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战争年代的成语
1、尝试创办班级电子新闻月报,设计栏目版面,学习采访、访谈等技巧,学会撰写消息、通讯、新闻特写和评论文章。
2、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试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育人的源头活水,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深入思考中华文明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非同小可)①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可轻视。②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海阔天空)①形容大自然的广阔。②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4、(1)七嘴八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句子“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改定成陈述句。(2分)
6、 牛语文老师:“加减乘除”巧记成语,令家长拍手叫绝!
7、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8、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9、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两首诗歌中描写的美好的劳动场面,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描写战争年代的成语)。
10、 镜( ) 疏( ) 墓( )
1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2、从载人航天精神中汲取营养和能量,保持奋进姿态。
13、摘 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本单元课文体裁有人物通讯、新闻评论和古代诗歌,凸显了“劳动光荣”的人文主题。单元学习目标是了解新闻通讯和新闻评论的文体特点,辨析新闻报道的立场,学习从某个角度对新闻/通讯进行评论,认识劳动的价值。本单元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为纲,尊重教材,整合多种文体资源,设计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14、(骇人听闻)使人听了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强调客观效果。
15、直抒胸臆。贬谪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
16、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17、能梳理和整合两篇小说所采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异同。
18、(间不容发)间:中间间隙。发:头发。中间的距离很小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19、画“ ”的诗句中静态的景物有 、 、 ,动态的景物有 。(8分)
20、(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色的美好。错例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这里说的是北方大草原,“草长莺飞”使用不恰当)
21、爸爸每天都很忙碌,很少有时间陪我下棋。( )
22、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23、(减灶之计)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24、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只有一些应急的工程项目,因此,炳烈先生在1937—1945年间所做的设计,多为1—2层的小型民用建筑。
25、介胄之间: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中或战场上。
26、(1)哥哥姐姐待他很不好。(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
27、免费领 《唐诗宋词小状元》动画学习视频,孩子学前加分必备,传承文化,培养气质!
28、(想入非非)①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②胡思乱想。
29、(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30、免费领小学生全套必背古诗文(音频),孩子背古诗更方便!
31、浏览单元目录和单元提示,圈点勾画,明确本单元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2分钟)
32、(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错例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信笔涂鸦”不是指画“鸦”)
3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量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4、⑤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
35、释义: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36、下列选项中,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016年江西小学)
37、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3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强调客观效果
39、 B.估____ 估____ 估____
40、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1、根据前两节课的分析,尝试对某个人物进行点评,字数控制在100~300字。(1课时)
42、著名木刻家赖少其,精心搜集全国各地“门神”,潜心钻研,经反复琢磨,借鉴《状元游坊》门神形式,于1938年底终于创作了轰动一时的《抗战门神》海报。
43、主要和次要(主次关系颠倒。备选内容变核心)
44、(玲珑剔透)①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②比喻人聪明伶俐。
45、新闻通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选取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精神的特点;学会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凡劳动者之美,完成一篇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的记叙文或人物通讯。
46、廉颇听到了蔺相如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体现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47、(洗心革面)改正错误新做人。错例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洗心革面”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
48、孜孜不倦:
49、(出处) 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50、A早晨起来,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灿烂的阳光。
51、已然和未然(即将出现变成已经出现,有可能会变成一定会…)
52、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53、试题考点更加灵活。文言文阅读第11题从侧重记忆能力的文化常识考查过渡为侧重理解能力的文言实词、虚词考查。或考查文言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如“尊重”,在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古今意义不同;或与教材中的含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如将材料“为赵蔽”中的“蔽”字与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王之蔽”中的“蔽”字的含义加以比较。
54、 小学到高中都有用!中国文学常识“知识库”!太全了!
55、(力透纸背)①形容书法遒劲有力。②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56、破斧缺斨:《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代价。
57、(解释):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58、(拼音): fēng shēng hè lì
59、(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60、矢石之难: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61、由“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4分)
62、(金戈铁骑)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6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016年江西初中)
64、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文章列举了三个事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6=8分)):
65、(山高水低)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人的死亡)。例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中生活真是山高水低不知何时就会陷入困境。
66、中国航天昂首阔步,中国青年昂扬奋发。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在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中指出:“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事实证明,树牢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开拓创新,锤炼意志品质,才能在航天强国建设的征途上贡献航天人的青春力量。
67、勤兵黩武: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68、免费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音频1000集,令孩子着迷的中国通史故事!
69、译文: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70、③“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圣明,指皇帝。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71、 上午十点整,我们期待已久的阅兵式开始了,只见庄严的习主席身着中山装,率领着d和国家,郑重的走上了天安门城楼,站在这70年前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同一个地方,他们的脚印与历史重叠、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激动、幸福、骄傲和自豪。
7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73、A.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的方向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74、(细水长流)①比喻节约使用财物或人力使经常不缺。②比喻一点一滴地做某件事总不间断
75、选取同一个人物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讨论分析作者采用了何种手法来塑造人物,梳理并整合描写方法的异同点。(1课时)
76、造句: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7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8、(奇文共赏)①指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②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