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作品有哪些
1、杨绛这段话清楚地表达了所谓“身处卑微”、与主流保持距离、在乎天真自然、注重鲜活的个体体验的人生与写作态度。
2、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在上海公演。
3、夫妻该是终身的朋友,夫妻间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至少也该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情人而非朋友的关系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够朋友,只好分手。
4、女儿钱瑗曾说,爸爸钱锺书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而妈妈杨绛的文字,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
5、 《倒影集》为短篇小说集,收杨绛解放前写的五个短篇:《“大笑话”》、《“玉人”》、《鬼》、《事业》、《璐璐,不用愁!》。
6、抗战胜利的年代,杨绛先生翻译的一部《小癞子》轰动了全国,但这仅仅是她翻译作品的开端。
7、1991年写下了《第一次下乡》及《顺姐的自由恋爱》。
8、说老实话,我觉得与其骂人,宁可挨骂。因为骂人是自我表演,挨骂是看人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表演——表演他们对我的心意,而无意中流露的真情,往往是很耐人寻味的。
9、 《称心如意》是杨绛先生的话剧处女作,写于1942年冬,是一部四幕喜剧。故事通过李君玉走马灯似的从一家转到另一家而展开,每到一家,都看到不同的人物,读者随之看到大上海里的小社会全貌。本剧结构严谨、语言本色,人物典型,有很强的戏剧色彩与幽默感。
10、杨绛在“读小说漫论”之一《有什么好?——读奥斯丁的》开篇即说:“议论一部作品‘有什么好’,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或是认真探索这部作品有什么好,或相当干脆地否定,就是说,没什么好。两个说法都是要追问好在哪里……”
11、1935年,杨绛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杨绛随钱锺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2、在初中,他还买过一本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大概不是全译本,薄薄的一册,32开本,是不是杨绛翻译的,我也不知道,但对于《小癞子》这部书在西班牙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了解,也是通过杨绛的文章才得到的。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部文学巨著《堂吉诃德》大概是我到了大学才读的。而杨绛发表在《文学评论》上的《堂吉诃德和〈堂吉诃德〉》,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一篇研究和介绍这部西班牙文学巨著的文章。”王富仁教授说。
13、杨绛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
14、? 如果民国有逗比,鲁迅就是逗比中的战斗机
15、杨绛是一位嗜书如命的先生,一直用淡雅的文字抒写人生,直至晚年,她仍笔耕不辍,用文笔雕琢岁月的痕迹。其实,在写作上杨绛要早于丈夫钱锺书成名。当《围城》出版的时候,人们在问“钱锺书”是谁,都答:杨绛的丈夫。
16、《洗澡》新部反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长篇小说,它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描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
17、1988年11月长篇小说《洗澡》在香港出版;12月长篇小说《洗澡》在北京出版。
18、1997年5月写下了《方五妹和她的“我老头子”》在《十月》杂志第5期发表;8月8日写下《答宗璞〈不得不说的话〉》。
19、在初中,他还买过一本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大概不是全译本,薄薄的一册,32开本,是不是杨绛翻译的,我也不知道,但对于《小癞子》这部书在西班牙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了解,也是通过杨绛的文章才得到的。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部文学巨著《堂吉诃德》大概是我到了大学才读的。而杨绛发表在《文学评论》上的《堂吉诃德和〈堂吉诃德〉》,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一篇研究和介绍这部西班牙文学巨著的文章。”王富仁教授说。
20、该书谈的是生与死的同题,主要谈灵魂。可想而知,孤独的杨绛已看透生离,用文字表达哀痛。
21、“无官无位,活得自在”是剧作家夏衍生前对杨绛的善意调侃。杨绛毕生散淡却不忘以笔把脉人情世态、倾注人文关怀。有论者如此评价她的写作态度:“……她坚持写作是心灵的自由表达,既不诉诸个人功利,也没有文学启蒙的救世主情结,而是抒发自我、关注个体,坚持知识分子的独立姿态,与文学的时代潮流始终保持距离。这种创作态度代表着一类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清高孤傲和明哲保身。他们往往鄙视功利创作行为,写作只为吐一己之快,以灵魂独立和心灵高洁为创作根本,有一种以文自娱或以文养身的贵族气。这类知识分子往往容易为主流话语所遮蔽。”
22、议论一部作品‘有什么好’,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或是认真探索这部作品有什么好,或相当干脆地否定,就是说,没什么好。两个说法都是要追问好在哪里……”
23、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24、如今,这位在满百之年彻底思考过神、鬼、人,灵与肉,命与天命等命题的老人,跨过人生的边缘驾鹤西去,她留给世人的,除了身为作家、翻译家、研究员的若干作品,更有“平凡人生”的爱与信仰,不趋时、不媚俗的文化品格。
25、在《将饮茶·隐身衣(废话,代后记)》一文里,杨绛这样写道:
26、?(活动预告)少儿馆端午节假期公益活动早知道
27、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在逝去丈夫与女儿后,放下悲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
28、爱情是不由自主的,得来容易就看得容易,没得到的,或者得不到的,才觉得稀罕珍贵。
29、该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她用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30、 不刻意去取悦别人,用有限的时间去 丰富自己,活出自我。
31、?(活动预告)想知道歪果仁怎么看端午?想了解南北方端午节习俗差异?来报名吧!
