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身世
1、“我就住在车厂里面。一天花个一百子儿。剩下的存起来……做衣服。”
2、剧作家。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生于天津。从《雷雨》开始,曹禺的重要剧作,几乎都是经由巴金之手出版,曹禺对这种知遇之恩,感激。曹禺1989年3月21日致巴金信上说:“我想起半个多世纪以来,你对我极深的帮助,友谊。你介绍我入了文艺界,你不断给我似火的热情,我有许多缺点,你总是真诚地指出来。回想许多事,我能有你这样兄长似的朋友,我是幸福的。”他也说过:“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
3、郭沫若,作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郭沫若去世时,巴金曾说:“五十几年前我读他的《凤凰涅槃》、读他的《天狗》,他那颗火热的心多么吸引着当时的我,好像他给了我两支翅膀,让我的心飞上天空。《女神》中的诗篇对我的成长是起过作用的。”
4、“这小孩儿真不易,还知道存钱做衣服。”中年车夫带着赞叹的调子对我们说。以后他又问小孩:“你父亲来看过你吗?”
5、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6、其作品既表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体悟和阐释,同时也集合了他对基督教文化、道教文化乃至现实主义文化的多重思考和体认。接受佛学的虚空观,不是导向现实人生的否定和是非观念的泯灭,而是承认局限,敞开自我,拥抱世界。
7、作家方令孺1962年10月23日致巴金信,背景是一位白须老者。
8、整本书就是围绕着觉民、觉慧两兄弟怎么和那个旧社会、旧制度作斗争并终获得胜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为主题贯穿始终,让人看了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巴金《家》读后感范文(4)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家。家,是灵魂栖息的港口,是心灵停泊的港湾。在那里你可以毫不掩饰地表现自己,因为那时的你不需面对严厉的老板、严肃的老师等等,那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
9、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10、关于家,冠冕堂皇,气势宏伟,作者曲折的笔下从朱红大门前座落的石狮,穿过叠嶂的园林,踏着木拱桥下潺潺的溪水,和着眼前豁然开然湖泊,似乎这所有的一切都让你漫游了一次梦的国度。她端庄,优雅,瑰丽,浪漫,你似乎还可以想象这奢华的背后是怎样的一户雍容,高贵的人家。然而,就像看着落叶,看似飞翔却在降落,读完《家》的心情是沉重的,这种沉重在于那样美丽而令人陶醉的家却处处洋溢着窒息的浪漫。希望与绝望在两代人之间化成模糊的界限,或者说是希望恰恰带来了毁灭,它似乎理直气壮的蒙蔽着有着封建的高老太爷的双眼,却麻木了克明克定的一代人,他们有着宝贵的经验,那就是理所当然的遵守为他们设计的这一切,甚至于感恩所有即将沉没的荣誉。
11、我了解到了《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阅读后,我觉得高家就是个小社会。里头性格迥异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他们的所爱却是命运极其的相似。温柔的梅表姐,有着新思想的琴,被苦苦压迫的丫环鸣凤,这三个女子,即使出身不同,学识各异可是面临的痛苦还不是一样,一样不能自主婚姻,一样被封建的旧势力逼迫着,不反抗的就流着泪直到生命的后一刻;无法反抗的只能自我了解;反抗了的呢,像琴一样,我真希望她可以和觉民在一起,找到自己的幸福,可是看着巴老的那些描述,充满无法逆转的压抑情绪,我想,他们恐怕是不能相伴到白头了。
12、巴金痛恨自己没有为友人做什么事,而事实上,缪崇群的创作,自始至终是得到了巴金的支持和鼓励的。1933年,崇群的第二本散文集《寄健康人》就是在巴金的支持下得以出版的;以后,崇群的《废墟集》《夏虫集》《石屏随笔》和《眷眷草》等主要作品,都是在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崇群逝世以后,巴金又搜集了他的散佚之作和书信,于1948年11月出版了缪崇群遗作集《碑下随笔》。巴金还曾有过出版《崇群书简》和《崇群全集》的打算,并为之作出过大量努力。
13、今天是行程饱满的一天,想靠着两条腿把功课标记下的地方统统走到。一早沿着老市政楼左侧建于十五世纪的火药塔出发,跟着导航,穿过整个旧城区,途径布拉格艺术与设计学院,横跨伏尔塔瓦河,身边驶过红色18号电车,再经过静谧无人的捷克参议院,就来到了布拉格城堡。
14、出差( ) 没差( ) 参差( )
15、资讯|新华社:走进新中国的百年巨匠——巴金
16、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17、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18、老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夫人胡絜青,北京人;画家。在1930年代初,巴金与老舍便开始交往,当时老舍对巴金的印象是:“巴金兄——无论如何,这个‘兄’是不能减去的,他确是我的朋友;我希望我的意见不被这个‘兄’给左右了——是个可爱的人。他坦直忠诚,脸上如是,心中也如是。”
19、此次在上海徐汇艺术馆的展览,展出了巴金与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叶圣陶、冰心、沈从文等四十余位友人及其家属的往来手札。从1936年2月4日鲁迅致巴金书信起,展出手札时间跨度近六十年,涉及的内容既有创作编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又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相比其作品,挚友之间的手札往往更直接地表达了作家们的思想和情感。
20、新文学诞生以来的小说,十部中有九部,在写作时都怀有一个文学以外的目标,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为纪念他大哥写的,他必须放下自己的“目的”,尽量接近现实,因此成为一部人情味纯,生活味浓的小说。
