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唐诗三百首四句古诗【文案15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16 20:01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唐诗三百首四句古诗

1、所以连李白如此浪漫不拘的性格、豪放奔涌的才情,在见到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后,也只能徒唤奈何,那么号称“诗仙”的李白,号称“谪仙人”的李白,真的就甘心被崔颢的《黄鹤楼》力压一头吗?他的那首《登金陵凤凰台》是不是模拟崔颢《黄鹤楼》而作,是不是就一定逊于《黄鹤楼》呢?我们且听下回分解。 

2、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3、盛唐时期格律诗完全成熟,产生了李白、杜甫等很多成就卓著的诗人。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被称为七言律诗的典范。总结:所谓“格”和“律”,并不是什么人事先划出的框框,让大家“依样画葫芦”,而是诗人们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出来的。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格律诗的发展也有它的阶段性,而且发展变化永远不会终结。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唐诗三百首》在编选时,对五言七言是严格划分的,但对于杂言诗,一般都列入七言诗中。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因此才会被列入七言卷中!下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千古名篇——

6、其实,我个人倒认为这正是我们中国作为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文脉千古相传的一个特点所在。我在讲李白的《静夜思》里就讲过了,我们就是李白,李白就是我们。诗歌流传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全民参与的二次创作的一个过程,这正体现了华夏文明的文脉,文脉延续、薪火相传中的那种全民融入的特点,这也是它的生机和活力所在。不过话说回头,虽然从版本的角度,从文献的角度确实“昔人已乘白云去”的可能性更大,但是我个人倒觉得金圣叹的分析有一点特别值得欣赏的地方,就是因为这首诗它是变体的七律,我们知道它是古体加律体的糅合的变体七律。那么前四句,有三个“黄鹤”反倒更能体现出它的古体特点来。

7、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放,只有诗人一舸归。

8、所以我们有理由,至少从版本学和文献学的角度相信这首诗的原貌,就和李白的《静夜思》一样,它初的样子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而后来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昔人已乘黄鹤去”呢,其实是和这个清初的金圣叹——这个大才子关系很大,他在选批《唐才子诗》(《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的时候,力主“昔人已乘白云去”大谬不然。说这首诗,好就好在“正以浩浩大笔,连写三“黄鹤”字为奇耳。”甚至他还提出一个疑问,其实昔人若乘白云,则此楼何故乃名黄鹤,此意理之浅显者。就是说如果是“昔人已乘白云去”,那凭什么这个楼叫黄鹤楼啊?应该叫白云楼啊。这就牵扯到内容上一个巨大的纷争啊。

9、04 《秋日湖上》唐·薛莹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10、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11、我们可以说这首《玉台体》很有风情,但与肉麻扯不上边。加上古人都喜欢凭诗寄意,在诗词中看到情侣表达爱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例如《诗经》中就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说的是一个男子喜欢上了一个女子,晚上甚至想她想得睡不着?

12、- 回复“纳兰”,获取纳兰容若诗词合集- 

13、唐诗三百首|031《夕次盱眙县》(唐)韦应物

14、所以,这就说到了崔颢的这首《黄鹤楼》难学、难以超越的地方了。它实际上是一首古律参半的“拗体”七律。清代有一个叫许印芳的诗人,他的分析特别透彻,他说崔颢的《黄鹤楼》其实是一篇变体律诗,前四句呢是古诗体,以古笔作律诗,这样呢能见出古调高格来,说盛唐诗人确实有此格的做法,但是中唐以后因为整个时代环境的变化,气格衰弱,格调渐卑啊,所以这种变体的古律相配的拗体律诗,后代人就怎么样,就驾驭不了了,偶尔有人写,但是气魄笔力远不及盛唐。所以这种古律参半的写法渐渐地就绝迹了。( “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盛唐人有此格。中唐以后,格调渐卑,用此格者鲜矣。间有用者,气魄笔力又远不及盛唐。此风会使然,作者不能自主也。此诗前半虽属古体,却是古律参半。律诗无拗字者为平调,有拗字者为拗调。五律拗第一字第三字,七律拗第三字第五字,总名拗律。崔诗首联、次联上句皆用古调,下句皆皆配以拗调。古律相配,方合拗律体裁。前半古律参半,格调甚高。后半若遽接以平调,不能相称,是以三联仍配以拗调。律诗多用拗调,又参用古调,是为变体。作变体诗,须束归正格,变而不失其正,方合体裁;故尾联以平调作收。唐人变体律诗,古法如是,读者讲解未通,心目迷眩。有志师古,从何下手?兹特详细剖析,以示初学。若欲效法此诗,但当学其笔意之奇纵,不可摹其词调之复叠。太白争胜,赋《凤凰台》、《鹦鹉洲》二诗,未能自出机杼,反袭崔诗格调,东施效颦,贻笑大方,后学当以为戒矣。” )所以这种古体与律诗体相糅合的变体律诗,《论诗》则以为在整个诗史上很少有人能够驾驭。那么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呢,是把古体和律体地糅合在一起,达到了一种,所以后人再难超越。

上一篇:简单又好笑的笑话段子【文案48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