谤,陛下你应该仔细想一下这样的事对还是不对。”李世民觉得魏徵说的有道理,下令赏赐给皇甫德参帛二十段。
76、贞观十六年(642年),后来皇太子李承乾不学习德行和术业,魏王李泰的宠爱一天天增长,朝廷内外众官,都有些疑虑和议论。李世民听到后很厌恶这些议论,对侍臣说:“当今朝臣忠诚正直的,没有人能超过魏徵,我派他辅佐皇太子,用这杜绝天下的怨言。”李世民任命魏徵为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如旧。魏徵自称有病推辞,李世民下诏回答说:“汉朝的太子以四老为辅佐,我现在依靠您,也是这个道理。知道您患病,你卧病也可以保全太子。”
77、其世民同志还阳之后,立即传旨赦天下罪人,又出恤孤榜文,查宫中老幼彩女共有三千人,出旨配军。如是,罪人有了活路,孤者有了生路,而一众光棍呢,终于也解放了自己的双手。于是民谣出来了,“大国唐王恩德洪,道过尧舜万民丰”。看吧,这是群众自发地唱响了《李世民之歌》,这位帝国CEO的心永远紧密地和老百姓围绕在一起。至于效果,原著有述:“自此时,盖天下无一人不行善者”。看吧,这不仅只是极其亮眼的形象工程,对于帝国的长治久安,也夯实了基础。
78、意思是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借。同“以古为鉴”。
79、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80、《旧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81、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魏徵见李建成虽然是嫡长子,但是功绩不如李世民,于是建议李建成去请战立功。李建成听从魏徵的建议,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
8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8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84、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85、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
86、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87、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而李密部将李勣尚且占据着李密原来管辖的领土,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 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据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从。魏徵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到黎阳,魏徵作书与李勣,劝李勣投降。李勣于是派遣使者至长安,将献城的功劳都归给李密,然后押运粮草到李神通那里。
88、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8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90、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