32、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49年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从2001年起,杨绛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到2014年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
33、杨绛的小说数量不多,而且除了《洗澡》,并不为一般读者熟知。于慈江说,长篇小说《洗澡》是将近三十年之后,杨绛对解放之初针对知识分子展开的第一次思想改造运动的艺术性反刍和回顾。与她的《璐璐,不用愁!》《小阳春》《“大笑话”》等一样,实际上也是一幅倒影,对作者本人而言,堪称“朝花夕拾”。
34、 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 《老王》、《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鬼》、《事业》、《我们仨》
35、作为翻译家,杨绛先生的文学翻译成就卓著,除《堂吉诃德》外,她还翻译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文学名著《吉尔·布拉斯》(AlainReneLeSage:)以及古希腊散文柏拉图(plato)的“对话录”《斐多》(Phaedo)等。
36、1980年5月发表论文《事实—故事—真实》。
37、1999年,在丈夫钱锺书,与女儿钱瑗相继离世后,先生在92岁高龄下,提笔著书《我们仨》,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38、“文革”后,杨绛创作了部以干校生活为题材的纪实散文,《干校六记》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真情,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先后被译成日、英、法、俄等多国文字,有美国学者称它是“20世纪英译中国文学作品中突出的一部”。
39、其实,纪念作为知识分子的杨绛,莫过于安静地读读她的书,这样才能明白她的作品究竟“有什么好”。
40、谈及杨绛对自己的影响,王富仁教授记得中学时买过一本菲尔丁的《约瑟·安特路传》。“它虽然与杨绛在自己的论文里翻译的同一本书的书名不尽相同,但在我的头脑中,菲尔丁这个英国小说家的名字却是与杨绛联系在一起的。”那时,他还长期订阅着一份学术刊物——《文学研究》(《文学评论》的前身)。由于读了菲尔丁的《约瑟·安特路传》,并且颇感兴味,杨绛发表在《文学研究》上的《斐尔丁在小说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就格外地引起了他的注意。“她这篇文章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它不仅使我对作为‘英国小说之父’的菲尔丁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也是我早接触到的小说理论。”
41、本文于《中国教育报•文化周末》2016年5月27日第四版,版权归《中国教育报》文化副刊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教文化乐读“。
42、据说,朋友的友情往往建立在互相误解的基础上。恋爱大概也是如此。
43、1981年初《倒影集》年在香港出版;5月散文集《干校六记》在香港出版。
44、在现当代文化史上,相比林徽因的端肃,张爱玲的冷傲,陆小曼的风致,萧红的悲苦,谢婉莹的恬淡,丁玲的复杂,杨绛的名气与特质,其实始终不曾过于耀目,只是到了夕阳之年,作为一位“现象级”人物,才逐渐进入大众认知视野,以致年寿越高、名气愈炽。
45、杨绛作品的魅力显然不是一眼可以看出的那种。作品透露的人生体验,看似无意其实用心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委实需要用心琢磨才能深味。于慈江在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又报考了北师大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富仁教授。他以杨绛作为研究对象,在《杨绛,走在小说边上》这部被称为“学界首部杨绛研究专著”的著述中,努力拉开与时兴的、八股式论说的距离,触及“隐身衣”、边缘人等话题,讨论当代作家的生活位置和写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