21、[13][14]李明.巴金散文[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11
22、 2017年7月7日
23、巴金先生在上海武康路113号居住了半个世纪,这是他一生中居住时间长的居所。“淮海路口的那座邮局,是巴老寄信的地方。很多寄给友人的信札、书籍都是他亲自拿到邮局寄的。”周立民感慨,这座城市的街道留下了文学前辈一点一滴的脚印。
24、这首先表现在狗—人—社会三重悲剧结构的创设上,还有忏悔—拷问—批判三重情感的和弦上。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5、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着迷,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26、这种春秋笔法,使作者所抒之情真的像康德所说的那样,“可以看到它完全符合着一切规则,却不见有一切死板固执的地方”[2],隽永醇厚,颇能启人深思。
27、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
28、1920年(民国九年)十六岁,祖父病故。因祖父逝世,大嫂搬至城外生产。祖父死后,大家庭内部的争斗和倾轧更加剧了,造成的悲剧更多了。九月考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冬成都学界为反对军阀刘存厚开展请愿活动和集体罢课,巴金亦参与,这是他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
29、就是在几十年以后,巴金还是深深怀念着他心目中的善良友人,一代散文名家缪崇群。1985年9月,笔者为写作以缪崇群为主题的毕业论文,并应百花文艺出版社之邀编辑《缪崇群散文选》,曾写信向巴金求教。信发出后仅几天,一封写着颤抖字迹的巴金亲笔信就飞到笔者手中,他不但仔细回答了笔者提出的疑问,还寄来了有关参考资料以表支持。迟至暮年,巴金的一颗心,还是火热的。
30、白话文释义: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31、不求甚解: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32、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33、“二十吊钱,一个小孩儿,真不易!”拉着方的车子的中年车夫在旁边发出赞叹了。
34、文字节选自巴金《随想录》之真话集中《怀念鲁迅先生》。
35、我的脸蜡黄,没有一点光泽,哪知道人世间的什么荣华富贵。
36、1945年1月15日,缪崇群贫病交加,在重庆溘然长逝,巴金听到噩耗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时,为纪念良友图书公司成立二十周年,赵家璧准备出版一本名叫《我的良友》的纪念文集,他向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等二十位著名作家发出了约稿信,信中说:“拟仿美国出版《读者文摘》中之特栏‘我所不能忘怀的人物’,请你写你生平一位不能忘怀而值得纪念的朋友。”1946年1月,《我的良友》一书在上海出版,开卷第一篇就是巴金写的《一个善良的友人》,这是为悼念缪崇群而写。巴金写道:
37、中年车夫却跟我们不同。他不假思索,就对小孩发表他的道德的见解:
38、 ▎ 1988年,巴金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
39、可以说,当时巴金与大多数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处于劫后余生的欣喜与兴奋的状态。他的写作与社会活动都属于与时代共鸣的范畴。但是,从《随想录》第三十五篇开始,巴金反思“文革”的立场和方式都有了变化。紧接着发表的《小狗包弟》就是宣布自己将要以何种方式来反思“文革”惨痛教训的作品。
40、中年车夫碰了一个钉子,也就不再开口了。两部车子在北长街的马路上滚着。
41、相差( ) 差别( ) 差不多( )
42、
43、二是蓄势。两组镜像的勾画都是为后来作者的自我拷问、自我忏悔蓄势的。关心艺术家的小狗是包弟精神品质的别样写照,落实到修辞策略上,则是前者为后者蓄势——有道家入势而化的言语表现智慧,营造一种忠诚而悲情的修辞情境,引领读者顺利实现与小狗包弟的生命融合。野蛮暴民、冷漠熟人的镜像勾画是为作者自我胆怯、自私、冷酷镜像的刻画蓄势,他们的劣根性其实以不同方式蛰伏在作者的灵魂深处,这可以说是作者对自己十年浩劫“可耻”生活定位的真正原因。在《怀念胡风》一文中,巴金更是直击这种劣根性:为了明哲保身而不惜对朋友罔顾事实地上纲上线地批判、表态,牺牲正义并出卖了朋友。
44、“这个展览温暖着我们,当巴金先生写下那一封一封信札时,他是写给远方的朋友,但隔着长长短短的时间,我们大家也都是收信的人,从那些擦亮心灵的信里,我们读出了深情厚谊,读出了风骨和信念。”11月25日是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巴金故居、中国现代文学馆、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在徐汇艺术馆开幕。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深情致辞:“在历史和时代的洪流中,巴老始终是一盏明亮的灯,守护着爱、正直、真实、奉献等美好的价值。”
45、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46、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弱冠逢世阻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4313361始室丧其偏。
47、从形象勾勒上看,春秋笔法自由而审美地表现也很耐人寻味。
48、léi lěi léi lèi
49、五岁时父亲出任四川北部广元县知县,随父母前往。在广元县衙门内和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道在家塾就读。生活起居由杨嫂照料,七岁时女佣杨嫂久病而死,留下很深的印象,后以她为原型创作了短篇小说《杨嫂》。后随父亲辞官迁回成都。
50、简言之,将狗的镜像勾画得越纯洁、神圣、美好,将人的镜像勾画得越卑污、残酷、丑陋,就越能彰显作者忏悔之迫切、救赎之永恒、批判之决绝。这便带来了两组镜像勾画的另一个效果“强化”:强化悲剧的深重和荒谬,强化对美好人性的渴望与坚守。文中的狗性就是美好人性的镜像,颇像法国小说家科莱特《狗》中主人公对他狗的深情告白:“你的心灵……一条狗的心灵……美丽的心灵……”[15]说其带上神性也不过分。